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施工防护系统

文档序号:27438917发布日期:2021-11-17 23:16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施工防护系统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施工防护系统
技术领域
1.本技术涉及建筑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施工防护系统。


背景技术:

2.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是建筑学、工程学及土木工程的新工具。bim的核心是基于建立虚拟的建筑工程三维模型,利用数字化技术,为这个模型提供完整且与实际情况一致的建筑工程信息库。该信息库不仅包含描述建筑物构建的几何信息、专业属性及状态信息,还包含了非构件对象(如空间、运动行为)的状态信息。借助这个包含建筑工程信息的三维模型,大大提高了建筑工程的信息集成化程度,从而为建筑工程项目的相关利益方提供了一个工程信息交换和共享平台。
3.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往往在每层施工区域均会设置供施工人员上下电梯的防护门。但目前,单个施工人员可以在电梯未到达时打开防护门,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如何避免单个施工人员随意打开防护门,以提升施工的安全性是目前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旨在至少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5.为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施工防护系统,其能够避免单个施工人员随意打开防护门,提升施工的安全性。
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施工防护系统,包括:防护平台和防护门,所述防护平台上固定设置有立柱,所述防护门的一侧与所述立柱转动连接;
7.所述防护平台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空间,所述防护平台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孔,所述第一孔与所述第一空间的第一端连通,所述防护平台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孔,所述第二孔与所述第一空间的第二端连通,在所述防护平台的上方且位于所述第一孔与所述第二孔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三孔;
8.在所述第一空间内,且位于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三孔之间设置有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设置有第一踩踏杆,所述第一踩踏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转动杆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踩踏杆的第二端穿过所述第一孔,且位于所述防护平台的外部,所述第一转动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空间的底部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件;
9.在所述第一空间内,且位于所述第二孔和所述第三孔之间设置有第三转动杆和第四转动杆,所述第三转动杆上设置有第二踩踏杆,所述第二踩踏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转动杆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踩踏杆的第二端穿过所述第二孔,且位于所述防护平台的外部,所述第三转动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空间的底部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件;
10.在所述第一空间内,且位于所述第三孔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上设置有u形卡件,所述u形卡件的u形开口朝向所述防护平台的上方,所述第一支撑件的底部与所述第一空间的底部之间设置有第三弹性件;
11.在所述防护平台的上下方向上,所述第一转动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转动杆的第
一端至少部分重合,且所述第一转动杆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二转动杆的第一端的下方,所述第三转动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转动杆的第一端至少部分重合,且所述第三转动杆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第四转动杆的第一端的下方;
12.其中,当所述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和所述第三弹性件均处于自然状态,且所述防护门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防护门的底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u形卡件中。
13.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第一孔与所述第三孔之间的第一距离大于第一预设距离;
14.所述第二孔与所述第三孔之间的第二距离大于第二预设距离。
15.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三转动杆和所述第四转动杆均分别通过轴承固定于所述第一空间内。
16.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轴承上设置有滚动轴,所述滚动轴的长度方向与目标转动杆的长度方向垂直,且与所述目标转动杆的中部连接,其中,所述目标转动杆包括所述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三转动杆或所述第四转动杆。
17.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防护平台由多块铁板拼接而成。
18.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防护门与所述立柱之间通过合页连接。
19.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施工防护系统,该系统包括防护平台和防护门,其中,当防护门关闭后,u形卡件可以将防护门的底部卡主,进而使得只有在踩下第一踩踏杆或踩下第二踩踏杆后,防护门才会被打开。由此,使得只有两个施工人员协作才能打开防护门,这就使得施工人员之间可以相互监督,避免了单个施工人员随意打开防护门的情况出现,提升了施工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bim技术的的施工防护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图1中施工防护系统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2.图3是图1中施工防护系统中轴承与第四转动杆的配合示意图。
23.图中:
[0024]1‑
防护平台;2

