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装配式主梁机械连接和焊接连接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73287发布日期:2021-12-08 14:38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装配式主梁机械连接和焊接连接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装配式主梁机械连接和焊接连接的结构。


背景技术:

2.由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称为装配式建筑,按预制构件的形式和施工方法分为砌块建筑、板材建筑、盒式建筑、骨架板材建筑及升板升层建筑等五种类型,早期的装配式建筑外形比较呆板,千篇一律,后来人们在设计上做了改进,增加了灵活性和多样性,使装配式建筑不仅能够成批建造,而且样式丰富,美国有一种活动住宅,是比较先进的装配式建筑,每个住宅单元就像是一辆大型的拖车,只要用特殊的汽车把它拉到现场,再由起重机吊装到地板垫块上和预埋好的水道、电源、电话系统相接,就能使用,活动住宅内部有暖气、浴室、厨房、餐厅、卧室等设施,活动住宅既能独成一个单元,也能互相连接起来;
3.根据现有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作业中,主梁的安装大多使用预制构件,而在预制构件所充当的主梁和次梁的交接处,次梁始终无法正常的安装,这是现有技术尚需解决的问题,而且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作业中,由于预制构件较多,并且在装车后不便查看构件编号,也使得验收工作变得复杂化。


技术实现要素:

4.根据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装配式主梁机械连接和焊接连接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叠合主梁一、主梁腰筋、叠合主梁二、主梁受扭腰筋、底筋、主钢筋、副钢筋、机械连接结构、识别防护结构,所述叠合主梁一的内部安装有主梁腰筋;所述主梁腰筋的个数为n个,n≥2;所述叠合主梁一的左侧设置有叠合主梁二;所述叠合主梁二的内部安装有主梁受扭腰筋;所述主梁受扭腰筋的个数为g个,g≥2;所述主梁腰筋的左端安装和主梁受扭腰筋的右端分别安装有机械连接结构;所述机械连接结构的个数为m个,m≥2;所述机械连接结构同时分别安装在叠合主梁一的左侧壁和叠合主梁二的右侧壁上;所述主梁腰筋的左端通过机械连接结构安装有副钢筋的一端;所述主梁受扭腰筋的右端通过机械连接结构安装有主钢筋的一端;所述主钢筋与副钢筋的另一端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所述叠合主梁一和叠合主梁二内部贯穿安装有底筋;所述叠合主梁一的顶部安装有识别防护机构;
5.所述机械连接结构由机械连接块、挡圈、卡销、弹簧、限位螺钉、垫圈,所述主梁腰筋的左端安装和主梁受扭腰筋的右端分别开设有外螺纹;所述主梁腰筋的左端安装和主梁受扭腰筋的右端通过该外螺纹连接有机械连接块;所述机械连接块的一端面开设有螺纹连接槽;所述主梁腰筋的左端安装和主梁受扭腰筋的右端分别安装在螺纹连接槽的内部;所述机械连接块的另一端面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侧壁开设有配合槽;所述配合槽的个数为l个,l≥2;所述配合槽的底部焊接弹簧的一端;所述弹簧的另一端焊接有卡销;所
述卡销为直角梯形结构;所述机械连接块的外侧壁开设有螺纹穿孔;该螺纹穿孔的内部通过螺纹连接有限位螺钉;所述机械连接块的外侧壁焊接有挡圈;所述主钢筋与副钢筋靠近机械连接外壳的一端的外侧壁开设有卡槽;所述拉槽与卡销配合使用;所述主钢筋与副钢筋靠近机械连接外壳的一端的外侧壁开设有限制槽;所述限制槽与限位螺钉配合使用;所述限制槽的底部安装有垫圈;所述垫圈为橡胶材质;
6.所述识别防护机构由置物盒、二维码卡片、观察板组成,所述叠合主梁一的顶部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内部通过金属胶粘合有置物盒;所述置物盒的内部设置有二维码卡片;所述置物盒的顶部通过螺栓安装有观察板;所述观察板为钢化玻璃材质。
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8.本实用新型通过使主梁底筋贯通,主梁腰筋和主梁受扭腰筋断开,后期通过机械连接结构和焊接的方式连接,解决了主次梁节点处次梁无法正常安装的难题,而现有技术的钢筋连接方式大多使用螺纹套筒或者锥形套进行连接,费时费力,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机械连接结构,使主梁腰筋和主梁受扭腰筋之间连接更加的方便快捷;通过将带有卡槽和限制槽的主钢筋和副钢筋直接插入到安装槽内,利用卡销和卡槽结构的特性,主钢筋和副钢筋可直接插入到安装槽的底部,并且卡销和卡槽会直接相互永久性锁紧,最后通过旋拧限位螺钉,使其插入到限制槽的内部并通过与垫圈挤压配合,限制的主钢筋与副钢筋的旋转和移动,再将主钢筋与副钢筋的另一端焊接,即可完成安装,本实用新型通过这样的方式取代现有技术的钢筋连接方式,使主钢筋与副钢筋在保证牢固的情况下,安装更加快捷省力,使工作人员不需要使用传统的螺纹套筒进行钢筋连接,大大提高施工进度与工作效率;
9.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每根预制梁的顶部都设置一个二维码,用手机扫描后可以得到梁的基本信息,包括梁的截面尺寸长宽高,还有钢筋的型号尺寸,避免了装车后不便查看构件编号的问题,也使得验收工作变得简单方便,但是在叠合主梁直接安装二维码卡片的话存在自然受损的情况,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识别防护结构,将二维码卡片放置在放置盒的内部,并利用钢化玻璃材质的观察板安装在放置盒的顶部,钢化玻璃有着结构强度大且耐磨损的特性,因此能够很好的保护二维码卡片,不会受到自然环境的损坏,以及施工过程对其产生的磨损,避免出现因二维码卡片受损,导致影响进行施工验收的情况发生,提高了工程的验收效率。
附图说明
10.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11.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12.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13.图4为本实用新型机械连接块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4.图5为本实用新型限制槽和卡槽的开设位置示意图;
15.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4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16.图7为本实用新型识别防护结构的整体示意图。
17.如图:1

