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顶排水阀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54475发布日期:2022-08-17 06:55阅读:55来源:国知局
屋顶排水阀门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排水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屋顶排水阀门组件。


背景技术:

2.在雨季来临时,若只依靠无组织排水方式,使屋面雨水直接从檐口落至室外地面,则屋面雨水自由落下会溅湿墙面,房屋的外墙墙脚常被飞溅的雨水侵蚀,影响到外墙的坚固耐久性,并可能影响人行道的交通,因而,在房屋建设中都会在屋顶设置排水管,使雨水自屋顶排放至排水系统中。
3.由于雨水中常带有杂质,因而直接从自屋顶的排水管中排出,长时间排水极容易堵塞排水口,从而影响排水的效率,导致雨水堆积,长期雨水堆积无法排出会影响到屋顶的坚固耐久性;且不同季节雨水量多少不同,现有技术中的排水阀不能适应不同季节所需的排水量。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屋顶排水阀门组件,旨在解决排水口易堵塞,排水效率低,且排水量调节不便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屋顶排水阀门组件,包括:
6.第一滤筒,伸入排水管中,且呈沿所述排水管的轴向向下直径逐渐减小的锥形结构,所述第一滤筒的顶部固定有用于搭接在屋顶面上的环形板,所述环形板环绕所述排水管的入水口设置;
7.第二滤筒,沿所述第一滤筒的轴向设于所述屋顶上,底面与所述环形板的顶面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滤筒呈沿所述第一滤筒的轴向向上直径逐渐减小的锥形结构,适于水流从所述第二滤筒的锥壁流入所述第一滤筒中;以及
8.浮体,底面为与所述第二滤筒的轴向垂直的平整板面,且所述浮体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滤筒远离所述第一滤筒的一端,适于在浮力作用下带动所述第二滤筒和所述第一滤筒上浮。
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滤筒上设置有两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沿所述第二滤筒的轴线对称固定在所述屋顶上,且所述限位件与所述第二滤筒上下滑动连接。通过设置限位件,使所述第二滤筒的轴线始终与所述排水管轴线重合,以使得在屋顶水量排完后,该第一滤筒能在重力作用下落回到排水管中,同时带动第二滤筒落在屋顶上。
10.示例性的,所述限位件为固定于所述屋顶上的滑杆,所述滑杆的顶端竖直向上穿过所述第二滤筒的锥壁并伸出所述第二滤筒外,且所述滑杆的伸出端设有挂钩。
11.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滑杆沿所述第一滤筒的轴向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滤筒的轴向长度。
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滤筒的锥壁上间隔设置有第一滤眼,所述第
二滤筒的锥壁上间隔设置有第二滤眼,且所述第一滤眼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滤眼的尺寸,第二滤筒对水中杂质进行粗过滤,第一滤筒对水中杂质进行精过滤,以实现对雨水得分层过滤,使排到排水管中得水流较为干净,避免堵塞排水管。
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浮体包括:
14.壳体,底面与所述第二滤筒的顶端固定连接;
15.盖板,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壳体上。
16.将浮体设置成壳体结构以减轻浮体重量,适于在水量较大时带动第一滤筒和第二滤筒上浮。
17.示例性的,所述壳体的侧面为沿所述排水管的轴向向上直径逐渐增大的锥形结构。
18.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浮体还包括置于所述壳体内的重量块。
