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留洞套管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57314发布日期:2021-11-29 21:42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预留洞套管模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现浇混凝土的预留洞套管模具。


背景技术:

2.现阶段对于建筑楼板预留洞普遍采用的方法为:
3.1、采用钢套管模具在楼板支模后固定在图纸标注位置,待混凝土浇注后安排人员将套管模具取出以便下一层重复使用。
4.此种方法存在以下问题:
5.1)此方法需在混凝土浇注后待混凝土完全凝固前需安排专人将套管模具取出,此时混凝土未完全凝固,进行取出套管模具过程中会在混凝土楼板上留下脚印,影响楼板成型质量,在取出套管过程中也存在损坏预留洞成型质量的情况。如待混凝土完全凝固再去取套管模具极为困难,即便预留模具时再套管外壁刷润滑油也无法顺利取出,在安装正式管道前还需对套管模具进行切割破坏以便取出模具,造成资源及人工浪费;
6.2)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浇注时间不固定,如遇到浇注完成后未完全凝固前正值非工作时间或夜晚,此时也需及时安排人员去将套管模具取出,不仅占用休息时间,如正值深夜作业人员精神不足,视线环境不好,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7.2、采用塑料套管模具在楼板支模后固定在图纸标注位置,待混凝土浇筑后、穿楼板管道安装前将塑料套管拆除。
8.该方法存在以下问题:此方法可以待混凝土完全凝固后再去将套管模具取出,但塑料与混凝土已完全凝固在一起,取出必须将塑料套管破坏,无法重复利用,造成资源浪费,且进行破坏时无法避免会对预留洞口或内壁造成损坏,预留洞成型质量差。
9.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10.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留洞套管模具,其能够很好地克服现有技术的预留洞套管模具存在的问题。
11.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预留洞套管模具,包括模具本体、连接部、提手部、保护盖板以及对拉螺栓;模具本体呈一端大一端小的锥桶结构,模具本体以小端朝下地抵顶在底板模板上;连接部对称地设置在模具本体大端的边缘处;提手部的两端与连接部连接;保护盖板盖设在模具本体的大端上;对拉螺栓拉设在保护盖板的中心部与底板模板之间,拉紧对拉螺栓使保护盖板、模具本体以及底板模板形成稳定的整体。
12.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模具本体包括开口部,其贯通于模具本体的大端和小端之间。
13.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开口部的两条对边具有重叠。
14.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模具本体的高度大于浇筑后的混凝土楼板的厚度。
15.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提手部呈圆弧状结构。
16.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预留洞套管模具还包括外套管,其套设在提手部上。
17.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连接部的中心连线与模具本体的中轴线相交。
18.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提手部与连接部采用一体成型制作,连接部与模具本体大端的边缘采用螺栓连接。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预留洞套管模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方案采用弹簧钢板制作套管模具并留有开口增加弹性,可待混凝土浇注完全凝固后再取出模具进行重复使用,取出模具时只需将开口部位套管壁向内测按压以达到管壁与混凝土松动后可顺利取出套管,提高预留洞成型质量;(2)因套管模具为类似倒置圆锥体的圆柱体,有助于上提取出套管;(3)本方案可有效避免因混凝土未完全凝固取套管时对楼板地面进行损坏,也能避免在作业环境差的时间安排人员进行取套管作业,可以直接等待下一层楼板支模后安排作业人员将套管取出并直接运到下一层进行施工,而无需再另行安排专人只进行取套管作业,能有效降低作业时间,减少人工及资源消耗。
附图说明
20.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预留洞套管模具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预留洞套管模具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2.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0023]1‑
模具本体,101

开口部,2

连接部,3

提手部,4

保护盖板,5

对拉螺栓,6

底板模板,7

浇筑后的混凝土楼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0025]
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0026]
如图1至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一种预留洞套管模具,主要包括模具本体1、连接部2、提手部3、保护盖板4以及对拉螺栓5等。
[0027]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模具本体1呈一端大一端小的锥桶结构,模具本体1以小端朝下抵顶在底板模板上。本实施例的模具本体1采用65mn碳素弹簧钢板制作,在钢板下料时即按照可制作一端大一端小,具有一定锥度的锥桶结构下料。模具本体1的筒壁不封闭留有开口部101,且开口部101的两个对边具有一定的重叠,第一留有开口部101可以便增加模具本体1的套管弹性。第二,对边留有重叠,可以适应一定范围内直径的预留洞使用。
[0028]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部2对称地设置在模具本体1大端的边缘处。提手部3的两端与连接部2连接。提手部3可以做成圆弧状结构。本实施例的提手部3采用螺纹钢筋将两端压扁做成连接部2与模具本体1的大端边缘用螺栓固定用作上提把手。在螺纹钢上还可以套上橡胶管累的外套管,可以增加操作时的舒适感。连接部2的中心连线尽量与模具本体1的
中轴线相交,这样可以保证受力更加均匀,拆卸时更加容易。
[0029]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保护盖板4盖设在模具本体1的大端上。本实施例的保护盖板4采用木板制作。
[003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对拉螺栓5拉设在保护盖板4的中心部与底板模板7之间,拉紧对拉螺栓5使保护盖板4、模具本体1以及底板模板7形成稳定的整体。
[0031]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模具本体1的高度大于混凝土楼板6的厚度与浇筑后的混凝土楼板的厚度。这样可以保证现浇时混凝土不至于将模具本体1埋住。
[0032]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的预留洞套管模具操作方法如下:
[0033]
首先将模具本体1的小端直径微调至与图纸上预留洞直径相匹配,然后将小端抵顶在底板模板7上的图纸标识的位置处;
[0034]
将保护盖板4盖在模具本体1的大端上,并用对拉螺栓5将保护盖板4和底板模板7之间拉紧,使保护盖板4、模具本体1以及底板模板7形成稳定的整体。在模具本体1的外壁上刷油既可以等待浇筑。
[0035]
待上一层楼板浇筑完成且完全凝固后,在下一层支模板时,先松开对拉螺栓5,取下保护盖板4,用螺丝刀或者钳子从模具本体1的内部夹住开口部101重叠于内侧的对边,克服钢板的弹性使模具本体1的直径略微变小,同时拉住提手部3上提,可轻松地取出模具本体1。
[0036]
重复前述过程再进行下一层预留洞套管模具的安装。
[0037]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预留洞套管模具具有以下优点:(1)本方案采用弹簧钢板制作套管模具并留有开口增加弹性,可待混凝土浇注完全凝固后再取出模具进行重复使用,取出模具时只需将开口部位套管壁向内测按压以达到管壁与混凝土松动后可顺利取出套管,提高预留洞成型质量;(2)因套管模具为类似倒置圆锥体的圆柱体,有助于上提取出套管;(3)本方案可有效避免因混凝土未完全凝固取套管时对楼板地面进行损坏,也能避免在作业环境差的时间安排人员进行取套管作业,可以直接等待下一层楼板支模后安排作业人员将套管取出并直接运到下一层进行施工,而无需再另行安排专人只进行取套管作业,能有效降低作业时间,减少人工及资源消耗。
[0038]
前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实用新型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