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屋面光伏直立锁边夹具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87729发布日期:2021-12-31 22:20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一种柔性屋面光伏直立锁边夹具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柔性屋面光伏直立锁边夹具结构。


背景技术:

2.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其开采利用正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为了大量采集太阳能,通常需要使用各类夹具装置将光伏组件固定在屋顶等空旷位置。
3.为了便于将光伏组件固定于柔性屋面上,公告号为cn212413091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柔性屋面光伏支架连接的带导轨夹具组件,包括导轨,导轨的上端连接有光伏板,导轨的下端连接有安装组件;安装组件包括角驰夹具和柔性的底座,底座包括固定部和与固定部一体成型的凸出部,固定部呈板状,固定部的下表面与柔性屋面热熔焊接,凸出部设置于固定部的上表面中部位置,凸出部的形状与角驰夹具的夹口形状相适配。该夹具组件通过热熔方式将底座固定于柔性屋面上,利用角驰夹具夹住底座,使导轨和光伏板牢固安装于柔性屋面上,从而便于电池组件进行光伏发电。
4.但是上述装置固定光伏板时,主要依靠刚性的中压块和边压块挤压光伏板的上表面,配合刚性的导轨挤压光伏板的下表面,从而完成光伏板的固定,中压块、边压块和导轨对光伏板挤压力过大时,容易造成光伏板的破裂损坏,而挤压力过小时,又会造成固定效果不佳,光伏板位置容易发生偏移;此外,由于中压块、边压块和导轨均为刚性物体,而安装时保证导轨的挤压面和中压块、边压块的挤压面分别与光伏板的下表面和上表面贴齐(当挤压面与光伏板的上下表面无法充分贴合时将难以保证固定效果),这无形中提高了中压块、边压块和导轨的制造精度要求,增加了光伏组件的安装难度。
5.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柔性屋面光伏板固定夹具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6.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改善固定效果、安装便捷且防止光伏组件损坏的柔性屋面光伏直立锁边夹具结构。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柔性屋面光伏直立锁边夹具结构,包括长条状的导轨,所述导轨连接有将其固定于柔性屋面的安装组件,所述导轨沿其长度方向上设置有若干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包括两个夹持件,两个所述夹持件用于从光伏板的两面进行夹持,两个所述夹持件中,至少其中一个夹持件与光伏板弹性接触。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至少一个夹持件与光伏板弹性接触并进行挤压,使得该夹持件的夹持面弹性变形,增加弹性件对光伏板的夹持作用力,保证光伏板的固定效果,并且通过夹持面的弹性变形,避免了刚性接触导致光伏板过度受挤压而损坏,从而改善了对光伏板的固定夹持效果,此外,当导轨长度方向与光伏板之间存在细微角度偏差时,通过夹持件的夹持部位的弹性变形能够弥补这些细微偏差,从而降低了对导轨的制造精度和
安装精度方面的要求,使得光伏板的安装更为便捷。
9.优选的,两个所述夹持件均与光伏板弹性接触。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两个夹持件同时对光伏板的正面和背面进行夹持,进一步加强了对光伏板的夹持固定效果。
11.优选的,所述夹持件的夹持面为波浪形或者锯齿形。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夹持面采用波浪形和锯齿形的设计,增大了夹持件对光伏板的夹持面积,并且方便夹持件固定光伏板时,波浪形或者锯齿形的夹持面与光伏板之间留有空隙,方便容纳受压后的夹持件的变形部分。
13.优选的,所述夹持件包括可拆卸连接的施压件和传压件,所述施压件的材料和所述传压件的材料分别为刚性材料和弹性材料,所述传压件与光伏板弹性接触,所述施压件背对所述传压件与光伏板的弹性接触面。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固定光伏板时,利用刚性的施压件作用于传压件上,挤压传压件,使得传压件将紧固压力传递至光伏板上,同时传压件发生弹性变形,增大对光伏板的挤压作用力,并利用传压件与光伏板弹性接触,防止光伏板受挤压而损坏。施压件和传压件之间可拆卸连接,方便夹持组件的安装和拆卸。
15.优选的,所述施压件上设置有凹陷部,所述传压件上设置有凸起部,所述凹陷部与所述凸起部卡接配合。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凸起部和凹陷部之间卡接配合,实现了施压件与传压件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方便夹持组件的装配。
17.优选的,所述凸起部上设置有开口。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少了凸起部的生产材料,降低了制作成本,并且凸起部能够向开口内部变形,一方面,减少了凸起部的占用空间,通过其变形方便将凸起部插入凹陷部中,实现二者的卡接配合,另一方面,在固定光伏板时,开口能够容纳部分凸起部的变形部分,防止凸起部过度受挤压而缩短使用寿命。
