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面结构抗渗裂保护层施工工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108408发布日期:2021-10-27 18:29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屋面结构抗渗裂保护层施工工法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屋面施工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屋面结构抗渗裂保护层施工工法。


背景技术:

2.屋面是建筑的最外层结构,起到保护建筑内部结构的重要作用,由于建筑多由混凝土结构制成,而混凝土结构由于其缝隙的存在,其防水性能一般,因此屋面结构常需要施工防水层以实现较好的防水效果,使得雨水不易穿过屋面进入建筑内部,从而使得建筑内部的居住环境较为舒适。
3.一般防水层多采用高分子防水材料制成,高分子防水材料具有较好的防水性能,抗渗效果较好,但是高分子材料的抗拉伸、抗撕裂性能相对较低,对于高层建筑来说,在地壳运动的作用下,建筑时刻处于运动状态,而建筑由于高度较高,顶部的运动幅度较大,使得防水层时刻受到混凝土结构运动带来的应力,使得防水层容易因其自身的抗拉伸、抗撕裂性能不足而出现裂纹等破损情况,导致屋面的抗渗效果下降,因此,还有改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更持久保持屋面的抗渗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屋面结构抗渗裂保护层施工工法。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屋面结构抗渗裂保护层施工工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屋面结构抗渗裂保护层施工工法,包括以下步骤:
7.步骤1),在屋面结构层上浇筑水泥砂浆以形成找平层,静置1

2h;
8.步骤2),在找平层上喷洒水雾以使找平层表面湿润;
9.步骤3),在湿润的找平层表面铺设防水隔热薄膜,静置养护7天及以上;
10.步骤4),在防水隔热薄膜上浇筑水泥砂浆并养护以形成面层;
11.所述找平层、防水隔热薄膜、面层组成抗渗裂保护层;
12.所述防水隔热薄膜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
13.聚三氟氯乙烯100份;
14.聚乙烯醇30

35份;
15.聚醚酰亚胺15

20份;
16.抗氧剂0.05

0.1份。
17.优选的,所述防水隔热薄膜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
18.聚三氟氯乙烯100份;
19.聚乙烯醇32

34份;
20.聚醚酰亚胺16

18份;
21.抗氧剂0.06

0.08份。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采用聚三氟氯乙烯、聚乙烯醇、聚醚酰亚胺共混制成防水隔热薄膜,使得防水隔热薄膜抗拉伸、抗撕裂性能较强,受到建筑结构带来的应力时,
不易出现裂纹等破损的情况,从而使得抗渗裂保护层持久保持防水抗渗的效果,持久保护建筑结构。
23.通过步骤1)中找平层静置1

2h,使得找平层表面未终凝,在找平层上铺设防水隔热薄膜后,找平层终凝时将会使得防水隔热薄膜牢固粘附在找平层上,而通过步骤2)对找平层洒水,起到对找平层洒水养护的效果,同时通过水分使得防水隔热薄膜可以紧密贴合在找平层上,减少防水隔热薄膜飘扬而难以施工的现象,施工十分方便。
24.另外,防水隔热薄膜的耐穿刺性能也很强,在步骤4)中,浇筑水泥砂浆时,水泥砂浆在施工过程中难以对防水隔热薄膜造成刺穿的损坏,使得在防水隔热薄膜上施工水泥砂浆时,不易产生抗渗裂保护层的防水抗渗效果下降的情况。
25.而且,由于面层的水泥砂浆直接浇筑在防水隔热薄膜上,以及防水隔热薄膜是在找平层未终凝时铺设的,使得防水隔热薄膜与找平层以及面层均稳固连接,而防水隔热薄膜具有较强的抗拉性能,能对面层以及找平层起到一定的补强作用,充当骨架,使得面层与找平层在干燥固化的过程中不易开裂,提高抗渗裂保护层的质量稳定性。
26.优选的,所述防水隔热薄膜还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
27.铝粉1

