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屋顶排水系统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排水槽接头及屋顶排水系统。
背景技术:2.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
3.为了实现海绵城市,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城市屋顶排水系统,这种排水系统可以将降落到屋顶上的雨水收集,然后通过管道将雨水储存到地下的蓄水单元中。该排水系统主要由铺设在屋顶上的排水板、排水槽和排水槽接头组成,排水板平铺覆盖在屋顶上,排水槽通过排水槽接头连接成网状分布在平铺的排水板之间,排水板和排水槽上方覆盖土工布和土层等;降雨时,雨水经过土层下渗到排水板中,排水板将雨水导向附近的排水槽中,网状的排水槽将雨水汇集到一起最终通过排水管排到地下的蓄水单元中。本技术的发明人发现现在的排水系统在使用中经常会出现局部排水不畅甚至积水,导致达不到最理想的排水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水槽接头及屋顶排水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排水系统在使用中经常会出现局部排水不畅甚至积水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排水槽接头,包括:
6.主体部分,顶部设有进水口,具有至少两个连接头,所述连接头一端适于与连接件对接端、另一端与其他所述连接头交汇连通;以及
7.盖板,遮挡所述进水口上方,侧边与所述主体部分的顶部之间形成连通所述进水口的进水间隙。
8.作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多个所述连接头的顶部分别设有加强部,所述盖板与多个所述连接头的所述加强部连接。
9.作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所述进水口位于多个所述连接头交汇处的顶部。
10.作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所述加强部呈条状,且各个所述连接头顶部的加强部一端指向所述进水间隙,所述加强部靠近所述进水间隙的一端低、远离所述进水间隙的一端高。
11.作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各个所述连接头顶部的加强部在所述进水口的上方交汇,所述盖板固定支撑在所述加强部的交汇处上。
12.作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所述盖板顶面的中部向上隆起。
13.作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在竖直方向上,所述盖板的外轮廓与所述进水口的外轮廓相吻合,或者所述盖板处于所述进水口的外轮廓之内。
14.作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所述连接头对接端的顶部设有连接限位部;所述加强部
为垂直设置在所述连接头顶部的筋板,所述筋板一端伸入所述进水间隙并支撑所述盖板,另一端与所述连接限位部连接。
15.作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所述主体部分具有四个所述连接头,四个所述连接头连接成十字形,各个所述连接头内腔的底部开放。
1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排水槽接头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排水槽接头,主体部分上方的雨水下渗后能够通过进水间隙由进水口流入排水槽接头中,进而沿排水槽排出,避免雨水积存,加快排水;进水口上方遮挡有盖板,盖板能够支撑进水口上方的土层等结构,避免进水口堵塞,保证了进水口的通畅。
17.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屋顶排水系统,包括:以上任一项所述的排水槽接头。
1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屋顶排水系统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屋顶排水系统,通过采用以上任一项所述的排水槽接头,主体部分上方的雨水下渗后能够通过进水间隙由进水口流入排水槽接头中,进而沿排水槽排出,避免雨水积存,加快排水;进水口上方遮挡有盖板,盖板能够支撑进水口上方的土层等结构,避免进水口堵塞,保证了进水口的通畅。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排水槽接头的立体图;
21.图2为图1中a
‑
a处的剖视图;
22.图3为图1中排水槽接头的仰视图。
23.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0024]1‑
主体部分;11
‑
连接头;111
‑
导通部分;112
‑
侧底板;12
‑
连接限位部;13
‑
进水口;2
‑
盖板;21
‑
进水间隙;3
‑
