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预制盖梁模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69292发布日期:2022-03-16 14:56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的预制盖梁模板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新型的预制盖梁模板,具体涉及桥梁施工行业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现阶段,我国道路建设发现非常迅速,以往常见的桥梁施工方式为工地现场浇筑。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在城市区域采用现浇方式施工桥梁各构件已越来越受周边环境要求以及施工条件的限制。因此,桥梁构件工厂全预制化生产模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预制盖梁是全预制拼装桥梁中的一个主要预制构件。盖梁,指的是为支承、分布和传递上部结构的荷载,在排架桩墩顶部设置的横梁。又称帽梁。在桥墩(台)或在排桩上设置钢筋混凝土或少筋混凝土的横梁。主要作用是支撑桥梁上部结构,并将全部荷载传到下部结构。
3.目前预制盖梁的预制为底模全部进行设计,按照实际的梁体长度进行铺设底模。先将底模全部安装完成后,侧模在一端移至另一端。此种预制方式存在以下的问题:
4.1.占用场地面积大,占地长度为所有底模长度和;
5.2.端模每次需要进行重新的固定,操作繁琐;
6.3.梁体在预制完成后,盖梁的各个节段在分离时十分困难;
7.关于目前预制盖梁存在占用场地面积大,占地长度为所有底模长度和并且端模每次需要进行重新的固定,操作繁琐;梁体在预制完成后,盖梁的各个节段在分离时十分困难的问题。在中国专利公布号:cn 108731598 a 公开了一种在短线法节段预制中基于距离控制的匹配梁节段定位方法,所述上述技术方案避免了因测量塔沉降或其他场地原因导致的误差以及人因误差,提高了定位效率,节省了人工费,提升了经济性;但是对于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目前预制盖梁存在占用场地面积大,占地长度为所有底模长度和并且端模每次需要进行重新的固定,操作繁琐;梁体在预制完成后,盖梁的各个节段在分离时十分困难的问题依然无法得到解决。
8.关于目前预制盖梁存在占用场地面积大,占地长度为所有底模长度和并且端模每次需要进行重新的固定,操作繁琐;梁体在预制完成后,盖梁的各个节段在分离时十分困难的问题。在中国专利公布号:cn 112571594 a 公开了一种预制节段梁智能匹配调节模板装置,所述上述方案的匹配梁底模系统包括底模台座和设置在底模台座上的台座位移传感器,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油泵、plc控制器。本实用新型有便捷、高效、精确地优点。但是对于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目前预制盖梁存在占用场地面积大,占地长度为所有底模长度和并且端模每次需要进行重新的固定,操作繁琐;梁体在预制完成后,盖梁的各个节段在分离时十分困难的问题依然无法得到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9.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的预制盖梁模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目前预制盖梁存在占用场地面积大,占地长度为所有底模长度和并且端模每次需要进行重新的固定,操作繁琐;梁体在预制完成后,盖梁的各个节
段在分离时十分困难等问题。
10.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的预制盖梁模板,包括侧模、盖梁、底模台车、底模与端模,所述盖梁的匹配梁的旁边设置侧模与底模,所述侧模位于盖梁的侧面,所述底模位于盖梁的底部,所述底模的下侧设置有底模台车。
11.优选的,所述底模与侧模相搭建的位置增设胶条,防止注浆时漏浆,所述底模总长为6480mm,调整节长度为400或1480mm。
12.优选的,所述端模由固定端模与移动端模组成,所述端模设置有端模模板,所述端模模板固定设置于端模支架上侧,所述端模支架整体采用多组槽钢焊接而成一个桁架,所述端模支架为200*200mm。
13.优选的,所述底模按照最长节段设计为节段底模,所述节段底模为通用底模,所述底模的节段底模下侧设置有底模台车,所述匹配梁设置于节段底模上侧,所述匹配梁的后侧设置于端模的固定端模模板上。
14.优选的,所述底模台车的侧部端面通过微调丝杠与节段底模下侧的移动丝杠相连,所述底模台车的另一端侧壁上铰接微调丝杠,所述微调丝杠通过铰耳连接组件与节段底模相连,所述铰耳连接组件上左右两侧分别固定焊接设置有耳座与耳板,所述微调丝杠与耳座相铰接,所述铰耳连接组件另一侧的耳板与节段底模的耳座相铰接。
15.优选的,所述底模台车由主桁架、筋板、滑板组成,所述底模台车的主桁架采用16b槽钢,所述底模台车的筋板采用12mm钢板,所述底模台车的滑板采用16mm钢板。
16.优选的,盖梁的预制方法:
17.(1)在预制盖梁时为了保证端模的固定端模不改变方向,预制时从盖梁的墩顶位置往两侧进行预制,首先预制盖梁墩顶位置,然后预制盖梁的左侧,完成左侧代浇梁的预制;
18.(2)接下来通过底模台车与微调丝杠的配合使用,对左侧代浇梁进行转向处理;
19.(3)最后进行右侧代浇梁的预制,预制盖梁右侧,直至完成右侧代浇梁的预制,即可完成所有预制。
20.模板系统安装步骤:
21.(1)首先将端模模板固定设置于端模支架上侧;
22.(2)再将底模安装调整就位;
23.(3)再将侧模安装调整就位:
24.(4)调入钢筋笼骨架后,将内模安装调整就位;
25.(5)最后进行盖梁的预制,在预制盖梁时为了保证端模的固定端模不改变方向,预制时从盖梁的墩顶位置往两侧进行预制,首先预制盖梁墩顶位置,预制完成盖梁的左侧,完成首片预制块;
26.(6)接下来通过底模台车与微调丝杠的配合使用,对首片预制块进行转向处理;
27.(7)最后进行预制盖梁右侧,直至完成右侧预制块的预制即可;
28.(8)完成盖梁的预制,等盖梁的混凝土经过养护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后(一般为3-7天),开始拆除模板系统,模板系统拆除顺序为:内模支架收缩、移出,外侧模脱离,匹配梁段移出(通过底模台车),新浇筑盖梁段移至匹配梁段位置。
29.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预制盖梁模板,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30.1、本实用新型的底模按照最长节段进行设计,不再全部设计底模,所述底模按照最长节段设计为节段底模所述节段底模为通用底模,节省底模空间,降低占地面积,减少模板的配置重量;