防护门;3

立柱;4

轴承;5

支撑杆;
[0025]
11

第一空间;12

第一孔;13

第二孔;14

第三孔;41

滚动轴;
[0026]
111

第一转动杆;112

第二转动杆;113

第一弹性件;114

第三转动杆;115
‑ꢀ
第四转动杆;116

第二弹性件;117

第一支撑件;118

u形卡件;119

第三弹性件;
[0027]
1111

第一踩踏杆;1141

第二踩踏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9]
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
[0030]
需要理解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第三”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上述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1]
参考图1至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于bim技术的施工防护系统,包括:防护平台1和防护门2。防护平台1上设置有用于安装防护门2的立柱3,立柱 3可以固定连接在防护平台1上,例如焊接等。其中,防护门2的一侧与立柱3 之间可以转动连接,例如通过合页连接。
[0032]
防护平台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空间11。防护平台1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孔 12,第一孔12与第一空间11的第一端连通。防护平台1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孔 13,第二孔13与第一空间11的第二端连通。在防护平台1上且位于第一孔12 与第二孔13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三孔14。
[0033]
在第一空间11内,且位于第一孔12和第三孔14之间设置有第一转动杆111 和第二转动杆112。第一转动杆111上设置有第一踩踏杆1111。第一踩踏杆1111 的第一端与第一转动杆111的第一端连接,第一踩踏杆1111的第二端穿过第一孔12,且位于防护平台1的外部。在防护平台1的上下方向上,第一转动杆111 的第二端与第二转动杆112的第一端至少部分重合,且第一转动杆111的第二端位于第二转动杆112的第一端的下方。第一转动杆111的第一端与第一空间11 的底部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件113。本方案中,在第一弹性件113的作用下,使得第一踩踏杆1111可以位于防护平台1的外部。其中,第一弹性件113可以为弹簧。示例性的,第一弹性件113的第一端可以与第一转动杆111焊接在一起,第一弹性件113的第二端可以与第一空间11的底部焊接在一起。
[0034]
在第一空间11内,且位于第二孔13和第三孔14之间设置有第三转动杆114 和第四转动杆115。第三转动杆114上设置有第二踩踏杆1141。第二踩踏杆1141 的第一端与第三转动杆114的第一端连接,第二踩踏杆1141的第二端穿过第二孔13,且位于防护平台1的外部。在防护平台1的上下方向上,第三转动杆114 的第二端与第四转动杆115的第一端至少部分重合,且第三转动杆114的第二端位于第四转动杆115的第一端的下方。第三转动杆114的第一端与第一空间11 的底部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件116。本方案中,在第二弹性件116的作用下,使得第二踩踏杆1141可以位于防护平台1的外部。其中,第二弹性件116可以为弹簧。示例性的,第二弹性件116的第一端可以与第三转动杆114焊接在一起,第二弹性件116的第二端可以与第一空间11的底部焊接在一起。
[0035]
在第一空间11内,且位于第三孔14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支撑件117,第一支撑件117上设置有u形卡件118。u形卡件118的u形开口朝向防护平台1的上方。u形卡件118的底部与第一支撑件117固定连接,例如焊接等。第一支撑件 117的底部与第一空间11的底部之间设置有第三弹性件119。其中,在第三弹性件119的作用下,u形卡件118至少部分可以穿过第三孔14并位于防护平台1 的外部。第三弹性件119可以为弹簧。示例性的,第三弹性件119的第一端可以与第一支撑件117焊接在一起,第三弹性件119的第二端可以与第一空间11的底部焊接在一起。
[0036]
在防护平台1的上下方向上,第二转动杆112的第二端与第一支撑件117之间至少部分重合,且第二转动杆112的第二端位于第一支撑件117的上方。在防护平台1的上下方向上,第四转动杆115的第二端与第一支撑件117之间至少部分重合,且第四转动杆115的第二
端位于第一支撑件117的上方。
[0037]
本方案中,当施工人员踩压第一踩踏杆1111后,第一转动杆111发生转动,并且第一转动杆111的第一端挤压第一弹性件113。同时,第一转动杆111的第二端向上方推动第二转动杆112的第一端,使得第二转动杆112发生转动。这时第二转动杆112的第二端向下方推动第一支撑件117运动,进而使得u形卡件 118也向第一空间11的内部移动。当施工人员不在踩压第一踩踏杆111后,在第一弹性件113和第三弹性件119的作用下,第一转动杆111,第二转动杆112,第一支撑件117和u形卡件118将恢复至初始状态。
[0038]
可以理解的是,当施工人员踩压第二踩踏杆1141和不在踩压第二踩踏杆 1141的工作过程,可以参见员踩压第一踩踏杆1111和不在踩压第一踩踏杆1111 的工作过程,在此就不再一一赘述。
[0039]
本方案中,当防护门2关闭后,u形卡件118可以将防护门2的底部卡主,进而使得只有在踩下第一踩踏杆1111或踩下第二踩踏杆1141后,防护门2才会被打开。由此,使得只有两个施工人员协作才能打开防护门2,这就使得施工人员之间可以相互监督,避免了单个施工人员随意打开防护门2的情况出现,提升了施工的安全性。
[0040]
本方案中,第一孔12和第三孔14之间的第一距离大于第一预设距离,第二孔13和第三孔14之间的第二距离大于第二预设距离,由此避免单个施工人员自行操作即可以打开防护门2的情况出现。
[0041]
应理解的是,本方案中,当防护门2处于关闭状态时,防护门2的底部至少部分位于u形卡件118的u形开口中。由此,将防护门2固定住,避免被随意打开。
[0042]
本方案中,第一转动杆111,第二转动杆112,第三转动杆114和第四转动杆115均可以分别通过轴承固定于第一空间11内。以第四转动杆115为例,第四转动杆115的中部可以与轴承4的滚动轴41连接,其中,滚动轴41的长度方向与第四转动杆115的长度方向垂直。其中,轴承4的底部可以通过支撑杆5 与第一空间11的底部固定连接。本方案中,支撑杆5的第一端可以与轴承4的底部焊接在一起,支撑杆5的第二端可以与第一空间11的底部焊接在一起。
[0043]
可以理解的是,本方案中,防护平台1可以由多块铁板拼接而成。
[0044]
对于上述的连接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根据其他的连接方式进行替换,在此就不再一一叙述。
[0045]
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于bim技术的施工防护系统,当防护门关闭后,u形卡件可以将防护门的底部卡主,进而使得只有在踩下第一踩踏杆或踩下第二踩踏杆后,防护门才会被打开。由此,使得只有两个施工人员协作才能打开防护门,这就使得施工人员之间可以相互监督,避免了单个施工人员随意打开防护门的情况出现,提升了施工的安全性。
[0046]
以上对本技术所提供的基于bim技术的施工防护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