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建筑工程施工吊模装置。
背景技术:2.吊模是指没有下部支撑而悬在空中采用特殊方式承受侧向荷载的建筑施工架构,它可以用各种方式固定,大多是采用垫块、止水杆、铁丝与混凝土框架之间进行衔接,吊模施工广泛应用在各类土建工程中,如大型设备基础、阀井浇筑等,现需要一种用于建筑工程施工吊模装置,但是现有的用于建筑工程施工吊模装置存在很多问题或缺陷:
3.1.现有的施工吊模装置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不具备加固结构,吊模期间容易出现预制模板件连接不够牢固而影响了混凝土的成型,降低了装置的实用性;
4.2.且现有的施工吊模装置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悬空的吊模装置的支撑不够牢固,容易导致吊模装置整体松动塌落,造成施工进度缓慢。
技术实现要素: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建筑工程施工吊模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施工吊模装置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建筑工程施工吊模装置,包括底座、横向预制叠合板、纵向预制叠合板和螺杆,所述底座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配重块,所述底座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橡胶防滑垫,且底座底部的四周皆设有加固筋条,所述底座的顶部通过支撑杆固定安装有木模板,所述木模板的顶部通过多组木方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通过对接卡块固定安装有横向预制叠合板和纵向预制叠合板,所述横向预制叠合板和纵向预制叠合板的顶部放置有防护盖板,所述横向预制叠合板和纵向预制叠合板的连接处通过紧固螺栓固定安装有直角卡板,所述直角卡板内依次设有配合使用的石墨印刷层、改性石蜡层和高分子防水层,所述防护盖板和底板皆通过固定杆分别安装有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所述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上皆贯穿安装有螺杆,所述螺杆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固定安装有转动手柄和固定螺母。
7.优选的,所述横向预制叠合板和纵向预制叠合板的底部皆设有与对接卡块配合使用的卡槽。
8.优选的,所述螺杆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与下固定板配合使用的挡圈。
9.优选的,所述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底部固定安装有与防护盖板和底板配合使用的卡杆。
10.优选的,所述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上皆设有与固定杆配合使用的通孔。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创新点效果是:该用于建筑工程施工吊模装置结构合理,具有以下优点:
12.(1)通过螺杆、上固定板、下固定板、转动手柄和固定螺母之间的配合使用,在吊模装置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对防护盖板和底板进行加固,防止吊模期间横向预制叠合板和纵
向预制叠合板以及防护盖板之间出现松动脱落,从而影响了混凝土成型的情况发生,同时固定结构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适用于不同高度的吊模加固,提高了吊模装置使用的稳定性;
13.(2)通过底座、配重块、橡胶防滑垫、加固筋条、支撑杆和木方之间的配合使用,增加了吊模装置悬空作业时的支撑力,避免了吊模装置在悬空过程中,因支撑力不足而出现坍塌造成二次返工耽误施工进度的情况发生,提高了装置的有益效果;
14.(3)通过直角卡板内设有的石墨印刷层、改性石蜡层、高分子防水层和紧固螺栓之间的配合使用,可以增强横向预制叠合板和纵向预制叠合板连接处的密封性,避免了吊模装置在浇筑混凝土后,因密封性差而出现混凝土从连接处的缝隙渗出的情况发生,提高了吊模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直角卡板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底座;101、配重块;102、橡胶防滑垫;103、加固筋条;104、支撑杆;105、木模板;106、木方;107、底板;108、对接卡块;2、横向预制叠合板;201、纵向预制叠合板;202、防护盖板;203、固定杆;204、直角卡板;205、石墨印刷层;206、改性石蜡层;207、高分子防水层;208、紧固螺栓;3、螺杆;301、上固定板;302、下固定板;303、转动手柄;304、固定螺母;305、卡杆。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3.请参阅图1
‑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用于建筑工程施工吊模装置,包括底座1、横向预制叠合板2、纵向预制叠合板201和螺杆3,底座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配重
块101,底座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橡胶防滑垫102,且底座1底部的四周皆设有加固筋条103,底座1的顶部通过支撑杆104固定安装有木模板105,木模板105的顶部通过多组木方106放置有底板107,通过底座1和配重块101和橡胶防滑垫102和加固筋条103和支撑杆104和木方106之间的配合使用,增加了吊模装置悬空作业时的支撑力,避免了吊模装置在悬空过程中,因支撑力不足而出现坍塌造成二次返工耽误施工进度的情况发生,提高了装置的有益效果;
24.具体的,底板107的顶部通过对接卡块108固定安装有横向预制叠合板2和纵向预制叠合板201,横向预制叠合板2和纵向预制叠合板201的底部皆设有与对接卡块108配合使用的卡槽,横向预制叠合板2和纵向预制叠合板201的顶部放置有防护盖板202,横向预制叠合板2和纵向预制叠合板201的连接处通过紧固螺栓208固定安装有直角卡板204,直角卡板204内依次设有配合使用的石墨印刷层205、改性石蜡层206和高分子防水层207,通过直角卡板204内设有的石墨印刷层205和改性石蜡层206和高分子防水层207和紧固螺栓208之间的配合使用,可以增强横向预制叠合板2和纵向预制叠合板201连接处的密封性,避免了吊模装置在浇筑混凝土后,因密封性差而出现混凝土从连接处的缝隙渗出的情况发生,提高了吊模装置的实用性;
25.具体的,防护盖板202和底板107皆通过固定杆203分别安装有上固定板301和下固定板302,上固定板301和下固定板302底部固定安装有与防护盖板202和底板107配合使用的卡杆305,上固定板301和下固定板302上皆设有与固定杆203配合使用的通孔,上固定板301和下固定板302上皆贯穿安装有螺杆3,螺杆3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固定安装有转动手柄303和固定螺母304,通过螺杆3和上固定板301和下固定板302和转动手柄303和固定螺母304之间的配合使用,在吊模装置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对防护盖板202和底板107进行加固,防止吊模期间横向预制叠合板2和纵向预制叠合板201和防护盖板202之间出现松动脱落,从而影响了混凝土成型的情况发生,同时固定结构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适用于不同高度的吊模加固,提高了吊模装置使用的稳定性,螺杆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与下固定板302配合使用的挡圈。
26.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将底板107放置在木方106上,再将横向预制叠合板2和纵向预制叠合板201上的卡槽对准底板107上的对接卡块108进行对接安装,将直角卡板204通过紧固螺栓208安装在横向预制叠合板2和纵向预制叠合板201的连接处,加强密封性,防止出现渗漏进水而影响了混凝土的成型,将防护盖板202固定在横向预制叠合板2和纵向预制叠合板201的顶部,将上固定板301和下固定板302上的通孔对准固定杆203卡进,再固定住固定螺母304并握住转动手柄303转动螺杆3,使得上固定板301和下固定板302受力对防护盖板202和底板107进行加固作业,通过底座1和配重块101和橡胶防滑垫102和支撑杆104之间的配合使用,在吊模装置的使用期间,可稳定的支撑吊模装置,防止吊模装置因支撑力不够稳定而出现塌落的情况,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27.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
所涉及的权利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