叠合主梁一,11

主梁腰筋,2

叠合主梁二,21

主梁受扭腰筋,3

主钢筋,31

副钢筋,32

卡槽,33

限制槽,34

垫圈,5

机械连接块,51

螺纹连接槽,52

挡圈,53

安装槽,54

卡销,55

弹簧,551

配合槽,56

限位螺钉,6

底筋,71

放置槽,72

置物盒,73


维码卡片,74

观察板。
具体实施方式
18.实施例1
19.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装配式主梁机械连接和焊接连接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叠合主梁一1、主梁腰筋11、叠合主梁二2、主梁受扭腰筋21、底筋6、主钢筋3、副钢筋31、机械连接结构、识别防护结构,叠合主梁一1的内部安装有主梁腰筋11;主梁腰筋11的个数为n个,n≥2;叠合主梁一1的左侧设置有叠合主梁二2;叠合主梁二2的内部安装有主梁受扭腰筋21;主梁受扭腰筋21的个数为g个,g≥2;主梁腰筋11的左端安装和主梁受扭腰筋21的右端分别安装有机械连接结构;机械连接结构的个数为m个,m≥2;机械连接结构同时分别安装在叠合主梁一1的左侧壁和叠合主梁二2的右侧壁上;主梁腰筋11的左端通过机械连接结构安装有副钢筋31的一端;主梁受扭腰筋21的右端通过机械连接结构安装有主钢筋3的一端;主钢筋3与副钢筋31的另一端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叠合主梁一1和叠合主梁二2内部贯穿安装有底筋6;叠合主梁一1的顶部安装有识别防护机构;
20.机械连接结构由机械连接块5、挡圈52、卡销54、弹簧55、限位螺钉56、垫圈34,主梁腰筋11的左端安装和主梁受扭腰筋21的右端分别开设有外螺纹;主梁腰筋11的左端安装和主梁受扭腰筋21的右端通过该外螺纹连接有机械连接块5;机械连接块5的一端面开设有螺纹连接槽51;主梁腰筋11的左端安装和主梁受扭腰筋21的右端分别安装在螺纹连接槽51的内部;机械连接块5的另一端面开设有安装槽53;安装槽53的内侧壁开设有配合槽551;配合槽551的个数为l个,l≥2;配合槽551的底部焊接弹簧55的一端;弹簧55的另一端焊接有卡销54;卡销54为直角梯形结构;机械连接块5的外侧壁开设有螺纹穿孔;该螺纹穿孔的内部通过螺纹连接有限位螺钉56;机械连接块5的外侧壁焊接有挡圈52;主钢筋3与副钢筋31靠近机械连接外壳的一端的外侧壁开设有卡槽32;拉槽与卡销54配合使用;主钢筋3与副钢筋31靠近机械连接外壳的一端的外侧壁开设有限制槽33;限制槽33与限位螺钉56配合使用;限制槽33的底部安装有垫圈34;垫圈34为橡胶材质;
21.识别防护机构由置物盒72、二维码卡片73、观察板74组成,叠合主梁一1的顶部开设有放置槽71;放置槽71的内部通过金属胶粘合有置物盒72;置物盒72的内部设置有二维码卡片73;置物盒72的顶部通过螺栓安装有观察板74;观察板74为钢化玻璃材质。
22.实施例2
23.在本实用新型中,首先叠合主梁一1和叠合主梁二2是通过底筋6贯穿式连接的,然后叠合主梁一1首先预埋有主梁受扭腰筋21,其次叠合主梁二2的内部预埋有主梁腰筋11,之后主梁受扭腰筋21和主梁腰筋11的相对的一端分别通过机械连接结构连接有主钢筋3和副钢筋31;
24.本实用新型在安装主钢筋3和副钢筋31的时候,通过将带有卡槽32和限制槽33的主钢筋3和副钢筋31直接插入到安装槽53内,利用卡销54和卡槽32结构的特性,主钢筋3和副钢筋31可直接插入到安装槽53的底部,并且卡销54和卡槽32会直接相互永久性锁紧,最后通过旋拧限位螺钉56,使其插入到限制槽33的内部并通过与垫圈34挤压配合,限制的主钢筋3与副钢筋31的旋转和移动,再将主钢筋3与副钢筋31的另一端焊接,即可完成安装;在本实用新型安装二维码卡片73的时候,只需要将二维码卡片73放置在置物盒72的内部,然
后利用螺栓将观察板74安装在置物盒72的顶部即可。
25.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实用新型提到的各个部件为现有领域常见技术,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