1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环形板的环形外周面上连接有环形的软网,其中,在所述环形板与所述屋顶贴合时,所述软网折叠在所述环形板外围;在所述环形板在所述浮体的带动下随所述第二滤筒上浮时,所述软网向上展开。所述软网沿所述第一滤筒的轴向向上展开时,用于将水流中的杂质拦截在所述软网外部,对进入到所述第二滤筒中的水流进行过滤。
20.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软网远离所述环形板的一端固定有套环,所述套环套接在所述环形板的外部,并固定连接在所述入水口的外围。
2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屋顶排水阀门组件设置有第一滤筒和第二滤筒,可以对雨水中的杂质进行拦截,将雨水过滤后排入排水管中,本装置还设置有浮体,适于在置于屋顶上的第二滤筒堵塞,排水量堆积增多时,带动第二滤筒上浮,从而打开排水口,使水流从排水口和第一滤筒之间流入排水管,提高排水效率,避免雨水堆积无法排出;且本装置设置的第一滤筒呈沿所述排水管的轴向向下直径逐渐减小的锥形结构,因而,该第一滤筒随第二滤筒上浮时,能随排水量的大小改变排水口的开度,排水量的调节方便。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屋顶排水阀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屋顶排水阀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25.图3为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屋顶排水阀门组件ⅰ处的局部放大视图;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采用的挂接孔的结构示意图。
27.图中:1、第一滤筒;11、环形板;12、第一滤眼;2、排水管;3、第二滤筒;31、第二滤眼;32、挂接孔;4、浮体;41、壳体;42、盖板;43、重量块;5、屋顶;6、限位件;61、固定座;62、滑杆;621、挂钩;7、软网;71、套环。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9.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屋顶排水阀门组件进行说明。所述屋顶排水阀门组件包括第一滤筒1、第二滤筒3和浮体4;第一滤筒1伸入排水管2中,且呈沿排水管2的轴向向下直径逐渐减小的锥形结构,第一滤筒1的顶部固定有用于搭接在屋顶5面上的环形板11,环形板11环绕排水管2的入水口设置;第二滤筒3沿第一滤筒1的轴向设于屋顶5上,底面与环形板11的顶面可拆卸连接,第二滤筒3呈沿第一滤筒1的轴向向上直径逐渐减小的锥形结构,适于水流从第二滤筒3的锥壁流入第一滤筒1中;浮体4的底面为与第二滤筒3的轴向垂直的平整板面,且浮体4固定连接在第二滤筒3远离第一滤筒1的一端,适于在浮力作用下带动第二滤筒3和第一滤筒1上浮。
3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屋顶排水阀门组件设置有第一滤筒1和第二滤筒3,可以对雨水中的杂质进行拦截,将雨水过滤后排入排水管2中,本装置还设置有浮体4,适于在置于屋顶5上的第二滤筒3堵塞,排水量堆积增多时,带动第二滤筒3上浮,从而打开排水口,使水流从排水口和第一滤筒1之间流入排水管2,提高排水效率,避免雨水堆积无法排出水流;且本装置设置的第一滤筒1呈沿排水管2的轴向向下直径逐渐减小的锥形结构,因而,该第一滤筒1随第二滤筒3上浮时,能随排水量的大小调节排水口的开度,使排水量的调节更加方便。本装置能够始终保持排水管2畅通,排水效率高,并自动调节排水口的开度,适应不同的排水量,排水量调节方便。
31.另外,本技术中所采用的环形板11还可以是连接第一滤筒1和第二滤筒3的过滤板,且该过滤板上与排水口对应位置设置有过滤网眼,用于使从第二滤筒3中流下的水流从该过滤网眼中流向第一滤筒1,同时将杂质拦截在过滤板的上表面。
32.需要说明的是,该环形板11和第一滤筒1以及第二滤筒3之间可拆卸,以便将第一滤筒1和第二滤筒3拆下清洁。为实现该可拆卸连接,可通过细铁丝或螺栓定位件将第一滤筒1固定在环形板11的底面,并将第二滤筒3固定在环形板11的顶面。优选的,在安装第一滤筒1或第二滤筒3时,保持第一滤筒1和第二滤筒3同轴设置,具体的,可在环形板11的顶面和底面上分别设置环形块,并在该环形块上开设环形安装槽,用于将第一滤筒1和第二滤筒3插接在该环型槽内,再用细铁丝进行固定。
