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柱间连接后浇带成型立模及其施工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6758948发布日期:2021-09-25 05:08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一种柱间连接后浇带成型立模及其施工使用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柱间连接后浇带成型立模及其施工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2.随着钢结构及钢

混凝土组合结构建筑日益增多,钢结构的防腐、防火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3.一般钢结构的防腐、防火采用防腐涂料、防火涂料,但是其施工工序多,影响钢结构施工效率;且其材料费、施工成本均较高。
4.专利号cn201911373299.4公开的名为一种完全包覆钢

混凝土组合构件的发明申请中,组合构件包括腹板以及所述腹板端部的面板,所述腹板与所述面板垂直,所述腹板与所述面板之间以及所述面板侧部设置有混凝土,所述混凝土沿所述组合构件周向包覆所述组合构件。该装置能够实现防腐、防火一体,实现防腐涂料、防火涂料与结构寿命同龄化,降低了成本。
5.基于完全包覆钢

混凝土组合柱与柱之间互相连接时,需要先焊接连接两者的包覆钢结构,焊接后再在钢结构处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凝固后形成竖向的后浇带。这种后浇带需使用立模,传统立模多只是几个简单的木板,将木板围合在柱子的连接区域处,然后通过钢条来夹紧每两个邻接的木板以使得木板包覆在围合区域处形成模体,然后向模体内注入灌浆料。传统立模使用效果不稳定,木板容易松脱;虽说灌浆料可选用自流态性能较好的灌浆材料,但封闭区域内灌浆料具体形态、浇筑效果不能直观看到,不好判断。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柱间连接后浇带成型立模,其用作柱间连接区域的混凝土成型凝固模板,可稳定围合在柱间连接区域的外围处,以提升后浇带成型质量。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柱间连接后浇带成型立模的施工使用方法,指导立模安装,提升灌浆效率,提高灌浆质量,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7.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柱间连接后浇带成型立模,包括多个围合设置在柱体之间的连接区域处的包覆立模板,以及多个用以固定连接相邻两个包覆立模板的固定连接件;所述包覆立模板包括多个首尾依次卡接相连的立模单元板,还包括从所述立模单元板上的非卡接边部处延伸设置处来的连接板体,还包括多个均匀开设分布在所述立模单元板上的贯通通孔、开设在所述连接板体上的贯通通孔,所述固定连接件同时插入到邻接的两个包覆立模板的立模单元板的贯通通孔、连接板体的贯通通孔中以连接两个包覆立模板。
8.进一步地,所述立模单元板的一组平行侧边位置处分别设置有卡接凹槽、卡接体,所述一个立模单元板以卡接体横向滑插入另一个立模单元板的卡接凹槽中以实现卡接相连。立模单元板之间可互相拆解拼接,以使得立模单元板能够组合形成不同尺寸的包覆立
模板,同时也有利于在浇筑灌浆料时逐级加高包覆立模板,以便于观察到浇筑区域内的浇筑情况,方便浇筑。
9.进一步地,所述固定连接件包括可插入到所述贯通通孔中的连接螺栓、旋紧在所述连接螺栓上以夹紧固定邻接的连接板体和立模单元板的旋紧螺母。连接螺栓和旋紧螺母配合使用以稳定连接两个邻接的立模单元板,立模单元板之间不能轻易分开,效果稳定。
10.进一步地,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包覆立模板的上沿处的灌浆嘴;所述灌浆嘴的一端延伸至多个包覆立模板的围合区域内,另一端则位于包覆立模板的围合区域之外。灌浆料从灌浆嘴处注入到包覆立模板的围合区域内,灌浆料进入到围合区域内时不会四处散落,造成材料浪费以及影响清洁。
11.进一步地,还包括可拆安装在所述包覆立模板上的升降轨道,以及配合套设在所述升降轨道上的滑动载体,所述滑动载体还与所述灌浆嘴固定连接。灌浆嘴可在升降轨道上滑动以移动至不同高度位置处,以适应不同高度尺寸的包覆立模板。
