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侧方向升降机提升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85477发布日期:2021-10-16 12:49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一种侧方向升降机提升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升降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侧方向升降机提升机构。


背景技术:

2.机械停车位是一个移动的非独立空间,它必须依靠机械的整体运行和空间的交换来达到个体车位使用的目的,而在权属意义上的停车位是一个固定的独立空间,有具体的界线范围,包括建筑面积和建筑高度方面的要求,两者有较大程度上的区别。
3.由于设计地下六层平面移动升降机升降井宽度限制,宽度无法安装传统四柱升降机;现有方案一般为侧方向悬臂升降机进行设备提升,所需立柱强度及提升井深度较高,并且由于侧方位悬臂升降机本身结构缺陷,在负重及空载情况下悬臂端位置形变较大,造成台车轨道对接出现高度差,影响设备运行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侧方向升降机提升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侧方向升降机提升机构,包括托架、固定杆、侧方位立柱、提升台、停车平台和电梯井,所述托架两侧均焊接有固定杆,且固定杆通过螺杆与电梯井内壁相连,所述托架两端均焊接有侧方位立柱,所述侧方位立柱一侧设有提升台,所述提升台顶部表面安装有停车平台,所述提升台底部四角均安装有滑动导轮,所述托架顶部表面两侧均设有定导轮,所述托架顶部表面中部一侧安装有提升电机,所述提升电机输出端安装有减速机,且减速机通过转轴分别与定导轮传动相连,所述侧方位立柱内侧壁安装有第一配重导向柱,两组所述第一配重导向柱之间设有配重架,所述配重架表面安装有配重块,且配重块具体设有若干组,所述电梯井内壁表面另一侧安装有横梁,所述横梁表面安装有钢丝绳,该装置在升降机空间不够的情况下,使用侧方向提升设备,利用动滑轮及导靴导向将提升平台水平提升至停车位层,解决了悬臂提升机提升过程中提升平台受力变形问题,使设备运行更加平稳效果。
6.进一步的,所述定导轮通过支架与托架顶部表面相连,从而能够使得托架可经支架既能对定导轮安装,又能使得定导轮在支架灵活的旋转。
7.进一步的,所述配重架两端与第一配重导向柱滑动相连,从而能够使得第一配重导向柱既能对配重架限位,又能使得配重架灵活的滑动升降。
8.进一步的,所述钢丝绳一端经滑动导轮、定导轮与配重架相连,从而能够通过转动定导轮可带动钢丝绳同步运行,进而能够调节配重架和滑动导轮的位置,以便于能够调节提升台上停车平台的位置。
9.进一步的,所述托架中部安装有第二配重导向柱,且第二配重导向柱插接于配重架表面中部,从而能够通过第二配重导向柱可起到对配重架限位的作用,进而能够提高配重架的使用安全。
10.进一步的,所述侧方位立柱底部一侧安装有缓冲器,且缓冲器位于配重架正下方,从而能够起到对配重架缓冲保护的作用。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2.(1)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杆,可对托架安装固定,进而能够使得托架平稳牢固,通过提升台,可对停车平台安装固定,通过托架,可经支架既能对定导轮安装,又能使得定导轮在支架灵活的旋转,通过提升电机,可经减速机和转轴带动两组定导轮灵活的转动,通过第一配重导向柱,既能对配重架限位,又能使得配重架灵活的滑动升降,通过配重架,可对多组配重块安装固定,进而能够增加配重架重量。
13.(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提升台底部四角均安装有滑动导轮,并且电梯井内壁表面另一侧安装有横梁,同时横梁表面安装有钢丝绳,且钢丝绳一端经滑动导轮、定导轮与配重架相连,从而能够通过转动定导轮可带动钢丝绳同步运行,进而能够调节配重架和滑动导轮的位置,以便于能够调节提升台上停车平台的位置,由于将悬臂提升更改为动滑轮提升,使得提升更加平稳,并且侧方向两点提升变更为四点提升,同时提升平台在空载、满载状况下始终保持水平,更方便与台车导轨对接。
14.(3)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二配重导向柱,可起到对配重架限位的作用,进而能够提高配重架的使用安全,通过在侧方位立柱底部一侧安装有缓冲器,并且缓冲器位于配重架正下方,从而能够起到对配重架缓冲保护的作用。
附图说明
15.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a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托架;2、固定杆;3、侧方位立柱;4、提升台;5、停车平台;6、滑动导轮;7、定导轮;701、支架;8、提升电机;9、减速机;10、第一配重导向柱;11、配重架;12、配重块;13、横梁;14、钢丝绳;15、第二配重导向柱;16、缓冲器。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请参阅图1

