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PHC管桩桩身定位标记的撒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30871发布日期:2021-11-17 22:01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PHC管桩桩身定位标记的撒灰装置的制作方法
一种用于phc管桩桩身定位标记的撒灰装置
技术领域
1.本发明属于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phc管桩桩身定位标记的撒灰装置。


背景技术:

2.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phc)管桩的桩基技术在码头水工、铁路桥梁、厂矿工程等项目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大跨度的铁路桥梁建设中。在管桩的打桩施工前,需要根据沿线的桩基定位位置,在定位位置点上依据管桩直径大小来标记出管桩定位圆。当前在管桩桩基定位标记施工中,往往利用一个管桩直径大小的圆形铁饼工具,在管桩的定位位置处沿着铁饼外边沿撒灰,从而标记出管桩定位圆的大小。然而,根据不同应用目的和管桩承载力大小的不同,管桩直径大小各异,目前用的铁饼工具对工况的适应性严重不足;且目前使用的管桩定位标记操作便捷性也不足,不利于桩群的标记施工。为了使管桩定位标记操作施工更便捷,且适用于不同管桩直径的工况需求,急需一种可用于管桩桩身定位标记的撒灰装置以方便管桩桩身定位标记。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用于phc管桩桩身定位标记的撒灰装置,该撒灰装置在盛灰箱中设置中空管并使中空管的下端连接一圈出灰导管,出灰导管固定在可变直径的圆盘框架上,从而使撒灰装置能够适应不同管径的phc管桩并实现撒灰标记的发明目的。
4.本发明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一种用于phc管桩桩身定位标记的撒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撒灰装置包括一装填有石灰的盛灰箱,所述盛灰箱中同轴设置有一中部连杆,所述中部连杆的下部贯穿所述盛灰箱的底面并竖直向下延伸,所述中部连杆位于所述盛灰箱中的部分为中空管、位于所述盛灰箱底面下方的部分为实心杆;所述中空管内匹配设置有一活塞控制杆,且所述中空管的中部侧壁面上间隔分布有若干进灰孔;所述中空管位于所述盛灰箱底面下方的侧壁面上开设有一圈出灰孔且各所述出灰孔分别与一出灰导管相连通,各所述出灰导管固定于一可变直径的圆盘框架外侧面上。
5.所述盛灰箱为一圆桶,所述圆桶的底口呈倒圆台向内收缩状。
6.所述圆盘框架同轴设置在所述实心杆的外圈,所述圆盘框架由若干中空圆弧管节相互嵌套组成。
7.所述撒灰装置还包括一直径控制机构,所述直径控制机构由水平刻度杆以及竖向控制杆组成,所述水平刻度杆的一端部焊接固定于所述中空管的底部外侧面并沿所述中空管的径向水平向外延伸,所述竖向控制杆的上端部可滑动式安装于所述水平刻度杆上,所述竖向控制杆的下端部固定于所述圆盘框架上。
8.所述实心杆与所述圆盘框架之间设置有一圈内径支撑杆件,各内径支撑杆件的一端连接所述中空圆弧管节、另一端连接所述实心杆。
9.所述出灰导管由上层出灰导管以及下层出灰导管组合而成,所述上层出灰导管为橡胶导管且设置在所述中空管底部与所述圆盘框架之间,所述下层出灰导管设置在所述圆盘框架下方并与所述圆盘框架所在的水平面相垂直。
10.所述实心杆的下端面垂直支承于phc管桩的定位圆心。
11.本发明的优点是:撒灰装置结构简单,管桩定位标记操作施工便捷,且适用于不同管桩直径的工况需求。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发明中用于phc管桩桩身定位标记的撒灰装置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中用于phc管桩桩身定位标记的撒灰装置侧视图;图3为本发明中中空管与实心杆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3.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如图1

