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室内吊顶转换层钢架与钢结构桁架之间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751578发布日期:2022-02-08 00:42阅读:595来源:国知局
一种室内吊顶转换层钢架与钢结构桁架之间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幕墙工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室内吊顶转换层钢架与钢结构桁架之间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2.目前,钢结构屋顶桁架与室内吊顶钢材转换层的连接安装主要是通过焊接完成,不满足部分桁架不允许焊接的施工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3.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室内吊顶转换层钢架与钢结构桁架之间的连接结构,旨在解决现有钢结构屋顶桁架与室内吊顶钢材转换层通过焊接不满足部分桁架不允许焊接的施工要求的问题。
4.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室内吊顶转换层钢架与钢结构桁架之间的连接结构,该连接结构包括:抱箍件,套设在钢结构桁架杆件上;连接组件,设置在所述抱箍件上,起到连接作用;第一悬挂转接件和第二悬挂转接件,所述第一悬挂转接件和所述第二悬挂转接件之间相对设置,并且,所述第一悬挂转接件和所述第二悬挂转接件的一端交叉悬挂在所述连接组件上,另一端分别位于室内吊顶转换层钢架竖向龙骨的两侧且安装在所述室内吊顶转换层钢架竖向龙骨上。
5.进一步地,上述室内吊顶转换层钢架与钢结构桁架之间的连接结构,所述第一悬挂转接件和/或所述第二悬挂转接件包括:转接板,抵接在所述室内吊顶转换层钢架竖向龙骨上;若干个挂钩,沿所述转接板的长度方向并排且间隔设置在所述转接板的上方,用于悬挂在所述连接组件上。
6.进一步地,上述室内吊顶转换层钢架与钢结构桁架之间的连接结构,所述转接板间隔设置在所述挂悬挂设方向的一侧,所述挂钩的开口挂设方向朝向所述连接组件的连接轴的第一侧,所述转接板抵压接触在所述室内吊顶转换层钢架竖向龙骨的第二侧。
7.进一步地,上述室内吊顶转换层钢架与钢结构桁架之间的连接结构,所述第一悬挂转接件和所述第二悬挂转接件的挂钩朝向相反设置,并且,所述第一悬挂转接件和所述第二悬挂转接件的转接板分别抵接在所述室内吊顶转换层钢架竖向龙骨的两侧。
8.进一步地,上述室内吊顶转换层钢架与钢结构桁架之间的连接结构,所述转接板上设有安装孔,用于通过螺栓组件安装至所述室内吊顶转换层钢架竖向龙骨上。
9.进一步地,上述室内吊顶转换层钢架与钢结构桁架之间的连接结构,所述第一悬挂转接件和所述第二悬挂转接件的对接处,其中一个设有缺口,另一个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缺口相适配,并且,所述连接部卡设在所述缺口处。
10.进一步地,上述室内吊顶转换层钢架与钢结构桁架之间的连接结构,所述抱箍件包括:第一抱箍本体和第二抱箍本体;其中,所述第一抱箍本体和所述第二抱箍本体均为弧形抱箍结构,两者之间可拆卸地相连接,围设形成整圆式抱箍结构。
11.进一步地,上述室内吊顶转换层钢架与钢结构桁架之间的连接结构,所述第一抱箍本体和所述第二抱箍本体的两端均设有连接耳,所述第一抱箍本体和所述第二抱箍本体上的连接耳对接且通过螺栓组件可拆卸地相连接。
12.进一步地,上述室内吊顶转换层钢架与钢结构桁架之间的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两个连接底座,并排且间隔设置;连接轴,设置在两个连接底座之间,并且,所述连接轴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两个连接底座上,用于提供所述第一悬挂转接件和所述第二悬挂转接件的悬挂支撑点。
13.进一步地,上述室内吊顶转换层钢架与钢结构桁架之间的连接结构,所述第一悬挂转接件、所述第二悬挂转接件与所述室内吊顶转换层钢架竖向龙骨之间设有硬质板。
