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削震型钢支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83256发布日期:2021-12-31 21:49阅读:76来源:国知局
一种削震型钢支撑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土木结构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削震型钢支撑。


背景技术:

2.钢框架结构或混凝土框架结构中通过梁柱节点的刚性连接来提供结构整体的强度和刚度,在框架结构中装配钢支撑形成支撑框架结构,相比于普通的框架结构其具有更强的抗压强度和承载力。但是钢支撑受压后容易屈曲,对其本身的轴向支撑力会有影响,因此当支撑框架结构处于易震环境中,其抗震能力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削震型钢支撑,以为钢支撑本体削弱外界中小幅度的震动带来的挤压、拉伸等外力影响,保护钢支撑本体,为钢支撑本体挡住部分外界掉落物。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削震型钢支撑,包括斜向装配在框架结构中的钢支撑本体、与钢支撑本体连接的减震组件和保护组件,所述钢支撑本体的一端通过减震组件与框架结构连接,另一端通过一驱动组件与框架结构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与钢支撑本体固定连接的推动端、与框架结构固定连接的固定端,所述推动端和固定端之间可滑动连接,所述固定端上设置有与保护组件连接的出液口,所述保护组件位于钢支撑本体的上方,包括与出液口配合的推杆、保护机构、分别与保护机构的两侧铰接的第一杆和第二杆,所述第一杆相对保护机构的另一端与框架结构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杆相对保护机构的另一端与推杆相对出液口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当钢支撑本体震动被挤压时,钢支撑本体带动推动端移动,使其推动固定端中的液体,液体经过出液口推动推杆,所述第二杆和第一杆同时将保护机构往上推动,直至框架结构挤压保护机构并触发保护机构。
5.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保护机构包括活塞、第一弹簧、壳体、均设置在壳体中的气筒和气囊,所述第一杆、第二杆分别与壳体铰接,所述活塞穿过壳体的顶部后通过第一弹簧与气筒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气筒的上端与第一弹簧固定连接,下端与气囊连接,以向气囊释放气体,所述壳体中设置有供气筒上下移动的滑槽,所述壳体中设置有供气囊弹出的出口。
6.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囊数量为两个,分设在气筒的两侧。
7.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杆和第二杆的端部均为“匚”形,且均与壳体铰接,所述第二杆的端部包在壳体外侧,所述第一杆的端部包在第二杆的端部外侧,构成“巨”字结构,所述第一杆端部的两侧和第二杆端部的两侧均与壳体的两侧铰接。
8.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框架结构与第一杆的连接处设置有供第一杆转动的凹槽,所述凹槽位于第一杆的上侧,限制第一杆的转动方向。
9.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减震组件包括第二弹簧和分压机构,所述钢支撑
本体相对驱动组件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弹簧与框架结构固定连接,并通过分压机构与框架结构装配。
10.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分压机构包括滑块、第三弹簧和拉绳,所述第三弹簧的一端与框架结构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滑块固定连接,所述滑块相对第三弹簧的另一端通过拉绳与钢支撑本体连接,所述框架结构上还设置有限位桩,所述拉绳的一端与滑块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钢支撑本体固定连接,并与限位桩相抵。
11.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框架结构中设置容纳第三弹簧和滑块的通道,该通道为直角形状,所述钢支撑本体通过第二弹簧与该通道的折角处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与通道的直角边的尽头固定连接。
12.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分压机构为两组,对称设置在第二弹簧的两侧。
1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减震组件能够为钢支撑本体削弱外界中小幅度的震动带来的挤压、拉伸等外力影响,当外界环境震幅大时,位于钢支撑本体上方的保护组件能够保护钢支撑本体,为钢支撑本体挡住部分外界掉落物,避免钢支撑本体被掉落物砸伤而失去支撑力。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发明中钢支撑本体的俯视示意图;
15.图2为本发明中保护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图2中a处放大图;
17.图4为图3中b

b处剖面图;
18.图5为本发明中第一杆、第二杆与壳体连接的俯视图。
19.附图标号:1、框架结构;2、钢支撑本体;3、减震组件;31、第二弹簧;32、分压机构;321、滑块;322、第三弹簧;323、拉绳;4、保护组件;41、推杆;42、保护机构;421、活塞;422、第一弹簧;423、壳体;424、气筒;425、气囊;43、第一杆;44、第二杆;5、驱动组件;51、推动端;52、固定端;53、出液口;6、滑槽;7、凹槽;8、限位桩。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附图所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述。
21.参照图1