加强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6]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现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排水槽接头进行说明。一种排水槽接头,包括:
[0027]
主体部分1,顶部设有进水口13,具有至少两个连接头11,连接头11一端适于与连接件对接端、另一端与其他连接头11交汇连通;以及
[0028]
盖板2,遮挡进水口13上方,侧边与主体部分1的顶部之间形成连通进水口13的进水间隙21。
[0029]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排水槽接头,主体部分1上方的雨水下渗后
能够通过进水间隙21由进水口13流入排水槽接头中,进而沿排水槽排出,避免雨水积存,加快排水;进水口13上方遮挡有盖板2,盖板2能够支撑进水口13上方的土层等结构,避免进水口13堵塞,保证了进水口13的通畅。
[0030]
当然,在具体实现时,排水槽接头的使用方式并不限于此,此处只是举例说明。本实施例的排水槽接头并不仅适用于房屋的屋顶,还可适用于车库、厂房的等顶部,本示例中仅是以房屋的屋顶为举例进行说明。
[0031]
需要说明的是:为便于描述,以排水槽接头在安装后朝向屋顶的一侧为底(或下),以排水槽接头背离屋顶的一侧为顶(或上)。
[0032]
本实施例中,主体部分1可以是由两个、三个或者四个连接头11组成,各个连接头11的一端交汇在一处。各个连接头11的另一端为对接端,连接头11的对接端设置卡接结构或者其他连接结构,用于与排水槽或者其他的排水槽接头等连接件进行连接。进水口13可以是设置在任一个连接头11上或者各个连接头11的交汇处。
[0033]
盖板2可以是通过支腿支撑在主体部分1上,也可以是通过其他实施例中的结构固定在主体部分1上,实现盖板2覆盖在进水口13上方。盖板2可以略大于或者略小于进水口13。
[0034]
请参阅图1至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排水槽接头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多个连接头11的顶部分别设有加强部3,盖板2与多个连接头11的加强部3连接。
[0035]
本实施例中,盖板2与多个连接头11的加强部3连接,能够通过盖板2增加各个连接头11之间的连接强度,使主体部分1更加牢固,抵消因设置进水口13导致的主体部分1的强度降低。
[0036]
请参阅图1至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排水槽接头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进水口13位于多个连接头11交汇处的顶部。
[0037]
本实施例中,各个连接头11顶部的水都更容易从进水口13进入排水槽接头内部,较少的进水口13便可以将各个连接头11上的水都排走,避免部分连接头11的顶部积水。
[0038]
请参阅图1至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排水槽接头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加强部3呈条状,且各个连接头11顶部的加强部3一端指向进水间隙21,加强部3靠近进水间隙21的一端低、远离进水间隙21的一端高。
[0039]
本实施例中,当排水槽接头上方覆盖土工布以及土层后,土工布和土层被加强部3支撑成倾斜状,且远离进水间隙21的部分高、靠近进水间隙21的部分低,使雨水能够沿倾斜的土工布和土层流到进水间隙21,提高排水效率。
[0040]
在具体实现时,加强部3可以采用沿连接头11轴向的筋板,筋板一端高、一端低,筋板较低的一端延伸进进水间隙21中支撑盖板2。加强部3也可以围绕进水口13,呈放射状设置。
[0041]
在一个具体地实施例中,至少一个连接头11的顶部设有两个以上的加强部3,且加强部3朝向进水口13的一端延伸至进水间隙21并与盖板2连接,以使同一连接头11上的加强部3之间的区域通过进水间隙21与进水口13连通。
[0042]
在具体实现时,每个连接头11上设置两条相互平行的筋板,并且分别垂直的设置在连接头11的顶部。筋板的一端延伸进进水间隙21中与盖板2固定。两个以上的筋板沿连接头11的轴向设置保证了连接头11的整体强度,而盖板2与筋板一端连接,能够将由盖板2传
递来的应力更好的分散到连接头11上,避免应力集中在各个连接头11的交汇处。同一连接头11的各个筋板朝向进水口13的一端延伸至进水间隙21并与盖板2连接,使得筋板之间的区域通过进水间隙21与进水口13连通,保证了渗透到筋板之间区域的雨水也能够通过进水间隙21由进水口13进入排水槽接头中。
[0043]
请参阅图1至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排水槽接头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各个连接头11顶部的加强部3在进水口13的上方交汇,盖板2固定支撑在加强部3的交汇处上。
[0044]
本实施例中,各个连接头11的加强部3交汇,能够弥补开设进水口13导致的局部强度降低,进一步提高各个连接头11之间的连接强度;盖板2固定支撑在加强部3的交汇处上,加强部3提高了盖板2的强度,盖板2也提高了各个加强部3之间的连接强度。
[0045]