3,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一种侧方向升降机提升机构,包括托架1、固定杆2、侧方位立柱3、提升台4、停车平台5和电梯井,所述托架1两侧均焊接有固定杆2,且固定杆2通过螺杆与电梯井内壁相连,所述托架1两端均焊接有侧方位立柱3,所述侧方位立柱3一侧设有提升台4,所述提升台4顶部表面安装有停车平台5,所述提升台4底部四角均安装有滑动导轮6,所述托架1顶部表面两侧均设有定导轮7,所述托架1顶部表面中部一侧安装有提升电机8,所述提升电机8输出端安装有减速机9,且减速机9通过转轴分别与定导
轮7传动相连,所述侧方位立柱3内侧壁安装有第一配重导向柱10,两组所述第一配重导向柱10之间设有配重架11,所述配重架11表面安装有配重块12,且配重块12具体设有若干组,所述电梯井内壁表面另一侧安装有横梁13,所述横梁13表面安装有钢丝绳14,该装置在升降机空间不够的情况下,使用侧方向提升设备,利用动滑轮及导靴导向将提升平台水平提升至停车位层,解决了悬臂提升机提升过程中提升平台受力变形问题,使设备运行更加平稳效果。
22.所述定导轮7通过支架701与托架1顶部表面相连,从而能够使得托架1可经支架701既能对定导轮7安装,又能使得定导轮7在支架701灵活的旋转。
23.所述配重架11两端与第一配重导向柱10滑动相连,从而能够使得第一配重导向柱10既能对配重架11限位,又能使得配重架11灵活的滑动升降。
24.所述钢丝绳14一端经滑动导轮6、定导轮7与配重架11相连,从而能够通过转动定导轮7可带动钢丝绳14同步运行,进而能够调节配重架11和滑动导轮6的位置,以便于能够调节提升台4上停车平台5的位置。
25.所述托架1中部安装有第二配重导向柱15,且第二配重导向柱15插接于配重架11表面中部,从而能够通过第二配重导向柱15可起到对配重架11限位的作用,进而能够提高配重架11的使用安全。
26.所述侧方位立柱3底部一侧安装有缓冲器16,且缓冲器16位于配重架11正下方,从而能够起到对配重架11缓冲保护的作用。
27.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在工作时,通过在托架1两侧均焊接有固定杆2,并且固定杆2通过螺杆与电梯井内壁相连,从而能够使得固定杆2可对托架1安装固定,进而能够使得托架1平稳牢固,通过在提升台4顶部表面安装有停车平台5,从而能够使得提升台4对停车平台5安装固定,由于托架1顶部表面两侧均设有定导轮7,并且定导轮7通过支架701与托架1顶部表面相连,从而能够使得托架1可经支架701既能对定导轮7安装,又能使得定导轮7在支架701灵活的旋转,通过在托架1顶部表面中部一侧安装有提升电机8,并且提升电机8输出端安装有减速机9,同时减速机9通过转轴分别与定导轮7传动相连,从而能够通过提升电机8可经减速机9和转轴带动两组定导轮7灵活的转动,通过在侧方位立柱3内侧壁安装有第一配重导向柱10,并且两组第一配重导向柱10之间设有配重架11,同时配重架11两端与第一配重导向柱10滑动相连,从而能够使得第一配重导向柱10既能对配重架11限位,又能使得配重架11灵活的滑动升降,通过在配重架11表面安装有配重块12,并且配重块12具体设有若干组,从而能够通过配重架11可对多组配重块12安装固定,进而能够增加配重架11重量,通过在提升台4底部四角均安装有滑动导轮6,并且电梯井内壁表面另一侧安装有横梁13,同时横梁13表面安装有钢丝绳14,且钢丝绳14一端经滑动导轮6、定导轮7与配重架11相连,从而能够通过转动定导轮7可带动钢丝绳14同步运行,进而能够调节配重架11和滑动导轮6的位置,以便于能够调节提升台4上停车平台5的位置,由于将悬臂提升更改为动滑轮提升,使得提升更加平稳,并且侧方向两点提升变更为四点提升,同时提升平台在空载、满载状况下始终保持水平,更方便与台车导轨对接,通过在托架1中部安装有第二配重导向柱15,并且第二配重导向柱15插接于配重架11表面中部,从而能够通过第二配重导向柱15可起到对配重架11限位的作用,进而能够提高配重架11的使用安全,通过在侧方位立柱3底部一侧安装有缓冲器16,并且缓冲器16位于配重架11正下方,从而能够起到对配重架11缓冲
保护的作用。
28.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29.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