5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削震型钢支撑,包括斜向装配在框架结构1中的钢支撑本体2、与钢支撑本体2连接的减震组件3和保护组件4,框架结构1中设置有装配钢支撑本体2的槽,钢支撑本体2的一端通过减震组件3与框架结构1连接,另一端通过驱动组件5与框架结构1固定连接。驱动组件5包括推动端51、固定端52和出液口53,固定端52与框架结构1固定连接,推动端51的一端与钢支撑本体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推动端51滑动连接,出液口53与保护组件4连接,当钢支撑本体2受到震动或者被挤压时,会带动推动端51向固定端52移动,固定端52中的液体被推动端51挤压流向出液口53,通过出液口53进入至保护组件4中。保护组件4位于钢支撑本体2的上方,包括与出液口53连接的推杆41、保护机构42、分设在保护机构42两侧的第一杆43和第二杆44,第一杆43的一端与保护机构42铰接,另一端与框架结构1转动连接,第二杆44的一端与保护机构42铰接,另一端与推杆41转动连接,当钢支撑本体2被挤压时,推动固定端52中的液体由出液口53向上流动,液体推动推杆41移动,
推杆41向左移动带动第二杆44转动,同时带动第一杆43转动,因第一杆43和第二杆44和保护机构42均为铰接,且第一杆43、保护机构42、第二杆44的初始位置为倒v型,第一杆43和第二杆44同时将保护机构42往上推动,保护机构42会碰到位于上方的框架结构1。如震动过大,钢支撑本体2被严重挤压时,固定端52中大量的液体经由出液口53推动推杆41,从而带动第一杆43和第二杆44一直将保护机构42向上推动,使保护机构42被框架结构1挤压,直至触发保护机构42,使其起到保护钢支撑本体2的作用。驱动组件5可采用液压油缸,成本低,高压力,支撑强度高。
22.减震组件3能够为钢支撑本体2削弱外界中小幅度的震动带来的挤压、拉伸等外力影响,当外界环境震动幅度大时,位于钢支撑本体2上方的保护组件4能够保护钢支撑本体2,为钢支撑本体2挡住部分外界掉落物,避免钢支撑本体2被掉落物砸伤而失去支撑力。
23.保护机构42包括活塞421、第一弹簧422、壳体423、均设置在壳体423中的气筒424和气囊425,壳体423的两侧分别与第一杆43、第二杆44铰接,壳体423内部设置有容纳气筒424和气囊425的空间,气筒424的一端通过第一弹簧422与活塞42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气囊425连接。壳体423的顶部设置有供活塞421上下移动的开口,活塞421与第一弹簧422固定连接,活塞421部分位于壳体423外,部分位于壳体423中,当壳体423被第一杆43和第二杆44推动向上移动碰到框架结构1时,活塞421被往下压,如是轻微的晃动或者震动幅度小时,活塞421只是被轻微下压,或者活塞421轻微抖动,第一弹簧422会吸收活塞421的压力,避免气筒424在不必要的时候被活塞421向下推动而导致气囊425误释放,如是剧烈的晃动或者震动强烈的情况下,壳体423被顶起并与框架结构1互相挤压,活塞421则被持续下压,带动气筒424下压,气筒424与壳体423撞击后释放气体,即为气囊425充气,气囊425弹出壳体423并体积变大,变大后的气囊425覆盖在钢支撑本体2上方,为钢支撑本体2阻挡掉落物。壳体423中还设置有滑槽6,气筒424在滑槽6中上下移动,滑槽6限制了气筒424的移动轨迹,避免气筒424左右晃动,而影响各个部件之间的配合。
24.气囊425的数量为两个,分设在气筒424的两侧,当气囊425充气变大时,两个气囊425位于钢支撑本体2上方的两侧,增加了气囊425遮挡面积,提高保护钢支撑本体2的面积。
25.第一杆43和第二杆44的端部均为“匚”形,第二杆44的端部将壳体423包在其中,第一杆43的端部将第二杆44的端部包在其中,如图5所示,第一杆43端部和第二杆44端部形成“巨”字结构,第一杆43和第二杆44的端部的两侧同时与壳体423对应的两侧铰接,一根铰接的轴同时穿过第一杆43的端头和第二杆44的端头,使第一杆43和第二杆44能够同时转动,从而将壳体423往上顶。
26.第一杆43和框架结构1连接处设置有凹槽7,该凹槽7为第一杆43转动提供空间,当第一杆43转动时,其与框架结构1连接的该端能够转动,不会被框架结构1挡住。且该凹槽7位于第一杆43的上侧,如图2所示,即凹槽7的方向为由连接处为起点向上延伸,能够保证第一杆43、第二杆44和保护机构42三者的初始位置为倒v形,当推杆41推动第二杆44时,能够保证第一杆43和第二杆44是将保护机构42往上推动,避免保护机构42被向下推动而起不到保护作用,反而损害钢支撑本体2。
27.减震组件3包括第二弹簧31和分压机构32,第二弹簧31采用高强度弹簧,钢支撑本体2相对驱动组件5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弹簧31与框架结构1固定连接,第二弹簧31的一端与框架结构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钢支撑本体2固定连接,当钢支撑本体2遇到震动有被压缩或
者被拉伸的趋势时,第二弹簧31能够吸收该外力,减震缓冲,避免外力对钢支撑本体2直接作用。分压机构32的一端与钢支撑本体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框架结构1固定连接,在第二弹簧31的程度上进一步为钢支撑本体2分担压力。分压机构32包括滑块321、第三弹簧322和拉绳323,第三弹簧322的一端与框架结构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滑块321固定连接,当钢支撑本体2有被压缩或者被拉伸的趋势时,滑块321和第三弹簧322能够为钢支撑本体2吸收部分该外力,在第二弹簧31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减震组件3整体的消能作用。
28.在框架结构1中设置容纳第三弹簧322和滑块321的通道,该通道为直角形状,钢支撑本体2通过第二弹簧31与该通道的折角处固定连接,第三弹簧322与通道的直角边的尽头固定连接,且限位桩8位于通道内,拉绳323的一端与滑块32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钢支撑本体2固定连接,并与限位桩8相抵。限位桩8为拉绳323限制了移动轨迹,使拉绳323能够贴着限位桩8移动,起到改变力的方向的作用,从而滑块321和第三弹簧322能够更好得为钢支撑本体2分担压力。
29.分压机构32为两组,对称设置在第二弹簧31的两侧,从两个方向同时为钢支撑本体2消能,进一步提高钢支撑的削震作用。
30.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