33.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第二滤筒3上设置有两组限位件6,该限位件6沿第二滤筒3的轴线对称固定在屋顶5上,且限位件6与第二滤筒3上下滑动连接。通过设置限位件6,以使得在屋顶5水量排完后,该第一滤筒1能在重力作用下落回到排水管2中,同时带动第二滤筒3落在屋顶5上,避免排水量较大时,第二滤筒3和第二滤筒3在水流冲击下远离排水管2。
34.示例性的,请参阅图2及图4,限位件6为固定于屋顶5上的滑杆62,滑杆62的顶端竖直向上穿过第二滤筒3的锥壁并伸出第二滤筒3外,且滑杆62的伸出端设有挂钩621。具体的,该滑杆62通过固定座61固定在屋顶5上,需要理解的是,在该环形板11上设置有适于安装固定座61的安装孔,以便将固定座61固定在屋顶5上,且不影响第二滤筒3的上浮;该第二滤筒3的锥形侧面上还设置有挂接孔32,滑杆62的一端固定在固定座61上,另一端穿出该挂
接孔32,请参见图3,并通过挂钩621对浮起的第二滤筒3拦截,避免第一滤筒1浮起过高,在水流的冲击下脱离排水管2,同时方便第一滤筒1在排水完毕后在重力作用下落回排水管2。
35.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滑杆62沿第一滤筒1的轴向长度大于第一滤筒1的轴向长度,适于使第一滤筒1上浮直至排水口可以完全打开的位置,方便在排水量很大时,尽快将水流排出。
36.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及图2,第一滤筒1的锥壁上间隔设置有第一滤眼12,第二滤筒3的锥壁上间隔设置有第二滤眼31,且第一滤眼12的尺寸小于第二滤眼31的尺寸,第二滤筒3对水中杂质进行粗过滤,第一滤筒1对水中杂质进行精过滤,以实现对雨水得分层过滤,使排到排水管2中得水流较为干净,避免堵塞排水管2。
37.具体的,请参阅图2,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采用的浮体4包括壳体41和盖板42,壳体41的底面与第二滤筒3的顶端固定连接;盖板42可拆卸连接在壳体41上,并且盖板42完全覆盖壳体41的开口,避免雨水进入壳体41,影响浮体4的重量。
38.采用上述浮体4结构,使浮体4为内部呈空腔的结构,以减轻浮体4重量,适于在水量较大时带动第一滤筒1和第二滤筒3上浮。
39.需要说明的是,该屋顶排水阀门组件受到自身的重力和水的浮力,在水流量较大时,水流对该浮体4的浮力增大,浮体4带动第一滤筒1和第二滤筒3上浮,直至自身重力和水的浮力再次达到平衡。
40.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或图2,壳体41的侧面为沿排水管2的轴向向上直径逐渐增大的锥形结构,适于在壳体41部分没入水流之中时增大排水体积。根据浮力的计算公式可知,当液体密度和重力加速度的值一定时,浮体4所受的浮力与浮体4排开水的体积即排水体积呈正比,因而,本技术中将壳体41的侧面设置成锥形结构,以增大浮体4的排水体积,其所受的浮力较大。
41.示例性的,浮体4还包括置于壳体41内的重量块43,可以设置多个重量不同的重量块43,根据预估的排水量多少,选取重量适宜的重量块43置于壳体41内,用于改变屋顶排水阀门组件的总重量。为适应不同排水量的大小,可通过增加不同重量的重量块43,来改变屋顶排水阀门组件的重力,使该屋顶排水阀门组件在不同水位高度时上浮。
42.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3,环形板11的环形外周面上连接有环形的软网7,其中,在环形板11与屋顶5贴合时,软网7折叠在环形板11外围;在环形板11在浮体4的带动下随第二滤筒3上浮时,软网7向上展开。软网7沿第一滤筒1的轴向向上展开时,用于将水流中的杂质拦截在软网7外部,对进入到第二滤筒3中的水流进行过滤。
43.需要说明的是,当排水量较小时,该软网7处于折叠在环形板11外围的收纳状态,水流自第二滤筒3流经第一滤筒1并进入到排水管2中,当第二滤筒3被堵塞时,水量在房顶堆积,排水量增大,第一滤筒1和第二滤筒3在浮体4的带动下向上浮起,软网7沿第一滤筒1的轴向向上展开,处于拦截状态,用于对水流进行过滤。另外,本装置也能够根据不同季节的雨水量的多少调整排水口的大小。
44.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3,软网7远离环形板11的一端固定有套环71,套环71套接在环形板11的外部,并固定连接在排水管2的入水口外围。由于软网7的可折叠性,因而,需要通过设置套环71将其一端固定在屋顶5上,需要说明的是,该软网7沿第一滤筒1的轴向长度大于第一滤筒1的轴向长度,以使得排水口具有最大开口,适应排水量较大的情
况。
4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