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拆卸桁架模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163958发布日期:2021-10-30 09:46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拆卸桁架模板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桁架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可拆卸桁架模板。


背景技术:

2.桁架是一种由杆件通过焊接、铆接或螺栓,彼此在两端用铰链连接而成的支撑横梁结构,主要承受拉力或压力。现有的和桁架的零部件如杆件和连接件之间是焊接固定在一起的,无法拆卸,且长度都是固定的,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也不方便运输,在使用过程中适用比较差。
3.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可拆卸桁架模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拆卸桁架模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可拆卸桁架模板,包括第一桁架主体、第二桁架主体、第三桁架主体、第四桁架主体、加强杆、第一转动轴、第二转动轴、第三转动轴、第四转动轴、第一折叠杆、第二折叠杆、第三折叠杆和第四折叠杆。所述第一桁架主体、第二桁架主体、第三桁架主体和第四桁架主体上下端都均匀间隔固定连接设有加强杆,第一桁架主体上下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轴和第三转动轴,第二桁架主体上下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轴和第四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上有与其转动连接的第一折叠杆,所述第三转动轴上有与其转动连接的第三折叠杆,所述第二转动轴上有与其转动连接的第二折叠杆,所述第四转动轴上有与其转动连接的第四折叠杆,所述第一桁架主体与第二桁架主体之间设有连接器,所述连接器上下表面可拆卸连接有连接板,所述第一折叠杆和第二折叠杆与连接器上表面的连接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三折叠杆和第四折叠杆与连接器下表面的连接板转动连接,所述连接器中间位置内部设有固定块,固定块两侧设有与桁架截面相同的空腔套筒,空腔套筒上下两侧设有滑槽,滑槽上有可以滑动的滑珠,所述第一桁架主体与第三桁架主体之间设有齿条式固定器。
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齿条式固定器由上齿条和套接条组成,上齿条和套接条相对一侧末端设有与桁架方便固定的对接夹,上齿条设有齿条,套接条上设有开口,开口设有能上下活动的锥形块,锥形块上表面有活动连接的调节螺栓。
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加强杆上下两端焊接在桁架主体上。
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器与桁架主体之间为套接可拆除连接。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调节螺栓套接有防止松动的弹性垫圈。
11.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桁架主体、第二桁架主体、第三桁架主体和第四桁架主体表面涂刷有防腐蚀的烤漆层。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3]1‑
第一折叠杆的一端和第二折叠杆的一端分别转动连接到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上,第一折叠杆的另一端和第二折叠杆的另一端都转动连接到连接板上,第三折叠杆的一端和第四折叠杆的一端分别转动连接到第三转动轴和第三转动轴上,第三折叠杆的另一端和第四折叠杆的另一端都转动连接到连接板上,可以对第一桁架主体与第二桁架主体进行折叠和第三桁架主体与第四桁架主体进行折叠,将折叠后的桁架主体统一堆放,解决了原有桁架由于长度过长,不方便运输的问题,并可以减少堆放时的占地面积。
[0014]2‑
至需要时,可以将折叠后的桁架主体进行展开拼接,将连接器套接相邻桁架主体,连接板可拆除连接在连接器上表面,此时四个桁架主体连接到一起,组成一个可以拆卸桁架模板,这种可以拆卸的桁架模板可以往多个方向延伸,当可拆卸桁架模板长度满足不了要求时,通过连接器将两个可拆卸模板可拆除套接在一起,当桁架模板之间的间距满足不了要求时,可以对桁架模板进行拉伸或者挤压,此时套接在连接器空腔套筒位置里的桁架部位会在滑珠的作用下在滑槽里滑动,直至满足间距需求。
[0015]3‑
齿条式固定器可以保持相邻钢桁架之间的间距,上侧固定夹夹持在桁架主体上,通过调节螺栓调节位置,让下侧固定夹对相邻桁架主体进行夹持,拧紧调节螺栓使锥形块与齿条对接,以保证整个桁架体系的稳定,可拆卸桁架模板使用完成后进行拆卸,拆卸可以保持折叠前状态,然后进行折叠,然后集中堆放或运送至下一个工作场地即可,可以避免桁架反复拆卸拼装,提高桁架的使用寿命,缩短工作时间,适应能力强。
