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产混凝土外加剂用的换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60572发布日期:2021-11-10 09:39阅读:7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产混凝土外加剂用的换向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建筑混凝土生产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生产混凝土外加剂用的换向装置。


背景技术:

2.混凝土外加剂是指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掺入的能显著改善混凝土性能的物质,根据混凝土的不同性能要求,可向混凝土内添加不同类型的外加剂,从而达到改善性能的效果。
3.目前,相关技术在生产混凝土的过程中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通常会同时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搅拌箱内的混凝土进行搅拌,搅拌箱上方设置有外加剂投放管道,工作人员根据不同搅拌箱内混凝土的不同性能要求,分别将对应的搅拌箱移动到投放管道的出料口下方,从而进行对应的外加剂的添加。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混凝土在搅拌的过程中,外加剂需要适时、定量的多次添加,而每次向不同的搅拌箱内添加不同的外加剂时,都需要移动搅拌箱,因此存在有添加外加剂效率不高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高外加剂的添加效率,本技术提供一种生产混凝土外加剂用的换向装置。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生产混凝土外加剂用的换向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生产混凝土外加剂用的换向装置,包括筒体,所述筒体上端连接有用于投放外加剂的第一进料管道,所述筒体靠近下端的两个侧壁之间竖直连接有安装板,位于所述安装板一侧的筒体下端连接有第一出料管道,位于所述安装板另一侧的筒体下端连接有第二出料管道,所述安装板上端转动连接有控制第一出料管道和第二出料管道启闭的阀板,所述筒体一侧设置有用于驱动阀板转动来选通第一出料管道和第二出料管道的驱动组件。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出料管道和第二出料管道分别接到两个不同的混凝土搅拌箱内,通过驱动组件驱动阀板转动,阀板控制第一出料管道和第二出料管道其中一个打开,当其中一个搅拌箱内需要添加某种外加剂时,通过阀板打开对应的第一出料管道或第二出料管道,第一进料管道投放的外加剂即可添加到对应的搅拌箱内,工作人员不需要去移动搅拌箱,从而提高了外加剂的添加效率,进而提高了混凝土的生产效率。
9.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气缸、齿轮和齿条,所述安装板上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阀板与转动杆连接且通过转动杆转动连接在筒体内,所述转动杆一端延伸出筒体外侧且与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筒体一侧设置有安装块,所述气缸设置在安装块上且输出轴向上延伸,所述齿条设置在气缸的输出轴上且与齿轮啮合,所述气缸通过齿条与齿轮的啮合驱动转动杆来回转动,所述转动杆驱动阀板来回倾斜抵触在筒体的两个内侧壁上。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缸通过输出轴的上下移动带动齿条上下移动,齿条再通过与齿轮的啮合带动齿轮来回转动,齿轮带动转动杆一起来回转动,进而转动杆带动阀
板来回翻转,阀板来回抵触在筒体的两个内侧壁上,当阀板抵触在靠近第一出料管道的筒体内侧壁上时,第二出料管道与第一进料管道连通,当阀板抵触在靠近第二出料管道的筒体内侧壁上时,第一出料管道与第一进料管道连通,从而可以对第一出料管道和第二出料管道进行选通。
11.优选的,所述筒体与转动杆的转动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密封圈可以保证转动杆与筒体转动连接处的密封性,避免外加剂发生泄露。
13.优选的,所述阀板远离转动杆的一侧设置有倾斜面,当所述阀板抵触在筒体的内侧壁时,所述倾斜面紧贴筒体靠近第一进料管道的内侧壁。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阀板抵触在筒体内侧壁上时是倾斜的,因此通过设置倾斜面可以保证阀板在抵触到筒体靠近第一进料管道的内侧壁上时能够与筒体的内侧壁贴合,从而保证所有的外加剂能够顺着阀板的表面流向第一出料管道或第二出料管道。
