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形缝处双剪力墙专用模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767461发布日期:2022-02-08 08:37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变形缝处双剪力墙专用模板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变形缝处双剪力墙专用模板,应用在建筑变形缝施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公知的,随着土地资源紧缺以及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框架剪力墙高层建筑越来越多,依据结构设计需要建筑物中设置变形缝,而变形缝通常非常狭小,变形缝两侧剪力墙模板的支设及拆除在结构施工时往往具有较大的施工难度;目前施工现场变形缝内采用聚苯泡沫板填充:一侧剪力墙结构施工完成后,在变形缝位置填塞聚苯板或挤塑板,作为变形缝侧的单侧模板;此施工技术采用聚苯板或挤塑板做填充料,代替了变形缝侧模板,节约了部分木材,但是聚苯板或挤塑板刚度远低于混凝土结构,具备一定变形能力,施工后不能取出不会影响变形缝的结构安全功能;另外聚苯板材料一次投入,成本比可周转模板高;内侧模板仅采用单侧支顶加固难度较大,模板轴线位移及涨模机率较高;聚苯板填充物自身刚度原因易变形,无法保证变形缝的结构尺寸及垂直度。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变形缝处双剪力墙专用模板,能够在固定内模板的同时将外模板进行固定,无需作业人员在变形缝内操作,操作更方便、作业效率更高。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变形缝处双剪力墙专用模板,包括相向设置的无肋钢模和内模板,所述无肋钢模的顶部设置有吊孔,所述无肋钢模设置有若干个第一预留孔,所述第一预留孔外侧设置有焊接螺母,所述内模板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二预留孔,所述第一预留孔和第二预留孔一一对应,所述无肋钢模上分别设置有顶撑和预埋螺栓,所述无肋钢模的下部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上设置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上连接有支撑块,所述内模板和无肋钢模之间通过设置丝杆进行连接,所述丝杆外部设置有pvc套管,所述内模板内侧通过设置内斜支撑进行固定。
6.所述无肋钢模为长方形板状结构,无肋钢模的壁面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第一预留孔,无肋钢模侧壁面的上部开设有至少两个圆形吊孔,所有吊孔位于同一水平面。
7.所述无肋钢模外侧壁的下部设置有至少两根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为圆柱形结构,固定杆的一端与无肋钢模不可拆卸连接,固定杆的另一端螺纹连接有调节杆。
8.所述调节杆为圆柱形管状结构,调节杆套设在固定杆的外部,调节杆的外端头上可拆卸连接有长方型支撑块。
9.所述pvc套管贯穿对应设置的的第一预留孔和第二预留孔,pvc套管的内壁面与丝杆的外壁面连接。
10.所述丝杆为圆柱形杆状结构,丝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短丝牙和长丝牙,短丝牙和
长丝牙之间设置有无丝牙段,丝杆的短丝牙段穿过无肋钢模与焊接螺母连接。
11.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2.1、本实用新型中无肋钢模直接在钢板上开设第一预留孔作为加固螺栓孔,采用丝杆作为通丝螺杆与内模板拉结固定,在进行模板加固时,借助模板外侧固定外墙螺母,然后旋转内墙螺母,在固定内模板的同时,也固定了外模,无需作业人员在变形缝内操作,施工效率高,操作简便;为确保模板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能顺利拆除,模板安装时,在剪力墙内加穿pvc套管。
13.2、无肋钢模为大片钢模,在狭窄施工缝中调出翻转就能安装到下一作业面,操作更方便、作业效率更高;固定杆、调节杆和支撑块配合使用,共同对无肋钢模形成稳定支撑,以保证墙柱垂直度在浇筑混凝土时不会偏移。
