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井安全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82879发布日期:2022-02-12 12:30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电梯井安全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指电梯井安全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2.电梯井安全防护装置,应用于电梯井口、横向施工洞口临时防护固定施工。因为工程中往往采用标准化防护网+膨胀螺栓、钢管+u型固定环+膨胀螺栓等安装加固方式。
3.工人在使用膨胀螺栓、u型固定环进行施工作业时,需用冲击电钻(锤)预先在混凝土墙体上打孔,打孔时易打到钢筋,而且打孔容易破坏实体混凝土质量。通过打孔把电梯井安全防护装置安装加固后也容易出现螺丝松动,安全防护效果不明显,这样也浪费大量膨胀螺栓。
4.同时,因为冲击电钻打孔会破坏墙体的实体结构,影响工程质量的同时也易造成较大安全隐患。在拆除防护装置后需对膨胀螺栓进行切除处理,比较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所存在的现有的电梯井安全防护装置在安装时需要对墙体进行打孔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电梯井安全防护装置。
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电梯井安全防护装置,包括竖向设置的防护栏,防护栏的左侧和右侧分别固定设有至少两个上下排列且能够沿左右方向进行长度调节的顶撑机构,顶撑机构在完成左右方向上的长度调节之后能够在左右方向上自动锁止,顶撑机构远离防护栏的一端抵靠在电梯井口的侧墙上。
7.优选的,顶撑机构的一端与防护栏固定连接,顶撑机构远离防护栏的一端固定设有用以抵靠在电梯井口的侧墙上的抵靠板,抵靠板朝向侧墙的一侧固定设有尖锐的毛刺,毛刺的尖端能够在顶撑机构进行长度调节时被顶入侧墙内。
8.优选的,抵靠板为竖向设置的第一l型板,第一l型板的上下方向的长度小于防护栏的/的上下方向的长度,每个顶撑机构均配设一个第一l型板;第一l型板包括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第一面板的前部与第二面板的左部固定连接,第一面板与第二面板相互垂直,第一面板与第二面板形成对电梯井口的半包围结构;第一面板的一侧与顶撑机构远离防护栏的一端固定连接,毛刺固定设在第一面板远离顶撑机构的一侧上。
9.优选的,抵靠板为竖向设置的直板,直板的上下方向的长度小于防护栏的/的上下方向的长度,每个顶撑机构均配设一个直板,毛刺固定设在第一l型板朝向侧墙的面板上。
10.优选的,抵靠板为竖向设置的第二l型板,第二l型板的上下方向的长度大于防护栏的/的上下方向的长度,同一侧的顶撑机构同时与一个第二l型板固定连接;第二l型板包括第三面板和第四面板,第三面板的前部与第四面板的左部固定连接,第三面板与第四面板相互垂直,第三面板与第四面板形成对电梯井口的半包围结构;第三面板的一侧与顶撑机构远离防护栏的一端固定连接,毛刺固定设在第三面板远离顶撑机构的一侧上。
11.优选的,顶撑机构包括套筒、能够插入套筒内的螺杆和设在螺杆上的螺母,螺母与
螺杆螺纹连接,螺母的外径大于套筒的内径,螺母用以调节螺杆伸出套筒的长度以及防止螺杆伸出套筒的部分回退入套筒内;套筒的一端与防护栏固定连接,螺杆远离套筒上的一端与抵靠板固定连接。
12.优选的,顶撑机构包括固定杆、螺纹套管和螺杆,固定杆的一端从螺纹套管的一端插入螺纹套管内,螺纹套管的长度大于固定杆的长度,螺杆朝向固定杆的一端从螺纹套管远离固定杆的一端插入螺纹套管内,螺杆与螺纹套管螺纹连接;固定杆远离螺纹套管的一端与防护栏固定连接,螺杆远离套筒上的一端与抵靠板固定连接。
13.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装置所使用的材料在工地上很常见,便于现场制造,方便制作。本装置在使用时,在完成对电梯井口防护的同时,无需对混凝土墙体进行打孔,减少了对墙体扰动,避免了混凝土墙体结构被破坏,不会影响墙体的工程质量,同时也能起到对电梯井的二次防护效果。由于无需打孔,本实用新型的安拆速度较快,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5.图1为实施例1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图1中的顶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实施例2中的顶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实施例3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实施例4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20.图6为图5中的顶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1.图7为实施例5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防护栏,2、防护板,3、套筒,4、螺母,5、螺杆,6、第一l型板,7、毛刺,8、直板,9、第二l型板,10、固定杆,11、螺纹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实施例1:电梯井安全防护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竖向设置的防护栏1,防护栏1的底部设有防止物体意外从防护栏1的网格间隙滚落入电梯井内的防护板2。
