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料粗精称结构、液料粗精称装置及混凝土搅拌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98229发布日期:2021-12-15 07:15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料粗精称结构、液料粗精称装置及混凝土搅拌站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计量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液料粗精称结构、液料粗精称装置及混凝土搅拌站。


背景技术:

2.混凝土搅拌站作为混凝土加工设备的一种,在建筑行业中广为使用,一般混凝土在生产的时候需要对各种物料进行精确的配比。现有技术中,混凝土搅拌站的称量系统,在粗称时采用液体泵通过粗出液管往计量斗内加液体,精称时采用储液罐及阀门通过精出液管往计量斗内加液体做精确补偿,但粗出液管与精出液管出口方向不一致,导致加工难度大,占用空间大,特别不适用于空间狭小的计量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因现有粗出液管与精出液管出口方向不一致,导致加工难度大,占用空间大,特别不适用于空间狭小的计量层。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料粗精称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输液机构、储液机构和出液机构,所述出液机构包括分别与所述储液机构的底部相连接的第一出液管和第二出液管,所述第一出液管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出液管的内径,所述第一出液管的进液端高于所述储液机构的底壁,且所述第二出液管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出液管通断的第一控制阀。
5.由此,第一出液管通过储液机构的底部贯穿伸入到储液机构的内部,且第一出液管的进液端高于储液机构的底壁,当第一出液管完成出液后,储液机构内储存的余液用于第二出液管出液,结构简单,且能够保障第一出液管和第二出液管的出口方向一致,空间占用较小,且称量精度高。
6.较佳地,所述第一出液管的进液端与所述储液机构的顶壁相抵接.
7.由此,减小了加工难度,可批量生产,
8.较佳地,所述第一出液管的进液端包括斜面结构或弧形面结构,其中,所述斜面结构或所述弧形面结构的顶端与所述储液机构的顶壁相抵接。
9.由此,可避免第一出液管的进液端堵口,影响出液效率。
10.较佳地,所述输液机构包括相互连接的输液泵和输液管,所述输液管与所述储液机构相连通。
11.由此,通过输液泵泵送液料,结构简单,泵送效率高。
12.较佳地,所述输液管上设置有用于控制输液流速的调节阀,且所述调节阀采用手动或自动方式进行控制。
13.由此,能够根据实际计量需求,通过调节阀控制输液流速,结构简单。
14.较佳地,所述第一出液管相对所述第二出液管平行设置。
15.由此,结构简单,外形美观,且进一步保证了第一出液管和第二出液管的出液方向
一致,且位置紧邻,空间占用较小。
16.较佳地,所述第一出液管和所述第二出液管均垂直于所述储液机构的底部设置。
17.由此,使得储液机构内的液料能够在重力作用下直接且快速地通过第一出液管或第二出液管出液,提升了出液效率。
18.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液料粗精称结构,保障第一出液管和第二出液管的出液方向一致,空间占用较小,且制作简单,称量精度高。
19.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液料粗精称装置,包括计量监测结构、计量结构和所述的液料粗精称结构,所述计量结构与所述液料粗精称结构的出液机构相连通,所述计量监测结构与所述计量结构相连接,且所述计量监测结构用于监测所述计量结构内液料的重量变化。
20.由此,当计量监测结构检测到计量结构内的液料达到计量重量后,控制所述的液料粗精称结构将不再出液,因此,通过计量监测结构、计量结构和所述的液料粗精称结构完成整个称量过程,计量准确,且效率高。
21.较佳地,所述计量结构为计量斗,且所述计量斗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计量斗通断的第二控制阀。
22.由此,使得液料能够通过储液机构直接且快速地进入计量斗,提升计量效率,并通过第二控制阀控制计量斗的通断,结构简单。
2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液料粗精称装置与所述液料粗精称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的其他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2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混凝土搅拌站,包括所述的液料粗精称结构,和/或,所述的液料粗精称装置。
2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混凝土搅拌站与所述液料粗精称结构或所述液料粗精称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的其他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液料粗精称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图1中部分结构的内部剖视图。
28.附图标记说明:
[0029]1‑
输液机构、11

