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装式型钢支撑架体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46714发布日期:2022-06-18 00:51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装式型钢支撑架体系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组装式型钢支撑架体系。


背景技术:

2.随着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建筑物的规模及尺寸在逐渐增大,相应的,对建筑物的基础底板的厚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对基础底板内的钢筋进行有效的支撑,根据以往的施工经验,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超厚基础底板钢筋支撑的方式大体有三种方案:一种为钢筋马镫,另外一种为钢管排架,还有就是型钢支撑。
3.以上三种支撑在施工过程中各有特点,在不同项目上也进行不同程度的优化。但从总体上来讲用钢筋制作马凳,对于厚大的基础,钢筋马凳的密度大,用钢量也大,成本太高,也不能保证施工安全;用钢管排架作为支撑,钢管中空部位无法保证密实,可能对基础底板的应力分布造成影响,对施工质量造成隐患,已经逐步被淘汰;用型钢支撑架既安全可靠,又对工程本身质量没有任何负面影响,所以在超厚基础底板施工中型钢支撑应运的也最多,但是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工序复杂、安装费时、成本较大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组装式型钢支撑架体系,克服了现有的基础筏板钢筋支撑架施工成本高、工序复杂、安装费时费力、施工安全和质量没有足够保证等问题。
6.(二)技术方案
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8.一种组装式型钢支撑架体系,包括:多个竖向支撑单元、多个横向支撑单元和多个纵向拉结单元;
9.横向相邻的两个所述竖向支撑单元之间安装所述横向支撑单元,用以在横向上联结支撑;
10.纵向相邻的两个所述竖向支撑单元之间安装所述纵向支撑单元,用以在纵向上联结支撑。
11.优选地,还包括:多个上部斜撑单元;
12.每一所述上部斜撑单元的两端分别设置在所述竖向支撑单元和所述纵向支撑单元上。
13.优选地,所述竖向支撑单元包括:钢垫板和立柱;
14.所述立柱的底部固定焊接在所述钢垫板上;
15.所述钢垫板能够固定设置于基础底板上。
16.优选地,所述横向支撑单元包括:上部角钢横撑和下部角钢横撑;
17.所述上部角钢横撑和所述下部角钢横撑的结构相同;
18.所述上部角钢横撑和所述下部角钢横撑在横向上与所述立柱垂直连接,且分别固定于所述立柱的上部和下部。
19.优选地,所述纵向拉结单元包括:上部纵向拉结钢筋和下部纵向拉结钢筋;
20.所述上部纵向拉结钢筋和所述下部纵向拉结钢筋的结构相同;
21.所述上部纵向拉结钢筋和所述下部纵向拉结钢筋在纵向上与所述立柱呈十字交叉状,且分别固定于所述立柱的顶部和下部。
22.优选地,所述上部角钢横撑上设有上部角钢横撑连接孔;
23.所述立柱的上部设有立柱上部连接孔;
24.所述上部角钢横撑连接孔和所述立柱上部连接孔中穿设连接螺栓,用以将所述上部角钢横撑固定在所述立柱的上部。
25.优选地,所述下部角钢横撑上设有下部角钢横撑连接孔;
26.所述立柱的下部设有立柱下部连接孔;
27.所述下部角钢横撑连接孔和所述立柱下部连接孔中穿设连接螺栓,用以将所述下部角钢横撑固定在所述立柱的下部。
28.优选地,相邻两个横向支撑单元之间搭接,并采用连接螺栓进行固定;
29.所述上部斜撑单元包括两个上部斜撑钢筋;
30.所述两个上部斜撑钢筋分别设置在所述上部角钢横撑下方的立柱两侧;
31.所述上部斜撑钢筋与所述立柱及水平方向上的所述上部角钢横撑之间均呈45
°
夹角。
32.(三)有益效果
3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组装式型钢支撑架体系,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34.通过模块化设计与现场组装相结合的方式,从加工上减少了废料的产生,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合理的施工工艺减少了部分人工的投入,且缩短了工期,从而降低了施工成本。此外其整体刚度较大,安装简单快捷,且有部分工作可以提前在加工厂完成,施工质量可靠,能确保施工安全。
附图说明
3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组装式型钢支撑架体系的整体效果示意图;
36.图2a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组装式型钢支撑架体系的型钢支撑架的立柱与钢垫板连接节点图;
37.图2b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组装式型钢支撑架体系的型钢支撑架的立柱与钢垫板连接节点图;
38.图3a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组装式型钢支撑架体系的下部纵向拉结钢筋与立柱连接节点图;
39.图3b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组装式型钢支撑架体系的下部纵向拉结钢筋与立柱连接节点图;
40.图4a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组装式型钢支撑架体系的下部角钢横撑与立柱连接孔示意图;
41.图4b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组装式型钢支撑架体系的下部角钢横撑与立柱连接孔示意图;
