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外墙加固结构及加固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6054034发布日期:2021-07-27 15:30阅读:562来源:国知局
建筑外墙加固结构及加固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墙体加固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建筑外墙加固结构及加固方法。



背景技术:

建筑外墙指的是围护建筑物,使之形成室内、室外的分界构件,其具有承担荷载、保温隔热、防止噪音等功能。

旧有建筑外墙在经过长时间使用或已有建筑进行楼层加高时都需要对墙体进行加固,从而保证墙体的承载性能,相关技术中的加固方法通常是采用扩大截面法,即在墙体侧面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墙,但是现浇的钢筋混凝土板墙依旧以原有地基为载体基础,容易加重原有地基的负荷,进而影响墙体加固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改善墙体加固稳定性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建筑外墙加固结构及加固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建筑外墙加固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外墙加固结构,包括墙体和基桩,所述基桩预埋在土体内并沿墙体侧边排列有若干个,各个所述基桩上设有混凝土基层,所述混凝土基层上浇筑有混凝土立柱,所述混凝土立柱与墙体相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立柱对墙体进行加固,提高了墙体的抗承载性能,同时立柱受到的载荷由混凝土基层和基桩分担传递,减小了原有地基受到的负荷,提高了墙体加固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混凝土立柱内设有钢筋笼,所述钢筋笼通过锚固件与墙体相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筋笼增加了混凝土立柱的强度;锚固件将对钢筋笼进行固定,利于混凝土立柱的浇筑施工。

可选的,所述锚固件包括套筒和螺柱,所述套筒的一端设有若干周向分布的弹片,各个所述弹片远离套筒一端围成圆的直径大于套筒外径,所述螺柱的一端螺纹连接在套筒内,另一端转动连接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端部开设有通槽,所述限位柱在通槽内转动连接有两个卡钩,所述限位柱上螺纹连接有限位套,所述墙体上设有供套筒插入的沉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片与沉孔内壁抵紧,使得套筒固定在沉孔内;操作者转动两个卡钩与钢筋笼竖筋相扣,再拧动限位套与两个卡钩抵紧,限制住两个卡钩的转动即可,简单方便。

可选的,所述混凝土基层上设有若干定位筒,所述定位筒与钢筋笼的竖筋一一对应,各个所述定位筒侧壁均螺纹连接有定位螺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筒对钢筋笼的位置进行限定,并通过定位螺钉固定,起到了稳固钢筋笼的作用。

可选的,所述混凝土基层上嵌设有调节导轨,所述调节导轨内滑动连接有若干滑块,各个所述滑块上均设有调节柱,所述调节柱与定位筒一一对应,所述定位筒底部开设有供调节柱螺纹连接的螺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筒的位置可根据钢筋笼竖筋的实际位置来调整,使得操作者可调整钢筋笼来保证其与锚固件的对应;操作者拧动定位筒与调节导轨抵紧,便可将定位筒固定,方便快捷。

可选的,所述墙体在沉孔上方设有注浆槽,所述注浆槽倾斜向下并与沉孔连通,所述套筒侧壁开设有环槽,所述注浆槽内设有止浆塞,所述止浆塞内穿设有拉筋,所述拉筋的一端延伸至注浆槽内,另一端延伸出墙体外并固定有限位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通过注浆槽向沉孔内注入混凝土浆液,待浆液凝固后可提高套筒固定的稳定性;锚固件和拉筋固结在混凝土立柱内,起到了对混凝土立柱的牵拉作用,提高了墙体与混凝土立柱连接的稳固性。

可选的,所述混凝土立柱侧壁在沿其高度方向的两端均设有垫板,两个所述垫板上铰接有若干对称分布的钢套,相对的两个所述钢套间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两端的螺纹旋向相反,所述调节螺杆上固定有六角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调节螺杆,使得两个钢套保持相互力推的状态,当混凝土立柱承受载荷时,钢套与调节螺杆的组合可分担部分载荷,使得混凝土立柱的抗承载性能提升。