15.优选的,所述筒体上端连接有用于投放液态外加剂的第二进料管道。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外加剂有粉末状的也有液态的,因此通过设置第二进料管道,第二进料管道可以专门用来投放液态的外加剂,而第一进料管道可以专门用来投放粉末状的外加剂,从而避免附着在管道上的液态外加剂会沾到粉末状的外加剂。
17.优选的,所述阀板外表面设置有疏水层。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疏水层,投放液态的外加剂时,由于疏水层具有疏水作用,外加剂不会附着在阀板上,从而避免下一次投放粉末状的外加剂时,外加剂被附着在阀板上的液态外加剂吸附而沾在阀板上。
19.优选的,所述筒体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观察阀板的观察窗。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观察窗可以观察阀板的转动情况,工作人员在每一次添加外加剂之前都可以先观察阀板是否完全抵触到筒体的内侧壁上,保证第一出料管道和第二出料管道只有一个打开。
21.优选的,所述阀板靠近观察窗的一侧设置有柔性防水层。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阀板在来回转动的过程中会与观察窗发生摩擦,因此通过设置柔性防水层可以对观察窗起到保护作用,并且可以保证阀板仍具有密封作用。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将第一出料管道和第二出料管道分别接到两个不同的混凝土搅拌箱内,通过驱动组件驱动阀板转动,阀板控制第一出料管道和第二出料管道其中一个打开,当其中一个搅拌箱内需要添加某种外加剂时,通过阀板打开对应的第一出料管道或第二出料管道,第一进料管道投放的外加剂即可添加到对应的搅拌箱内,工作人员不需要去移动搅拌箱,从而提高了外加剂的添加效率,进而提高了混凝土的生产效率;
25.(2)气缸通过输出轴的上下移动带动齿条上下移动,齿条再通过与齿轮的啮合带动齿轮来回转动,齿轮带动转动杆一起来回转动,进而转动杆带动阀板来回翻转,阀板来回抵触在筒体的两个内侧壁上,当阀板抵触在靠近第一出料管道的筒体内侧壁上时,第二出料管道与第一进料管道连通,当阀板抵触在靠近第二出料管道的筒体内侧壁上时,第一出料管道与第一进料管道连通,从而可以对第一出料管道和第二出料管道进行选通;
26.(3)由于外加剂有粉末状的也有液态的,因此通过设置第二进料管道,第二进料管
道可以专门用来投放液态的外加剂,而第一进料管道可以专门用来投放粉末状的外加剂,从而避免附着在管道上的液态外加剂会沾到粉末状的外加剂。
附图说明
27.图1是实施例1的换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实施例1的筒体的侧视剖视图;
29.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30.图4是实施例1的筒体的主视剖视图;
31.图5是图4中b处的放大图;
32.图6是实施例2的换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3.图7是实施例2的筒体的侧视剖视图;
34.图8是图7中c处的放大图。
35.附图标记说明:1、筒体;2、第一进料管道;3、安装板;4、第一出料管道;5、第二出料管道;6、阀板;7、气缸;8、齿轮;9、齿条;10、转动杆;11、安装块;12、密封圈;13、倾斜面;14、第二进料管道;15、疏水层;16、观察窗;17、柔性防水层。
具体实施方式
36.以下结合附图1

8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7.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生产混凝土外加剂用的换向装置。
38.实施例1:
39.参照图1和图2,换向装置包括中空设置的方形筒体1,筒体1上端的一侧连接有第一进料管道2,筒体1靠近下端的两个内侧壁之间竖直连接有安装板3,且安装板3连接在两个筒体1内侧壁的中间位置上。位于安装板3靠近第一进料管道2一侧的筒体1下端倾斜向外连接有第一出料管道4,位于安装板3远离第一进料管道2一侧的筒体1下端倾斜向外连接有第二出料管道5,安装板3上端转动连接有控制第一出料管道4和第二出料管道5启闭的阀板6,筒体1外侧设置有用于驱动阀板6转动来选通第一出料管道4和第二出料管道5的驱动组件。
40.具体的,驱动组件包括气缸7、齿轮8和齿条9。安装板3上表面沿安装板3的长度方向转动连接有转动杆10,且转动杆10的直径等于安装板3的宽度,阀板6的下端部与转动杆10固定连接,转动杆10一端延伸出筒体1外侧且与筒体1的侧壁转动连接,转动杆10延伸出筒体1外侧的一端与齿轮8固定连接,筒体1的外侧设置有安装块11,气缸7竖直设置在安装块11上,气缸7的输出轴上端与齿条9固定连接,齿条9与齿轮8啮合,气缸7通过齿轮8与齿条9的啮合驱动转动杆10来回转动,转动杆10驱动阀板6来回倾斜抵触在筒体1的两个内侧壁上。
41.工作人员将两个不同的搅拌箱移动到换向装置下方,并使第一出料管道4和第二出料管道5分别对准两个不同的搅拌箱,当第一出料管道4对应的搅拌箱需要添加外加剂时,驱动气缸7的输出轴向上移动,齿条9向上移动并带动齿轮8顺时针转动,齿轮8带动转动杆10同步顺时针转动,转动杆10再带动阀板6转动并向远离第一进料管道2的筒体1内侧壁靠近,当阀板6倾斜抵触在筒体1的内侧壁上时,第一出料管道4便完全打开,第二出料管道5