19.优选的,所述凹陷部为通槽。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将凸起部滑入凹陷部中,以实现施压件和传压件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方便装配。
21.优选的,所述凹陷部的内壁与所述凸起部的外缘之间存在间隙。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减少了凸起部的生产材料,降低了夹持组件的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凸起部和凹陷部之间的间隙便于容纳凸起部挤压变形后的部分,方便凸起部和凹陷部之间的卡接配合。
23.优选的,所述夹持组件设置有多个,位于两端的夹持组件为边夹持组件,其余夹持组件为中夹持组件,两个所述边夹持组件均具有朝向所述中夹持组件的边夹持口,所述中夹持组件具有两个分别朝向两个所述边夹持组件的中夹持口,两个所述中夹持口紧邻设置。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中夹持组件上的两个中夹持口方便同时对其两侧的光伏板进行夹持,如此,提高了光伏板在屋顶的装配效率,并且两个紧邻设置的夹持口缩短了光伏板之间的间距,便于增加屋面上的光伏板数量,扩大采光面积,从而有助于提高光伏发电量。
25.优选的,所述夹持组件还包括第一螺栓,两个所述夹持件的施压件通过第一螺栓连接,所述第一螺栓连接有滑动件,所述导轨的横截面为u形,所述滑动件滑动设置于所述导轨内,所述u形开口的两侧壁上固定有翻边,所述翻边与所述滑动件相抵接。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光伏板的固定安装时,根据光伏板的尺寸位置调节滑动件在导轨内的滑动位置后,将滑动件地接于翻边上,而后转动第一螺栓,使位于光伏板上方的施压件向下移动,最终夹持组件的两个传压件分别抵靠与光伏板的正反两面,完成对光伏板的固定。
27.优选的,所述安装组件包括角驰夹具和柔性的底座,所述底座包括板状的固定部和与所述固定部一体成型的凸出部,所述凸出部与所述角驰夹具的夹口相适配,所述固定部的底面与柔性屋面热熔焊接。
2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底座的固定部底面和柔性屋面上表面加热至熔融状态,而后将底座的固定部贴合在熔融的柔性屋面上,由于固定部底面处于软化熔融状态,使得固定部与屋面充分的接触,待底座冷却后,底座的底面与柔性屋面紧密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从而保证了底座与屋面的牢固连接,而后将角驰夹具夹在底座的凸出部,由于角驰夹具为刚性部件,因此方便在角驰夹具上安装刚性的导轨,而后即可在刚性的导轨上固定安装光伏板。通过上述热熔方式将底座固定于柔性屋面上,不仅保证了牢固连接,而且还避免损伤屋面,此外,由于底座为柔性底座,因此具有一定的缓冲减振功能,在遇到外部作用影响(如刮风下雨)时,能够减缓光伏板的振动,有效降低噪音污染。
29.优选的,所述角驰夹具包括与所述导轨相贴合的连接部,所述导轨与所述连接部相相贴合的一面开设有多个插口,所述插口沿所述导轨的长度方向分布,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连接口,所述连接口通过第二螺栓与其中一个插口连接。
3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根据实际安装场景调节导轨与夹持夹具之间的位置,选择导轨上的其中一个插口与角驰夹具上的连接口对齐后,将二者通过第二螺栓进行连接,从而完成导轨与夹持组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可调节固定连接。
31.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柔性屋面光伏直立锁边夹具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夹持件与光伏板的弹性接触,利用夹持件上夹持面的弹性变形,增大了对光伏板的挤压作用力,保证夹持件与光伏板之间的固定连接,并且防止光伏板受挤压而损坏,进而改善了对光伏板的夹持效果,此外通过弹性接触弥补光伏板与导轨间的角度差异,有利于降低导轨生产和安装的精度要求,使光伏板安装更为便捷。
附图说明
3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33.图2是本实用新型导轨与安装组件和夹持组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34.图3是图2的俯视图;
35.图4是图2的正视图;
36.图5是本实用新型边夹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7.图6是图5的正视图;
38.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夹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9.图8是图7的正视图;
40.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安装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41.图10是图9的正视图
42.图中:1.导轨,1a.翻边,1