可选的,所述混凝土基层内铺设有若干层钢丝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丝网提高了混凝土基层的强度。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建筑外墙加固结构的加固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外墙加固结构的加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1、划线定位;a2、静力压桩机就位,按照划线位置将基桩逐一压入土体中;a3、铺设钢丝网,在钢丝网上浇筑混凝土浆液形成混凝土基层;a4、混凝土基层凝固前埋入调节导轨,在墙体侧壁上钻出沉孔和注浆槽,将套筒插入沉孔内,再从注浆槽向沉孔内注入浆液,将拉筋插入注浆槽中;a5、待混凝土基层凝固后布置钢筋笼,并使钢筋笼的竖筋插接在对应的定位筒中,利用卡钩钩住钢筋笼;a6、安装模板,向模板内注入混凝土浆液,待浆液凝固后拆除模板,形成混凝土立柱;a7、在混凝土立柱侧壁上固定垫板,连接钢套,转动调节螺杆,使得两个钢套保持相互力推的状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混凝土基桩具有独立的承载基础,减轻了原有地基的负荷;基桩采用静压的方式,利于降低噪音以及对周围环境的破坏。

可选的,步骤a6中,安装模板前对墙体表面进行拉毛处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毛的墙面可提升其与混凝土立柱间固结的紧密性。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立柱对墙体进行加固,提高了墙体的抗承载性能;立柱受到的载荷由混凝土基层和基桩分担传递,减小了原有地基受到的负荷,提高了墙体加固的稳定性;

2.基桩采用静压的方式,利于降低噪音以及对周围环境的破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用于体现混凝土立柱和基桩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用于体现钢筋笼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处放大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用于体现锚固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用于体现定位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墙体;11、基桩;12、混凝土基层;121、钢丝网;13、混凝土立柱;14、钢筋笼;2、锚固件;21、套筒;211、环槽;22、螺柱;23、弹片;24、限位柱;241、通槽;25、卡钩;26、限位套;27、沉孔;28、注浆槽;29、止浆塞;291、拉筋;2911、限位筋;3、定位筒;31、定位螺钉;32、调节导轨;33、滑块;331、调节柱;34、螺孔;4、垫板;41、钢套;42、调节螺杆;421、六角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6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建筑外墙加固结构。如图1和图2,建筑外墙加固结构包括墙体1和基桩11,基桩11预埋在土体内并沿墙体1外侧边间隔排列有若干个,各个基桩11顶端均露出地面,地面上浇筑混凝土基层12,混凝土基层12将各个基桩11顶端覆盖住,使得基桩11串联成整体,混凝土基层12内铺设有若干层沿竖直方向分布的钢丝网121,以增加混凝土基层12的强度。

如图2和图3,混凝土基层12上浇筑有竖直的混凝土立柱13,混凝土立柱13与墙体1固结在一起,混凝土立柱13的横截面呈矩形,且混凝土立柱13内预埋有钢筋笼14,以增加混凝土立柱13的强度;钢筋笼14整体呈方筒状,其制作时采用竖筋围成一个矩形,再用若干横筋弯折呈矩形的框状并套在竖筋外侧,利用铁丝将横筋与竖筋绑扎固定。

如图4和图5,墙体1侧壁设有用于固定钢筋笼14的锚固件2,锚固件2包括套筒21,套筒21的一端设有若干沿其轴线周向分布的弹片23,弹片23截面呈弧形,当弹片23处于自然状态时,弹片23倾斜于套筒21轴线,各个弹片23远离套筒21一端所围成圆的直径大于套筒21外径,套筒21内螺纹连接有螺柱22,螺柱22的一端从各个弹片23间穿出并转动连接有限位柱24,限位柱24与螺柱22同轴分布,限位柱24远离螺柱22的一端开设有通槽241,通槽241两端均沿限位柱24径向贯穿,限位柱24在通槽241内转动连接有两个卡钩25,两个卡钩25关于限位柱24轴线对称分布,限位柱24上螺纹连接有限位套26,当操作者拧动限位套26与两个卡钩25抵紧时,两个卡钩25相抵且钩口相对。

如图5,墙体1侧壁上设有沉孔27,套筒21插接在沉孔27内且各个弹片23与沉孔27内壁抵紧,将套筒21固定在沉孔27中,此时卡钩25位于墙体1外侧。套筒21侧壁开设有环槽211,墙体1侧壁在沉孔27上方设有倾斜的注浆槽28,注浆槽28位于墙体1内的一端向下延伸至与沉孔27连通,环槽211与注浆槽28相对,注浆槽28在槽口处设有止浆塞29,止浆塞29内穿设有拉筋291,拉筋291的一端插入注浆槽28内并沿注浆槽28倾斜方向弯折,另一端延伸出墙体1外并焊接有限位筋2911,限位筋2911呈v形且开口朝向墙体1;操作者从注浆槽28内注入混凝土浆液,浆液沿注浆槽28流入沉孔27内并在环槽211处堆积,当注浆槽28内充满浆液后用止浆塞29将槽口堵住,使得拉筋291插入浆液中,待浆液凝固后,套筒21和拉筋291均固结在墙体1内,增加了套筒21的抗拔力。