3,图中各标记分别为:活塞控制杆1、手提杆2、中空管3、进灰孔4、盛灰箱5、水平刻度杆6、竖向控制杆7、圆盘框架8、上层出灰导管9、下层出灰导管10、实心杆11。
14.实施例:如图1、2、3所示,本实施例具体涉及一种用于phc管桩桩身定位标记的撒灰装置,该撒灰装置主要包括盛灰箱5、中部连杆、出灰导管以及圆盘框架8,在使用过程中,圆盘框架8调节自身直径以适应phc管桩外壁面的外径,中部连杆从盛灰箱5中吸收石灰并向出灰导管输送石灰,出灰导管在圆盘框架8的外径调节下实现在phc管桩外壁面的撒灰,实现对phc管桩的桩身定位标记。
15.如图1、2、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盛灰箱5中装填有石灰,其主体呈圆桶状且其底部向下呈锥形收口,上端具有一个手提杆2以便于手提;中部连杆同轴设置在盛灰箱5的内腔中且其下端贯穿盛灰箱5的底面并竖直向下延伸,其中,中部连杆的上部为中空管3、下部为实心杆11,中空管3设置于盛灰箱5的内腔中且其下端部贯穿盛灰箱5的底面并同下部的实心杆11相连接,如图3所示。中空管3的管腔中设置有可以上下提拉的活塞控制杆1,在中空管3的中下部区域的侧壁面上间隔开设有若干进灰孔4,活塞控制杆1的初始位置位于中空管3内各进灰孔4的下方,在活塞控制杆1上提的过程中,使各进灰孔4处于活塞与中空管3管壁和底面的围合空腔之中,进而使得石灰从各进灰孔4进入到活塞控制杆1的围合空腔之中去。
16.如图1、2、3所示,中空管3的下端露出于盛灰箱5的底面,且在中空管3的下端侧壁面上开设有一圈出灰孔,出灰孔的数量对应于出灰导管的数量,各出灰孔上对应接通有出灰导管;本实施例中的出灰导管由上层出灰导管9和下层出灰导管10连接组成,在两者的连接交界处设置有一可变直径的圆盘框架8,圆盘框架8套装在实心杆11的外圈。该圆盘框架8由若干中空圆弧管节相互嵌套组成,相邻中空圆弧管节在彼此内腔中可以自由进出,因此可以沿圆周长度方向在一定范围内自由伸缩,实现其内部直径的扩展。为了适应圆盘框架8的直径调整,因此上层出灰导管9由橡胶管制成,在圆盘框架8调整内径时,上层出灰导管9也可以相应的弹性拉伸,而下层出灰导管9无需调整长度,因此可采用刚性导管,例如钢管
或者是塑料管等,但是需要确保下层出灰导管9垂直于圆盘框架8所在的水平面。
17.如图1、2、3所示,还需要说明的是,在中空管3的下端与圆盘框架8之间设置有一直径控制机构,该直径控制机构由水平刻度杆6以及竖向控制杆7组合构成,水平刻度杆6的一端焊接固定在中空管3的下端部侧壁面上并沿中空管3的径向水平向外延伸,竖向控制杆7的上端部可滑动式安装于水平刻度杆6上且其下端部固定在圆盘框架8上,在需要调整圆盘框架8的内径时,对竖向控制杆7施加水平力,从而使竖向控制杆7带动圆盘框架8沿着水平刻度杆6移动,且水平刻度杆6上标示有刻度,可使圆盘框架8扩展到需要的内径大小,在移动到所需内径位置时,竖向控制杆7可固定在水平刻度杆6上。
18.如图1、2、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实心杆11连接在中空管3的下端,两者共同构成中部连杆。实心杆11的下端面垂直支承于phc管桩的定位圆心上。此外,在实心杆11与圆盘框架8之间设置有一圈内径支撑杆件,各内径支撑杆件的一端连接中空圆弧管节、另一端连接实心杆11,为类似于雨伞柄的可伸缩的套节杆结构,通过内径支撑杆件的伸缩控制圆盘框架8的内径大小。
19.如图1、2、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撒灰装置的具体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实心杆11垂直支承于phc管桩的定位圆心上;之后在内径支撑杆件以及直径控制机构的共同作用下调整圆盘框架8的内径与phc管桩的外径相同;上提活塞控制杆1至中空管3上各进灰孔4的上方,从而使石灰进入活塞下方的中空管3内,之后下压活塞控制杆1至进灰孔4下方以封闭腔体并在压力作用下石灰经中空管3下部的出灰孔进入到出灰导管中,石灰依次经上层出灰导管9和下层出灰导管10向外撒灰,实现对phc管桩的撒灰定位标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