12.进一步地,所述滑动载体上还开设有抵接螺纹孔,以及螺接在所述抵接螺纹孔中的抵接螺栓,所述抵接螺栓旋进于抵接螺纹孔中以抵紧在升降轨道上。灌浆嘴在升降轨道上滑动时,借助于抵接螺栓可悬停在既定高度位置处。
13.进一步地,还包括多个用以填装在所述贯通通孔中以封闭贯通通孔的封闭填塞块。封闭填塞块塞装在贯通通孔中可防止灌浆料从贯通通孔处流出,去下封闭填塞块可以方便施工人员观察到灌浆料的灌注、成型凝固状态,施工人员可以根据肉眼观测到的情况来改善灌注方式、改善灌浆料配比,也可以提前或延迟拆下包覆立模板,以提升后浇带成型质量。
14.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柱间连接后浇带成型立模的施工使用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s1:先以焊接方式来连接两个柱体的外露钢筋结构;s2:在两个柱体连接区域的最低处先安装立模单元板,以固定连接件将立模单元板首尾依次互相连接以围合在柱体连接区域处;s3:借助于立模单元板上的贯通通孔来将升降轨道竖向安装固定在其中一个立模单元板上,抬升灌浆嘴高度,通过灌浆嘴向立模单元板的围合区域内灌注灌浆料;s4:在灌浆料漫延至立模单元板的上端沿处时,停止灌浆,在灌浆料区域投入碎石块,抬高灌浆嘴高度,然后在立模单元板上卡接立模单元板,组成包覆立模板;并以固定连接件首尾依次固定连接增加的立模单元板;s5:继续朝包覆立模板的围合区域中注入灌浆料,待灌浆料漫延至包覆立模板的上沿处时,停止灌浆,在灌浆区域内投入碎石块,继续抬高灌浆嘴高度,继续卡接立模单元板以增加包覆立模板高度,并以固定连接件首尾依次连接增加的立模单元板;s6:重复步骤s5,直至包覆立模板高于柱间连接区域的最高点,且灌浆料从灌浆嘴处倒流,停止灌浆,等待灌浆料凝固形成后浇带。
15.进一步地,使用固定连接件来固定连接两个邻接的立模单元板时,其中一个立模单元板以连接板体抵靠在另一个立模单元板上,且连接板体位于包覆立模板形成的围合区域之外。固定连接件在灌浆料区域之外,可不受灌浆料成型影响,安装拆卸方便。
16.进一步地,向包覆立模板的围合区域内灌注灌浆料时,取出贯通通孔中的封闭填
塞块,来观察灌浆料在围合区域内的流动情况,之后以封闭填塞块继续封闭贯通通孔即可。
1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一种柱间连接后浇带成型立模,其包覆立模板在围合柱间连接区域时,包覆立模板的高度可依据立模单元板的数量而发生适应性改变,这就使得包覆立模板的高度可以跟随灌浆料的存积高度而逐渐加高,使得施工人员能够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看到灌浆料的注入情形,直观的观察可以获得更好的反馈,有利于施工人员调整其施工方式。
18.组成包覆立模板的立模单元板以卡接方式相连,用于施工时多个立模单元板互相卡接或施工完成后拆卸包覆立模板都较为方便,其使用方式较为灵活。
19.邻接的两个立模单元板以固定连接件实现稳定的固定连接方式,除非去下固定连接件,否则邻接的立模单元板不能分开,有利于立模单元板首尾依次连接以围合在柱间连接区域处形成稳定不变化的围合区域,也不需要在施工完成后还在施工区域处增加隔离带以防止误触,进而出现灌浆料还未凝固时立模松脱导致后浇带成型质量变差。
20.本发明的一种柱间连接后浇带成型立模的施工使用方法,借助于成型立模来实施柱间连接后浇带的浇筑成型作业,在后浇带浇筑成型过程中,以成型立模作为模体,向成型立模的围合区间内灌注灌浆料,依靠成型立模结构以及结合成型立模的配套使用方法,以避免后浇带在成型凝固过程中出现裂纹等影响结构性能的质量问题,来提升后浇带质量。
附图说明
21.并入到说明书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与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在这些附图中,类似的附图标记用于表示类似的要素。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一种柱间连接后浇带成型立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一种柱间连接后浇带成型立模的立模单元板安装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一种柱间连接后浇带成型立模的灌浆嘴安装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一种柱间连接后浇带成型立模的灌浆嘴悬停结构原理示意图。
[0023]1‑
包覆立模板、2

