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结构建筑顶部防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40334发布日期:2022-01-05 10:24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结构建筑顶部防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防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结构建筑顶部防水装置。


背景技术:

2.钢结构建筑因其质量轻、强度大、施工周期短、成本较低等优点,被越来越多的应用至厂房、工地及医院等建筑中,同样钢结构建筑也具有防水防雪性差、耐腐蚀性差等缺点。
3.如申请号为:202020223980.2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名称为一种工业厂房雨水收集装置,利用建筑自身的龙骨架对雨水进行收集,并将收集后的雨水经过两次过滤后进行回收,可以对充分的利用水资源。
4.但是,利用钢结构建筑自身的龙骨架的设计结构简单,在降雨量过大的情况下无法调整装置的收集率,无能达到防水效果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钢结构建筑顶部防水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装置无法根据降雨量调整装置的收集率导致无能达到防水效果的技术问题。
6.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钢结构建筑顶部防水装置,用于钢结构主体的顶部的防水,包括:
7.防水组件,包括第一防水板和直线驱动件,所述第一防水板设置于所述钢结构主体的上方,所述第一防水板的一端与所述钢结构主体铰接,所述直线驱动件连接于所述钢结构主体与所述第一防水板之间且其伸长端抵接于所述第一防水板的另一端,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防水板绕其铰接处转动;
8.集水组件,包括收集水槽和储水箱,所述收集水槽包括收集箱,所述收集箱连接于所述钢结构主体,所述收集箱的内部空心且顶部开口,所述收集箱的开口端相对所述第一防水板的一端设置,所述储水箱设置于所述收集箱的下方且其进水端与所述收集箱的出水端相连通。
9.进一步的,所述防水组件还包括第一固定块、滑杆及两个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块连接于所述第一防水板的一端,所述第一固定块开设有通槽,所述滑杆可滑动内置于所述通槽,两个所述固定杆沿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两侧镜像设置,两个所述固定杆的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滑杆的端部、另一端均连接于所述钢结构主体。
10.进一步的,所述防水组件还包括两个第二防水板,两个所述第二防水板沿所述第一防水板的导向相互间隔设置并连接于所述第一防水板,用于限制雨水沿所述第二防水板的设置方向流动。
11.进一步的,所述收集水槽还包括过滤件,所述过滤件包括滤袋,所述滤袋内置于所述集水槽且其开口端可拆卸连接于所述集水槽的侧壁。
12.进一步的,所述过滤件还包括端盖,所述端盖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端盖的底部相
对所述集水槽的侧壁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与所述集水槽的侧壁相卡接,所述滤袋的开口端设置于所述集水槽的开口端与所述卡槽的内壁之间。
13.进一步的,所述过滤件还包括支撑块和至少一个连接杆,所述支撑块内置于所述滤袋,所述支撑块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端盖、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支撑块。
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防水板开设有至少一个导水槽,所述导水槽沿所述第二防水板的导向设置。
15.进一步的,所述导水槽的横截面的形状可以为v型、u型或w型中的任意一种。
16.进一步的,所述收集箱的底部开设有第一排水孔,所述集水组件还包括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排水孔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储水箱的进液端相连通。
17.进一步的,所述收集箱的底部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排水孔,所述集水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与所述第二排水孔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二管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排水孔相连通、另一端与下水道相连通。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第一防水板的一端与钢结构主体铰接、另一端抵接于直线驱动件的伸长端,用于根据降雨量调整并驱动第一防水板绕其一端的铰接处转动并发生倾斜,用于使得雨水下落至第一防水板并沿倾斜的第一防水板流动,收集水槽的开口端相对第一防水板的一端设置,用于收集沿第一防水板流下的雨水,储水箱的进液端与收集水槽的出水端相连通,用于对雨水进行储存,这样的设置,可以根据降雨量调节第一防水板与钢结构主体之间的倾斜角度,使得雨水因自身重力沿第一防水板滑下,解决现有技术中装置无法根据降雨量调整装置的收集率,无能达到防水效果的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钢结构建筑顶部防水装置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1.图3是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2.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固定块、固定杆及滑杆的连接示意图;
23.图5是沿图4中c-c线的剖视图;
