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色建筑设计施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98077发布日期:2022-01-15 04:25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一种绿色建筑设计施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绿色建筑设计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2.绿色建筑是指在全寿命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
3.屋顶作为建筑物外围护结构,屋顶的温度传递造成的建筑能量损耗相较于外墙或地面都较高,提高屋面的隔热性能,对提高建筑抵抗室外热作用的能力尤其重要,这也是减少空调耗能,降低建筑能耗的一个重要措施。
4.因此,设计一种能够提高建筑屋顶隔热性能的建筑施工工艺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高建筑屋顶隔热性能,本技术提供一种绿色建筑设计施工工艺。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绿色建筑设计施工工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绿色建筑设计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预处理:对屋顶进行找平处理形成找平层;s2:隔热施工:在找平层上铺设管道,管道铺满整个屋顶,在管道中装满水,之后使管道封闭形成封闭的隔热管路系统;s3:填充施工:在隔热管路系统上浇筑水泥砂浆,使水泥砂浆填满隔热管路系统中的空隙,并使水泥砂浆淹没隔热管路系统,并对水泥砂浆表面进行抹平处理以形成填充层;s4:防水施工:在填充层上铺设防水卷材形成防水层;s5:面层施工:在防水层上浇筑水泥砂浆形成面层。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屋顶找平处理便于进行保温结构的施工;通过隔热管路系统的设置,阳光等照射在屋顶上所传递的热量被隔热管路系统中的水吸收,外界光照带来的热量传递至屋顶上后不易继续向建筑物内部传递,即提高了建筑屋顶的隔热性能;填充层的设置用以维持隔热管路系统的结构稳定,同时对防水层及面层起到支撑作用,以提高屋面防水隔热结构的稳定性;防水层起到防水的作用,以尽量避免屋顶发生渗漏,面层的设置起到对内层防水和隔热结构的保护作用,延长屋顶隔热防水结构的寿命。
8.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隔热管路系统包括多个封闭环形管道,多个封闭环形管道均以屋顶的中心为中心且呈同心圆状分布,相邻封闭环形管道之间间距为10-20厘米,且相邻的封闭环形管道之间通过多个连接管道连通。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热管路系统由多个封闭环形管道组成,施工简单方便,而相邻隔热管道之间通过多个连接管道连通,使多个封闭环形管道相互连通形成一个整体,当封闭环形管道局部受热导致其内的水升温时,通过水的流通可将热量传递至其他封闭环形管道内,使热量分散在整个隔热管路系统中,从而尽量避免局部温度过高导致热量大量传递至建筑物内,以保证屋顶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
10.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在隔热施工前先进行架空层施工:在找平层上安装多个竖直支撑柱,多个竖直支撑柱均匀分布于屋顶平面上,并在支撑柱上端安装水平支撑板,多块水平支撑板拼接形成支撑层,支撑层与找平层之间形成架空层;隔热管路系统铺设于支撑层上。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屋顶和外界环境之间形成空腔,由于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能够有效地阻隔架空层下方建筑内部和架空层上方外界环境之间的热量交换;且当隔热管路系统吸收热量达到其吸热能力极限时,架空层可有效阻止隔热管路系统中的热量向建筑内部传递,以进一步提高屋顶的隔热性能。
12.优选的,架空层厚度为10-30厘米。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架空层的厚度不至于过低而导致隔热能力较差,同时不至于过高而导致屋顶隔热结构占用空间较大。