固定连接件、3

立模单元板、4

连接板体、5

贯通通孔、6

卡接凹槽、7

卡接体、8

连接螺栓、9

旋紧螺母、10

灌浆嘴、11

升降轨道、12

滑动载体、13

抵接螺纹孔、14

抵接螺栓、15

封闭填塞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0025]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含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0026]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一种柱间连接后浇带成型立模,包括多个围合设置在柱体之间的连接区域处的包覆立模板1,固定连接件2用以将围合的多个包覆立模板1首尾依次连接固定,从而形成稳定的围合区域,以下方柱体的端面为底,向围合区域内灌注灌浆料,浇筑后浇带。
[0027]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项之一,其中的包覆立模板1由多个立模单元板3卡接连接组成,其立模单元板3设置成矩形板体,其长边侧中的一个侧边处设置卡接凹槽6、则另一个侧边处设置卡接体7,其卡接凹槽6设置成“t”型凹槽,卡接体7也设置成“t”型卡接体7,卡接体7从侧方滑插到卡接凹槽6中,以实现两个立模单元板3的卡接相连。
[0028]
而且,在立模单元板3的一个短边侧处设置一个连接板体4,该连接板体4与立模单元板3垂直,连接板体4和立模单元板3上均开设有多个贯通通孔5。两个立模单元板3以固定连接件2互相连接时,其中一个立模单元板3短边侧的连接板体4叠合在另一个立模单元板3上,且连接板体4和立模单元板3上的贯通通孔5也完全重叠,此时以固定连接件2插入到两个完全贯通的贯通通孔5中并夹紧连接板体4与立模单元板3,以固定连接两个邻接的立模单元板3。
[0029]
多个立模单元板3在高度方向上卡接相连组成包覆立模板1,包覆立模板1以固定连接件2在水平方向首尾依次连接固定来形成稳定的围合区间。
[0030]
此外,立模单元板3上的贯通通孔5沿长边侧方向线性排列,连接板体4上的贯通通孔5与立模单元板3上的不同的贯通通孔5重叠时,可以使围合区域后浇带的长宽尺寸进行相应调整,使得本发明装置能够适应各种尺寸的组合柱之间的后浇带浇筑使用。
[0031]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项之二,固定连接件2选用可插入到贯通通孔5中的连接螺旋和旋紧螺母9,连接螺栓8直径小于贯通通孔5的直径,旋紧螺母9的直径大于贯通通孔5的直径;连接螺栓8插入立模单元板3和连接板体4中,旋紧螺母9旋进在连接螺栓8上并配合连接螺栓8以夹紧立模单元板3和连接板体4,进而固定连接两个邻接的立模单元板3。
[0032]
本实施例中,固定连接件2也可以使用螺纹轴,在贯通通孔5的内壁上设置螺纹,使螺纹轴同时旋进在两个重叠的贯通通孔5中,借助于螺纹锁紧固定两个邻接的立模单元。
[0033]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连接件2实质上连接的是位于水平方向上的多个立模单元板3,使多个立模单元板3首尾连接围合成圈。多个立模单元板3卡接相连组合成直板结构的包覆立模板1;包覆立模板1的尺寸大小可以根据柱间连接后浇带的高度尺寸进行适应性调整改变。
[0034]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项之三,灌浆嘴10设置成管体结构,灌浆嘴10的中部位置固定安装有两个滑动载体12,滑动载体12上开设有供所述升降轨道11插入的滑插通道,升降轨道11的底端以插接轴体插入到包覆立模板1的其中一个立模单元板3上的贯通通孔5中,
以实现将升降轨道11安装在包覆立模板1上的目的。
