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城市道路支路的路中式停车布置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9692594发布日期:2022-04-16 12:10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城市道路支路的路中式停车布置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交通规划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城市道路支路的路中式停车布置方法。


背景技术:

2.城市土地资源有限,随着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人口和机动车保有量急剧增长,据公安部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机动车保有量为3.72亿辆,同比增长9.4%;其中汽车保有量为2.81亿辆,同比增长7.5%。与此同时,随着绿色出行理念深入人心和共享单车的不断发展,城市共享单车数量迅猛增长。而城市道路交通用地日趋紧张,供求关系失衡,停车需求长期供给不足,尤其是城市居住小区附近,由于各种原因缺乏公共停车场且小区配建停车位严重不足。机动车停车难、停车贵、停车不方便,非机动车乱停乱放等问题十分突出。为了缓解上述问题,现行在部分道路(主要为城市支路)上允许设置路面停车位,以路侧停车为主。
3.此外,大量共享单车停放在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上。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停车用地紧张的问题,但随之引发了一系列新的交通问题。一方面,由于早期规划、设计和建设考虑不周或者受用地制约等原因,现状大量布置路侧停车的道路未设置专门的非机动车道。现行路侧停车占据并阻断了非机动车的通行空间,导致机非混行严重,很多时候非机动车不得不与机动车争抢道路资源(造成机非混行),此外,路侧停车从左侧上下车时存在安全隐患。交通安全事故频发。据公安部数据统计2019年中国交通事故发生数量为24.8万起,交通事故直接财产损失为13.46亿元,其中由于机非混行和路侧上下车所导致的交通安全事故不在少数。
4.与此同时,路侧式停车的组织方式也使得道路通行效率大打折扣,首先体现在机非混行、互相逼抢等导致的速度下降;其次路侧停车位主要为平行式布置,须进行侧方位停车与启动,对驾驶员技术的要求更高,导致存取车时间的增加以及存取车时对周围道路资源的侵占,加重了对其他车辆通行的影响,使得路侧式停车组织方式通行效率更低。另一方面,共享单车(非机动车)乱停乱放也阻碍了人行空间,甚至侵入机动车道,给交通秩序带来混乱。因此要改变城市道路(主要是城市居住小区附近、车速小于30km/h、设有路侧式停车位的支路)现有的路侧式停车和人行道停放共享单车(非机动车)的组织方式。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城市道路支路的路中式停车布置方法,摒弃常规的道路路面路侧式停车组织方式,提出路中式停车位,解决了路侧式停车导致的机非混行不安全、通行效率低下等问题。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城市道路支路的路中式停车布置方法,在城市道路支路中央设置并排的斜列式停车位,所述斜列式停车位两侧设置有机动车道,所述城市道路支路道路两侧边缘设置
有非机动车道;
8.对于双向通行的城市道路支路,以10个斜列式停车位为一组,供一侧车辆前进式停车,后退式取车;再以邻近的10个斜列式停车位为另外一组,供另一侧车辆前进式停车,后退式取车;两组斜列式停车位的倾斜角度相同;
9.对于单向通行的城市道路支路,以10个斜列式停车位为一组,供一侧车辆前进式停车,前进式取车;再以邻近的10个斜列式停车位为另外一组,供另一侧车辆前进式停车,前进式取车;两组斜列式停车位的倾斜角度不同。
10.优选的,所述城市道路支路为车速小于30km/h的三车道及以上道次的支路。
11.优选的,所述斜列式停车位呈30
°
或150
°
倾斜,横向长4.8m,纵向宽4.0m。
12.优选的,所述非机动车道宽度为2.0m。
13.优选的,所述机动车道宽度为3.5m。
14.优选的,在各组斜列式停车位之间还设置有人行过街斑马线,在斜列式停车位与人行过街斑马线之间的不规则区域内设置非机动车停车区域。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6.(1)本发明针对路侧停车机非混行道路(三车道及以上),提出了路中停车的思路。通过在三车道及以上机非混行的道路中央布置斜列式机动车停车位,解决了传统的路侧式停车导致的机非混行不安全、通行效率低下等问题。
17.(2)本发明提出了间隔地布置斜列式车位的方法,规避了既有路侧平行式停车位须侧方位停车的缺点,较大地提高了存取车辆的速度,同时提高了停车开门上下车时的安全性。
18.(3)本发明提供的路中式停车布置方法,在布置完机动车位后,对于无法满足机动车位设置要求的不规则区域,结合过街斑马线设置非机动车停车区域,方便两侧车辆快速存取,规范非机动车停车秩序。
19.总之,本发明提供的路中式停车布置方法,在保证路面停车供给的同时,解决了传统的路侧停车机非混行、机动车存取困难、路侧停车上下车安全隐患大、非机动车乱停乱放等问题,达到规范停车秩序、提高行车安全和流畅性以及提高道路通行效率的目的。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发明双向通行城市道路支路路中式停车道路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发明单向通行城市道路支路路中式停车道路结构示意图。
22.其中,1、非机动车道;2、机动车道;3、斜列式停车位;4、人行过街斑马线;5、非机动车停车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使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技术方案和发明优势更加清楚阐述,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讲解。
24.实施例1
25.参见图1所示,一种城市道路支路的路中式停车布置方法,在城市道路支路中央设置并排的斜列式停车位3,所述斜列式停车位3两侧设置有机动车道2,所述城市道路支路道
路两侧边缘设置有非机动车道1;
26.进一步参见图1可以看到,图中所示的为双向通行的城市道路支路,在道路中间设置斜列式停车位3,机动车道2行驶方向为从左向右或从右向左双向通行;具体来说,以10个(图中数量仅为示意)斜列式停车位3为一组,供一侧车辆前进式停车,后退式取车;再以邻近的10个(图中数量仅为示意)斜列式停车位3为另外一组,供对侧车辆前进式停车,后退式取车;各斜列式停车位3均呈30
°
倾斜;需要特别说明的是,30
°
指的是斜列式停车位3与机动车道2右侧向水平线的夹角;
27.进一步参见图2可以看到,图中所示的为单向通行的城市道路支路,在道路中间设置斜列式停车位3,机动车道2行驶方向为从左向右单向行驶;具体来说,以10个(图中数量仅为示意)斜列式停车位3为一组,各个斜列式停车位3呈30
°
倾斜,供右侧车道(即图中下方车道)车辆前进式停车,前进式取车,取车时直接向前驶入左侧车道(即道路上方车道)通行;以邻近的10个(图中数量仅为示意)斜列式停车位3为另外一组,各个斜列式停车位呈150
°
倾斜,供左侧车辆前进式停车,前进式取车,取车时直接向前驶入右侧车道通行。
28.作为本实施例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斜列式停车位3横向长4.8m,纵向宽4.0m。其中,4.8m指的是机动车道2行驶方向上一个斜列式停车位与另一个斜列式停车位横向间的距离,4.0m指的是垂直机动车道2行驶方向上斜列式停车位上下两个远端点的距离。
29.作为本实施例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非机动车道1宽度为2.0m,满足相关标准规范。
30.作为本实施例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机动车道2宽度为3.5m,满足相关标准规范。
31.作为本实施例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斜列式停车位3之间还设置有人行过街斑马线4,在斜列式停车位3与人行过街斑马线4之间的不规则区域内设置非机动车停车区域5。如此设置,能够提高道路的空间利用率,提高包括共享单车在内的非机动车道的停放秩序。
32.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