14.本发明提供的室内吊顶转换层钢架与钢结构桁架之间的连接结构,通过抱箍件套设在钢结构桁架杆件上,替代原有的连接件和钢结构桁架之间的焊接,作为免焊连接件的抱箍部分;通过第一悬挂转接件和第二悬挂转接件相对设置,并且,第一悬挂转接件和第二悬挂转接件一端交叉悬挂在连接组件上,另一端分别位于室内吊顶转换层钢架竖向龙骨的两侧且安装在室内吊顶转换层钢架竖向龙骨上,以实现室内吊顶转换层钢架竖向龙骨与抱箍部分之间的免焊连接。该连接结构无需进行动火作业,满足桁架不允许焊接的要求,且减少施工现场隐患和施工时间;该连接结构简单牢固,便于拆装,缩减施工时间;该连接结构采用勾挂方式连接,钢结构在雨雪荷载沉降形变时,连接处可适应形变,具备一定适应钢结构沉降或涨缩变形;该连接结构采用交叉悬挂连接的方式保证其不会脱落,确保稳固性;该连接结构可在不同角度的桁架杆件上安装,转换层立杆均可保持垂直。
附图说明
15.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室内吊顶转换层钢架与钢结构桁架之间的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悬挂转接件的侧视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悬挂转接件的主视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悬挂转接件的俯视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悬挂转接件的侧视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悬挂转接件的主视图;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悬挂转接件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17.参见图1,其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室内吊顶转换层钢架与钢结构桁架之间的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连接装置包括:抱箍件1、连接组件2、第一悬挂转接件3和第二悬挂转接件4;其中,抱箍件1套设在钢结构桁架杆件5上。具体地,抱箍件1为抱箍结构,以套设至钢结构桁架杆件5上;优选地,抱箍件1为可拆卸式结构,以便通过自身拆卸并安装至钢结构桁架杆件5上,便于该抱箍件1的拆装,即便于该抱箍件1和钢结构桁架杆件5之间的组装。
18.连接组件2设置在抱箍件1上。具体地,连接组件2可设置在抱箍件1上,该连接组件2与抱箍件1之间可通过焊接或其他方式相连接,该连接组件2与抱箍件1之间亦可为一体结构,本实施例中对其不做任何限定。
19.第一悬挂转接件3和第二悬挂转接件4之间相对设置,并且,第一悬挂转接件3和第二悬挂转接件4的一端(如图1所示的顶端)分别交叉悬挂在连接组件2上,另一端(如图1所示的底端)分别位于室内吊顶转换层钢架竖向龙骨6的两侧且安装在室内吊顶转换层钢架竖向龙骨6。具体地,第一悬挂转接件3和第二悬挂转接件4相对设置,即两端均相对设置,以便避免两者之间的干涉,同时可自两侧分别实现连接固定,即顶端可自连接组件2的两侧悬挂在连接组件2上,底端分别位于室内吊顶转换层钢架竖向龙骨6的两侧,并且,第一悬挂转接件3和第二悬挂转接件4的底端可通过螺栓等连接件与室内吊顶转换层钢架竖向龙骨6可拆卸地相连接;进一步优选地,第一悬挂转接件3的顶端自连接组件2的第一侧(如图1所示的后侧)悬挂在连接组件2上,底端设置在室内吊顶转换层钢架竖向龙骨6的第二侧(如图1所示的前侧),第二悬挂转接件4的顶端自连接组件2的第二侧(如图1所示的前侧)悬挂在连接组件2上,底端设置在室内吊顶转换层钢架竖向龙骨6的第一侧(如图1所示的后侧),以避免第一悬挂转接件3、第二悬挂转接件4两端位于连接组件2和室内吊顶转换层钢架竖向龙骨6所在竖直面的同一侧,进而确保第一悬挂转接件3、第二悬挂转接件4连接的稳固性。