14.3、肋钢模刚度好,不易变形,拼缝严密,剪力墙和立柱混凝土成型质量好,且厚度薄,无需设置背楞,非常适合在狭小空间安装。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丝杆的结构示意图;
17.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
18.1、无肋钢模;2、吊孔;3、顶撑;4、预埋螺栓;5、丝杆;6、pvc套管;7、内模板;8、内斜支撑;9、剪力墙;10、焊接螺母;11、固定杆;12、调节杆;13、支撑块;14、调平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20.参见图1至图2所述的一种变形缝处双剪力墙专用模板,包括相向设置的无肋钢模1和内模板7,所述无肋钢模1的顶部设置有吊孔2,所述无肋钢模1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一预留孔,所述第一预留孔外侧设置有焊接螺母10,所述内模板7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二预留孔,所述第一预留孔和第二预留孔一一对应,所述无肋钢模1上分别设置有顶撑3和预埋螺栓4,所述无肋钢模1的下部设置有固定杆11,所述固定杆11上设置有调节杆12,所述调节杆12上连接有支撑块13,所述内模板7和无肋钢模1之间通过设置丝杆5进行连接,所述丝杆5外部设置有pvc套管6,所述内模板7内侧通过设置内斜支撑8进行固定。
21.所述无肋钢模1为长方形板状结构,无肋钢模1的壁面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第一预留孔,无肋钢模1侧壁面的上部开设有至少两个圆形吊孔2,所有吊孔2位于同一水平面。
22.所述无肋钢模1外侧壁的下部设置有至少两根固定杆11,所述固定杆11为圆柱形结构,固定杆11的一端与无肋钢模1不可拆卸连接,固定杆11的另一端螺纹连接有调节杆12。
23.所述调节杆12为圆柱形管状结构,调节杆12套设在固定杆11的外部,调节杆12的外端头上可拆卸连接有长方型支撑块13。
24.所述pvc套管6贯穿对应设置的的第一预留孔和第二预留孔,pvc套管6的内壁面与丝杆5的外壁面连接。
25.所述丝杆5为圆柱形杆状结构,丝杆5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短丝牙和长丝牙,短丝牙
和长丝牙之间设置有无丝牙段,丝杆5的短丝牙段穿过无肋钢模1与焊接螺母10连接。
2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27.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首先,外墙采用无肋钢模1,相邻无肋钢模1之间通过焊接连接片进行固定,无肋钢模1安装前应涂刷脱模剂并检查第一预留孔及焊接螺母10处是否存在异物,然后由塔吊通过吊孔2将其吊运至双剪力墙9低跨位置,搁置在剪力墙9上预埋的调平螺杆14上(调平螺杆14应在无肋钢模1吊装前调整完成),在无肋钢模1上部安装专用顶撑3,固定无肋钢模1上部位置;安装内模板7之前,首先在剪力墙9水平筋上放置混凝土内撑条来控制墙体尺寸,内撑条强度与对应位置混凝土强度相同,使用时均应达到强度要求,剪力墙9内模板7采用铝模或木模,优选使用铝合金模板,铝模拼装时从墙角、阴角处开始,按铝合金模板的编号向两侧延伸,为防铝合金模板倾覆,在安装模板时采用临时的内斜支撑8进行固定;模板加固时,首先将pvc套管6由内模板7的第二预留孔直接穿出到无肋钢模1上对应的第一预留孔,接着将丝杆5在无丝牙段粘贴一圈双面胶,短丝牙端向外通过pvc套管6穿过剪力墙9,旋转丝杆5使丝杆5短丝牙端进入无肋钢模1外侧焊接螺母10中,焊接螺母10为双螺母,拧紧丝杆5(由于丝杆5存在无丝牙段,当无丝牙段与螺母接触时丝杆5无法再转动即为拧紧;粘贴的双面胶与第一预留孔进行接触,可有效防止混凝土水泥浆流入);模板加固完成后,挂线坠检查墙模的垂直度,并进行校正,因变形缝处剪力墙9无法对称设置斜支撑,故通过调整调节杆12与固定杆11之间的距离,使得支撑块13的外侧壁与浇筑完成的剪力墙9贴合,固定杆11、调节杆12和支撑块13共同对无肋钢模1形成一个支撑力,以保证墙柱垂直度在浇筑混凝土时不会偏移,当对侧无剪力墙9时,还可通过将支撑块13放置于地面,固定杆11至少为两根,可通过固定杆11配合调节杆12调节长度,通过支撑块13与地面接触形成稳定支撑;变形缝两侧剪力墙9分ab两单元分层流水施工,即先施工a单元第n层,然后施工b单元第n层,然后再施工a单元第n+1层。
2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