一种复合保温墙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233731发布日期:2021-08-10 16:34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合保温墙体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墙体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保温墙体。



背景技术:

现有的保温墙体一般需要多次才能施工完成,通常是在混凝土墙体浇筑完成后固定保温墙板,再在保温墙板上设置网格布,最后做面层。存在以下问题:施工工序多,费时费力,安全性能差,且保温板附着力比较差,不能和墙体及防护层紧密结合,影响保温效果及施工质量;并且因为紧固件的导热系数较大,经常会在该处产生热桥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复合保温墙体。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一种复合保温墙体,由外到内依次包括外承重层、保温层以及内承重层,所述外承重层与内承重层的四周连接,中间形成密闭的保温空间,所述保温层设置在保温空间内,所述保温层包括第一金属网、第二金属网、支撑柱以及保温材料,所述第一金属网设置在外承重层与保温层之间、所述第二金属网设置在内承重层与保温层之间,所述支撑柱两端分别连接第一金属网与第二金属网,所述保温材料填充在第一金属网与第二金属网之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金属网设置有若干条交错的凹槽,所述凹槽的槽底向外承重层一侧凸出,所述第一金属网与第二金属网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凹槽呈垂直交叉设置,所述支撑柱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金属网与第二金属网上凹槽的交叉位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保温材料采用憎水性膨胀玻化微珠保温砂浆。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支撑柱采用pmma。

一种复合保温墙体的制备方法,应用于制备上述一种复合保温墙体,包括以下步骤:

s1框架搭建

先搭建墙体框架,再搭建保温层框架,将支撑柱与第一金属网与第二金属网连接,并将搭建好的保温层框架固定在墙体框架内指定位置;

s2保温层填充

将保温材料填充入第一金属网与第二金属网之间;

s3承重墙制备

将混凝土浇注入墙体框架与第一金属网、第二金属网之间,直至将保温层覆盖、封顶;

s4构件表面清理

将浇注后将溢出的混凝土浆料及时清理。

s5养护检验

保持墙体框架结构在24h内不变形,并在标准养护后的28d后进行抗压强度试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外承重层、保温层以及内承重层,使保温层处于外承重层与内承重层之间,并使保温层四周的外承重层与内承重层一体成型,从而形成夹心式复合保温墙体;复合墙体具有抗震性能好,主体结构整体性强,构造柱混凝土均浇筑在墙内,且包围在保温层及外砌墙里,不存在“热桥”现象,该技术具有改善建筑保温而造价增加不多优点。

通过设置第一金属网与第二金属网用来对外承重层、保温层以及内承重层进行划界,防止混凝土或保温材料互相侵入,造成墙体强度、保温效果下降,设置支撑柱能够起到支撑作用,防止第一金属网与第二金属网,避免后期外承重层与内承重层将第一金属网与第二金属网压变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一种复合保温墙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保温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第一金属网的结构示意图;

外承重层1,保温层2,内承重层3,第一金属网21,第二金属网22,支撑柱23,保温材料24,凹槽21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实施例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所述一种复合保温墙体,由外到内依次包括外承重层1、保温层2以及内承重层3,所述外承重层1与内承重层3的四周连接,中间形成密闭的保温空间,所述保温层2设置在保温空间内,所述保温层2包括第一金属网21、第二金属网22、支撑柱23以及保温材料24,所述第一金属网21设置在外承重层1与保温层2之间、所述第二金属网22设置在内承重层3与保温层2之间,所述支撑柱23两端分别连接第一金属网21与第二金属网22,所述保温材料24填充在第一金属网21与第二金属网22之间。

通过设置外承重层1、保温层2以及内承重层3,使保温层2处于外承重层1与内承重层3之间,并使保温层2四周的外承重层1与内承重层3一体成型,从而形成夹心式复合保温墙体;复合墙体具有抗震性能好,主体结构整体性强,构造柱混凝土均浇筑在墙内,且包围在保温层及外砌墙里,不存在“热桥”现象,该技术具有改善建筑保温而造价增加不多优点。

通过设置第一金属网21与第二金属网22用来对外承重层1、保温层2以及内承重层3进行划界,防止混凝土或保温材料24互相侵入,造成墙体强度、保温效果下降,设置支撑柱23能够起到支撑作用,防止第一金属网21与第二金属网22,避免后期外承重层1与内承重层3将第一金属网21与第二金属网22压变形。

所述第一金属网21设置有若干条交错的凹槽211,所述凹槽211的槽底向外承重层1一侧凸出,所述第一金属网21与第二金属网22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在第一金属网21与第二金属网22上设置凹槽211,增大其与外承重层1与内承重层3之间的摩擦力,避免外承重层1、保温层2以及内承重层3之间出现分层;凹槽211的槽底向外承重层1一侧凸出,能够扩大保温层的保温效果。

所述凹槽211呈垂直交叉设置,所述支撑柱23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金属网21与第二金属网22上凹槽211的交叉位置;在水平方向以及垂直方向提高摩擦力。

所述保温材料采用憎水性膨胀玻化微珠保温砂浆。

所述支撑柱23采用pmma,pmma的抗压强度达到100mpa,导热系数不到0.2,既能够起到支撑作用,又能够避免出现热桥现象。

一种复合保温墙体的制备方法,应用于制备上述一种复合保温墙体,包括以下步骤:

s1框架搭建

先搭建墙体框架,再搭建保温层2框架,将支撑柱23与第一金属网21与第二金属网22连接,并将搭建好的保温层2框架固定在墙体框架内指定位置;

s2保温层填充

将保温材料24填充入第一金属网21与第二金属网22之间;

s3承重墙制备

将混凝土浇注入墙体框架与第一金属网21、第二金属网22之间,直至将保温层2覆盖、封顶;

s4构件表面清理

将浇注后将溢出的混凝土浆料及时清理。

s5养护检验

保持墙体框架结构在24h内不变形,并在标准养护后的28d后进行抗压强度试验。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如若存在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