1.插口,2.安装组件,2a.角驰夹具,2a

1.连接口,2aa.连接部,2ab.夹紧部,2ac.第三螺栓,2b.底座,2ba.固定部,2bb.凸出部,2c.第二螺栓,3.夹持组件,31.边夹持组件,31

1.边夹持口,32.中夹持组件,32

1.中夹持口,3a.夹持件,3aa.施压件,3aaa.凹陷部,3ab.传压件,3aba.凸起部,3ab1.开口,3b.滑动件,3c.第一螺栓,4.屋面,5.光伏板。
具体实施方式
4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44.如图1

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柔性屋面光伏直立锁边夹具结构,包括两根并排分布的长条状导轨1,两个导轨1的下方均连接三个安装组件2,三个安装组件2沿导轨1的长度方向等间隔分布,安装组件2用于将导轨1固定于柔性屋面4上,导轨1的上方沿其长度方向等间隔分布有三个夹持组件3,夹持组件3包括两个夹持件3a,两个夹持件3a用于从光伏板5的两面进行夹持,从而将两个光伏板5固定于柔性屋面4的上方(如图1所示),两个夹持件3a分别与光伏板5的正面和背面弹性接触。
45.该锁边夹具结构中,利用安装组件2将导轨1固定于屋面4上,而后在安装组件2上固定导轨1,将夹持组件3设置于导轨1上,通过夹持组件3中的两个夹持件3a分别与光伏板5的正面和背面弹性接触,从而完成夹持工作,将光伏板5固定于屋面4上方。由于固定时,夹持件3a与光伏板5弹性接触,使得夹持件3a夹持光伏板5的部位发生弹性变形,增大了夹持件3a对光伏板5的紧固作用力,同时避免了光伏板5受到过大的刚性夹持力而损坏,如此改善了对光伏板5的固定效果。
46.如图5

图8所示,夹持件3a包括可拆卸连接的施压件3aa和传压件3ab,施压件3aa的材料和传压件3ab的材料分别为刚性合金和弹性橡胶,传压件3ab与光伏板5弹性接触且接触面为锯齿形,施压件3aa背对传压件3ab与光伏板5的弹性接触面,两个施压件3aa之间通过第一螺栓3c连接。两个边夹持组件31均具有朝向中夹持组件32的边夹持口31

1,边夹持口31

1由边夹持组件31的两个夹持件3a围合形成,中夹持组件32具有两个分别朝向两个边夹持组件31的中夹持口32

1,中夹持口32

1由中夹持组件32的两个夹持件3a围合形成,两个中夹持口32

1紧邻设置。
47.在进行光伏板5安装时,将光伏板5的两条侧边分别插入到边夹持口31

1和中夹持口32

1中,使得光伏板5的地面与下方的夹持件3a上的传压件3ab接触后,转动第一螺栓3c,使得上方的夹持件3a向下方的夹持件3a移动,缩短两个施压件3aa之间的距离;两个施压件3aa均由刚性合金制成,不易产生变形,随着两个施压件3aa之间的距离缩短,边夹持口31

1和中夹持口32

1逐渐缩小,直至夹持光伏板5,两个传压件3ab分别挤压光伏板5的正面和侧面,并产生变形;此时,通过施压件3aa向传压件3ab施加压力,传压件3ab变形并向光伏板5施加压力,通过两个变形的传压件3ab分别从光伏板5的正反两面施加压力,完成光伏板5的夹持工作。此处,传压件3ab与光伏板5的弹性接触面为锯齿形,方便夹持过程中,锯齿空隙
处能够容纳传压件3ab的部分变形部分,并增大传压件3ab的弹性夹持面,进一步改善传压件3ab对光伏板5的固定效果。通过施压件3aa与传压件3ab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方便夹持件3a的装配。需要说明的是,施压件3aa的材料也可以选择其他刚性材料,同理传压件3ab也可以使其他弹性材料,例如硅胶等,作为相似效果的替换,传压件3ab与光伏板5的弹性接触面也可以是波浪形。
48.在装配过程中,由于中夹持组件32具有两个分别朝向两端边夹持组件31的中夹持口32