31.2、本实用新型的端模模板固定在端模支架上,由此避免了端模模板的反复安装;操作方便,降低了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32.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33.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的预制盖梁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34.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的预制盖梁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35.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的预制盖梁模板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36.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的预制盖梁模板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37.附图标记为:1、侧模;2、盖梁;3、对拉杆;4、底模台车;5、底模;7、端模;8、端模支架;9、槽钢;10、匹配梁;11、左侧代浇梁;12、右侧代浇梁;13、节段底模;14、微调丝杠;15、端模模板;16、铰耳连接组件;17、耳板;18、耳座。
具体实施方式
3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9.根据图1-3所示一种新型的预制盖梁模板,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一种技术方案:包括侧模1、盖梁2、底模台车4、底模5与端模7,所述盖梁2的匹配梁10的旁边设置侧模1与底模5,所述侧模1位于盖梁2的侧面,所述底模5位于盖梁2的底部,所述底模5的下侧设置有底模台车4。
40.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预制盖梁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模5与侧模1相搭建的位置增设胶条,防止注浆时漏浆,所述底模5总长为6480mm,调整节长度为400或1480mm。
4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预制盖梁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模7由固定端模与移动端模组成,所述端模7设置有端模模板15,所述端模模板15固定设置于端模支架8上侧,所述端模支架8整体采用多组槽钢9焊接而成一个桁架,所述端模支架8为200*200mm。
42.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预制盖梁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模5按照最长节段设计为节段底模13,所述节段底模13为通用底模,所述底模5的节段底模13下侧设置有底模台车4,所述匹配梁10设置于节段底模13上侧,所述匹配梁10的后侧设置于端模7的固定端模模板上。
43.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预制盖梁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模台车4的侧部端面通过微调丝杠14与节段底模13下侧的移动丝杠相连,所述底模台车4的另一
端侧壁上铰接微调丝杠14,所述微调丝杠14通过铰耳连接组件16与节段底模13相连,所述铰耳连接组件16上左右两侧分别固定焊接设置有耳座18与耳板17,所述微调丝杠14与耳座18相铰接,所述铰耳连接组件16另一侧的耳板17与节段底模13的耳座相铰接。
44.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预制盖梁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模台车4由主桁架、筋板、滑板组成,所述底模台车4的主桁架采用16b槽钢,所述底模台车4的筋板采用12mm钢板,所述底模台车4的滑板采用16mm钢板。
45.所述盖梁2的预制方法:
46.(1)在预制盖梁2时为了保证端模7的固定端模不改变方向,预制时从盖梁的墩顶位置往两侧进行预制,首先预制盖梁墩顶位置,然后预制盖梁的左侧,完成左侧代浇梁11的预制;
47.(2)接下来通过底模台车与微调丝杠的配合使用,对左侧代浇梁11进行转向处理;
48.(3)最后进行右侧代浇梁12的预制,预制盖梁右侧,直至完成右侧代浇梁12的预制,即可完成所有预制。
49.模板系统安装步骤:
50.(1)首先将端模模板15固定设置于端模支架8上侧;
51.(2)再将底模安装调整就位;
52.(3)再将侧模安装调整就位:
53.(4)调入钢筋笼骨架后,将内模安装调整就位;
54.(5)最后进行盖梁2的预制,在预制盖梁时为了保证端模的固定端模不改变方向,预制时从盖梁的墩顶位置往两侧进行预制,首先预制盖梁墩顶位置,预制完成盖梁的左侧,完成首片预制块;
55.(6)接下来通过底模台车与微调丝杠的配合使用,对首片预制块进行转向处理;
56.(7)最后进行预制盖梁右侧,直至完成右侧预制块的预制即可;
57.(8)完成盖梁的预制,等盖梁的混凝土经过养护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后(一般为3-7天),开始拆除模板系统,模板系统拆除顺序为:内模支架收缩、移出,外侧模脱离,匹配梁段移出(通过底模台车),新浇筑盖梁段移至匹配梁段位置。
5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的底模5按照最长节段进行设计,不再全部设计底模,所述底模5按照最长节段设计为节段底模13,所述节段底模13为通用底模,并且所有的节段通用底模;配置固定端模的支架,本实用新型的端模模板15固定在端模支架8上,由此避免了端模模板的反复安装;本实用新型配置底模台车,主要用来进行节段的分离以及节段之间的相互匹配。
59.此设计有以下优点:
60.1.本实用新型的底模5按照最长节段进行设计,不再全部设计底模,所述底模5按照最长节段设计为节段底模13,所述节段底模13为通用底模,节省底模空间,降低占地面积,减少模板的配置重量;
61.2.本实用新型的端模模板15固定在端模支架8上,由此避免了端模模板的反复安装;操作方便,降低了劳动强度;
62.3.本实用新型配置底模台车,主要用来进行节段的分离以及节段之间的相互匹配,具有节段分离方便,大大降低了剪力键损伤的风险,减少剪力键修复的工作。
63.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64.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