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反射热量的高强度远红外瓷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21699发布日期:2022-01-04 23:11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反射热量的高强度远红外瓷砖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远红外瓷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反射热量的高强度远红外瓷砖。


背景技术:

2.瓷砖,是以耐火的金属氧化物及半金属氧化物,经由研磨、混合、压制、施釉、烧结之过程,而形成的一种耐酸碱的瓷质或石质等,建筑或装饰材料,其原材料多由粘土、石英砂,经过高温后压缩等等混合而成,具有很高的硬度,瓷砖价格便宜,容易清理和打扫,因此被人们广泛使用,瓷砖一般会用在卧室、客厅、厨房、卫生间以及阳台等场合。远红外线是一种能够被人体所有效吸收的电磁波,同时远红外瓷砖是瓷砖的一种,现有的远红外瓷砖大多强度较低,且不便安装,另一方面现有的远红外瓷砖在使用时容易出现瓷砖破裂掉落伤人的现象,针对上述问题,需要对现有设备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反射热量的高强度远红外瓷砖,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远红外瓷砖大多强度较低,且不便安装,另一方面现有的远红外瓷砖在使用时容易出现瓷砖破裂掉落伤人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反射热量的高强度远红外瓷砖,包括第一主体机构和第二主体机构,
5.所述第一主体机构包括红外反射层、第一金属网层、保温层、第一金属网层、水银粉涂层和第一加强柱,且红外反射层的底部连接有第一金属网层,所述第一金属网层的底部连接有保温层,且保温层的底部连接有第二金属网层;
6.所述第二主体机构与第二金属网层的底部连接,且第二主体机构和第一主体机构的侧面均连接有防护机构。
7.优选的,所述红外反射层外表面设置有远红外粉末,且红外反射层的顶部涂有水银粉涂层;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对热量进行自首和反射,从而便于提高热量的利用率,进而便于达到节能蓄热的效果。
9.优选的,所述红外反射层、第一金属网层和保温层之间通过第一加强柱连接,且第一加强柱呈等间距分布;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加强柱便于紧密瓷砖的河沟,从而便于提高其轻度防止其在运输的过程中发生破裂,从而便于降低瓷砖破裂造成的经济损失。
11.优选的,所述第一金属网层与第二金属网层的结构相同,且第一金属网层是由第一金属线和第二金属线编织而成;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金属网层与第二金属网层便于进一步防止瓷砖破裂脱落伤人。
13.优选的,所述保温层包括保温板和石墨烯,且保温板的内部设置有石墨烯;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温板和石墨烯便于提高瓷砖的保温性能,从而便于防止热量扩散过快,进而便于提高蓄热性能。
15.优选的,所述第二主体机构包括石材、安装槽、第二加强柱、凹槽、橡胶块、橡胶板、活性炭纤维层、通孔和空腔,且石材底部开设有多组安装槽,且安装槽之间设置有凹槽,所述石材的顶部通过橡胶块与橡胶板连接,且橡胶板底部开设有通孔;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丰富瓷砖店结构和功能性。
17.优选的,所述安装槽等间距分布在石材上,且安装槽内设置有第二加强柱;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加强柱便于进一步提高瓷砖的强度。
19.优选的,所述橡胶板内部设置有活性炭纤维层,且活性炭纤维层通过通孔与橡胶块内侧的空腔连通;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达到除湿的效果,进而便于防止瓷砖受潮。
21.优选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胶槽和防脱胶,且胶槽开设在第二主体机构和第一主体机构的侧面,同时胶槽内填充有防脱胶;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优化瓷砖的结构。
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可反射热量的高强度远红外瓷砖,
24.(1)设置有红外反射层和水银粉涂层,水银粉涂层和红外反射层上的远红外粉末可对热量进行吸收和反射,其发射端热量可多次与空气接触,即可对空气进行多次加热,进而达到节能的效果;
25.(2)设置有第一金属网层、第二金属网层和第一加强柱,第一金属网层、第二金属网层和第一加强柱便于丰富瓷砖的结构,紧密各层次之间的连接关系,从而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瓷砖在搬运以及运输队过程中发生破裂,进而便于提高其强度;
26.(3)设置有胶槽和防脱胶,在防脱胶和胶槽的配合作用下,可有效紧密各层次之间结构,从而可有效防止瓷砖因受外力撞击而发生破裂掉落伤人的现象,进而便于提高其使用时的安全性能;
27.(4)设置有第二加强柱、凹槽和安装槽,工作人员可根据第二加强柱和安装槽的位置分布将多个瓷砖进行铺设安装,从而便于降低工作人员的安装难度,同时凹槽和第二加强柱可在石材底部形成凹凸不平的形状,从而便于提高瓷砖安装的稳固性;
28.(5)设置有活性炭纤维层,活性炭纤维层可起到防潮的作用,从而便于防止因墙壁回潮而影响瓷砖的使用寿命,同时设置有橡胶块和橡胶板,橡胶块和橡胶板可有效提高瓷砖的防震性能。
附图说明
29.图1为本发明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30.图2为本发明第一金属网层俯视结构示意图;
31.图3为本发明保温层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32.图4为本发明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33.图5为本发明第二主体机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34.图6为本发明安装槽和凹槽在石材上的位置分布仰视结构示意图。
35.图中:1、第一主体机构,101、红外反射层,102、第一金属网层,1021、第一金属线,
1022、第二金属线,103、保温层,1031、保温板,1032、石墨烯,104、第二金属网层,105、水银粉涂层,106、加强柱,2、第二主体机构,201、石材,202、安装槽,203、第二加强柱,204、凹槽,205、橡胶块,206、橡胶板,207、活性炭纤维层,208、通孔,209、空腔,3、防护机构,301、胶槽,302、防脱胶。
具体实施方式
36.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7.请参阅图1