[0035]
此外,升降轨道11设置有两根,升降轨道11除了底端位置与包覆立模板1连接固定之外,升降轨道11其他位置均与包覆立模板1保持固定间距,灌浆嘴10借助于滑动载体12横向安装在升降轨道11上,并可以沿升降轨道11在竖直方向上滑动。在包覆立模板1的高度尺寸发生改变调整时,灌浆嘴10也可以再升降轨道11上移动到不同的高度位置处,以保证灌浆嘴10始终位于包覆立模板1的上方;灌浆嘴10的一端伸入到包覆立模板1的围合区域中、另一端则位于包覆立模板1的围合区域之外,且灌浆嘴10的位于围合区域外的一端高于其位于围合区域内的一端,以使得通过灌浆嘴10浇筑灌浆料时,灌浆料能够顺畅流入到围合区域中。
[0036]
此外,在滑动载体12开设有一连通到滑插通道处的抵接螺纹孔13,并以抵接螺栓14螺纹旋进在抵接螺纹孔13中,必要时以抵接螺栓14旋进于抵接螺纹孔13并使抵接螺栓14一端抵紧在升降轨道11上,从而使灌浆嘴10悬停于固定高度,以便于通过灌浆嘴10灌注灌浆料。
[0037]
本实施例中,立模单元板3上的贯通通孔5中都填装有封闭填塞块15,以封闭贯通通孔5,防止灌浆料从贯通通孔5处流出。而在使用固定连接件2、安装升降轨道11时可以将对应位置处的封闭填塞块15去下来,以安装固定升降轨道11或是插装固定连接件2;而且施工技术人员也可以取下部分封闭填塞块15以通过贯通通孔5来观察灌浆料注入情形,以便于调整灌浆料注入速度、改善注入姿态。
[0038]
本发明具体实施例还包括一种柱间连接后浇带成型立模的施工使用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s1:先以焊接方式来连接两个柱体的外露钢筋结构;s2:在两个柱体连接区域的最低处先安装立模单元板3,以固定连接件2将立模单元板3首尾依次互相连接以围合在柱体连接区域处;s3:借助于立模单元板3上的贯通通孔5来将升降轨道11竖向安装固定在其中一个立模单元板3上,抬升灌浆嘴10高度,通过灌浆嘴10向立模单元板3的围合区域内灌注灌浆料;s4:在灌浆料漫延至立模单元板3的上端沿处时,停止灌浆,在灌浆料区域投入碎石块,抬高灌浆嘴10高度,然后在立模单元板3上卡接立模单元板3,组成包覆立模板1;并以固定连接件2首尾依次固定连接增加的立模单元板3;s5:继续朝包覆立模板1的围合区域中注入灌浆料,待灌浆料漫延至包覆立模板1的上沿处时,停止灌浆,在灌浆区域内投入碎石块,继续抬高灌浆嘴10高度,继续卡接立模单元板3以增加包覆立模板1高度,并以固定连接件2首尾依次连接增加的立模单元板3;s6:重复步骤s5,直至包覆立模板1高于柱间连接区域的最高点,且灌浆料从灌浆嘴10处倒流,停止灌浆,等待灌浆料凝固形成后浇带。
[0039]
在本实施例中,所使用的的灌浆料选用ⅳ类水泥基灌浆材料、投入的碎石块的直径在5

25mm之间,灌浆料从灌浆嘴10处灌入到包覆立模板1的围合区域中,并且随着灌浆料的注入来逐渐增加卡接立模单元板3以增大包覆立模板1的高度、抬升灌浆嘴10高度,使得在整个灌浆浇筑过程中,包覆立模板1的围合区域内的情形都可以被施工技术人员观察到。
[0040]
此外,向包覆立模板1的围合区域内投入碎石时,要保证碎石投放均匀分布,而在
使用本包覆立模作为模体时,就可以很好的观测到碎石的分布位置。
[0041]
另外,使用固定连接件2来连接水平方向邻接的立模单元板3时,立模单元板3的短边侧延伸设置出来的连接板体4保持朝外,位于围合区域外侧,以保证后浇带完整形态以及面层美观度,也防止连接板体4陷入到混凝土中,后期难以去下立模单元板3。
[0042]
向包覆立模板1的围合区域内灌注灌浆料时,可以取出贯通通孔5中的封闭填塞块15,来观察灌浆料在围合区域内的流动情况,之后以封闭填塞块15继续封闭贯通通孔5即可。
[0043]
以上未提及之处,均适用于现有技术。
[0044]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