如图6,混凝土基层12上嵌设有水平的调节导轨32,调节导轨32呈矩形,调节导轨32内滑动连接有若干滑块33,各个滑块33均垂直设有调节柱331,每个调节柱331均对应有与其同轴分布的定位筒3,定位筒3底端设有螺孔34,调节柱331螺纹连接在螺孔34内,各个定位筒3侧壁均螺纹连接有定位螺钉31,定位螺钉31端部垂直穿进定位筒3内。

安装钢筋笼14时,操作者先移动定位筒3,调整定位筒3的位置,再使钢筋笼14的竖筋插入对应的定位筒3中,拧动定位螺钉31与竖筋抵紧,将竖筋固定,然后转动卡钩25夹住钢筋笼14的竖筋,拧动限位套26与卡钩25抵紧,将卡钩25固定,通过对钢筋笼14底部固定、侧面牵拉,使得钢筋笼14固定在混凝土基层12上,便于后面混凝土立柱13的施工以及保证钢筋笼14在浇筑过程中的垂直度。

混凝土立柱13浇筑后,锚固件2的部分结构以及拉筋291和限位筋2911均与混凝土立柱13固定在一起,起到了对混凝土立柱13的牵拉作用,提高墙体1与混凝土立柱13间的稳固性。

如图1,混凝土立柱13相背的两侧在沿其高度方向的两端均设有垫板4,每侧的两个垫板4上均铰接有若干对称分布的钢套41,钢套41竖直分布,相对的两个钢套41间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杆42,调节螺杆42两端的螺纹旋向相反,且调节螺杆42在其中间位置固定有同轴分布的六角块421;操作者利用扳手拧动六角块421,带动调节螺杆42转动,调节螺杆42驱动两个钢套41相互远离,使得两个钢套41保持相互的推力作用;当混凝土立柱13承受载荷时,钢套41与调节螺杆42组成的预应力杆件可分担部分载荷,提升了混凝土立柱13的抗承载性能。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建筑外墙加固结构的加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1、在待加固墙体1位置划线定位,准备施工设备、材料。

a2、基桩11和静力压桩机进场,按照划线位置将基桩11逐个压入土体中,保证各基桩11露出地面高度一致。

a3、在地面上浇筑第一层混凝土,将各个基桩11桩头覆盖,然后铺上钢丝网121继续浇筑,形成三层的混凝土基层12,混凝土基层12与墙体1相接。

a4、根据基桩11的位置在混凝土基层12凝固前将调节导轨32埋入,同时在等待凝固的过程中,在墙体1侧壁上钻出沉孔27和注浆槽28,注浆槽28倾斜角度不小于45度,保证孔口与槽口间的间距;将套筒21插入沉孔27中,使各组卡钩25保持打开状态,利用注射器等工具向注浆槽28内注入混凝土浆液,待注浆槽28内浆液到达槽口位置后,将拉筋291插入注浆槽28内并用止浆塞29将槽口堵住。

a5、当混凝土基层12凝固后钢筋笼14进场,用起吊机将钢筋笼14吊起至调节导轨32上方并使钢筋笼14一侧面与墙体1平行,操作者调整定位筒3的位置与竖筋对应,然后拧紧定位筒3将其固定;下放钢筋笼14,使竖筋插入定位筒3中,拧动定位螺钉31将竖筋与定位筒3固定,转动各组卡钩25抱住对应的竖筋后固定。

a6、在模板上涂刷脱模剂,安装模板,模板与墙体1将钢筋笼14围住并形成矩形的通道,向通道内注入混凝土浆液,浆液没过钢筋笼14顶端,待浆液凝固后拆除模板,形成混凝土立柱13。

a7、利用环氧树脂胶水将垫板4固定到混凝土立柱13侧壁,垫板4上下对应,连接钢套41,转动调节螺杆42,使得两个钢套41保持相互力推的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实施原理为:混凝土立柱13与墙体1相固定,分担了墙体1受到的载荷,起到了对墙体1的加固作用,同时混凝土立柱13受到载荷经混凝土基层12和基桩11向下传递到深层土地,减轻了原有地基的负荷,从而提高了墙体1加固的稳定性。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