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铁路区间的集成化装配式岗亭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32495发布日期:2021-11-10 01:59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铁路区间的集成化装配式岗亭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公开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铁路区间的集成化装配式岗亭。


背景技术:

2.铁路岗亭广泛应用于铁路沿线,具有数量多、标准相对统一但位置分散的特点。
3.现有铁路岗亭存在以下问题:外观形象上,标准不统一,视觉效果差异较大。功能上,现有岗亭冬冷夏热、窗户透风、节能保温措施不到位。结构体系和施工工艺上,现有岗亭施工工序多,人工成本投入大,且受季节和气候影响大,施工周期较长,且产生的建筑垃圾和造成的环境影响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4.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提供了用于铁路区间的集成化装配式岗亭。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5.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铁路区间的集成化装配式岗亭,该用于铁路区间的集成化装配式岗亭包括:
6.底框组件;
7.屋体组件;
8.屋盖组件,所述底框组件、屋体组件以及屋盖组件从下到上依次连接形成岗亭主体;
9.基建连接组件,所述基建连接组件与底框组件固定连接。
1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框组件包括:
11.底框;
12.预制连接板,所述预制连接板设置于底框的下表面。
1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屋体组件包括:
14.一对相互平行的屋面框架,其中一个所述屋面框架上设有成品钢制防盗门;
15.一对相互平行的侧墙框架,一对所述侧墙框架上分别设有开窗;
16.所述屋面框架以及侧墙框架上均铺设聚氨酯保温层。
1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屋盖组件包括:
18.顶框;
19.至少四根钢梁,所述钢梁的第一端均焊接于一点,所述钢梁的第二端以焊接点为中心,呈放射状布置,且与顶框固定连接;
20.至少一组加强梁,每组加强梁的两端分别通过角焊与相邻的钢梁固定连接。
21.屋盖层组,所述屋盖层组铺设于钢梁与加强梁上。
2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建连接组件包括:
23.筏板基础,所述筏板基础的表面预埋至少一对起吊勾环;
24.至少一对混凝土条形基础,至少一对所述混凝土条形基础的下端与所述筏板基础相连接,至少一对所述混凝土条形基础的上端与所述预制连接板固定连接;
25.所述筏板基础、至少一对所述混凝土条形基础和预制连接板围成的避空区内填充素土层。
26.混凝土条形基础,所述筏板基础沿周边上翻形成混凝土条形基础,混凝土条形基础内侧竖向涂覆防水砂浆层。
2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框的上表面设有室内地板建筑层组。
28.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现场与基础通过节点连接;施工便捷,易于安装、易于拆卸,整体稳定性强,整体重量轻;运输方便灵活,可适用于各种恶劣施工环境。
29.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30.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31.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用于铁路区间的集成化装配式岗亭的主视剖视图;
32.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基建连接组件的剖视图;
33.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用于铁路区间的集成化装配式岗亭的俯视剖视图;
34.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地底框的俯视图
35.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屋盖组件的主视图;
36.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屋盖组件的俯视图;
37.图7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底框的俯视图;
38.图8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顶框的俯视图;
39.图9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屋面框架的主视图;
40.图10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侧墙框架的主视图;
41.图1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底框组件、屋体组件、屋盖组件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42.附图标记:
43.101:第一钢梁
44.102:第二钢梁
45.103:第三钢梁
46.104:第四钢梁
47.105:第五钢梁
48.106:第六钢梁
49.107:第七钢梁
50.108:第八钢梁
51.109:预制连接板
52.110:起吊勾环
53.111: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54.112:预埋锚栓