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一种可拆卸桁架模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为一种可拆卸桁架模板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8]
图3为一种可拆卸桁架模板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9]
图4为一种可拆卸桁架模板中折叠状态的俯视图。
[0020]
图5为一种可拆卸桁架模板中连接器剖面示意图。
[0021]
图6为一种可拆卸桁架模板中齿条式固定器剖面示意图。
[0022]
图中:1、第一桁架主体;2、第二桁架主体;3、第三桁架主体;4、第四桁架主体; 5、加强杆;6、第一转动轴;7、第二转动轴;8、第三转动轴;9、第四转动轴;10、第一折叠杆;11、第二折叠杆;12、连接板;13、第三折叠杆;14、第四折叠杆;15、连接器;16、固定块;17、空腔套筒;18、滑槽;19、滑珠;20、齿条式固定器;21、上齿条; 22、套接条;23、对接夹;24、齿条;25、开口;26、锥形块;27、调节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4]
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可拆卸桁架模板,包括第一桁架主体1、第二桁架主体2、第三桁架主体3、第四桁架主体4、加强杆5、第一转动轴6、第二转动轴7、第
三转动轴8、第四转动轴9、第一折叠杆10、第二折叠杆11、第三折叠杆13和第四折叠杆14,所述第一桁架主体1、第二桁架主体2、第三桁架主体3和第四桁架主体4 上下端都均匀间隔固定连接设有加强杆5,第一桁架主体1上下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轴6和第三转动轴8,第二桁架主体2上下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轴7和第四转动轴9,所述第一转动轴6上有与其转动连接的第一折叠杆10,所述第三转动轴8上有与其转动连接的第三折叠杆13,所述第二转动轴7上有与其转动连接的第二折叠杆11,所述第四转动轴9上有与其转动连接的第四折叠杆14,所述第一桁架主体1与第二桁架主体2之间设有连接器15,所述连接器15上下表面可拆卸连接有连接板12,所述第一折叠杆10和第二折叠杆11与连接器15上表面的连接板12转动连接,所述第三折叠杆13和第四折叠杆 14与连接器15下表面的连接板12转动连接,所述连接器15中间位置内部设有固定块16,固定块16两侧设有与桁架截面相同的空腔套筒17,空腔套筒17上下两侧设有滑槽18,滑槽上有可以滑动的滑珠19,所述第一桁架主体1与第三桁架主体3之间设有齿条式固定器20。
[0025]
所述齿条式固定器20由上齿条21和套接条22组成,上齿条21和套接条22相对一侧末端设有与桁架方便固定的对接夹23,上齿条21设有齿条24,套接条22上设有开口 25,开口25设有能上下活动的锥形块26,锥形块26上表面有活动连接的调节螺栓27。
[0026]
所述加强杆5上下两端焊接在桁架主体上。
[0027]
所述连接器15与桁架主体之间为套接可拆除连接。
[0028]
所述调节螺栓27套接有防止松动的弹性垫圈。
[0029]
所述第一桁架主体1、第二桁架主体2、第三桁架主体3和第四桁架主体4表面涂刷有防腐蚀的烤漆层。
[0030]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0031]
第一折叠杆10的一端和第二折叠杆11的一端分别转动连接到第一转动轴6和第二转动轴7上,第一折叠杆10的另一端和第二折叠杆11的另一端都转动连接到连接板12 上,第三折叠杆13的一端和第四折叠杆14的一端分别转动连接到第三转动轴8和第三转动轴9上,第三折叠杆13的另一端和第四折叠杆14的另一端都转动连接到连接板12上,可以对第一桁架主体1与第二桁架主体2进行折叠和第三桁架主体3与第四桁架主体4进行折叠,将折叠后的桁架主体统一堆放,解决了原有桁架由于长度过长,不方便运输的问题,并可以减少堆放时的占地面积。
[0032]
至需要时,可以将折叠后的桁架主体进行展开拼接,将连接器15套接相邻桁架主体,连接板12可拆除连接在连接器15上表面,此时四个桁架主体连接到一起,组成一个可以拆卸桁架模板,这种可以拆卸的桁架模板可以往多个方向延伸,当可拆卸桁架模板长度满足不了要求时,通过连接器15将两个可拆卸模板可拆除套接在一起,当桁架模板之间的间距满足不了要求时,可以对桁架模板进行拉伸或者挤压,此时套接在连接器12空腔套筒17位置里的桁架部位会在滑珠19的作用下在滑槽18里滑动,直至满足间距需求。
[0033]
齿条式固定器20可以保持相邻钢桁架之间的间距,上侧固定夹23夹持在桁架主体上,通过调节螺栓27调节位置,让下侧固定夹23对相邻桁架主体进行夹持,拧紧调节螺栓27 使锥形块26与齿条24对接,以保证整个桁架体系的稳定,可拆卸桁架模板使用完成后进行拆卸,拆卸可以保持折叠前状态,然后进行折叠,然后集中堆放或运送至下一个工作场地即可,可以避免桁架反复拆卸拼装,提高桁架的使用寿命,缩短工作时间,适应能力强。
[0034]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0035]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