14.优选的,支撑柱下端固定连接有水平的底板,在施工找平层时将底板浇筑于找平层中,支撑柱的上端固定连接水平的顶板,支撑板安装于顶板上。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底板的设置使竖直支撑杆在建筑屋顶上的安装更加稳定,以提高架空层的结构稳定性。
16.优选的,还包括步骤s6:隔热层施工:在面层上铺设隔热膜形成隔热层。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面层上铺设隔热膜以反射光线,从而减少光照传递至建筑屋顶上的热量,以进一步提高屋顶的隔热性能。
18.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在隔热施工前先进行保温层施工:在找平层上铺设保温板以形成保温层;隔热管路系统铺设于保温层上。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隔热管路系统和屋顶之间铺设保温层,保温层起到对建筑的保温作用,以阻止建筑内部热量向外部传递,减少建筑内部热量的散失,从而降低建筑内部制暖系统的能耗。
20.优选的,隔热层和保温层择一设置。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建筑所在地理位置不同,在光照强烈的地区,通常建筑外部温度较高,建筑内部设置制冷系统,则安装隔热层以提高建筑屋顶的隔热性能,减少外界环境传递至建筑内部的热量,可有效降低建筑内部制冷系统的能耗;而在光照强度低的地区,建筑外部温度较低,建筑内部设置制暖系统,则设置保温层以减少建筑内部热量的散失,可有效降低建筑内部设置制暖系统的能耗,从而实现绿色节能的建筑设计理念。
2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在屋顶上铺设隔热管路系统,阳光等照射在屋顶上所传递的热量被隔热管路系统中的水吸收,外界光照带来的热量传递至屋顶上后不易继续向建筑物内部传递,提高了建筑屋顶的隔热性能,并设置填充层以维持隔热管路系统的结构稳定,提高屋面防水隔热结构的稳定性;2.通过架空层的设置,屋顶和外界环境之间形成空腔,由于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能够有效地阻隔架空层下方建筑内部和架空层上方外界环境之间的热量交换,且当隔热管路系统吸收热量达到其能力极限时,架空层可有效阻止隔热管路系统中的热量向建筑内部传递,以进一步提高屋顶的隔热性能;
3.可根据建筑所在地理位置不同,在光照强烈的地区,安装隔热层以提高建筑屋顶的隔热性能,减少外界环境传递至建筑内部的热量,可有效降低建筑内部制冷系统的能耗,而在光照强度低的地区,设置保温层以减少建筑内部热量的散失,可有效降低建筑内部制暖系统的能耗,从而实现绿色节能的建筑设计理念。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中隔热管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24.附图标记:1、找平层;2、架空层;3、支撑柱;31、底板;32、顶板;4、支撑层;5、隔热管路系统;51、封闭环形管道;6、填充层;7、防水层;8、面层;9、隔热层;10、保温层;11、水泥砂浆保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结合全部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6.实施例1参照图1和图2,本技术实施例1公开一种绿色建筑设计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预处理:对屋顶进行找平处理形成找平层1。
27.具体的,先对屋顶进行清理,除去杂物,之后在屋顶上浇筑水泥砂浆进行找平,并使水泥砂浆浇筑厚度高出屋顶平面2厘米;待水泥砂浆凝固后形成找平层1。
28.s2:架空层2施工:在找平层1上安装多个竖直支撑柱3,多个竖直支撑柱3均匀分布于屋顶平面上,并在支撑柱3上端安装水平支撑板,多块水平支撑板拼接形成支撑层4,支撑层4与找平层1之间形成架空层2。
