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插式砖胎膜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8176403发布日期:2021-12-25 00:34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承插式砖胎膜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指一种承插式砖胎膜结构。


背景技术:

2.目前,在建筑工程基础施工中,通常采用砌体作为砖胎膜进行施工,然而,传统砖胎膜砌筑存在工程量大、投入人力多、施工成本大、施工周期长等问题,并且砖胎膜结构侧向受力效果差,容易出现墙体变形、开裂等不良现象,存在较大的安全及质量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承插式砖胎膜结构,解决了传统砖胎膜侧向受力差的问题,避免施工时出现墙体变形、开裂等不良现象,减少安全及质量隐患,且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方便组装,省时省力,提升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
4.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5.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承插式砖胎膜结构,包括:
6.固定于垫层的顶面的u型槽;
7.底部开设于u型槽内的墙体,该墙体包括若干相互拼合的砖块,且若干砖块之间的拼接缝呈非直线型;以及
8.竖直设置且穿设于墙体的支撑件,该支撑件的底部锚入垫层下方的土体中。
9.本发明采用承插式砖胎膜结构,通过将若干砖块拼合形成墙体,且利用非直线型的拼接缝提升墙体的侧向受力能力,进而将支撑件插入墙体且支撑件的底部锚入垫层下方的土体中,以加强墙体的强度,防止后期施工时墙体变形,且u型槽也能进一步提升整个砖胎膜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解决了传统砖胎膜侧向受力差的问题,避免施工时出现墙体变形、开裂等不良现象,减少安全及质量隐患,且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方便组装,省时省力,提升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
10.本发明承插式砖胎膜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该支撑件包括穿设于墙体且部分锚入垫层下方的土体中的竖杆以及固定于竖杆的顶面的水平板,该水平板贴合于墙体的顶面。
11.本发明承插式砖胎膜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砖块包括竖截面呈矩形的矩形部、形成于矩形部的一端且顶面与矩形部的顶面平齐的第一凸伸部以及形成于矩形部的另一端且底面与矩形部的底面平齐的第二凸伸部,该矩形部、第一凸伸部和第二凸伸部拼合成z型;
12.通过一块砖块的第一凸伸部置于相邻的砖块的第二凸伸部的顶部,以使得相邻两块砖块拼合,且两块砖块的拼接缝呈非直线型。
13.本发明承插式砖胎膜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矩形部开设有竖直向的竖向孔,上下相邻的若干砖块的竖向孔相连通以供支撑件插入。
14.本发明承插式砖胎膜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第一凸伸部开设有竖直向的第一单
元孔,第二凸伸部对应第一单元孔开设有第二单元孔,通过一块砖块的第一凸伸部置于相邻的砖块的第二凸伸部的顶部,使得两块砖块的第一单元孔和第二单元孔相连通,以供支撑件插入。
15.本发明承插式砖胎膜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间隔开设于u型槽的底面的若干通孔,支撑件通过通孔锚入垫层下方的土体中。
16.本发明承插式砖胎膜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穿过u型槽的底面并锚入垫层的若干桩钉。
17.本发明承插式砖胎膜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桩钉位于u型槽的中轴线上。
18.本发明承插式砖胎膜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u型槽的宽度与墙体的厚度相匹配。
19.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承插式砖胎膜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0.提供u型槽,将u型槽固定于垫层的顶面;
21.提供若干砖块,将若干砖块置于u型槽内并相互拼合以形成墙体,且若干砖块之间的拼接缝呈非直线型;
22.提供支撑件,将支撑件穿设于墙体,并敲击支撑件的顶部,使得支撑件的底部锚入垫层下方的土体中。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发明承插式砖胎膜结构的整体结构正面剖视图。
24.图2为本发明承插式砖胎膜结构中u型槽的立体图。
25.图3为本发明承插式砖胎膜结构中砖块的放大示意图。