2份。
2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加入铝粉,利用铝粉反射热量的原理,使得防水隔热薄膜的隔热效果更好,从而提高了抗渗裂保护层的隔热效果,使得建筑内部更为舒适。
29.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铺设防水隔热薄膜时,将防水隔热薄膜抹平并将防水隔热薄膜与找平层间的气泡排出。
3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排出气泡,保证防水隔热薄膜与找平层紧密贴合,使得防水隔热薄膜补强找平层的效果更好。
31.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相邻防水隔热薄膜的连接边缘相互重叠并通过热熔胶粘接。
3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热熔胶粘接,避免相邻防水隔热薄膜连接处出现漏水的情况,使得防水隔热薄膜具有较好的防水功能。
33.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热熔胶采用聚丙烯。
3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采用聚丙烯作为热熔胶,聚丙烯熔点为189℃,将聚丙烯热熔时,防水隔热薄膜由于熔点较高,不会热熔,但分子链活动也已经变得较为活跃,使得热熔的聚丙烯分子容易与防水隔热薄膜的分子链缠结,从而使得粘接防水隔热薄膜的效果较好,而且聚丙烯的防水性能较好,施工也较为方便。
35.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洒水后,用海绵将面层表面水珠吸掉后再进行步骤3)。
3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吸掉水珠,避免面层的水分过多而影响面层凝结固化,使得面层质量较佳。
37.优选的,所述防水隔热薄膜厚度为0.08mm。
3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防水隔热薄膜的厚度采用0.08mm,保证足够的物理强度,同时最大程度减少材料用量,降低材料成本,减轻重量,方便材料运输,使得施工较为方便。
39.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40.1、由于本技术通过采用聚三氟氯乙烯、聚乙烯醇、聚醚酰亚胺共混制成防水隔热
薄膜,使得防水隔热薄膜抗拉伸、抗撕裂性能较强,受到建筑结构带来的应力时,不易出现裂纹等破损的情况,从而使得抗渗裂保护层持久保持防水抗渗的效果,持久保护建筑结构,另外,防水隔热薄膜的耐穿刺性能也很强,在步骤4)中,浇筑水泥砂浆时,水泥砂浆在施工过程中难以对防水隔热薄膜造成刺穿的损坏,使得在防水隔热薄膜上施工水泥砂浆时,不易产生抗渗裂保护层的防水抗渗效果下降的情况。
41.2、本技术中优选通过面层的水泥砂浆直接浇筑在防水隔热薄膜上,以及防水隔热薄膜是在找平层未终凝时铺设的,使得防水隔热薄膜与找平层以及面层均稳固连接,而防水隔热薄膜具有较强的抗拉性能,能对面层以及找平层起到一定的补强作用,充当骨架,使得面层与找平层在干燥固化的过程中不易开裂,提高抗渗裂保护层的质量稳定性。
42.3、本技术中优选通过采用聚丙烯作为热熔胶,聚丙烯熔点为189℃,将聚丙烯热熔时,防水隔热薄膜由于熔点较高,不会热熔,但分子链活动也已经变得较为活跃,使得热熔的聚丙烯分子容易与防水隔热薄膜的分子链缠结,从而使得粘接防水隔热薄膜的效果较好,而且聚丙烯的防水性能较好,施工也较为方便。
具体实施方式
43.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44.以下制备例、对比制备例、实施例、对比例中所用原料的来源信息详见表1。
45.表1
46.原料来源信息聚三氟氯乙烯日本大金,牌号m

300p聚乙烯醇山东开普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型号kpl

59945聚醚酰亚胺沙伯基础,牌号1000f抗氧剂佛山市佐高塑化有限公司,抗氧剂1010铝粉锦州市金江喷涂材料有限公司,金属铝粉,粒径50微米水泥燕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钧牌普通硅酸盐水泥po42.5r砂灵寿县恒展矿产品加工厂,河砂粉煤灰灵寿县凯特云母厂,一级粉煤灰减水剂山东龙晟泽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萘系减水剂
47.制备例1
‑548.一种防水隔热薄膜,包括以下组分:
49.聚三氟氯乙烯、聚乙烯醇、聚醚酰亚胺、抗氧剂。
50.制备例1

