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体式混凝土预制件生产养护循环作业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49864发布日期:2021-11-29 19:35阅读:85来源:国知局
一种立体式混凝土预制件生产养护循环作业台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混凝土构件预制作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立体式混凝土预制件生产养护循环作业台。


背景技术:

2.随着市场的发展,装配式建筑日趋火热,在预制构件生产过程中,主要包含两种生产方案:流水线式生产和固定模台生产。
3.现有的固定模台占用的厂房面积较大,养护时,需要蒙上一层软质或硬质的隔热材料,额外增加养护时的人工成本,同时受限于操作的便利性,保温材料不会太厚,热力养护过程中,能量损耗大,养护成本高。养护成本在pc制品中占据很大的成本比例,一些pc制品为了降低养护成本,放弃热力养护,采用自然养护的方法,这样不仅生产周期长,设备周转率低,产能低下,均摊成本高,pc构件质量也得不到保障。
4.因此,需要提供一种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不足的改进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占地面积小、构件作业流转便利的、能够降低养护成本的作业台。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立体式混凝土预制件生产养护循环作业台,所述作业台包括:
8.地坑,所述地坑包括用于对固定模台进行放置的第一工位、第二工位、第三工位和第四工位;
9.第一工位,设置于所述地坑一侧的上沿,具有可伸缩于地坑内壁的第一托辊组,以在所述第一托辊组伸出时对所述固定模台进行放置;
10.第二工位,设置于所述地坑相对于所述第一工位的一侧的上沿,具有可伸缩于地坑内壁的第二托辊组,以在所述第二托辊组伸出时对所述固定模台进行放置;
11.第三工位,设置于所述第二工位的正下方,具有用于放置所述固定模台的第三托辊组,设置于所述地坑底部的、用于举升所述固定模台在所述第二工位和所述第三工位之间进行移动的第一举升器;
12.第四工位,设置于所述第一工位的正下方,具有用于放置所述固定模台的第四托辊组,设置于所述地坑底部的、用于举升所述固定模台在所述第一工位和所述第四工位之间进行移动的第二举升器;
13.其中,所述地坑中部设有用于隔离所述第三工位与所述第四工位的挡墙,所述地坑对应所述第四工位的上方具有用于隔离所述第一工位和所述第四工位的密封裙板,以使所述第四工位形成密封的养护室。
14.如上所述的立体式混凝土预制件生产养护循环作业台,优选,所述密封裙板有多个,多个所述密封裙板在所述第四工位的周向分布,并抵触位于所述第一工位的所述固定
模台的下沿,以对所述第四工位形成密封。
15.如上所述的立体式混凝土预制件生产养护循环作业台,优选,所述密封裙板一侧铰接在所述地坑内壁,另一侧通过气杆驱动以抵触位于所述第一工位的所述固定模台的下沿。
16.如上所述的立体式混凝土预制件生产养护循环作业台,优选,所述第一托辊组与所述第二托辊组处于同一水平面,且同向分布,以使位于所述第一工位的所述固定模台可在外力驱动下向所述第二工位移动。
17.如上所述的立体式混凝土预制件生产养护循环作业台,优选,所述第一托辊组包括多个分别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一工位两端的水平油缸,所述水平油缸的活塞端水平伸缩于所述地坑内壁,且所述活塞端设置滚套以形成托辊;
18.相对应的,所述第二托辊组包括多个分别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二工位两端的水平油缸,所述水平油缸的活塞端水平伸缩于所述地坑内壁,且所述活塞端设置滚套以形成托辊。
19.如上所述的立体式混凝土预制件生产养护循环作业台,优选,所述第三托辊组包括多个固定托辊;
20.所述第四托辊组包括多个固定托辊,且所述第四托辊组与所述第三托辊组处于同一水平面,以使位于所述第三工位的所述固定模台可在外力驱动下向所述第四工位移动。
21.如上所述的立体式混凝土预制件生产养护循环作业台,优选,所述挡墙上表面不高于所述第一托辊组和所述第二托辊组的上表面;
22.所述挡墙中部设有折叠门,以供位于所述第三工位的所述固定模台向所述第四工位进行移动。
23.如上所述的立体式混凝土预制件生产养护循环作业台,优选,所述第一举升器为多个关于所述第三工位周向分布的纵向油缸,所述纵向油缸的活塞端可纵向往返于所述第三工位和所述第二工位之间;
24.所述第二举升器为多个关于所述第四工位周向分布的纵向油缸,所述纵向油缸的活塞端可纵向往返于所述第四工位和所述第一工位之间。
25.如上所述的立体式混凝土预制件生产养护循环作业台,优选,所述第四工位所对应的地坑侧壁设有气孔,所述气孔连接蒸汽供应设备,以向所述第四工位供给蒸汽。
26.如上所述的立体式混凝土预制件生产养护循环作业台,优选,所述地坑对应所述第四工位对应设有保温层。