26.图4为本发明承插式砖胎膜结构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28.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承插式砖胎膜结构,通过将若干砖块拼合形成墙体,且利用非直线型的拼接缝提升墙体的侧向受力能力,进而将支撑件插入墙体且支撑件的底部锚入垫层下方的土体中,以加强墙体的强度,防止后期施工时墙体变形,且u型槽也能进一步提升整个砖胎膜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解决了传统砖胎膜侧向受力差的问题,避免施工时出现墙体变形、开裂等不良现象,减少安全及质量隐患,且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方便组装,省时省力,提升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承插式砖胎膜结构进行说明。
29.参阅图1,图1为本发明承插式砖胎膜结构的整体结构正面剖视图。下面结合图1,对本发明承插式砖胎膜结构进行说明。
30.如图1所示,本发明承插式砖胎膜结构,包括:
31.固定于垫层21的顶面的u型槽11;
32.底部开设于u型槽11内的墙体,该墙体包括若干相互拼合的砖块12,且若干砖块12之间的拼接缝呈非直线型;以及
33.竖直设置且穿设于墙体的支撑件,该支撑件的底部锚入垫层21下方的土体中。
34.较佳地,u型槽11的宽度与墙体的厚度相匹配。
35.作为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结合图4所示,该支撑件包括穿设于墙体且部分锚入垫层21下方的土体中的竖杆13以及固定于竖杆13的顶面的水平板131,该水平板131贴合于墙体的顶面。
36.进一步的,结合图3所示,砖块12包括竖截面呈矩形的矩形部121、形成于矩形部121的一端且顶面与矩形部121的顶面平齐的第一凸伸部122以及形成于矩形部121的另一端且底面与矩形部121的底面平齐的第二凸伸部123,该矩形部121、第一凸伸部122和第二凸伸部123拼合成z型;
37.通过一块砖块12的第一凸伸部122置于相邻的砖块12的第二凸伸部123的顶部,以使得相邻两块砖块12拼合,且两块砖块12的拼接缝呈非直线型。
38.具体的,矩形部121开设有竖直向的竖向孔1211,上下相邻的若干砖块12的竖向孔1211相连通以供支撑件插入。
39.具体的,第一凸伸部122开设有竖直向的第一单元孔1221,第二凸伸部123对应第一单元孔1221开设有第二单元孔1231,通过一块砖块12的第一凸伸部122置于相邻的砖块12的第二凸伸部123的顶部,使得两块砖块12的第一单元孔1221和第二单元孔1231相连通,以供支撑件插入。
40.进一步的,结合图2所示,还包括间隔开设于u型槽11的底面的若干通孔112,支撑件通过通孔112锚入垫层21下方的土体中。
41.具体的,还包括穿过u型槽11的底面并锚入垫层21的若干桩钉111。
42.较佳地,桩钉111位于u型槽11的中轴线上。
43.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44.以矩形的砖胎膜结构为例,浇筑形成垫层21后,在垫层21上待设置墙体的位置安装u型槽11,将桩钉111穿过u型槽11的底面并锚入垫层21中;
45.将砖块12置于u型槽11内,并将一砖块12的第一凸伸部122置于另一砖块12的第二凸伸部123的顶部,从而拼合形成墙体,且相邻砖块12的拼接缝呈非直线型,且砖块12的第一单元孔1221与相邻的砖块12的第二单元孔1231相连通;
46.在最顶部的砖块12的第二凸伸部123的上方固定矩形的砖块,以使得墙体的顶部平齐;
47.将竖杆13插入竖向孔1211以及第一单元孔1221和第二单元孔1231中,敲击水平板131,以使得竖杆13自u型槽11底部的通孔112插入垫层21下方的土体中,此时水平板131贴合于墙体的顶面;
48.从而施工形成砖胎膜结构,可进行后续施工。
49.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承插式砖胎膜结构的施工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50.提供u型槽11,将u型槽11固定于垫层21的顶面;
51.提供若干砖块12,将若干砖块12置于u型槽11内并相互拼合以形成墙体,且若干砖块12之间的拼接缝呈非直线型;
52.提供支撑件,将支撑件穿设于墙体,并敲击支撑件的顶部,使得支撑件的底部锚入垫层21下方的土体中。
53.本发明提供的施工方法实际实施的具体操作方式如下:
54.以矩形的砖胎膜结构为例,浇筑形成垫层21后,在垫层21上待设置墙体的位置安
装u型槽11,将桩钉111穿过u型槽11的底面并锚入垫层21中;
55.将砖块12置于u型槽11内,并将一砖块12的第一凸伸部122置于另一砖块12的第二凸伸部123的顶部,从而拼合形成墙体,且相邻砖块12的拼接缝呈非直线型,且砖块12的第一单元孔1221与相邻的砖块12的第二单元孔1231相连通;
56.在最顶部的砖块12的第二凸伸部123的上方固定矩形的砖块,以使得墙体的顶部平齐;
57.将竖杆13插入竖向孔1211以及第一单元孔1221和第二单元孔1231中,敲击水平板131,以使得竖杆13自u型槽11底部的通孔112插入垫层21下方的土体中,此时水平板131贴合于墙体的顶面;
58.从而施工形成砖胎膜结构,可进行后续施工。
59.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发明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本发明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