6,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反射热量的高强度远红外瓷砖,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第一主体机构1包括红外反射层101、第一金属网层102、保温层103、第一金属网层104、水银粉涂层105和第一加强柱106,且红外反射层101的底部连接有第一金属网层102,红外反射层101外表面设置有远红外粉末,且红外反射层101的顶部涂有水银粉涂层105,水银粉涂层105和远红外粉末可对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瓷砖的热量反射效果,从而便于防止热量的外散,进而便于通过发射的热量对空气进行加热,从而便于将热量充分利用,红外反射层101、第一金属网层102和保温层103之间通过第一加强柱106连接,且第一加强柱106呈等间距分布,第一加强柱106便于将红外反射层101、第一金属网层102和保温层103进行连接,第一金属网层102的底部连接有保温层103,保温层103包括保温板1031和石墨烯1032,且保温板1031的内部设置有石墨烯1032,石墨烯1032和保温板1031便于提高瓷砖店保温心梗,防止热量扩散到外界,且保温层103的底部连接有第二金属网层104,第一金属网层102与第二金属网层104的结构相同,且第一金属网层102是由第一金属线1021和第二金属线1022编织而成,第一金属线1021和第二金属线1022便于将对瓷砖的各面层进行连接,从而便于防止瓷砖发生碎片破裂脱落误伤使用者。
38.如图1、图4、图5和图6所示,第二主体机构2与第二金属网层104的底部连接,第二主体机构2包括石材201、安装槽202、第二加强柱203、凹槽204、橡胶块205、橡胶板206、活性炭纤维层207、通孔208和空腔209,且石材201底部开设有多组安装槽202,且安装槽202之间设置有凹槽204,安装槽202等间距分布在石材201上,且安装槽202内设置有第二加强柱203,便于工作人员对瓷砖进行安装,石材201的顶部通过橡胶块205与橡胶板206连接,橡胶块205、橡胶板206可在瓷砖受到震动和冲击式发生形变,从而便于降低震动冲击过大造成的瓷砖破裂,进而便于优化瓷砖的心梗,且橡胶板206底部开设有通孔208,橡胶板206内部设置有活性炭纤维层207,且活性炭纤维层207通过通孔208与橡胶块205内侧的空腔209连通,活性炭纤维层207便于对水汽和异味进行吸附,从而便于防止瓷砖因受潮而发生质变,进而便于延长瓷砖的使用寿命,且第二主体机构2和第一主体机构1的侧面均连接有防护机构3,防护机构3包括胶槽301和防脱胶302,且胶槽301开设在第二主体机构2和第一主体机构1的侧面,同时胶槽301内填充有防脱胶302。
39.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可反射热量的高强度远红外瓷砖时,首先工作人员可根据第二加强柱203的位置分布将多个瓷砖进行铺设,第二加强柱203和凹槽204便于增加瓷砖铺设面的粗糙度,从而便于提高瓷砖与墙面连接的稳定性,活性炭纤维层207可起到吸附意外
短作用,同时第一金属网层102和第二金属网层104便于提高瓷砖整体的强度,水银粉涂层105和红外反射层101可对热量进行吸收和反射,从而便于将热量充分利用,保温板1031和石墨烯1032起到保温隔热垫作用,从而便于防止热量扩散,防脱胶302便于紧密红外反射层101、第一金属网层102以及保温层103之间的连接关系,橡胶块205和橡胶板206可有效防止瓷砖在运送以及使用过程中因振动而发生碎裂,防脱胶302便于防止瓷砖破碎意外脱落,这就完成了全部工作,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40.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发明的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为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内容的限制。
41.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