29.具体的,支撑杆选用直径3厘米的钢柱;支撑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嵌设于找平层1中的水平的底板31,底板31采用10厘米*10厘米、厚度为1厘米的钢板,在施工找平层1时,将底板31浇筑于找平层1中;支撑柱3的顶端固定有水平的顶板32,顶板32与底板31一样采用10厘米*10厘米、厚度为1厘米的钢板;水平支撑板采用1米*1米、厚度2厘米的木板,水平支撑板与顶板32栓接固定,相应的,顶板32和水平支撑板上均预设安装孔以供螺栓穿过;多根支撑杆呈1米*1米的网格状布设,每块水平支撑板的四角分别与四块顶板32栓接固定,相邻的水平支撑板之间缝隙采用密封胶填充;施工到边角处,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支撑杆间距,并相应调整水平支撑板尺寸,以使水平支撑板拼接形成的支撑层4将整个屋顶平面完全覆盖。
30.而为了达到最好的隔热效果,架空层2的厚度设为10-30厘米,在本实施例中为20厘米,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1.隔热施工:支撑层4安装完成后,在支撑层4上铺设管道,管道铺满整个屋顶,在管道中装满水,之后使管道封闭形成封闭的隔热管路系统5。
32.参照图3,具体的,隔热管路系统5包括多个封闭环形管道51,多个封闭环形管道51
均以屋顶的中心为中心且呈同心圆状分布;最内侧封闭环形管道51为内径30厘米*30厘米的正方形,相邻封闭环形管道51之间间距为10-20厘米,在本实施例中设为15厘米,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按照尺寸依次设置多个封闭环形管道51;相邻的封闭环形管道51之间通过多根连接管道连通,多根连接管道沿封闭环形管道51的周向均匀分布,连接管道的数量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在本实施例中,所有管道均采用内径5厘米,外径5.5厘米的塑料管。
33.s3:填充施工:隔热管路系统5施工完成后,在隔热管路系统5上浇筑水泥砂浆,使水泥砂浆填满隔热管路系统5中的空隙,并使水泥砂浆淹没隔热管路系统5,并对水泥砂浆表面进行抹平处理,待水泥砂浆固结后形成填充层6;具体的,水泥砂浆厚度设为高出隔热管路系统52厘米。
34.s4:防水施工:待填充层6完全固结后,在填充层6上铺设防水卷材形成防水层7;具体的,防水卷材采用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防水卷材宽度为1米,施工时,相邻防水卷材的接缝采用搭接缝,搭接宽度为10厘米,并通过接缝胶将相邻防水卷材粘接固定,完成后再采用密封胶带封口。
35.通常情况下,建筑屋顶设置有女儿墙,在进行防水施工时,防水卷材边沿延伸至女儿墙上,同时,在女儿墙内侧于防水卷材边沿所在高度开槽,并将防水卷材边沿嵌设于女儿墙内侧槽内,并通过防水密封胶对防水卷材与女儿墙连接处进行防水处理;在本实施例中,防水卷材延伸至女儿墙上高度为20厘米,开槽深度为3厘米。
36.s5:面层8施工:在防水层7上浇筑水泥砂浆,水泥砂浆固结后形成面层8;具体的,面层8的厚度为4厘米,且面层8向女儿墙上延伸至将防水卷材包覆在内;在面层8表面于边沿开设一圈排水槽,排水槽深度3厘米;排水槽内设置排水管,排水管穿过面层8、防水层7和女儿墙连通于女儿墙外侧的排水系统,排水管道与面层8连接处采用防水密封胶进行防水处理。
37.实施例2参照图4,本技术实施例2公开一种绿色建筑设计施工工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还包括步骤s6:隔热层9施工:在面层8上铺设隔热膜形成隔热层9,在本实施例中,隔热层9采用铝箔隔热膜,在其他实施中也可采用其他种类隔热膜。
38.实施例3参照图5,本技术实施例3公开一种绿色建筑设计施工工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步骤s2中,在隔热施工前先进行保温层10施工:找平层1固结后,在找平层1上铺设保温板以形成保温层10,保温板采用聚氨酯保温板,保温板接缝处采用耐候胶进行密封处理。
[0039] 保温层10施工完成后,在保温层10上铺设一层水泥砂浆保护层11,水泥砂浆保护层11厚度为3厘米;待水泥砂浆保护层11固结后,在水泥砂浆保护层11上进行隔热管路系统5的施工。
[0040]
实施例4参照图6,本技术实施例4公开一种绿色建筑设计施工工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
区别之处在于:步骤s2中,在架空层2施工完成后、隔热施工前进行保温层10施工:支撑层4施工完成后,在支撑层4上铺设保温板以形成保温层10,保温板采用聚氨酯保温板,保温板接缝处采用耐候胶进行密封处理。
[0041]
保温层10施工完成后,在保温层10上铺设一层水泥砂浆保护层11,水泥砂浆保护层11厚度为3厘米;待水泥砂浆保护层11固结后,在水泥砂浆保护层11上进行隔热管路系统5的施工。
[0042]
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