请参阅图1至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排水槽接头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盖板2顶面的中部向上隆起。
[0046]
本实施例中,能够避免盖板2的中部积水,使得渗透到盖板2上的水从盖板2的四周进入进水间隙21,提高排水效率。
[0047]
在具体实现时,盖板2的顶面可以采用球面等凸起曲面,也可以采用中间凸起的圆锥或棱锥面,也可以由多个平面拼合成中部高、边缘低的结构。
[0048]
请参阅图1至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排水槽接头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在竖直方向上,盖板2的外轮廓与进水口13的外轮廓相吻合,或者盖板2处于进水口13的外轮廓之内。
[0049]
本实施例中,盖板2处的模具可以采用上下模结构,盖板2的下模可以从下方的进水口13向下退出,简化盖板2处的模具结构。
[0050]
在具体实现时,盖板2和进水口13可以均是矩形,盖板2位于进水口13的正上方且四角正对,盖板2的边长小于或者等于进水口13的边长。盖板2和进水口13也可以均是圆形,盖板2位于进水口13的正上方,盖板2的直径小于或者等于进水口13的直径。
[0051]
请参阅图1至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排水槽接头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连接头11对接端的顶部设有连接限位部12;加强部3为垂直设置在连接头11顶部的筋板,筋板一端伸入进水间隙21并支撑盖板2,另一端与连接限位部12连接。
[0052]
本实施例中,与连接头11顶部垂直的筋板伸入进水间隙21并支撑盖板2,能够使盖板2的位置更高,增大进水间隙21的宽度;同时,筋板厚度较小,能够减少加强部3挤占进水间隙21的面积,保证了进水间隙21的开口面积;筋板一端与连接限位部12固定,能够使筋板保持与连接头11顶部垂直,防止垂直的筋板歪斜变形。
[0053]
在具体实现时,连接限位部12是用来对连接件进行定位、限位的辅助连接的结构。连接件与连接头11的对接端通过卡接结构或者其他连接结构连接后,在连接头11的轴向上,连接限位部12与连接件的端面相抵,承担连接件向连接头11方向挤压的力。例如,连接限位部12可以是垂直设置在连接头11对接端顶部的连接限位板,连接限位部12与所在的连接头11的轴向垂直,并沿连接头11对接端的外轮廓设置,整体呈u形。
[0054]
连接头11顶部的筋板沿所在连接头11的轴向设置;筋板一端朝向进水口13,并一直延伸到进水间隙21,筋板另一端向连接头11的对接端延伸,直至与连接限位部12固定。
[0055]
请参阅图1至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排水槽接头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主体部分1具有四个连接头11,四个连接头11连接成十字形,各个连接头11内腔的底部开放。
[0056]
本实施例中,四个连接头11各自都能够对接连接件,能够方便的连接成十字节点,施工方便。具有四个连接头11的主体部分1,体积较大,更容易造成局部排水不畅甚至积水,进水口13能够起到更大的排水作用。连接头11内腔的底部开放能够简化结构,减小整个排水槽接头的重量,节省材料。
[0057]
在具体实现时,四个连接头11连接成十字形,四个连接头11上的加强部3(如筋板)也可以相互连接成十字形。各个连接头11内腔的底部开放,使主体部分1底面上形成十字形开口。在屋顶建设排水系统时,可以在屋顶上预先铺设防水层,然后将排水板、排水槽和排水槽接头铺设在防水层上,防水层可以将连接头11内腔开放的底部封堵,避免雨水下渗。
[0058]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连接头11包括导通部分111和两个侧底板112。
[0059]
导通部分111底部开放,一端与其他的连接头11连通,另一端开放;两个侧底板112分别沿导通部分111底部的两外侧边设置。
[0060]
本实施例中,导通部分111的底面整体开口,减小排水槽接头的重量,节省材料。两个侧底板112能够增大排水槽接头的底面,防止排水槽接头将下方的防水层等其他结构压破。在具体实现时,导通部分111的截面呈倒u形,两个侧底板112分别水平设置在导通部分111底部的两侧,类似翻边结构。
[0061]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屋顶排水系统,屋顶排水系统包括:以上任一项的排水槽接头。
[006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屋顶排水系统,通过采用以上任一项的排水槽接头,主体部分1上方的雨水下渗后能够通过进水间隙21由进水口13流入排水槽接头中,进而沿排水槽排出,避免雨水积存,加快排水;进水口13上方遮挡有盖板2,盖板2能够支撑进水口13上方的土层等结构,避免进水口13堵塞,保证了进水口13的通畅。
[0063]
本实施例的屋顶排水系统不仅适用于房屋的屋顶,还可适用于车库、厂房的等顶部,本示例中仅是以房屋的屋顶为举例进行说明。
[0064]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