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捷型智能停车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24890发布日期:2022-03-26 14:55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捷型智能停车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停车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便捷型智能停车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汽车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同时对于停车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3.目前,在一些室外露天场合中,大多是通过在地面上划线的方式标示出停车位置,车辆停放时由于其上方没有遮挡物,车辆随着太阳光照射容易导致其内部温度升高,不利于驾乘人员后续的驾驶以及乘坐,同时车辆也容易遭受雨水淋湿,雨水中的酸性物质会对车漆造成腐蚀。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捷型智能停车设备。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捷型智能停车设备,包括底箱、压板、驱动部、端板以及柔性遮挡部,所述端板固定安装在所述底箱一端,所述压板活动设置在所述底箱一侧,在车辆停放至所述底箱一侧时,车辆可作用于所述压板,以带动所述压板移动,所述驱动部设置在所述底箱内部,所述柔性遮挡部设有两组,且两组所述柔性遮挡部在所述端板一侧对称分布,在所述压板移动时,所述驱动部可带动两组所述柔性遮挡部相向移动,以在所述底箱一侧形成弧形隆起结构。
6.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柔性遮挡部包括若干牵拉杆,所述端板一侧开设有第一弧形槽,若干所述牵拉杆一端嵌入至所述第一弧形槽内部并能够沿所述第一弧形槽内部滑动,相邻两组牵拉杆之间通过柔性层相连,在所述压板移动时,所述驱动部可带动若干牵拉杆沿所述第一弧形槽内部滑动,牵引所述柔性层展开,以在所述底箱一侧形成弧形隆起结构。
7.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驱动部包括电源、第一接电片、第二接电片以及第三接电片,所述第一接电片一端与电源负极端相连,所述第一接电片一端与电源正极端相连,另一端延伸至第二弧形槽内部并与第二弧形槽一侧相贴,所述第三接电片一端延伸至第二弧形槽内部并与第二弧形槽另一侧相贴,另一端与第一接电片间隔分布,所述端板一侧设置有第二弧形槽,所述第二弧形槽内活动设置有与所述牵拉杆一一对应的若干电磁铁,所述电磁铁与对应的所述牵拉杆相连,相邻两组电磁铁之间极性相同,所述压板一侧设置有导电件,在所述压板移动时,可带动所述导电件移动,以实现第一接电片与第三接电片之
间的电导通。
8.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电磁铁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远离所述电磁铁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弧形槽外部并通过第二连杆与所述牵拉杆对应连接。
9.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导电件包括压杆、弹性件以及导电板,所述压杆一端与所述压板一侧相连,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底箱内部并与所述导电板相连,所述弹性件一端与所述导电板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底箱内壁相连。
10.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压板一端与所述底箱铰接相连,所述弹性件用于对所述导电板提供弹性拉力,以驱使所述压板在所述底箱一侧呈现倾斜状态。
11.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底箱远离所述端板的一端还设置有斜板。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停车时,将车辆开至底箱一侧,车辆可作用于压板,以驱使压板移动,此时驱动部可带动两组柔性遮挡部相对移动,从而在底箱一侧形成弧形隆起结构,以对车辆进行遮挡,相较于现有技术,实现车辆的防晒以及防雨,具有结构简单以及车辆防护效果好的优点。
附图说明
13.图1为一种便捷型智能停车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便捷型智能停车设备柔性遮挡部展开时的示意图;图3为图1中a区域放大示意图;图4为图1中b区域放大示意图;图中:10-底箱、101-斜板、20-压板、30-驱动部、301-电源、302-第一接电片、303-第二接电片、304-第三接电片、305-电磁铁、306-第一连杆、40-端板、401-第一弧形槽、402-第二弧形槽、50-柔性遮挡部、501-牵拉杆、502-柔性层、503-第二连杆、60-导电件、601-压杆、602-弹性体、603-导电板。
具体实施方式
14.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15.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16.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便捷型智能停车设备,包括底箱10、压板20、驱动部30、端板40以及柔性遮挡部50,所述端板40固定安装在所述底箱10一端,所述压板20活动设置在所述底箱10一侧,在车辆停放至所述底箱10一侧时,车辆可作用于所述压板20,以带动所述压板20移动,所述驱动部30设置在所述底箱10内部,所述柔性遮挡部50设有两组,且两组所述柔性遮挡部50在所述端板40一侧对称分布,在所述压板20移动时,所述驱动部30可带动两组所述柔性遮挡部50相向移动,以在所述底箱10一侧形成弧形隆起结构。