1(如图7和图8),因此当中夹持组件32的两个夹持件3a相互靠近时,能够同时缩小两个中夹持口32

1,从而同时对两侧的光伏板5进行夹持固定,有利于提高光伏板5的安装效率。此外,由于两个夹持口32

1紧邻设置, 从而缩短了两个光伏板5之间的间隙,提高了在面积固定的屋面4上可安装的光伏板5的数量,扩大了采光面积,从而提高了单位时间内的光伏发电量。
49.如图6和图8所示,施压件3aa上设置有凹陷部3aaa,传压件3ab上设置有凸起部3aba,凹陷部3aaa与凸起部3aba卡接配合,凸起部3aba上设置有开口3ab1,开口3ab1为通孔状,凹陷部3aaa为通槽,凹陷部3aaa的内壁与凸起部3aba的外缘之间存在间隙。
50.采用上述设计,利用凹陷部3aaa与凸起部3aba之间的卡接配合,实现了施压件3aa和传压件3ab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在凸起部3aba卡接配合上设置通孔状的开口3ab1,一方面节约了传压件3ab的生产材料,从而降低了传压件3ab的生产成本,另一方面,方便传压件3ab向开口3ab1内侧变形,减小凸起部3aba的整体尺寸,从而方便将凸起部3aba卡进凹陷部3aa;凹陷部3aaa为通槽,方便将凸起部3aba沿通槽方向滑入凹陷部3aa内,从而方便施压件3aa和传压件3ab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凹陷部3aaa的内壁与凸起部3aba的外缘之间存在间隙,以及凸起部3aba上设置有开口3ab1,使得橡胶制成的传压件3ab受到挤压变形时,能够预留部分容纳传压件3ab变形的空间,避免凹陷部3aaa内空间过小,导致传压件3ab的凸起部3aba过度受挤压后,缩短其使用寿命。
51.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螺栓3c连接有滑动件3b,导轨1的横截面为u形,滑动件3b滑动设置于导轨1内,u形开口3ab1的两侧壁上固定有翻边1a,翻边1a与滑动件3b相抵接。
52.采用上述设计,在进行装配时,可预先转动第一螺栓3c,使滑动件3b与翻边1a松开后,通过第一螺栓3c带动滑动件3b在导轨1内滑动,调整位置;调整完毕后,再转动第一螺栓3c,使得滑动件3b抵接于翻边1a上,完成夹持组件3位置的固定。
53.如图9和图10所示,安装组件2包括角驰夹具2a和柔性的底座2b,底座2b包括板状的固定部2ba和与固定部2ba一体成型的凸出部2bb,凸出部2bb与角驰夹具2a的夹口相适配,固定部2ba的底面与柔性屋面4热熔焊接。
54.安装组件2固定于柔性屋面4上时,对底座2b的固定部2ba下表面以及柔性屋面4的上表面进行加热,使得二者表面熔融后,将固定部2ba贴合在柔性屋面4上,由于此时固定部2ba和柔性屋面4的接触部分材料处于软化状态,使得固定部2ba和柔性屋面4充分贴合,待固定部2ba和柔性屋面4冷却后,二者紧密连接成一体,从而完成了底座2b与屋面4之间的固定安装。采用上述热熔方式进行连接,不仅保证了连接的牢固度,而后避免损伤了柔性屋面4,此外由于底座2b为柔性材料,因此具有一定的缓冲减振功能,当受到外部环境影响(如刮风降雨)时,能够减缓光伏板5的振动,并降低噪音污染.
55.如图3、图9和图10所示,角驰夹具2a包括两个夹紧部2ab,两个夹紧部2ab通过第三
螺栓2ac夹紧配合,形成与凸出部2bb形状适配的夹口,从而方便将角驰夹具2a与底座2b固定连接;两个夹紧部2ab均包括与固定部2ba相抵接的水平部,从而加固角驰夹具2a与底座2b之间的固定连接,防止凸出部2bb从固定部2ba上断裂。两个夹持夹具2a中,其中一个固定连接有水平的连接部2aa,连接部2aa与导轨1的底部相贴合,且连接部2aa上设置有连接口2a

1,而导轨1的底部沿导轨1的长度方向等间隔分布有多个插口1

1,连接口2a

1通过第二螺栓2c与其中一个插口1

1连接。
56.在将导轨1固定于角驰夹具2a上时,将导轨1上的其中一个插口1

1对准角尺夹具2a上的连接口2a

1,而后将第二螺栓2c穿过该插口1

1和连接口2a

1,并套入螺母,旋紧螺母,进而通过第二螺栓2c将导轨1固定安装于角驰夹具2a上,通过角驰夹具2a与底座2b的凸出部2bb固定连接,以及固定部2ba与柔性屋面2bad热熔固定连接,最终将导轨1固定安装于柔性屋面4上。导轨1安装完毕后, 按照前述方式调节边夹持组件31和中压持组件32的位置,再通过边夹持组件31和中压持组件32将光伏板5固定于导轨1的上方,即可完成光伏板5在柔性屋面4上的固定安装。
57.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