27.有益效果:四个工位呈立体式分布,可大大降低混净土作业所需的空间,最大程度的释放了车间的生产力,四个工位对固定模台进行流转,流水线作业,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设置独立的养护室,能够提升养护效果。
28.降低了养护成本,不仅可以节能,还可以将原本得不到热力养护的部分构件进行热力养护,加快生产效率,总体产能也得到大幅提高,增加了企业的利润。
附图说明
29.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其中:
30.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提供工作台的结构示意图。
31.图例说明:1、第二举升器;2、气孔;3、折叠门;4、第一托辊组;5、第二托辊组;6、第三托辊组;7、第四托辊组;8、密封裙板;9、位置传感器;10、气杆;11、固定模台;12、第一举升器;13、第一工位;14、第二工位;15、第三工位;16、第四工位。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要求本实用新型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部件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34.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5.如图1所示,一种立体式混凝土预制件生产养护循环作业台,作业台包括:
36.地坑,地坑包括用于对固定模台11进行放置的第一工位13、第二工位14、第三工位15和第四工位16;
37.第一工位13,设置于地坑一侧的上沿,具有可伸缩于地坑内壁的第一托辊组4,以在第一托辊组4伸出时对固定模台11进行放置;
38.第二工位14,设置于地坑相对于第一工位13的一侧的上沿,具有可伸缩于地坑内壁的第二托辊组5,以在第二托辊组5伸出时对固定模台11进行放置;
39.第三工位15,设置于第二工位14的正下方,具有用于放置固定模台11的第三托辊组6,设置于地坑底部的、用于举升固定模台11在第二工位14和第三工位15之间进行移动的第一举升器12;
40.第四工位16,设置于第一工位13的正下方,具有用于放置固定模台11的第四托辊组7,设置于地坑底部的、用于举升固定模台11在第一工位13和第四工位16之间进行移动的第二举升器1;
41.其中,地坑中部设有用于隔离第三工位15与第四工位16的挡墙,地坑对应第四工位16的上方具有用于隔离第一工位13和第四工位16的密封裙板8,以使第四工位16形成密封的养护室。
42.地坑面积与2张固定模台11相适配,同时,第一工位13和第二工位14上放置固定模台11后,固定模台11上平面与地面平齐或稍高于地面,高度以便于工人进行操作为准。
43.通过搭建半地下式立体作业空间,在原本2张固定模台11的位置上,设置四个固定模台11摆放工位,在四个工位上摆放3张固定模台11,来达到单位面积增加模台数量的方式增加设备产能。
44.在本技术的另一可选实施例中,密封裙板8有多个,多个密封裙板8在第四工位16
的周向分布,并抵触位于第一工位13的固定模台11的下沿,以对第四工位16形成密封。由于固定模台11底部为密封状态,当密封端裙板与位于第一工位13处的固定模台11相互密封时,对第四工位16上方进行密封,同时,地坑侧壁及挡墙对第四工位16的周向进行密封,以此将第四工位16形成独立的、密闭的养护室,有效降低热量损失,节约养护成本。
45.在本技术的另一可选实施例中,密封裙板8一侧铰接在地坑内壁,另一侧通过气杆10驱动以抵触位于第一工位13的固定模台11的下沿。
46.气杆10一端铰接在地坑内壁,另一端交接在密封裙板8的非铰接侧,当第一工位13放置固定模台11之后,驱动密封裙板8向上转动,并抵触在该固定模板下沿,以此实现密封。
47.在本实施例中,密封裙板8为4个,4个密封裙板8分别对应第四工位16四周的地坑内壁(其中一侧为挡墙),可在密封裙板8非铰接端上沿设置密封胶条,通过气杆10的驱动密封区别挤压固定模台11并保持,通过密封胶条提高密封效果。
48.相对应的,当位于第四工位16的固定模台11向上位移至第一工位13时,第一托辊组4缩回,密封裙板8受气杆10驱动贴合地坑内壁,为固定模台11向上移动至第一工位13提供通道。
49.在本技术的另一可选实施例中,第一托辊组4与第二托辊组5处于同一水平面,且同向分布,以使位于第一工位13的固定模台11可在外力驱动下向第二工位14移动。可通过人力推动,液压缸驱动、电机驱动等方式使位于第一工位13的固定模台11向第二工位14移动。
5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托辊组4包括多个分别对应设置于第一工位13两端的水平油缸,水平油缸的活塞端水平伸缩于地坑内壁,且活塞端设置滚套以形成托辊;
51.相对应的,第二托辊组5包括多个分别对应设置于第二工位14两端的水平油缸,水平油缸的活塞端水平伸缩于地坑内壁,且活塞端设置滚套以形成托辊。
52.水平油缸嵌入地坑内壁,当需要对固定模台11进行支撑时伸出,水平油缸的活塞端具有滚套,能够使固定模台11通过滚套进行移动,降低摩擦力,第一托辊组4与第二托辊组5的水平油缸同向分布,能够使固定模台11在第一工位13和第二工位14之间自由移动。