42.图5a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组装式型钢支撑架体系的下部角钢横撑与立柱连接节点图;
43.图5b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组装式型钢支撑架体系的下部角钢横撑与立柱连接节点图;
44.图6a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组装式型钢支撑架体系的上部角钢横撑与立柱连接孔示意图;
45.图6b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组装式型钢支撑架体系的上部角钢横撑与立柱连接孔示意图;
46.图7a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组装式型钢支撑架体系的上部角钢横撑与立柱连接节点图;
47.图7b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组装式型钢支撑架体系的上部角钢横撑与立柱连接节点图;
48.图8a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组装式型钢支撑架体系的上部钢筋斜撑与立柱和角钢横撑连接示意图;
49.图8b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组装式型钢支撑架体系的上部钢筋斜撑与立柱和角钢横撑连接示意图;
50.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组装式型钢支撑架体系的角钢横撑搭接示意图。
51.【附图标记说明】
52.1:钢垫板;2:下部纵向拉结钢筋;3:下部角钢横撑;4:立柱;5:上部角钢横撑;6:上部纵向拉结钢筋;7:上部钢筋斜撑;8:连接螺栓;9:下部角钢横撑连接孔;10:立杆下部连接孔;11:上部角钢横撑连接孔;12:立杆上部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53.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54.如图1-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组装式型钢支撑架体系,包括:多个竖向支撑单元、多个横向支撑单元和多个纵向拉结单元;
55.横向相邻的两个所述竖向支撑单元之间安装所述横向支撑单元,用以在横向上联结支撑;
56.纵向相邻的两个所述竖向支撑单元之间安装所述纵向支撑单元,用以在纵向上联结支撑。
57.应说明的是,在横向上,所述竖向支撑单元之间安装所述横向支撑单元,并不仅仅指在横向上的竖向支撑单元之间安装,这里的横向支撑单元直接安装在竖向支撑单元上,相邻所述竖向支撑单元之间的所述横向支撑单元之间采用搭接固定。
58.同理,在纵向上,所述竖向支撑单元之间安装所述纵向支撑单元,并不仅仅指在纵向上的竖向支撑单元之间安装,这里的纵向支撑单元直接安装在竖向支撑单元上。
59.本实施例中提供的组装式型钢支撑架体系还包括:多个上部斜撑单元;每一所述上部斜撑单元的两端分别设置在所述竖向支撑单元和所述纵向支撑单元上。
60.本实施例中提供的所述竖向支撑单元包括:钢垫板1和立柱4;所述立柱4的底部固定焊接在所述钢垫板1上;所述钢垫板1能够固定设置于基础底板上。
61.本实施例中提供的所述横向支撑单元包括:上部角钢横撑5和下部角钢横撑3;所述上部角钢横撑5和所述下部角钢横撑3的结构相同;所述上部角钢横撑5和所述下部角钢横撑3在横向上与所述立柱4垂直连接,且分别固定于所述立柱4的上部和下部。
62.本实施例中提供的所述纵向拉结单元包括:上部纵向拉结钢筋6和下部纵向拉结钢筋5;所述上部纵向拉结钢筋6和所述下部纵向拉结钢筋2的结构相同;所述上部纵向拉结钢筋6和所述下部纵向拉结钢筋2在纵向上与所述立柱4呈十字交叉状,且分别固定于所述立柱4的顶部和下部。
63.本实施例中提供的所述上部角钢横撑5上设有上部角钢横撑连接孔11;所述立柱4的上部设有立柱上部连接孔12;所述上部角钢横撑连接孔11和所述立柱上部连接孔12中穿设连接螺栓8,用以将所述上部角钢横撑5固定在所述立柱4的上部。
64.本实施例中提供的所述下部角钢横撑3上设有下部角钢横撑连接孔9;所述立柱4的下部设有立柱下部连接孔10;所述下部角钢横撑连接孔9和所述立柱下部连接孔10中穿设连接螺栓8,用以将所述下部角钢横撑3固定在所述立柱4的下部。
65.本实施例中提供的相邻两个横向支撑单元之间搭接,并采用连接螺栓8进行固定;所述上部斜撑单元包括两个上部斜撑钢筋7;所述两个上部斜撑钢筋7分别设置在所述上部角钢横撑5下方的立柱4两侧;所述上部斜撑钢筋7与所述立柱4及水平方向上的所述上部角钢横撑5之间均呈45
°
夹角。
66.图2a和图2b中,将提前加工好的立柱4和钢垫板1进行焊接连接成为竖向支撑体系,将该竖向支撑体系的钢垫板1与基础底板下铁钢筋进行临时固定。
67.图3a和图3b中,将下部纵向拉结钢筋2与立柱4进行焊接连接,纵向拉结钢筋2通长设置。
68.图4a和图4b中,在下部角钢横撑3与立柱4的接触部位用磁力钻开椭圆形的连接孔9(加工厂提前精准开设),在立柱4与下部角钢横撑3的接触部位用磁力钻开椭圆形的连接孔10(加工厂提前精准开设)。
69.图5a和图5b中,将下部角钢横撑3与立柱4通过连接螺栓8进行连接固定。
70.图6a和图6b中,在上部角钢横撑5与立柱4的接触部位用磁力钻开圆形的连接孔11(加工厂提前精准开设),在立柱4与下上部角钢横撑5的接触部位用磁力钻开椭圆形的连接孔12(加工厂提前精准开设)。
71.图7a和图7b中,将上部角钢横撑5与立柱4通过连接螺栓8进行连接固定。
72.图8a和图8b中,将上部钢筋斜撑7与立柱4和上部角钢横撑5进行焊接连接,该构造只是在局部荷载较大处进行设置,如集水坑、布料机及基础四周的位置。
73.图9中,在横向上将下部角钢横撑3(上部角钢横撑5)的搭接部位通过连接螺栓8进行搭接连接固定。
74.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