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式悬挑操作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45062发布日期:2021-12-11 13:43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动式悬挑操作平台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式悬挑操作平台。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诸如会展场馆、剧院、综合商业楼等大型公共建筑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现实生活中。出于功能上的需求,此类建筑共有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包含有若干从上至下镂空的大空间中庭(例如商业综合楼的室内步行街,剧院的舞台等);中庭周侧立面装饰装修造型复杂,工程量大,且为悬挑形式,下方无支承操作平面,施工难度大,施工风险高。目前,针对中庭周侧立面侧帮封板的施工,一般采用从底到顶重新搭设脚手架作为施工平台的施工方式,但这种施工方式存在施工周期长、经济效益低、对施工工作面影响大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移动式悬挑操作平台,能够有效减轻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施工效率,保证施工质量,使用灵活方便。
4.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上述技术目的的。
5.一种移动式悬挑操作平台,所述操作平台为阶梯状结构,包括架体底盘、多组竖向梯子型支撑以及多个平台框架,架体底盘通过多组竖向梯子型支撑与平台框架连接,平台框架之间通过多组竖向梯子型支撑连接,平台框架、竖向梯子型支撑、架体底盘共同形成操作平台的阶梯状结构框架;
6.平台框架内均水平焊接有多根平台板次龙骨,平台板次龙骨上均安装有阻燃平台板,操作平台最上层的平台框架前端以及两侧均焊接有防护栏杆;架体底盘上焊接有配重箱,架体底盘底部安装有带脚踏锁止装置的万向轮;操作平台最上层阶梯下方的竖向梯子型支撑上安装有手拉葫芦。
7.进一步地,所述竖向梯子型支撑之间通过接长套管螺栓连接,竖向梯子型支撑以及接长套管表面均设有多个螺栓孔。
8.进一步地,所述竖向梯子型支撑与平台框架之间均安装有架体斜撑。
9.进一步地,所述配重箱侧面安装有载重报警器。
10.进一步地,所述阻燃平台板为15mm厚的阻燃胶合板。
11.进一步地,所述防护栏杆高度为1.2m。
12.进一步地,所述架体底盘、竖向梯子型支撑、平台框架、接长套管、防护栏杆均由方钢管制成。
13.进一步地,所述平台板次龙骨、架体斜撑均为角钢。
14.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5.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移动式悬挑操作平台,为阶梯状结构,相邻阶梯之间均设有架体斜撑,且第一层阶梯上配置有配重箱和载重报警器,最上层阶梯周围设有防护栏杆,有
效保障了整个操作平台的使用安全性。操作平台通过底部的万向轮实现移动的功能,针对不同的施工地点,无需在现场反复拆装脚手架,不会对施工面产生影响,保证施工质量,有效提高了施工效率,有助于节省成本,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施工人员通过手拉葫芦运送施工器具和材料至操作平台,使用非常方便,劳动强度低。
1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操作平台能够适应不同高度工况下的施工要求,当施工高度发生变化时,只需调整接长套管上螺栓的位置或者增加接长套管以及竖向梯子型支撑的数量,即可实现操作平台高度的调节,使用更加灵活方便。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移动式悬挑操作平台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