24.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防水板和第二防水板的连接示意图;
25.图7是沿图6中d-d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技术一部分,并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7.请参阅图1、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钢结构建筑顶部防水装置,用于钢结构主体1的顶部的防水,包括:防水组件2和集水组件3,防水组件2包括第一防水板21和直线驱动件22,第一防水板21设置于钢结构主体1的上方,第一防水板21的一端与钢结构主体1铰接,直线驱动件22连接于钢结构主体1与第一防水板21之间且其伸长端抵接于第一防水板21的
另一端集水组件3包括收集水槽31和储水箱32,收集水槽31包括收集箱311,收集箱311连接于钢结构主体1,收集箱311的内部空心且顶部开口,收集箱311的开口端相对第一防水板21的一端设置,储水箱32设置于收集箱311的下方且其进水端与收集箱311的出水端相连通。
28.进一步地,可以理解为,防水组件2设置于钢结构主体1的上方,第一防水板21的一端与钢结构主体1铰接、另一端与直线驱动件22的伸长端抵接,用于驱动第一防水板21绕其铰接处转动,当第一防水板21发生转动后则与钢结构主体1的顶部形成一定的倾斜角,当雨水滴落在第一防水板21上后,因其自身重力的作用沿倾斜面下滑至收集组件。
29.进一步地,根据降雨量的不同,可以对直线驱动件22的伸长量进行调整,直线驱动件22的伸长量直接决定第一防水板21与钢结构主体1顶部平面之间的倾斜角度,角度越大对应的雨水收集量越大。
30.进一步地,此处直线驱动件22为推杆电机,推杆电机的输出轴可沿沿其轴线平移运动,推杆电机为现有技术,此处直线驱动件22还可以为丝杆和螺母组成的直线运动件,或者为电机、锥齿轮及螺杆组成的运动机构等,此处不作过多阐述。
31.如图1至图5所示,防水组件2还包括第一固定块23、滑杆24及两个固定杆25,第一固定块23连接于第一防水板21的一端,第一固定块23开设有通槽231,滑杆24可滑动内置于通槽231,两个固定杆25沿第一固定块23的两侧镜像设置,两个固定杆25的一端分别连接于滑杆24的端部、另一端均连接于钢结构主体1。
32.进一步地,第一固定块23、滑杆24及两个固定杆25形成铰接件,第一固定块23和第一防水板21可以沿通槽231滑转动,从而实现装置绕铰接处的转动并发生倾斜。
33.进一步地,为了达到更好地实施效果,直线驱动件22的伸长端与第一防水板21铰接,当直线驱动件22的伸长端伸长时,直线驱动件22的伸长端与第一防水板21的位置固定,此时滑杆24则沿滑槽滑动。
34.如图1、图6所示,防水组件2还包括两个第二防水板26,两个第二防水板26沿第一防水板21的导向相互间隔设置并连接于第一防水板21。
35.进一步地,可以理解为,第二防水板26用于限制雨水沿第二防水板26的设置方向流动,并流入收集水槽31的开口端。
36.如图3所示,收集水槽31还包括过滤件312,过滤件312包括滤袋3121,滤袋3121内置于收集箱311且其开口端可拆卸连接于收集箱311的侧壁。
37.进一步地,滤袋3121的作用是过滤雨水中的树叶或其他杂质,同时,为了达到更好地过滤效果,本装置经过长期使用后可以对滤袋3121进行清洗或者更换。
38.如图3所示,过滤件312还包括端盖3122,端盖3122开设有第一通孔,端盖3122的底部相对收集箱311的侧壁开设有卡槽3123,卡槽3123与收集箱311的侧壁相卡接,滤袋3121的开口端设置于收集箱311的开口端与卡槽3123的内壁之间。
39.进一步地,为了达到更好的过滤效果,端盖3122的设置用于将滤袋3121限位于收集箱311中并形成固定。
40.如图3所示,过滤件312还包括支撑块3124和至少一个连接杆3125,支撑块3124内置于滤袋3121,支撑块3124开设有第二通孔,连接杆3125的一端连接于端盖3122、另一端连接于支撑块3124。
41.进一步地,为了达到最佳的过滤效果,端盖3122、支撑块3124及至少一个连接杆
3125形成类似支撑架的结构,用于将滤袋3121撑开。
42.如图6所示,第一防水板21开设有至少一个导水槽211,导水槽211沿第二防水板26的导向设置。
43.进一步地,为了达到最佳的防雨水、防雪效果,第一防水板21沿导向开设有导水槽211。
44.如图7所示,导水槽211的横截面的形状可以为v型、u型或w型中的任意一种。
45.进一步地,具体的,本实用新型中导水槽211的横截面的形状呈v型。
46.如图1、图3所示,收集箱311的底部开设有第一排水孔,集水组件3还包括第一管道33,第一管道33的一端与第一排水孔相连通、另一端与储水箱32的进液端相连通。
47.进一步地,为了达到最佳的收集效果,第一管道33的作用是将收集箱311与储水箱32相连通。
48.如图3所示,收集箱311的底部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排水孔,集水组件3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管道34,第二管道34与第二排水孔一一对应设置,第二管道34的一端与第二排水孔相连通、另一端与下水道相连通。
49.进一步地,为了达到最佳的防水效果,第二管道34上还设有阀门,可以理解为,第二管道34的设置是为了防止在降雨量大的时节,第一管道33的流量过小,导致雨水在收集箱311中的堆积。
50.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流程,第一防水板21的一端与钢结构主体1铰接、另一端抵接于直线驱动件22的伸长端,用于根据降雨量调整并驱动第一防水板21绕其一端的铰接处转动并发生倾斜,用于使得雨水下落至第一防水板21并沿倾斜的第一防水板21流动。
51.进一步地,收集箱311的开口端相对第一防水板21的一端设置,用于收集沿第一防水板21流下的雨水,储水箱32的进液端与收集箱311的出水端相连通,用于对雨水进行储存。
52.使用人员在使用时,只需根据降雨量的大小,对直线驱动件22的伸长量进行调节,这样雨水并沿第一防水板21流入收集箱311,并最终流入储水箱32,用于其他情况下使用。
53.进一步地,当降雨量过大时,使用人员不仅需要增大直线驱动件22的伸长量,同时还需打开第二管道34上的阀门,对多余的水进行疏通,防止造成堵塞。
54.这样的设置,可以根据降雨量调节第一防水板21与钢结构主体1之间的倾斜角度,使得雨水因自身重力沿第一防水板21滑下,解决现有技术中装置无法根据降雨量调整装置的收集率,无能达到防水效果的的技术问题。
5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