17.停车时,将车辆开至底箱10一侧,车辆可作用于压板20,以驱使压板20移动,此时驱动部30可带动两组柔性遮挡部50相对移动,从而在底箱10一侧形成弧形隆起结构,以对
车辆进行遮挡,实现车辆的防晒以及防雨。
18.请参阅图1、图2和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柔性遮挡部50包括若干牵拉杆501,所述端板40一侧开设有第一弧形槽401,若干所述牵拉杆501一端嵌入至所述第一弧形槽401内部并能够沿所述第一弧形槽401内部滑动,相邻两组牵拉杆501之间通过柔性层502相连,在所述压板20移动时,所述驱动部30可带动若干牵拉杆501沿所述第一弧形槽401内部滑动,牵引所述柔性层502展开,以在所述底箱10一侧形成弧形隆起结构,实现车辆的防晒以及防雨。
19.请参阅图1和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部30包括电源301、第一接电片302、第二接电片303以及第三接电片304,所述第一接电片302一端与电源301负极端相连,所述第一接电片302一端与电源301正极端相连,另一端延伸至第二弧形槽402内部并与第二弧形槽402一侧相贴,所述第三接电片304一端延伸至第二弧形槽402内部并与第二弧形槽402另一侧相贴,另一端与第一接电片302间隔分布,所述端板40一侧设置有第二弧形槽402,所述第二弧形槽402内活动设置有与所述牵拉杆501一一对应的若干电磁铁305,所述电磁铁305与对应的所述牵拉杆501相连,相邻两组电磁铁305之间极性相同,所述压板20一侧设置有导电件60,在所述压板20移动时,可带动所述导电件60移动,以实现第一接电片301与第三接电片304之间的电导通。
20.当压板20移动时,可带动导电件60移动,使得第一接电片302与第三接电片304之间电导通,此时第一接电片302、第三接电片304、电磁铁305以及第二接电片303之间形成电回路,若干电磁铁305带电,由于相邻两组电磁铁305之间极性相同,此时相邻两组电磁铁305之间产生排斥力,进而驱使相邻两组电磁铁305之间相互远离,使得若干电磁铁305沿第二弧形槽402内部滑动,进而带动柔性层502展开,以形成弧形隆起结构,实现车辆的防护,并且通过该弧形结构以及端板40的设置,还可实现车辆的三面防护,具有一定的防撞以及防刮蹭效果。
21.请参阅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磁铁305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一连杆306,所述第一连杆306远离所述电磁铁305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弧形槽402外部并通过第二连杆503与所述牵拉杆501对应连接。
22.在电磁铁305通电沿第二弧形槽402内部滑动时,通过第一连杆306与第二连杆503带动对应的牵拉杆501沿第一弧形槽401内部滑动,以牵引柔性层502展开。
23.请参阅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导电件60包括压杆601、弹性件602以及导电板603,所述压杆601一端与所述压板20一侧相连,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底箱10内部并与所述导电板603相连,所述弹性件602一端与所述导电板603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底箱10内壁相连。
24.在压板20移动时可带动压杆601移动,压杆601带动导电板603向第一接电片302与第三接电片304之间的位置移动并同时与第一接电片302与第三接电片304相贴,以实现若干电磁体305带电,利用相邻两组电磁铁305的排斥作用使得电磁铁350在第二弧形槽402内部滑动,进而带动若干牵拉杆501沿第一弧形槽401内部滑动,实现柔性层502的展开。
2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602可以是弹簧,也可以是弹片,此处不做限制,所述柔性层502包括防水层以及设置在所述防水层一侧的遮光层,以实现车辆的防水以及遮阳。
2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板20一端与所述底箱10铰接相连,所述弹性件602用于对所述导电板603提供弹性拉力,以驱使所述压板20在所述底箱10一侧呈现倾斜状态。
27.在将车辆开至底箱10一侧时,车轮可碾压压板20,驱使压板20向底箱10方向偏转,进而带动压杆601以及导电板603向底箱10内部方向移动,使得导电板603与第一接电片302以及第三接电片304同时贴合,在将车辆从底箱10一侧开离时,弹性件602驱使压板20向远离底箱10的方向偏转,以带动压杆601以及导电板603反向移动,使得导电板603与第一接电片302以及第三接电片304分离,此时若干电磁铁305不带电,在重力作用下,若干电磁铁305相互靠近,以带动若干牵拉杆501相互靠近,柔性层502适应性的折叠,从而在底箱10一侧形成一定大小的敞口空间,从而形成“空车位”提示,以便于用户在远处找寻到该空车位,实现车辆的快速停放。
28.请参阅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箱10远离所述端板40的一端还设置有斜板101,以便于将车辆开至底箱10上部。
29.本发明实施例中,停车时,将车辆开至底箱10一侧,车辆可作用于压板20,以驱使压板20移动,此时驱动部30可带动两组柔性遮挡部50相对移动,从而在底箱10一侧形成弧形隆起结构,以对车辆进行遮挡,相较于现有技术,实现车辆的防晒以及防雨,具有结构简单以及车辆防护效果好的优点。
30.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