5中,各组分的具体投入量(单位kg)详见表2。
51.表2
[0052][0053]
制备例1

5中,防水隔热薄膜的制备方法如下:
[0054]
将聚三氟氯乙烯、聚乙烯醇、聚醚酰亚胺、抗氧剂投入搅拌釜中,转速1200r/min,搅拌3min,获得混合物,将混合物投入薄膜吹塑机中,吹塑成膜,获得防水隔热薄膜,其中混合物的挤出温度为250℃,防水隔热薄膜厚度为0.08mm。
[0055]
制备例6
‑8[0056]
一种防水隔热薄膜,与制备例5相比,区别仅在于:
[0057]
还包括以下组分:
[0058]
铝粉。
[0059]
制备例6

8中,铝粉的具体投入量(单位kg)详见表3。
[0060]
表3
[0061] 制备例6制备例7制备例8铝粉121.5
[0062]
制备例6

8总,铝粉与聚三氟氯乙烯、聚乙烯醇、聚醚酰亚胺、抗氧剂一起投入搅拌釜中搅拌均匀。
[0063]
对比制备例1
‑5[0064]
一种防水隔热薄膜,包括以下组分中的一种或多种的复配:
[0065]
聚三氟氯乙烯、聚乙烯醇、聚醚酰亚胺、抗氧剂。
[0066]
对比制备例1