输液泵、12

输液管、121

调节阀、2

储液机构、3

出液机构、31

第一出液管、311

第一出液管的进液端、32

第二出液管、321

第一控制阀、4

计量监测结构、5

计量结构、51

第二控制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现有技术中混凝土搅拌站的称量系统,在粗称时采用液料泵通过粗出液管往计量斗内加液料,精称时采用储液罐及阀门通过精出液管往计量斗内加液料做精确补偿,但粗出液管与精出液管出口方向不一致,导致加工难度大,占用空间大,特别不适用于空间狭小的计量层。
[0031]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详尽地描述。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附图中“x”的正向代表右方,“x”的反向代表左方,“y”的正向
代表上方,“y”的反向代表下方,且术语“x”和“y”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说明书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32]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0033]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一些具体的实施例”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0034]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液料粗精称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输液机构1、储液机构2和出液机构3,出液机构3包括分别与储液机构2的底部相连接的第一出液管31和第二出液管32,第一出液管31的内径大于第二出液管32的内径,第一出液管31的进液端311高于储液机构2的底壁,且第二出液管32上设置有用于控制第二出液管32通断的第一控制阀321。
[0035]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出液管31和\或第二出液管32的上端为进液端,相应地,第一出液管31和\或第二出液管32的下端为出液端。
[0036]
由此,第一出液管31通过储液机构2的底部贯穿伸入到储液机构2的内部,且第一出液管的进液端311高于储液机构2的底壁,当第一出液管31完成出液后,储液机构2内储存的余液用于第二出液管32出液,结构简单,且能够保障第一出液管31和第二出液管32的出口方向一致,空间占用较小,且称量精度高。
[0037]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储液机构2的底部设置适于第一出液管31通过的第一连接孔,且第一连接孔与第一出液管31相接触的外壁密封连接,保证液料不会通过储液机构2的第一连接孔漏出,避免漏液。
[0038]
本实施例中对于第一连接孔的形状不做限制,只要第一连接孔的形状适于第一出液管31通过即可,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出液管31为圆管,即第一出液管31的外壁的形状为圆柱形,相应地,第一连接孔的形状为圆孔。结构简单,方便加工。
[0039]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二出液管32的进液端与储液机构2的底部相连接,且第二出液管32的进液端的顶端与储液机构2的底部相连通,使得储液机构2内的液料能够顺利通过第二出液管32流出。
[0040]
本实施例对于第一出液管的进液端311到储液机构2的底壁的距离不做限制,只要保证第一出液管31完成出液后,储液机构2内储存的余液能够完成第二出液管32出液即可。
[0041]
如图2所述,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出液管31的进液端311与储液机构2的顶壁相抵接,当加工时更容易快速定位第一出液管31与储液机构2的相对位置,有利于大批量的加工、制作,更加标准化。
[0042]
在上一实施例的基础之上,本实施例中第一出液管31的进液端311并不在同一水平面上,使得储液机构2内的液料能够顺利进入第一出液管31,避免第一出液管31的进液端
堵口,影响出液效率。
[0043]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出液管的进液端311包括斜面结构或弧形面结构,其中,所述斜面结构或所述弧形面结构的顶端与所述储液机构2的顶壁相抵接。由此,结构简单,加工时能够快速定位第一出液管31与储液机构2的位置,加工更加容易。
[0044]
本实施例中对于斜面结构的倾斜方向不做限制,只要保证第一出液管31的进液端不堵口,能够使得储液机构2内的液料顺利进入第一出液管31即可。
[0045]
本实施例弧形面结构可以为具有多个弧度的弧形面,也可以为只有一个弧度的弧形面,本实施例中斜面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具有多个倾斜角度的连续的斜面,只要保证第一出液管31的进液端不堵口,能够使得储液机构2内的液料顺利进入第一出液管31即可。
[0046]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输液机构1包括相互连接的输液泵11和输液管12,输液管12与储液机构2相连通。由此,通过输液泵11泵送液料并流经输液管12进入储液机构2中,结构简单,且出液效率高。
[0047]
较佳地,输液管12上设置有用于控制输液流速的调节阀121,结构简单,方便实施。由此,能够根据实际计量需求,通过调节阀121控制输液流速,当需要较短时间出液时,可将调节阀121的阀门开大,增大出液流速,相反地,当需要较长时间出液时,可将调节阀121的阀门适当调小,减少出液流速。
[0048]
本实施例中对于调节阀121的控制方式不做限制,可以为自动控制也可以为手动控制,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加工制作,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调节阀121采用自动控制的方式,更加智能化。