20.继续参见图1,抱箍件1包括:第一抱箍本体11和第二抱箍本体12;其中,第一抱箍本体11和第二抱箍本体12均为弧形抱箍结构,两者之间可拆卸地相连接且围设形成整圆式抱箍结构。具体地,第一抱箍本体11和第二抱箍本体12分别作为上箍和下箍,两者均可以半圆形结构,以围设形成整圆式抱箍结构,当然亦可为其他相适配的弧形结构,本实施例中对其不做任何限定。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抱箍本体11和第二抱箍本体12之间可通过螺栓组件可拆卸地相连接,以便于实现该抱箍件1安装至钢结构桁架杆件5;优选地,第一抱箍本体11和第二抱箍本体12的两端均设有连接耳13,第一抱箍本体11和第二抱箍本体12上的连接耳13对接,即叠放,第一抱箍本体11和第二抱箍本体12连接处的连接耳13之间通过螺栓组件可拆卸地相连接。其中,第一抱箍本体11和第二抱箍本体12均可以为钢制件。
21.继续参见图1,连接组件2包括:两个连接底座21和连接轴22;其中,两个连接底座21并排且间隔设置;连接轴22设置在两个连接底座21之间,并且,连接轴22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两个连接底座21上,用于提供第一悬挂转接件3和第二悬挂转接件4的悬挂支撑点。具体地,两个连接底座21均可以为板状结构,顶端为连接端且固定在下箍上,另一端为自由端;两个连接底座21之间可第一抱箍本体11的设置方向即垂直于第一抱箍本体11轴向的方向并排且间隔设置,连接轴22设置在两个连接底座21之间,并且,连接轴22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两个连接底座21上,以提供水平支撑轴。其中,两个连接底座21、连接轴22和下箍之间可通过焊接或其他方式固定连接为一体式结构,以便作为整体进行安装。
22.继续参见图1至图4,该第一悬挂转接件3包括:第一转接板31和若干个第一挂钩32;其中,第一转接板31抵接在室内吊顶转换层钢架竖向龙骨6上;若干个第一挂钩32沿第一转接板31的长度方向(如图3所示的水平方向)并排且间隔设置在第一转接板31的上方,用于悬挂在连接组件2上。具体地,第一转接板31可以为竖直板并可抵压接触在室内吊顶转换层钢架竖向龙骨6的侧壁(如图2所示的左侧壁)上;为便于实现第一转接板31和室内吊顶转换层钢架竖向龙骨6之间的连接,优选地,第一转接板31上设有第一安装孔311,用于通过螺栓组件安装至室内吊顶转换层钢架竖向龙骨6上;进一步优选地,第一安装孔311为腰型通孔结构。第一挂钩32可以为一个或多个,为确保该第一悬挂转接件3的稳固性,优选地,第一挂钩32为多个,本实施例中以两个为例进行说明;两个第一挂钩32可并排且间隔设置,以并排挂设在连接轴22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挂钩32和连接轴22之间挂设,同时,第一转接板31和室内吊顶转换层钢架竖向龙骨6之间抵压接触连接,不仅通过第一挂钩32和连接轴22的挂接实现该第一悬挂转接件3和连接组件2之间的连接,即实现第一悬挂转接件3和钢结构桁架杆件5之间的连接,同时,通过第一转接板31和室内吊顶转换层钢架竖向龙骨6实现该第一悬挂转接件3和室内吊顶转换层钢架竖向龙骨6之间的连接,并且,第一转接板31和室内吊顶转换层钢架竖向龙骨6抵压接触连接,还可避免第一挂钩32和连接轴22之间的旋转,确保连接稳固性。
2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挂钩32设有第一连接部321和第一挂钩部322,第一挂钩部322和第一转接板31之间通过竖直设置的第一连接部321相连接。
24.在本实施例中,为进一步提高连接稳固性,优选地,第一转接板31间隔设置在第一挂钩32挂设方向的一侧,也就是说,如图2所示,第一挂钩32挂设方向为朝左设置,即该第一挂钩32的开口侧设置在连接轴22的左侧,第一转接板31平行且间隔设置在第一连接部321的左侧,并且,第一转接板31抵压接触在室内吊顶转换层钢架竖向龙骨的右侧。
25.继续参见图1、图5至图7,该第二悬挂转接件4包括:第二转接板41和若干个第二挂钩42;其中,第二转接板41抵接在室内吊顶转换层钢架竖向龙骨6上;若干个第二挂钩42沿第二转接板41的长度方向(如图6所示的水平方向)并排且间隔设置在第二转接板41的上方,用于悬挂在连接组件2上。具体地,第二转接板41可以为竖直板并可抵压接触在室内吊顶转换层钢架竖向龙骨6的侧壁(如图4所示的右侧壁)上;为便于实现第二转接板41和室内吊顶转换层钢架竖向龙骨6之间的连接,优选地,第二转接板41上设有第二安装孔411,用于通过螺栓组件安装至室内吊顶转换层钢架竖向龙骨6上;进一步优选地,第二安装孔411为腰型通孔结构。