完全关闭,此时即可通过第一进料管道2向第一出料管道4对应的搅拌箱添加外加剂。
42.同理,当第二出料管道5对应的搅拌箱需要添加外加剂时,驱动气缸7的输出轴向下移动,阀板6便抵触在靠近第一进料管道2的筒体1内侧壁上,第一出料管道4便完全关闭,第二出料管道5完全打开,此时即可通过第一进料管道2向第二出料管道5对应的搅拌箱添加外加剂。
43.通过阀板6可以对第一出料管道4和第二出料管道5进行选通,可以对两个不同的搅拌箱进行外加剂的选择添加,在每次添加外加剂时,不需要移动搅拌箱,从而提高外加剂的添加效率,进而提高混凝土的生产效率。
44.参照图3,筒体1与转动杆10的转动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12。通过设置密封圈12可以保证转动杆10与筒体1转动连接处的密封性,避免在添加外加剂的过程中发生泄露。
45.本实施例中,密封圈12为o型密封圈,o型密封圈在旋转的工况下具有良好的密封性。
46.参照图4和图5,由于阀板6抵触在筒体1的内侧壁上时是倾斜的,若阀板6端部是方形的,阀板6与筒体1的内侧壁之间会存在一个三角槽,在添加外加剂的过程中,外加剂会流到三角槽内,不能保证所有的外加剂都加入到对应的搅拌箱内,因此阀板6抵触在筒体1靠近第一进料管道2的内侧壁的一侧设置有倾斜面13,当阀板6抵触在筒体1靠近第一进料管道2一侧的内侧壁时,倾斜面13紧贴筒体1的内侧壁,从而保证外加剂能全部顺着阀板6流向第二出料管道5。
47.同理,当阀板6抵触在筒体1靠近第二进料管道14一侧的内侧壁时,外加剂仍可以全部顺着倾斜面13和阀板6的表面流向第一出料管道4。
48.实施例1的实施原理为:在筒体1内转动连接一个控制第一出料管道4和第二出料管道5启闭的阀板6,筒体1一侧设置有用于驱动阀板6转动来选通第一出料管道4和第二出料管道5的驱动组件,通过控制第一出料管道4和第二出料管道5的启闭对两个不同的搅拌箱进行外加剂的选择添加,在每次添加外加剂时,不需要移动搅拌箱,从而提高外加剂的添加效率,进而提高混凝土的生产效率;转动杆10与筒体1的转动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12,可以避免外加剂发生泄露;阀板6的端部设置倾斜面13,可以保证阀板6具有良好的密封性。
49.实施例2:
50.参照图6,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筒体1上端的另一侧连接有用于投放液态外加剂的第二进料管道14。
51.混凝土外加剂有粉末状的也有液态的,若粉末状的外加剂和液态的外加剂使用同一个进料管道,那么当进料管道添加过一次液态的外加剂时,会有部分的外加剂附着在进料管道的内侧壁上,当下一次添加粉末状的外加剂时,粉末状的外加剂会被液态的外加剂吸附而沾在进料管道的内侧壁上,因此通过设置第二进料管道14,第一进料管道2专门用来投放粉末状的外加剂,而第二进料管道14专门用来投放液态的外加剂,从而避免粉末状的外加剂被液态的外加剂吸附。
52.参照图7和图8,阀板6上下两个表面均设置有疏水层15。投放液态的外加剂时,外加剂会冲刷或飞溅到阀板6表面,通过设置疏水层15,可以避免大量的外加剂附着在阀板6上,从而避免下一次投放粉末状的外加剂时,外加剂被附着在阀板6上的液态外加剂吸附而沾在阀板6上。
53.本实施例中,疏水层15的材料为单晶硅,单晶硅具有超高的疏水性,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疏水层15的材料也可以采用含氟的其它疏水材料。
54.参照图6,筒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观察阀板6的观察窗16,且观察窗16设置在靠近筒体1内腔一侧的筒体1侧壁上。通过设置观察窗16,工作人员在每一次添加外加剂之前都可以先观察阀板6是否完全抵触到筒体1的内侧壁上,保证第一出料管道4和第二出料管道5只有一个打开。
55.参照图7和图8,阀板6靠近观察窗16的一侧设置有柔性防水层17。为了保证阀板6的密封性能,观察窗16只能设置在靠近筒体1内腔一次的筒体1侧壁上,而阀板6在转动的过程中会不断的摩擦观察窗16,因此通过设置柔性防水层17可以对保护观察窗16不被磨损,并且在保证观察窗16不被磨损的同时,由于柔性防水层17具有防水性,液态的外加剂也不会通过柔性防水层17下渗。
56.本实施例中,柔性防水层17的材料为聚乙烯丙纶,聚乙烯丙纶具有良好的柔性和防水性,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柔性防水层17也可以采用其它同时具体柔性和防水性的材料。
57.实施例2的实施原理为:在筒体1的上端部增设一个第二进料管道14,从而对粉末状的外加剂和液态的外加剂进行区分添加,避免液态的外加剂附着在进料管道上而吸附粉末状的外加剂;阀板6外表面设置有疏水层15,可以避免阀板6沾上外加剂;筒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观察窗16,通过观察窗16可以观察阀板6的转动情况;阀板6靠近观察窗16的一侧设置有柔性防水层17,柔性防水层17可以避免阀板6对观察窗16造成磨损,从而提高观察窗16的使用寿命。
58.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