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土木工程建设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混凝土养护用行走装置。
背景技术:2.目前混凝土结构在土木建设过程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其中混凝土本身是一种多相、多孔、存在内部原生缺陷的不均匀连续体,另外,由于施工过程中模板和钢筋制作的偏差,以及浇注、振捣、成型、养护等施工操作的不当,都可以引起混凝土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蜂窝、孔洞、疏松、裂缝、外形缺陷等外观质量缺陷,因此为保证混凝土实体结构强度及外观质量,必须严格控制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混凝土振捣,浇筑结束后的表面收浆以及实体保温保湿养护。
3.在一些相关技术中,施工人员行走在浇筑完成的混凝土实体结构上,进行表面收浆和养护工作,但是存在以下的缺陷:
4.(1)由于养护收浆需要进行多次施工,施工人员需要多次重复到达养护区域,身体直接与混凝土实体的表面发生接触,会影响外观和质量。
5.(2)对于一些连续、表面积较大的混凝土实体进行养护时,尤其是在冬季施工时,不同区域的表面收浆以及保温保湿养情况不同,例如,需要补充养护的区域位于,正常区域的中心处,施工人员难以到达对应的区域进行及时养护,使混凝土实体表面受冻,产生脱皮、孔洞和裂缝的等,甚至直接影响到混凝土实体的质量,导致结构强度无法达到设计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混凝土养护用行走装置,以解决相关技术中施工人员身体直接与混凝土实体的表面发生接触,影响外观和质量的问题。
7.提供了一种混凝土养护用行走装置,其包括:
8.两个支腿,其间隔设置;
9.工作平台,其与两个所述支腿连接,并位于两个所述支腿之间,所述工作平台和两个支腿形成用于容置至少部分混凝土实体的容纳空间;所述工作平台用于设置在所述混凝土实体上方的设计高度处。
10.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所述支腿上设有与工作平台连接的稳固组件。
11.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稳固组件包括:
12.承重桁架,其两端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支腿上;
13.吊架,其与所述承重桁架连接,所述工作平台挂载在所述吊架上。
14.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吊架包括多个u型连接杆,所述u型连接杆沿所述承重桁架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
15.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工作平台包括多个网格状脚手板,多个所述网格状脚手板沿着承重桁架的长度方向依次连接。
16.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两个行走轨道,两个所述支腿分别移动设置在两个行走轨道上。
17.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腿与所述行走轨道滑动连接。
18.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腿与所述行走轨道滚动连接。
19.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行走轨道顶部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分布的限位槽;
20.所述支腿的底部设有与所述限位槽适配的第二滚轮。
21.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行走轨道为工字钢;
22.所述支腿的底部固定有u型轮架;所述u型轮架内,且位于所述u型轮架的两端各设置一个第一滚轮;所述u型轮架扣设在所述行走轨道上,以使所述第一滚轮在所述工字钢的槽内滚动。
23.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包括:
2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混凝土养护用行走装置,由于支腿和承重桁架形成容纳空间,在这个容纳空间内放置混凝土实体,工作平台通过吊架安装在混凝土实体上方的设计高度处,进行养护收浆时,使施工人员在工作平台上行走,并且由于工作平台位于设计高度处,施工人员在工作平台上就可以进行操作施工,不会影响到混凝土实体的表面,因此,保证了其外观和施工质量。
附图说明
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行走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2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左视图;
28.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u型轮架和第一滚轮的装配示意图。
29.图中:1、支腿;2、承重桁架;3、吊架;4、工作平台;5、行走轨道;6、u型轮架;7、第一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混凝土养护用行走装置,以解决相关技术中施工人员身体直接与混凝土实体的表面发生接触,影响外观和质量的问题。
32.请参阅图1
‑
