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墙体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变收纳的移动墙。
背景技术:2.在现代化的城市中,经常会存在城市居住面积不足、空间狭小的问题,以致于给居住者带来功能上的不便和空间上的约束,难以对室内空间进行充分以及合理的应用。在室内设计中,空间的分隔以及收纳是室内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直接影响了空间使用的便捷程度以及视觉上的美感和生活的舒适。现有的阻隔墙分为可移动式和固定式两种,可移动的阻隔墙易于安装与拆卸,可以重复地利用,从而减少因搬迁所产生的费用,但是无法满足较高的私密性要求;固定式的阻隔墙相对于可移动的阻隔墙私密性更好,能够完全封闭空间,但实际上存在着“隔而不断”的问题,并没有改变功能分区,综上所述,两者均缺少灵活性,并不能随意改变室内的空间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变收纳的移动墙,解决现有技术中私密性差、灵活度低、墙体抗震性能差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5.一种可变收纳的移动墙,包括墙体、支撑平台以及设置于所述墙体侧壁的隔板,所述支撑平台的顶端与所述墙体的顶端通过滚动组件连接,所述支撑平台的底端设置于所述墙体的底部;
6.所述墙体的侧壁设置有轨道,所述隔板连接有滑动组件;
7.所述滑动组件与所述轨道滑动配合。
8.优选的,所述的一种可变收纳的移动墙,所述支撑平台包括承重杆、接触板和承重底座,所述承重杆与所述墙体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承重杆位于所述墙体底端的中心位置;
9.所述承重杆的侧壁两端对称设置有连接口,所述连接口的顶部开设有通槽,所述连接口与所述通槽连接形成一锁定通道;
10.所述接触板设置于所述承重杆的底端,所述承重底座设置在所述接触板的底端。
11.优选的,所述的一种可变收纳的移动墙,所述承重底座的底面面积大于所述墙体的底面面积。
12.优选的,所述的一种可变收纳的移动墙,所述连接口为圆形连接口。
13.优选的,所述的一种可变收纳的移动墙,所述通槽为矩形通槽。
14.优选的,所述的一种可变收纳的移动墙,所述滚动组件包括带有刹车功能的滚轮和导轨,所述导轨设置于所述墙体的顶端底面,所述滚轮的连接端与所述支撑平台的顶端连接;
15.所述导轨开设有导向槽,所述滚轮的滚动端位于所述导向槽内;
16.所述滚轮与所述导轨滚动配合。
17.优选的,所述的一种可变收纳的移动墙,所述滚轮与所述导轨之间加设有锁定组件,所述锁定组件包括锁定块和转动扶手,所述锁定块与所述转动扶手连接,所述锁定块与所述滚轮的滚动端通过弹性绳连接;
18.所述锁定块上设置有锁定凸起,所述导轨上对应开设有锁定凹槽;
19.所述锁定凸起与所述锁定凹槽卡接配合。
20.优选的,所述的一种可变收纳的移动墙,所述滚轮包括滚动球、限位壳、刹车片和按压板,所述限位壳连接于所述支撑平台的顶端;
21.所述限位壳开设有与所述滚动球的外形相适配的圆槽,所述滚动球设置于所述圆槽内;
22.所述圆槽的一侧设置有刹车槽,所述刹车片设置于所述刹车槽内,所述刹车片与所述按压板之间通过橡胶减速层连接。
23.优选的,所述的一种可变收纳的移动墙,所述滑动组件为弧形挂件,所述轨道对应开设有弧形通槽;
24.所述弧形挂件与所述弧形通槽滑动配合。
25.优选的,所述的一种可变收纳的移动墙,所述墙体的侧壁加设有装饰型材;
26.所述墙体的侧壁在其顶部设置有暗藏灯带。
2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28.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墙体侧壁设置可滑动调节的隔板,确保用户能够根据自身需求对隔板位置进行调整,墙体连接有承重杆,对墙体起到支撑作用,进而增强结构强度,承重杆的侧壁上对称设置有连接口,连接口的顶部设有凹槽,连接口与凹槽连接为一体形成锁定通道,从而满足承重杆与墙体之间的快速解锁与固定,利于用户的便捷调整;承载底座的底面面积大于墙体的底面面积,为支撑墙体提供了良好的保障;滚轮组件包括带有刹车功能的滚轮和导轨,在实现良好的滚动配合的同时,还满足了滚轮根据位置需求随时进行刹车固定的需求,滚轮与导轨之间加设有锁定组件,通过转动扶手控制锁定块,来进一步地实现对滚轮的强力锁定效果;墙体侧壁加设有装饰型材,增强了美观性,墙体侧壁在其顶部设置暗藏灯带,在起到良好保护作用的同时,增强了照明效果,从而使功能多元化。
