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安装的龙骨隔断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81280发布日期:2021-12-04 10:18阅读:64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安装的龙骨隔断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安装的龙骨隔断。


背景技术:

2.干挂是指采用金属挂件将装饰材料牢固悬挂在结构体上形成饰面的一种挂装施工方法的简称,其中的结构体由横向龙骨、纵向龙骨和连接构件组成,其中龙骨与连接件之间一般直接通过螺钉进行固定。
3.虽然结构十分的简单,在较低位置时能够很快的将连接件固到龙骨上,但是在较高位置处时,螺钉容易掉落,而且在进行安装时,工人必须的肩膀必须要高于龙骨的位置,不利于施工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在较高位置处时,螺钉容易掉落,而且在进行安装时,工人必须的肩膀必须要高于龙骨的位置,不利于施工。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安装的龙骨隔断,包括龙骨主体,所述龙骨主体的一侧通过连接机构与连接件主体连接;
6.所述连接机构包括第一固定杆、第二固定杆和卡槽,所述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的一端固定安装在连接件主体靠近龙骨主体的一侧,所述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皆嵌入在卡槽的内壁,所述卡槽开设在龙骨主体靠近连接件主体的一侧,所述卡槽的上端设置有固定机构。
7.优选的,所述卡槽的内壁设置为l形,且卡槽下端内壁到上端内壁的长度等于第二固定杆下端到第一固定杆上端之间的长度。
8.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杆与第二固定杆之间通过第一弹簧连接。
9.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第三固定杆、滑槽、控制杆、第二弹簧、齿形槽和齿形圈,所述滑槽开设在卡槽的上端内壁,所述滑槽的内壁镶嵌有第三固定杆,所述第三固定杆的上端靠近连接件主体的一侧开设有凹槽,且凹槽的内壁镶嵌有控制杆,所述控制杆与凹槽内壁之间通过第二弹簧连接,所述控制杆远离第三固定杆的一端穿过齿形槽的内壁并延伸至龙骨主体的外部,所述控制杆的外壁固定安装有齿形圈,所述齿形圈与齿形槽的内壁啮合。
10.优选的,所述第三固定杆的下端靠近连接件主体的一侧安装有第一凸块,所述第一凸块与第二凸块贴合,所述第二凸块安装在连接件主体靠近龙骨主体的一侧。
11.优选的,所述控制杆的长度等于齿形圈的两倍,所述齿形圈的长度等于凹槽的槽口到槽底的长度。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3.1、本实用新型中,在安装较高处的时候,可以直接将连接件主体嵌入在卡槽的内壁,只需要找到控制杆的位置,然后伸手挤压控制杆,使得控制杆带动齿形圈嵌入到第二弹
簧的内壁,然后向下拉动控制杆,使得控制杆带动第三固定杆向下滑动,从而将第一固定杆的上端固定住,从而将整个连接件主体固定在龙骨主体的侧边,不需要操作人员站到很高的位置,同时还能够避免螺钉掉落的问题,提高了操作的便捷性。
14.2、本实用新型中,在控制杆向下滑动时,第一凸块会直接与第二凸块接触,从而使得第二凸块对第一凸块进行挤压,从而避免第三固定杆、第一固定杆和连接件主体之间留有缝隙,导致连接件主体产生晃动的问题,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同时还能够避免了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发生形变,从而导致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从卡槽的内壁脱离,造成连接件主体松动的问题,提高了装置整体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便于安装的龙骨隔断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便于安装的龙骨隔断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便于安装的龙骨隔断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8.图例说明:
19.1、龙骨主体;2、连接件主体;3、第一固定杆;4、第二固定杆;5、卡槽;6、第一弹簧;7、第三固定杆;8、滑槽;9、控制杆;10、第二弹簧;11、齿形槽;12、齿形圈;13、第一凸块;14、第二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1.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2.实施例1,如图1

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安装的龙骨隔断,包括龙骨主体1,所述龙骨主体1的一侧通过连接机构与连接件主体2连接。
23.下面具体说一下连接机构具体设置和作用。
24.如图1所示,所述连接机构包括第一固定杆3、第二固定杆4和卡槽5,所述第一固定杆3和第二固定杆4的一端固定安装在连接件主体2靠近龙骨主体1的一侧,所述第一固定杆3和第二固定杆4皆嵌入在卡槽5的内壁,所述卡槽5开设在龙骨主体1靠近连接件主体2的一侧,所述卡槽5的上端设置有固定机构,所述卡槽5的内壁设置为l形,且卡槽5下端内壁到上端内壁的长度等于第二固定杆4下端到第一固定杆3上端之间的长度,所述第一固定杆3与第二固定杆4之间通过第一弹簧6连接。
25.其整个连接机构达到的效果为,将连接件主体2嵌入到卡槽5的内壁中,从而将连接件主体2安装到龙骨主体1上,同时第一弹簧6还能对第一固定杆3和第二固定杆4施加一个向上和向下的力,使得第一固定杆3的上端和第二固定杆4的下端与卡槽5内壁接触更加的紧密,使得第一固定杆3、第二固定杆4和卡槽5形成一个整体,避免在外力的作用下,第一固定杆3与第二固定杆4会发生形变,从而影响整个装置的稳定性。
26.如图3所示,所述固定机构包括第三固定杆7、滑槽8、控制杆9、第二弹簧10、齿形槽11和齿形圈12,所述滑槽8开设在卡槽5的上端内壁,所述滑槽8的内壁镶嵌有第三固定杆7,所述第三固定杆7的下端靠近连接件主体2的一侧安装有第一凸块13,所述第一凸块13与第二凸块14贴合,所述第二凸块14安装在连接件主体2靠近龙骨主体1的一侧,所述第三固定杆7的上端靠近连接件主体2的一侧开设有凹槽,且凹槽的内壁镶嵌有控制杆9,所述控制杆9与凹槽内壁之间通过第二弹簧10连接,所述控制杆9远离第三固定杆7的一端穿过齿形槽11的内壁并延伸至龙骨主体1的外部,所述控制杆9的外壁固定安装有齿形圈12,所述齿形圈12与齿形槽11的内壁啮合,所述控制杆9的长度等于齿形圈12的两倍,所述齿形圈12的长度等于凹槽的槽口到槽底的长度。
27.其整个固定机构达到的效果为,在安装较高的位置时,可以直接按住控制杆9,使得控制杆9对第二弹簧10进行挤压,使得第二弹簧10发生弹性形变,使得控制杆9带动齿形圈12嵌入到凹槽的内壁,从而使得齿形圈12与齿形槽11脱离,然后向下滑动控制杆9,使得控制杆9带动第三固定杆7在滑槽8的内壁滑动,直到第三固定杆7嵌入到连接件主体2与第一固定杆3之间,从而将连接件主体2固定在龙骨主体1的侧边,避免了操作人员需要肩膀高于装饰面板才能对连接件主体2进行固定安装的问题,同时还能避免安装时,螺钉容易掉落的问题,提高了安装的便捷性。
28.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