3,一种混凝土养护用行走装置,其包括两个支腿1和工作平台4,两个支腿1间隔设置,工作平台4的两端分别与支腿1连接,并位于两个支腿1之间,两个支腿1和工作平台4形成用于容置至少部分混凝土实体的容纳空间,并且工作平台4用于设置在混凝土实体上方的设计高度处。
33.其中设计高度为工作平台4进行工作时高度,即设计高度与混凝土实体的高度存在高度差,该高度差可以使施工人员在工作平台4上可以进行养护收浆等操作,例如该高度差为施工人员能够伸手进行收浆的距离。
34.通过以上结构的设置,在使用时,将至少部分混凝土实体放置在容纳空间内,工作平台4的设计高度不仅可以保证施工人员在工作平台4上进行养护、收浆操作,同时使施工人员的身体不与混凝土实体接触,保证混凝土实体的表面外观和质量。
35.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当两个支腿1之间的间距过大时,工作平台4的长度,也相应增大,多名施工人员站在工作平台4施工时,工作平台4的结构稳定性,难以达到要求,尤其是中间部位会产生向下变形的情况,进而与混凝土实体接触,因此进行了以下的设置:
36.在两个支腿1上设置与工作平台4连接的稳固组件,稳固组件可以是钢架结构,也可以使斜拉索钢绳式的结构;
37.其中斜拉索钢绳式结构为:包括多根倾斜设置的钢绳,其均匀分布在工作平台4的两侧,每根钢绳的两端分别与支腿1和工作平台4连接,从而加强工作平台4的结构稳定性。
38.钢架结构包括:承重桁架2和吊架3,承重桁架2的两端焊接在两个支腿1的顶部,吊架3设置在承重桁架2的底部,并挂载有工作平台4,工作平台4的长度与承重桁架2的长度相等。此种结构的设计也能够使工作平台4的稳定性得到加强。
39.进一步的,吊架3包括多个u型连接杆,u型连接杆沿承重桁架2的长度方向分布,工作平台4与u型连接杆有两种形式:
40.第一,位于u型连接杆内时,工作平台4压载u型连接杆;
41.第二,工作平台4焊接在u型连接杆的底部时,以上u型连接杆为钢管设置而成,其有一定的刚性,作为吊架3使用时,难以产生晃动和变形。
42.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工作平台4包括多个网格状脚手板,多个网格状脚手板沿着承重桁架2的长度方向依次连接,网格状脚手板可以为木质也可以为钢材质。
43.进一步的,工作平台4也可存放施工物资、机具。
44.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对于一些连续的,面积比较大的混凝土实体进行收浆养护时,由于面积较大,每个区域的养护情况不同,甚至需要进行多次反复养护,为了在不保证影响其他正常养护区域的情况下,可以到达任意需要进行养护或者补救的区域,进行了以下的设置:
45.设置了两个行走轨道5,支腿1分别移动设置在两个行走轨道5上,使两个行走轨道5分布在混凝土实体的两侧,并且沿着混凝土实体的长度方向分布,行走轨道5的长度大于混凝土实体的长度。
46.在使用时,由于行走轨道5的设置,使支腿1上的工作平台4能够沿着混凝土实体的长度方向移动,并进行操作;另外两个支腿1和工作平台4形成用于容置至少部分混凝土实体的容纳空间,上使述工作平台4在使用时,是沿着混凝土实体的宽度方向设置的,沿着工作平台4能够沿混凝土实体的宽度方向进行操作;从而使工作平台4在混凝土实体的宽度和长度方向进行移动,即在混凝土实体上方平面进行任意移动,从而可以到达混凝土实体表面的任意养护区域。
47.进一步的,支腿1与行走轨道5滑动连接,具体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48.第一,行走轨道5上设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滑槽,支腿1的底部滑设在滑槽内。
49.第二,支腿1的底部设有u型件,u型件的开口向下,以使u型件扣在行走轨道5上,并且u型件内部空间与行走轨道5的大小相适配。
50.进一步的,支腿1与行走轨道5滚动连接,具体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51.第一,行走轨道5的顶部设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限位槽,支腿1的底部设有与限位槽适配的第二滚轮,第二滚轮位于限位槽内。
52.第二,如图3所示,行走轨道5为工字钢,支腿1的底部固定焊接有u型轮架6;位于u型轮架6内,且位于u型轮架6的两端各设置一个第一滚轮7;u型轮架6扣设在行走轨道5上,以使第一滚轮7在工字钢的槽内滑动,采用此种结构的连接方式,u型轮架6配合工字钢的槽,将第一滚轮7限制在工字钢的槽内,从而使在行走轨道5的上下前后方向限制支腿1的移动,使支腿1只能左右移动,即沿着行走轨道5的长度方向移动。使支腿1和行走轨道5连接稳定,并且具有防倾覆性强的作用。
53.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支腿1包括两个连接杆,两个连接杆与承重桁架2呈v型连接,连接杆之间设有横杆,通过以上的结构使支腿1形成三角结构,加强其结构的稳定性。
54.本技术的优点:
55.(1)位于支腿1上的工作平台4与混凝土实体具有一定的高度差,使施工人员的身体与混凝土实体隔开,保证混凝土实体的外观和养护质量。
56.(2)通过设置行走轨道5使支腿1上的工作平台4能够移动,使工作平台4可在避免接触混凝土实体的情况下,及时到达混凝土实体上的任意养护区域,保证冬季混凝土施工的保温保湿养护工作,使混凝土实体达到设计要求。
57.(3)通过u型轮架6、第一滚轮7和工字钢的使用,使本装置具有保证系统稳定、走行过程灵活安全、防倾覆性较强的作用。
58.(4)以上结构的材质要求较低,造价便宜,降低了施工成本,另外结构简单,可现场进行组装。
5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6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61.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
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