附图说明
2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0.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变收纳的移动墙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31.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变收纳的移动墙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32.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变收纳的移动墙在第一视角下的局部放大图。
33.附图标识:1-支撑平台、1.1-承重杆、1.2-接触板、1.3-承重底座、2-墙体、3-滚动组件、3.1-导轨、3.2-滚轮、4-隔板、5-轨道、6-滑动组件、7-暗藏灯带、8-底板、9-支板、10-装饰型材、11-锁定块、12-转动扶手。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5.参考图1和图2所示,一种可变收纳的移动墙,包括墙体2、支撑平台1以及设置于墙体2侧壁的隔板4,支撑平台1的顶端与墙体2的顶端通过滚动组件3连接,支撑平台1的底端设置于墙体2的底部,确保支撑平台1对墙体2起到支撑作用,进而加强墙体2的结构强度,通过设置滚动组件3,实现对支撑平台1及墙体2的位置调整,便于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墙体2的空间形态转换;墙体2的侧壁设置有轨道5,隔板4连接有滑动组件6,滑动组件6与轨道5滑动配合,通过对隔板4进行位置调节,不仅能满足隔板4的空间形态变换,根据需求设定隔板4的停留位置,还起到了有效的阻隔作用,保证正常生活中的私密性。
36.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隔板4的数量为多个,轨道5在墙体2的侧壁表面呈“井”字型设置,墙体2上、下两侧的轨道5均位于同一平面内且相互平行,上、下两侧的轨道5在钻孔完成后通过自攻螺丝进行固定,再在其中间位置二次钻孔,然后用螺丝刀对自攻螺丝进行固定,从而满足空间位置调整的可选择性以及多样性;墙体2使用轻质砖,具备质量轻、保温性能好、隔音降噪效果好的特点,并具备良好的强度以及可加工的优点,满足用户的日常生活需求。
37.优选的,支撑平台1包括承重杆1.1、接触板1.2和承重底座1.3,承重杆1.1与墙体2的底端固定连接,承重杆1.1位于墙体2底端的中心位置,从而对墙体2进行有力支撑,有效增强墙体2的结构强度,保证其具备良好的稳定性;为了方便承重杆1.1与墙体2之间的快速锁定或解锁,承重杆1.1的侧壁两端对称设置有连接口,连接口的顶部开设有通槽,连接口与通槽连接形成一锁定通道,为承重杆1.1与墙体2之间的锁定或解锁提供结构基础;接触板1.2设置于承重杆1.1的底端,承重底座1.3设置在接触板1.2的底端,通过良好的衔接安装结构,确保承重杆1.1的工作稳定性以及支撑强度。
38.更为优选的,承重底座1.3的底面面积大于墙体2的底面面积,使承重底座1.3具备良好的支撑稳定性,防止墙体2中心不够稳定或过高而发生倾斜,进而保证墙体2具备良好的工作稳定性以及抗震性能。
39.优选的,连接口为圆形连接口,通过设置圆形连接口,增大了连接口的容纳尺寸,确保锁定通道的流畅使用。
40.优选的,通槽为矩形通槽,通过设置矩形通槽,使通槽的形状更为规整,利于对边角的约束,增强锁定通道的约束性能,方便锁定结构的后续使用。