第二挂钩42可以为一个或多个,为确保该第二悬挂转接件4的稳固性,优选地,第二挂钩42为多个,本实施例中以两个为例进行说明;两个第二挂钩42可并排且间隔设置,以并排挂设在连接轴22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挂钩42和连接轴22之间挂设,同时,第二转接板41和室内吊顶转换层钢架竖向龙骨6之间抵压接触连接,不仅通过第二挂钩42和连接轴22的挂接实现该第二悬挂转接件4和连接组件2之间的连接,即实现第二悬挂转接件4和钢结构桁架杆件5之间的连接,同时,通过第二转接板41和室内吊顶转换层钢架竖向龙骨6实现该第二悬挂转接件4和室内吊顶转换层钢架竖向龙骨6之间的连接,并且,第二转接板41和室内吊顶转换层钢架竖向龙骨6抵压接触连接,还可避免第二挂钩42和连接轴22之间的旋转,确保连接稳固性。
26.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挂钩42设有第二连接部421和第二挂钩部422,第二挂钩部422
和第二转接板41之间通过竖直设置的第二连接部421相连接。
27.在本实施例中,为进一步提高连接稳固性,优选地,第二转接板41间隔设置在第二挂钩42挂设方向的一侧,也就是说,如图5所示,第二挂钩42挂设方向为朝右设置,即该第二挂钩42的开口侧设置在连接轴22的右侧,第二转接板41平行且间隔设置在第二连接部421的右侧,并且,第二转接板41抵压接触在室内吊顶转换层钢架竖向龙骨的左侧。
28.由此可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悬挂转接件3和第二悬挂转接件4的挂钩朝向相反设置以交叉悬挂在连接轴22上,并且,第一悬挂转接件3和第二悬挂转接件4的转接板分别抵接在室内吊顶转换层钢架竖向龙骨6的两侧;优选地,第一悬挂转接件3、第二悬挂转接件4的转接板与室内吊顶转换层钢架竖向龙骨6之间均可设有硬质板,该硬质板可以为橡胶板亦可为其他材质板,本实施例中对其不做任何限定。
29.继续参见图1至图7,为避免第一悬挂转接件3和第二悬挂转接件4之间的干涉,第一悬挂转接件3和第二悬挂转接件4的对接处,其中一个设有缺口,另一个设有连接部,连接部与缺口相适配,并且,连接部卡设在缺口处。如图4所示,第一悬挂转接件3的中间位置处设有缺口,第一挂钩32分别置于缺口的两侧;如图7所示,第二悬挂转接件4的中间位置处设有连接部,该连接部可以为水平设置的连接板,以对连接部两端的第二挂钩42进行支撑,连接部与缺口相适配,以使第一悬挂转接件3和第二悬挂转接件4相对设置且不干涉。
30.该室内吊顶转换层钢架与钢结构桁架之间的连接结构的安装方法:首先,将第一抱箍本体11和第二抱箍本体12分别上下固定安装在钢结构桁架杆件5上形成抱箍结构;然后,抱箍结构定位准确后,第一悬挂转接件3和第二悬挂转接件4卡入对应位置,第一挂钩32和第二挂钩42交叉悬挂在连接轴22上;在室内吊顶转换层钢架竖向龙骨6上预先钻孔,钻孔位置对应第一转接板31和第二转接板41的预制孔位即安装孔位,在吊顶转换层钢架竖向龙骨6和第一转接板31、第二转接板41之间可加入硬质橡胶垫片,最终通过不锈钢螺栓进行固定。
31.综上,本实施例提供的室内吊顶转换层钢架与钢结构桁架之间的连接结构,通过抱箍件1套设在钢结构桁架杆件5上,替代原有的连接件和钢结构桁架之间的焊接,作为免焊连接件的抱箍部分;通过第一悬挂转接件3和第二悬挂转接件4相对设置,并且,第一悬挂转接件3和第二悬挂转接件4一端交叉悬挂在连接组件2上,另一端分别位于室内吊顶转换层钢架竖向龙骨6的两侧且安装在室内吊顶转换层钢架竖向龙骨6上,以实现室内吊顶转换层钢架竖向龙骨6与抱箍部分之间的免焊连接。该连接结构无需进行动火作业,满足桁架不允许焊接的要求,且减少施工现场隐患和施工时间;该连接结构简单牢固,便于拆装,缩减施工时间;该连接结构采用勾挂方式连接,钢结构在雨雪荷载沉降形变时,连接处可适应形变,具备一定适应钢结构沉降或涨缩变形;该结构采用交叉悬挂连接的方式保证其不会脱落,确保稳固性;该结构可在不同角度的桁架杆件上安装,转换层立杆均可保持垂直。
3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33.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
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34.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