55.113:水泥砂浆包脚
56.201:开窗
57.202:聚氨酯保温层
58.203:成品钢制防盗门
59.204:屋盖层组
60.205:防水砂浆层
61.206:筏板基础层
62.207:填充素土层
63.208:室内地板建筑层组
具体实施方式
64.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65.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涉及用于铁路区间的集成化装配式岗亭,尤其涉及建筑领域。在相关技术中,现有铁路岗亭存在以下问题:外观形象上,标准不统一,视觉效果差异较大。功能上,现有岗亭冬冷夏热、窗户透风、节能保温措施不到位。结构体系和施工工艺上,现有岗亭施工工序多,人工成本投入大,且受季节和气候影响大,施工周期较长,且产生的建筑垃圾和造成的环境影响较大。基于此,本公开技术方案所提供的用于铁路区间的集成化装配式岗亭,装配式建筑具有标准统一、施工方便、工程进度快等优点,适合于铁路沿线岗亭这种数量多、标准一致、位置分散的建筑。
66.图1示例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公开技术方案所提供的一种用于铁路区间的集成化装配式岗亭的主视剖视图。根据图1至图11可知,该用于铁路区间的集成化装配式岗亭包括:底框组件;屋体组件;屋盖组件,所述底框组件、屋体组件以及屋盖组件从下到上依次连接形成岗亭主体;基建连接组件,所述基建连接组件与底框组件固定连接,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底框组件、屋体组件、屋盖组件、基建连接组件均为工厂化制作,现场与基础通过节点连接;施工便捷,易于安装、易于拆卸,整体稳定性强,整体重量轻;运输方便灵活,可适用于各种恶劣施工环境。
67.示例中,所述底框组件包括:底框,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底框包括首尾依次连形成矩形框架的第一钢梁101、两端垂直固定于一对平行的第一钢梁101上的纵向第一加强梁1 021;与纵向第一加强梁1021垂直相交固定,且两端垂直固定于第一钢梁101上的横向第一加强梁1022;纵向第一加强梁1021与横向第一加强梁1022的数量根据设计需要进行调整,第一钢梁101通过锚栓贯穿预留连接板109与混凝土条形基础111连接,第一钢梁101、锚栓与预留连接板109的连接处由水泥砂浆包脚113外包。
68.顶框,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顶框包括首尾依次连形成矩形框架的第四钢梁104、两端垂直固定于一对平行的第四钢梁104上的纵向第二加强梁401;与纵向第二加强梁401垂直相交固定,且两端垂直固定于第四钢梁104上的横向第二加强梁402。
69.预制连接板109,所述预制连接板设置于底框的下表面。
70.示例中,所述屋体组件包括:一对相互平行的屋面框架,其中一个所述屋面框架上设有成品钢制防盗门203;一对相互平行的侧墙框架,一对所述侧墙框架上分别设有开窗20 1;所述屋面框架以及侧墙框架上均铺设聚氨酯保温层202,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侧墙框架包括一对第五钢梁105、一对第七钢梁107、一对第八钢梁108,一对第七钢梁107以及第八钢梁108关于同一条直线对称设置,第五钢梁105分别与第七钢梁107和第八钢梁108垂直布置,并通过4mm角焊缝焊接固定;屋面框架包括与第七钢梁107相互平行的一对第六钢梁 106,以及垂直连接一对第六钢梁106的第五钢梁105。
71.示例中,所述屋盖组件包括:至少四根第三钢梁103,所述第三钢梁的第一端均焊接于一点,所述第三钢梁的第二端以焊接点为中心,呈放射状布置,至少一组加强梁3,每组加强梁3的两端分别通过角焊与相邻的第三钢梁103固定连接。
72.一组加强梁包括至少三根相互平行的加强梁302,其中一根加强梁302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第三钢梁的第二端固定连接。
73.屋盖层组,所述屋盖层组铺设于第三钢梁301与加强梁302上。
74.优选的,屋盖层组204包括从外到内布置的灰色树脂波形瓦、3mm厚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3mm厚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涂膜、3mm厚竹胶板基层、40mm聚氨酯保温层、屋顶钢骨架、3mm厚竹胶板基层。
75.示例中,所述基建连接组件包括:筏板基础206,所述筏板基础206的表面预埋至少一对起吊勾环110;至少一对混凝土条形基础111,至少一对所述混凝土条形基础111的下端与所述筏板基础206相连接,至少一对所述混凝土条形基础111的上端与所述预制连接板1 09固定连接;所述筏板基础206、至少一对所述混凝土条形基础111和预制连接板109围成的避空区内填充素土层207;混凝土条形基础111,所述筏板基础206沿周边上翻形成混凝土条形基础111,混凝土条形基础111内侧竖向涂覆防水砂浆层205。
76.优选的,至少一对所述混凝土条形基础111的上端通过预埋锚栓112与所述预制连接板 109固定连接;
77.示例中,所述底框的上表面设有室内地板建筑层组208,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所述室内地板建筑层组208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3mm地板革、18mm氧化镁板基层、80mm发泡聚氨酯保温层、地板钢骨架、8mm厚纤维水泥板。
78.本实用新型工厂化制作,现场与基础通过节点连接;施工便捷,易于安装、易于拆卸,整体稳定性强,整体重量轻;运输方便灵活,可适用于各种恶劣施工环境。
79.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技术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
80.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应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