41.优选的,如图1和图3所示,滚动组件包括带有刹车功能的滚轮3.2和导轨3.1,导轨3.1设置于墙体2的顶端底面,滚轮3.2的连接端与支撑平台1的顶端连接,导轨3.1开设有导向槽,滚轮3.2的滚动端位于导向槽内,滚轮3.2与导轨3.1滚动配合,通过设置滚轮3.2与导轨3.1的滚动配合结构,使墙体2与支撑平台1得到空间位置的快速变换。
42.更为优选的,为了加强滚轮3.2与导轨3.1之间的固定效果,滚轮3.2与导轨3.1之间加设有锁定组件,锁定组件包括锁定块11和转动扶手12,锁定块11与转动扶手12连接,锁定块11与滚轮3.2的滚动端通过弹性绳连接,通过控制转动扶手12,实现锁定块11与滚轮
3.2之间的强力锁定效果;为了进一步增强锁定块11与滚轮3.2之间的锁定效果,锁定块11上设置有锁定凸起,导轨3.1上对应开设有锁定凹槽,锁定凸起与锁定凹槽卡接配合,通过卡接配合的锁定结构,简化了锁定结构,使锁定模式便于启动和转换。
43.优选的,滚轮3.2带有刹车功能,即滚轮3.2包括滚动球、限位壳、刹车片和按压板,限位壳连接于支撑平台1的顶端,限位壳开设有与滚动球的外形相适配的圆槽,滚动球设置于圆槽内,通过简单的滚动配合结构,使滚轮3.2的运行更加畅通无阻,为了形成刹车结构,在圆槽的一侧设置有刹车槽,刹车片设置于刹车槽内,刹车片与按压板之间通过橡胶减速层连接,通过按动按压板,实现对刹车片的制动,从而实现滚轮3.2的刹车功能。
44.优选的,如图1所示,滑动组件6为弧形挂件,轨道5对应开设有弧形通槽,弧形挂件与弧形通槽滑动配合,通过弧形挂件与弧形通槽的滑动安装结构,在简化了滑动组件6与轨道5连接结构的同时,还使得隔板4位置的变换更具流畅性。
45.优选的,墙体2的侧壁加设有装饰型材10,装饰型材10可以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选择不同的材质,如不锈钢、木饰面、玻璃、镜面、墙纸、防火板、以及大理石等材质;墙体2的侧壁在其顶部设置有暗藏灯带7,在起到良好保护作用的同时,还为照明提供了良好的结构基础。
46.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可移动的墙体2并融合了可变的收纳功能,通过移动墙体2实现空间位置的转换,有效地解决了空间狭小以及空间利用率低的问题,从而把时间引入空间,将空间推向思维,增强了对空间改变的可操作性;即通过在墙体2侧壁设置可滑动调节的隔板4,确保用户能够根据自身需求对隔板4位置进行调整,墙体2连接有承重杆1.1,对墙体2起到支撑作用,进而增强结构强度,承重杆1.1的侧壁上对称设置有连接口,连接口的顶部设有凹槽,连接口与凹槽连接为一体形成锁定通道,从而满足承重杆1.1与墙体2之间的快速解锁与固定,利于用户的便捷调整;承重底座1.3的底面面积大于墙体2的底面面积,为支撑墙体2提供了良好的保障;滚动组件3包括带有刹车功能的滚轮3.2和导轨3.1,在实现良好的滚动配合的同时,还满足了滚轮3.2根据位置需求随时进行刹车固定的需求,滚轮3.2与导轨3.1之间加设有锁定组件,通过转动扶手12控制锁定块11,来进一步地实现对滚轮3.2的强力锁定效果;墙体2侧壁加设有装饰型材10,增强了美观性,墙体2侧壁在其顶部设置暗藏灯带7,在起到良好保护作用的同时,增强了照明效果,从而使功能多元化。
47.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48.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9.此外,术语“第一”、“第二”、“元件
ⅰ”
、“元件
ⅱ”
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元件
ⅰ”
、“元件
ⅱ”
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若干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5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
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