[0049]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输液管12还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输液管和第二输液管,第一输液管与输液泵11相连通,第二输液管与储液机构2相连通,结构简单。
[0050]
本实施例中对于第一输液管和第二输液管的连接方式不做限制,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输液管与第二输液管通过直角弯头相连接,使得第一输液管与第二输液管相互垂直设置,结构简单,且结构规整,美观。
[0051]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出液管31相对第二出液管32平行设置。由此,结构简单,外形美观,且保证了第一出液管31和第二出液管32的出液方向一致。
[0052]
较佳地,第一出液管31和第二出液管32均垂直于储液机构2的底部设置。由此,使得储液机构2内的液料能够在重力作用下直接且快速地通过第一出液管31或第二出液管32出液,提升了出液效率。
[0053]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储液机构2为储液罐,储液罐的上端与输液管12相连通。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对于储液罐的具体形状不做限制,可以为任意几何形状,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储液罐的形状为方形,结构简单,加工容易。
[0054]
因此,本实施例的液料粗精称结构中,第一出液管31通过储液机构2的底部贯穿伸入到储液机构2的内部,且第一出液管31的进液端311高于储液机构2的底壁,当第一出液管31完成出液后,储液机构2内储存的余液用于第二出液管32出液,结构简单,且能够保障第一出液管31和第二出液管32的出口方向一致,空间占用较小,且称量精度高。此外,不带粗精称和带粗精称产品可共用同一个计量斗,兼容性好,并减少了多余的接头与管路,简化了生产工艺。
[0055]
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液料粗精称装置,包括计量监测结构4、计量结构5和液料粗精称结构,计量结构5与液料粗精称结构的出液机构3相连通,计量监测结构4与计量结构5相连接,且所述计量监测结构4用于监测所述计量结构5内液料的重量变化。
[0056]
由此,当计量监测结构4检测到计量结构5内的液料达到计量重量后,控制所述的液料粗精称结构将不再出液,因此,通过计量监测结构4、计量结构5和的液料粗精称结构完成整个称量过程,计量准确,且效率高。
[0057]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计量结构5为计量斗,且出液机构3贯穿计量斗的顶端后伸入到计量斗的内部设置。由此,使得液料能够通过储液机构2直接且快速地进入计量斗,提升计量效率。
[0058]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计量斗的结构包括相互连通的存液端和出液端,存液端沿y的方向设置于出液端的上方,且存液端的内径远大于出液端的内径,便于存液进行称量。
[0059]
较佳地,计量斗的出液端的设置有用于控制计量斗通断的第二控制阀51。由此,通过第二控制阀51控制计量斗的通断,结构简单。
[0060]
本实施例中第一控制阀321和/或第二控制阀51可以为气动蝶阀、气动球阀、电磁阀、角座阀中的任意一种,便于实现称量的自动控制,更加智能化。
[0061]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计量监测结构4包括称重传感器,灵敏度高,有利于提高称重精度。
[0062]
本实施例中对于称重传感器的种类不做限制,包括s型、悬臂型、轮辐式、板环式、膜盒式、桥式、柱筒式中的至少一种,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称重传感器为s型称重传感器,抗偏载能力强,精度高,测量范围好,安装方便,性能稳定,价格便宜,且适用性强。
[0063]
示例性地,本实施例中的液料粗精称装置的工作过程包括:
[0064]
关闭第一控制阀321和第二控制阀51,打开输液泵11将液料泵出,经输液管12进入储液机构2;
[0065]
当储液机构2内液料的液面高于第一出液管31的进液端311时,液料通过第一出液管314进入计量斗,同时根据实际计量需求通过调节阀121控制输液管12的流速;
[0066]
当称重传感器达到一次计量精度要求后,关闭输液泵11,储液机构2内的液料由于回流后低于第一出液管31的上端面,不再从第一出液管31出液,即储存在储液机构2内;
[0067]
打开第一控制阀321,储液机构2内残留的液料经第二出液管32再次流入计量斗,当称重传感器达到二次计量精度后,关闭第一控制阀321,完成一盘料的计量;
[0068]
打开第二控制阀51,释放计量斗内的液料后,再次关闭第二控制阀51;
[0069]
如此重复上述步骤,完成所有盘料的计量。
[0070]
因此,本实施例的液料粗精称装置第一出液管31通过储液机构2的底部贯穿伸入到储液机构2的内部,且第一出液管的进液端面311高于储液机构2的底部的内端面,当第一出液管31完成出液后,储液机构2内储存的余液用于第二出液管32出液,结构简单,且能够保障第一出液管31和第二出液管32的出口方向一致,空间占用较小,且称量精度高。
[0071]
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混凝土搅拌站,包括上述任一液料粗精称结构,和/或,上述任一液料粗精称装置。
[0072]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混凝土搅拌站与所述液料粗精称结构或所述液料粗精称装置
相对于现有技术的其他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0073]
虽然本实用新型公开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变更与修改,这些变更与修改均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