53.在本技术的另一可选实施例中,第三托辊组6包括多个固定托辊;第四托辊组7包括多个固定托辊,且第四托辊组7与第三托辊组6处于同一水平面,以使位于第三工位15的固定模台11可在外力驱动下向第四工位16移动。
54.其中,固定托辊可以为常规的固定的、水平布置的托辊。
55.在本实施例中,挡墙上表面不高于第一托辊组4和第二托辊组5的上表面,从而保证固定模台11可在第一工位13和第二工位14之间移动。
56.挡墙中部设有折叠门3,设置有驱动电机,以驱动折叠门3启闭(折叠门3也可是推拉门、卷闸门等),以供位于第三工位15的固定模台11向第四工位16进行移动。通过折叠门3形成固定模台11移动通道,当固定模台11从第三工位15位移至第四工位16之后,关闭折叠门3,即可实现对第四工位16的密封。
57.在本技术的另一可选实施例中,第一举升器12为多个关于第三工位15周向分布的纵向油缸,纵向油缸的活塞端可纵向往返于第三工位15和第二工位14之间;通过多个纵向油缸保证对固定模台11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其中,纵向油缸自第三托辊组6各托辊之间的间隙穿过。
58.第二举升器1为多个关于第四工位16周向分布的纵向油缸,纵向油缸的活塞端可纵向往返于第四工位16和第一工位13之间。通过多个纵向油缸保证对固定模台11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其中,纵向油缸自第四托辊组7各托辊之间的间隙穿过。
59.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举升器12中的纵向油缸为四个,四个纵向油缸分别对应固定模台11的四个角。第二举升器1中的纵向油缸为四个,四个纵向油缸分别对应固定模台11的四个角。
60.在本技术的另一可选实施例中,第四工位16所对应的地坑侧壁设有气孔2,气孔2连接蒸汽供应设备,以向第四工位16供给蒸汽。地坑对应第四工位16对应设有保温层。同时由于保温材料位置固定,不参与移动,可以做的比较厚,并且密封严密,在进行热力养护时,有效降低热量损失,节约养护成本。
61.在实际生产作业中,本作业台上设置三个固定模台11进行流转,即初始状态下第一工位13、第三工位15、第四工位16具有固定模台11,固定模台11在第一工位13作业完毕后,密封裙板8向下转动脱离该固定模台11下沿,通过驱动设备(可以是水平布置的油缸)或者人力推动固定模台11向第二工位14移动,将固定模台11运至第二工位14暂存,此时第一工位13空出,通过液压设备将第一托辊组4缩回地坑内壁,形成第四工位16至第一工位13的运输通道,通过第二举升器1将已经在第四工位16热力养护完毕的固定模台11举升至第一工位13上方,而后第一托辊组4伸出地坑内壁对固定模台11进行支撑,使第四工位16的固定模台11转移至第一工位13;第一举升器12缩回地坑底部,密封裙板8向上抵触转移至第一工位13的固定模台11下沿对第四工位16上方形成密封,确保热量不会通过第四工位16上方散出,此时第一工位13可以开始正常工序作业。
62.将第三工位15和第四工位16之间的折叠门3打开,通过人力或者驱动设备(可以是水平布置的油缸)将位于第三工位15的固定模台11移动至第四工位16,关闭第三工位15与第四工位16之间的折叠门3,固定模台11移动至第四工位16动作完毕,可以供给蒸汽进行热力养护。
63.升起第一举升器12向上支撑第二工位14处的固定模台11,第二托辊组5的水平油缸缩回地坑内壁,将暂存在第二工位14上的固定模台11向下移动至第三工位15处的第三托辊组6上,并将第一举升器12缩回地坑底部,即可完成一次作业流转,等待第一工位13处的作业完成即可实现下一次流转,整个过程配合热力养护,可以实现1天内3张模台达到全循环,实现每天2张模台的位置产成品达到3张模台的产量。
6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工位13、第二工位14、第三工位15和第四工位16上均设置对应固定模台11的位置传感器9,以保证固定模台11位置移动的精确性。
65.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也在第一托辊组4、第二托辊组5、第三托辊组6和第四托辊组7上设置动力设备,以驱动固定模台11进行流转。
66.在一些实施例中,本技术中各气杆10、水平油缸、纵向油缸、驱动设备均的驱动均通过控制柜进行控制,实现电气自动化,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
67.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立体式混凝土预制件生产养护循环作业台,四个工位呈立体式分布,可大大降低混净土作业所需的空间,最大程度的释放了车间的生产力,四个工位对固定模台11进行流转,流水线作业,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设置独立的养护室,能够提升养护效果。降低了养护成本,不仅可以节能,还可以将原本得不到热力养护的部分构
件进行热力养护,加快生产效率,总体产能也得到大幅提高,增加了企业的利润。
6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在本实用新型待批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