25.防护栏1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设有两个上下排列且能够沿左右方向进行长度调节的顶撑机构,顶撑机构在完成左右方向上的长度调节之后能够在左右方向上自动锁止。
26.具体的,如图2所示,顶撑机构包括套筒3、能够插入套筒3内的螺杆5和设在螺杆5上的螺母4,螺母4与螺杆5螺纹连接,螺母4的外径大于套筒3的内径,螺母4用以调节螺杆5伸出套筒3的长度以及防止螺杆5伸出套筒3的部分回退入套筒3内。
27.套筒3的一端与防护栏1固定连接,螺杆5远离套筒3的一端与抵靠板固定连接,抵靠板用以抵靠在电梯井口的侧墙上。
28.本实施例中的抵靠板为竖向设置的第一l型板6,第一l型板6的上下方向的长度小于防护栏1的1/2的上下方向的长度,每个顶撑机构均配设一个第一l型板6。
29.第一l型板6为l型板结构,第一l型板6包括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第一面板的前部与第二面板的左部固定连接,第一面板与第二面板相互垂直,第一面板的一侧与顶撑机构远离防护栏1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面板远离顶撑机构的一侧上焊接有尖锐的毛刺7,毛刺7可以采用短钢筋头废料截取后用切割机切出尖锐的端部后焊接在第一l型板6上。通过转动螺母4调节螺杆5伸出套筒3的长度,使毛刺7的尖端被顶入电梯井口的侧墙内,以为本装置提供更好的防侧滑能力。
30.第一面板与第二面板形成对电梯井口的半包围结构以卡在电梯井的墙体的侧墙上,防止毛刺7不能阻挡本装置向电梯井内侧滑时,第一l型板6的第二面板也能阻挡本装置向电梯井内侧滑。
31.工作原理:当采用本装置对电梯井进行防护时,将螺母4套在螺杆5上之后,把螺杆5远离第一l型板6的一端插入套管3内。然后把防护栏1放置在电梯井口处,拉动螺杆5,使毛刺7抵靠在电梯井口的侧墙上,使第一l型板6的第二面板卡在电梯井的墙体的外侧面上。然后用手拧转螺母4,当螺母4抵在套管3远离防护栏1的一端时,采用工具继续拧动螺母4,由于此时套管3对螺母4的阻挡作用,螺母4不能再向防护栏1方向运动,因此在螺母4继续转动时,螺杆5伸出套管3的长度与逐渐延长。在螺杆5对第一l型板6的顶压作用下,毛刺7的尖端的一部分被压入电梯井口的侧墙内。
32.套管3、螺杆5和第一l型板6通过螺母4的阻挡作用呈现轴向顶撑力,达到二力平衡条件。毛刺7的尖端的一部分被压入电梯井口的侧墙内,得到强大陷入与摩擦力。第一l型板6的第二面板卡在电梯井的墙体的外侧面上,防止毛刺7形成的第一重防护后,直接掉落入电梯井内,形成二次防护效果。本装置在使用时不会对墙体造成结构性的破坏,能够循环使用,节省材料。
33.实施例2:电梯井安全防护装置,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3所示,抵靠板为竖向设置的直板8,直板8的上下方向的长度小于防护栏1的1/2的上下方向的长度,每个顶撑机构均配设一个直板8,毛刺7固定设在第一l型板8朝向侧墙的面板上。其它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34.实施例3:电梯井安全防护装置,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抵靠板为竖向设置的第二l型板9,第二l型板9的上下方向的长度大于防护栏1的1/2的上下方向的长度,同一侧的顶撑机构同时与一个第二l型板9固定连接。
35.第二l型板9包括第三面板和第四面板,第三面板的前部与第四面板的左部固定连接,第三面板与第四面板相互垂直,第三面板与第四面板形成对电梯井口的半包围结构;第三面板的一侧与顶撑机构远离防护栏1的一端固定连接,毛刺7固定设在第三面板远离顶撑机构的一侧上。其它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36.实施例4:电梯井安全防护装置,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5和图6所示,顶撑机构包括固定杆10、螺纹套管11和螺杆5,固定杆10的一端从螺纹套管11的一端插入螺纹套管11内,螺纹套管11的长度大于固定杆10的长度,螺杆5朝向固定杆10的一端从
螺纹套管11远离固定杆10的一端插入螺纹套管11内,螺杆5与螺纹套管11螺纹连接。固定杆10远离螺纹套管11的一端与防护栏1固定连接,螺杆5远离螺纹套管11的一端与抵靠板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的抵靠板为第一l型板6。使用时,螺纹套管11朝向防护栏1的一端抵靠在防护栏1上。其它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37.实施例5:电梯井安全防护装置,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抵靠板为第二l型板9,其它结构与实施例4相同。
38.实施例6:电梯井安全防护装置,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7所示,防护栏1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设有三个上下排列的顶撑机构。其它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39.实施例7:电梯井安全防护装置,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7所示,顶撑机构远离防护栏1的一端不再设置抵靠板,在使用时,顶撑机构远离防护栏1的一端直接抵靠在电梯井口的侧墙上。其它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40.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受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