架体底盘;2

竖向梯子型支撑a;3

竖向梯子型支撑b;4

竖向梯子型支撑c;5

竖向梯子型支撑d;6

平台框架a;7

平台框架b;8

接长套管;9

平台板次龙骨;10

阻燃平台板;11

防护栏杆;12

手拉葫芦;13

架体斜撑;14

配重箱;15

载重报警器;16

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
2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安装”、“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的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1.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移动式悬挑操作平台,为阶梯状结构,本实施例优选地以三层阶梯状结构为例进行说明。操作平台包括架体龙骨、接长套管8、架体斜撑13、平台框架、平台板次龙骨9、阻燃平台板10、手拉葫芦12、防护栏杆11、配重箱14、载重报警器15、万向轮16。
22.本实施例中,架体龙骨、接长套管8、平台框架、防护栏杆11均优选为由方钢管制成,平台板次龙骨9、架体斜撑13均优选为角钢。如图1所示,平台框架为矩形框架,由若干根方钢管焊接制成,包括平台框架a6、平台框架b7。架体龙骨包括由若干根方钢管焊接制成的矩形架体底盘1和多组竖向梯子型支撑,竖向梯子型支撑用于支撑操作平台相邻两层阶梯;实际使用时,竖向梯子型支撑的数量根据施工高度来确定,本实施例中,操作平台相邻两层阶梯之间均优选地设置有两组竖向梯子型支撑,竖向梯子型支撑之间均通过表面设有多个螺栓孔的接长套管8螺栓连接。所述竖向梯子型支撑包括设置在操作平台第一层阶梯和第二层阶梯之间的竖向梯子型支撑a2、竖向梯子型支撑b3,还包括设置在操作平台第二层阶梯和第三层阶梯之间的竖向梯子型支撑c4、竖向梯子型支撑d5;其中,竖向梯子型支撑a2、竖向梯子型支撑c4上部均设有多个螺栓孔,竖向梯子型支撑b3、竖向梯子型支撑d5下部均设有多个螺栓孔。
23.架体底盘1为操作平台的第一层阶梯,架体底盘1前半部分的两端均焊接有竖向梯
子型支撑a2,竖向梯子型支撑a2上部均螺栓连接有接长套管8,该接长套管8另一端均与竖向梯子型支撑b3螺栓连接,竖向梯子型支撑b3顶部分别焊接在平台框架a6后半部分的两端。平台框架a6前半部分的两端分别焊接有竖向梯子型支撑c4,竖向梯子型支撑c4上部均螺栓连接有接长套管8,该接长套管8另一端均与竖向梯子型支撑d5螺栓连接,竖向梯子型支撑d5顶部分别焊接在平台框架b7后半部分的两端。平台框架a6、平台框架b7内均水平焊接有多根平台板次龙骨9,平台板次龙骨9上均安装有阻燃平台板10,分别形成操作平台的第二层阶梯和第三层阶梯;组成操作平台最上层阶梯的平台框架b7前端以及两侧均焊接有防护栏杆11。
24.竖向梯子型支撑a2与平台框架a6之间、竖向梯子型支撑c4与平台框架b7之间均安装有两道架体斜撑13,用于保证整个操作平台的刚度和稳定性;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架体斜撑13与竖向梯子型支撑a2、平台框架a6、竖向梯子型支撑c4、平台框架b7之间均通过对穿螺栓连接。操作平台最上层阶梯下方的竖向梯子型支撑d5上安装有手拉葫芦12,方便作业人员转运少量施工器具及材料至操作平台。
25.架体底盘1底部四个拐角处均安装有带脚踏锁止装置的万向轮16,便于移动整个操作平台。架体底盘1后半部分焊接有配重箱14,用于维持操作平台的整体平衡,配重箱14侧面安装有载重报警器15,当配重箱14内配重重量低于技术要求时发出警报,提醒现场操作人员,保证施工安全。
26.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手拉葫芦12选用hm

25超小型手拉葫芦12,阻燃平台板10选用15mm厚的阻燃胶合板,防护栏杆11高度为1.2m。
27.实际使用时,首先对架体底盘1进行配重,保证达到配重要求,然后将架体底盘1移动至指定施工位置,并锁紧万向轮16;之后根据施工高度要求,利用接长套管8装配相应数量的竖向梯子型支撑,装配相应数量的带有平台板次龙骨9的平台框架、阻燃平台板10、架体斜撑13、防护栏杆11、手拉葫芦12等部件;装配好后,操作人员登上操作平台最上层阶梯,利用手拉葫芦12将施工机具、材料吊运至操作平台上,然后将安全带挂在防护栏杆11上,开始针对中庭周侧立面侧帮封板的作业;一段侧帮封板作业完成后,松开万向轮16的锁止装置,将操作平台移动至下一作业点继续作业即可,使用非常方便,且安全性高,无需重新搭设脚手架,施工效率更高。
28.当施工高度发生变化时,只需调整接长套管8上螺栓的位置或者增加接长套管8以及竖向梯子型支撑的数量,即可实现操作平台高度的调节,使用更加灵活方便。
29.所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做出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