5中,各组分的具体投入量(单位kg)详见表4。
[0067]
表4
[0068][0069]
对比制备例1

5中,防水隔热薄膜的制备方法如下:
[0070]
根据4,选择所需组分并称量,将称量好的各组分全部投入搅拌釜中,转速1200r/min,搅拌3min,获得混合物,将混合物投入薄膜吹塑机中,吹塑成膜,获得防水隔热薄膜,其中混合物的挤出温度为250℃,防水隔热薄膜厚度为0.08mm。
[0071]
实施例1
[0072]
一种屋面结构抗渗裂保护层施工工法,包括以下步骤:
[0073]
步骤1),将屋面结构清扫干净,搭建浇筑模板,在屋面结构上浇筑水泥砂浆,捣实,形成找平层,找平层静置1h。
[0074]
步骤2),用喷头在找平层上洒上水雾,以使找平层表面湿润。
[0075]
步骤3),用海绵棍在找平层上滚动一遍以吸收找平层表面多余水珠,使得找平层表面无水珠但处于湿润状态,然后在找平层表面覆盖防水隔热薄膜,相邻防水隔热薄膜连接的边缘相互重叠,重叠宽度为1cm,在重叠处放入聚丙烯片,聚丙烯片长度与重叠处长度一致,宽度为1.1cm,聚丙烯片两侧漏出相邻防水隔热薄膜重叠区域,通过200℃热空气加热相邻防水隔热薄膜重叠区域,使聚丙烯片热熔,冷却后即完成相邻防水隔热薄膜的粘接,然后通过海绵棍在防水隔热薄膜上滚动,使得防水隔热薄膜与找平层贴合,排出防水隔热薄膜与找平层之间的气泡,然后静置养护7d。
[0076]
步骤4),在防水隔热薄膜上搭建浇筑模板,浇筑水泥砂浆在防水隔热薄膜上,捣实,静置10h后,洒水养护,形成面层。
[0077]
步骤5),面层静置7d后,拆卸面层与找平层的浇筑模板,找平层、防水隔热薄膜、面层组成抗渗裂保护层。
[0078]
本实施例中,防水隔热薄膜采用制备例1的防水隔热薄膜。
[0079]
本实施例中,找平层和面层所用水泥砂浆配方一致,其中水泥砂浆包括水100kg、水泥153kg、砂1100kg、粉煤灰29.4kg、减水剂1.5kg。
[0080]
水泥砂浆的制备方法如下:
[0081]
将水、水泥、砂、粉煤灰投入搅拌釜中,转速80r/min,搅拌10min,然后投入减水剂,转速80r/min,搅拌15min,获得水泥砂浆。
[0082]
实施例2
[0083]
一种屋面结构抗渗裂保护层施工工法,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仅在于:
[0084]
防水隔热薄膜采用制备例2的防水隔热薄膜。
[0085]
实施例3
[0086]
一种屋面结构抗渗裂保护层施工工法,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仅在于:
[0087]
防水隔热薄膜采用制备例3的防水隔热薄膜。
[0088]
实施例4
[0089]
一种屋面结构抗渗裂保护层施工工法,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仅在于:
[0090]
防水隔热薄膜采用制备例4的防水隔热薄膜。
[0091]
实施例5
[0092]
一种屋面结构抗渗裂保护层施工工法,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仅在于:
[0093]
防水隔热薄膜采用制备例5的防水隔热薄膜。
[0094]
实施例6
[0095]
一种屋面结构抗渗裂保护层施工工法,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仅在于:
[0096]
防水隔热薄膜采用制备例6的防水隔热薄膜。
[0097]
实施例7
[0098]
一种屋面结构抗渗裂保护层施工工法,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仅在于:
[0099]
防水隔热薄膜采用制备例7的防水隔热薄膜。
[0100]
实施例8
[0101]
一种屋面结构抗渗裂保护层施工工法,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仅在于:
[0102]
防水隔热薄膜采用制备例8的防水隔热薄膜。
[0103]
对比例1
[0104]
一种屋面结构抗渗裂保护层施工工法,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仅在于:
[0105]
防水隔热薄膜采用对比制备例1的防水隔热薄膜。
[0106]
对比例2
[0107]
一种屋面结构抗渗裂保护层施工工法,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仅在于:
[0108]
防水隔热薄膜采用对比制备例2的防水隔热薄膜。
[0109]
对比例3
[0110]
一种屋面结构抗渗裂保护层施工工法,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仅在于:
[0111]
防水隔热薄膜采用对比制备例3的防水隔热薄膜。
[0112]
对比例4
[0113]
一种屋面结构抗渗裂保护层施工工法,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仅在于:
[0114]
防水隔热薄膜采用对比制备例4的防水隔热薄膜。
[0115]
对比例5
[0116]
一种屋面结构抗渗裂保护层施工工法,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仅在于:
[0117]
防水隔热薄膜采用对比制备例5的防水隔热薄膜。
[0118]
实验1
[0119]
根据gbt13022

1991《塑料薄膜拉伸性能试验方法》测试各制备例及对比制备例的防水隔热薄膜所制成的试样的拉伸强度。
[0120]
实验2
[0121]
根据qbt1130

91《塑料直角撕裂性能试验方法》测试各制备例及对比制备例的防水隔热薄膜所制成的试样的直角撕裂强度。
[0122]
实验3
[0123]
根据gbt9639.1

2008《塑料薄膜和薄片抗冲击性能试验方法自由落镖法第1部分:梯级法》,试验所用方法为b法,测试各制备例及对比制备例的防水隔热薄膜所制成的试样的冲击破损质量。
[0124]
实验1

3的检测数据详见表5。
[0125]
表5
[0126][0127][0128]
根据表5中制备例5与对比制备例1

5的数据对比可得,当聚三氟氯乙烯、聚乙烯
醇、聚醚酰亚胺以特定比例配合后,拉伸强度、撕裂强度、抗冲击性能都有明显提升,可见,制得的防水隔热薄膜不易破损,能持久作为防水层使用,提供长久的防水抗渗效果,而且在施工过程中不易被骨料刺穿,保障施工质量。
[0129]
根据表5中制备例5与制备例6

8的数据对比可得,加入铝粉对防水隔热薄膜的性能影响不大,能在提高隔热性能的同时避免对物理性能产生较大影响,使得防水隔热薄膜持久防水隔热,不易损坏。
[0130]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