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工程用安全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134567发布日期:2022-03-05 01:45阅读:80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工程用安全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建筑工程用安全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2.建筑工程是为新建、改建或扩建房屋建筑物和附属构筑物设施所进行的规划、勘察、设计和施工、竣工等各项技术工作和完成的工程实体以及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工程,也指各种房屋、建筑物的建造工程,又称建筑工作量,建筑施工是指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的生产活动,是各类建筑物的建造过程,也可以说是把设计图纸上的各种线条,在指定的地点,变成实物的过程,它包括基础工程施工、主体结构施工、屋面工程施工、装饰工程施工等。
3.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大多通过支撑装置对屋顶进行支撑,以防屋顶发生塌陷,这种支撑装置大多使用两根套接的钢管对屋顶进行支撑,钢管顶部与屋顶的接触面积较小,从而使支撑效果下降,且不便于套接钢管的高度,使支撑装置对屋顶的支撑难度增大,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建筑工程用安全支撑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工程用安全支撑装置,通过设置的升降机构带动移动杆和支撑装置升降,使支撑机构工作能够带动支撑板进行转动,从而能够增加移动杆与屋顶的接触面积,使该支撑装置对屋顶的支撑效果更好。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工程用安全支撑装置,包括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的内部设有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气缸,所述气缸的上表面活动连接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上表面转动连接有支撑杆,所述移动杆外表面的顶部转动连接有支撑板,且支撑板与支撑杆均设有四个,四个所述支撑杆的顶部均与支撑板的下表面转动连接,所述固定杆的内部设有升降机构和缓冲机构。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杆的内部开设有限位槽,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伺服电机,且伺服电机的底部与限位槽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纹丝杆,且螺纹丝杆活动连接在移动杆的内部。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缓冲机构包括伸缩杆,且伸缩杆设有四个,四个所述伸缩杆的底部均与限位槽的内底壁固定连接,四个所述伸缩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缓冲板,四个所述伸缩杆的外表面均套设有缓冲弹簧,四个所述缓冲弹簧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缓冲板的下表面和限位槽的内底壁固定连接。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移动杆的底部位于限位槽的内部,所述移动杆的内部靠近下方的位置开设有螺纹槽,且螺纹丝杆位于螺纹槽的内部。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移动杆外表面考级底部的位置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限位槽的内表面开设有滑槽,且滑块与滑槽均设有四个,四个所述滑块均位
于滑槽的内部。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移动杆靠近顶部的位置开设有安装槽,且气缸的底部与安装槽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杆外表面靠近顶部的位置开设有移动槽,且移动槽设有四个,四个所述支撑杆均位于移动槽的内部。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杆外表面靠近底部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加强杆,且加强杆阵列设有四个,四个所述加强杆的顶部均与固定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和固定杆的下表面均固定连接有防滑钉。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3.1、通过设置在固定杆内部的升降机构,使升降机构工作带动移动杆向着靠近屋顶的方向进行移动,使移动杆的顶部与屋顶相接触,使支撑机构工作,能够带动支撑板进行转动,使支撑板的上表面与屋顶相接触,从而能够增加支撑装置与屋顶的接触面积,使该支撑装置对屋顶的支撑效果更好,且通过升降机构便于调节支撑装置的高度。
14.2、通过设置在固定杆内部的缓冲机构,当移动杆向着靠近缓冲机构的方向进行移动时,通过设置的缓冲机构能够降低移动杆移动时产生的冲击力,从而防止移动杆与伺服电机之间发生碰撞,对伺服电机的正常使用造成影响,能够增加伺服电机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剖视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缓冲机构的立体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
19.其中:1、固定杆;101、移动杆;102、固定板;103、限位槽;104、加强杆;2、升降机构;201、伺服电机;202、螺纹丝杆;203、螺纹槽;204、滑块;205、滑槽;3、支撑机构;301、安装槽;302、气缸;303、活塞杆;304、移动板;305、支撑板;306、支撑杆;307、移动槽;4、缓冲机构;401、伸缩杆;402、缓冲板;403、缓冲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21.实施例:
22.如图1-图4所示,一种建筑工程用安全支撑装置,包括固定杆1,固定杆1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移动杆101,移动杆101的内部设有支撑机构3,支撑机构3包括气缸302,气缸302的上表面活动连接有活塞杆303,活塞杆30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移动板304,移动板304的上表面转动连接有支撑杆306,移动杆101外表面的顶部转动连接有支撑板305,且支撑板305与
支撑杆306均设有四个,四个支撑杆306的顶部均与支撑板305的下表面转动连接,固定杆1的内部设有升降机构2和缓冲机构4;
23.通过设置在固定杆1内部的升降机构2,使升降机构2工作能够带动移动杆101向着靠近屋顶的方向进行移动,使移动杆101的底部与屋顶相接触,通过设置在移动杆101内部的支撑机构3,使气缸302工作,通过活塞杆303能够带动移动板304向着远离气缸302的方向进行移动,通过支撑杆306带动支撑板305绕着和移动杆101铰接的位置转动,使支撑板305的上表面与屋顶接触,从而能够增加支撑装置与屋顶的接触面积,提高支撑装置对屋顶的支撑效果,通过设置的缓冲机构4能够降低移动杆101移动时产生的冲击力。
24.在其他实施例中,固定杆1的内部开设有限位槽103,升降机构2包括伺服电机201,且伺服电机201的底部与限位槽103的内底壁固定连接,伺服电机20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纹丝杆202,且螺纹丝杆202活动连接在移动杆101的内部;使伺服电机201工作能够带动螺纹丝杆202转动,通过螺纹丝杆202转动能够带动移动杆101进行移动,从而使该支撑装置能够正常使用。
25.在其他实施例中,缓冲机构4包括伸缩杆401,且伸缩杆401设有四个,四个伸缩杆401的底部均与限位槽103的内底壁固定连接,四个伸缩杆40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缓冲板402,四个伸缩杆401的外表面均套设有缓冲弹簧403,四个缓冲弹簧403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缓冲板402的下表面和限位槽103的内底壁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的伸缩杆401和缓冲弹簧403对缓冲板402进行固定,当移动杆101下降时,通过伸缩杆401、缓冲弹簧403和缓冲板402对移动杆101下降产生的冲击力进行缓冲,从而能够增加支撑装置的稳定性。
26.在其他实施例中,移动杆101的底部位于限位槽103的内部,移动杆101的内部靠近下方的位置开设有螺纹槽203,且螺纹丝杆202位于螺纹槽203的内部;通过设置的螺纹槽203将螺纹丝杆202与移动杆101进行连接,使螺纹丝杆202转动能够带动移动杆101移动。
27.在其他实施例中,移动杆101外表面考级底部的位置固定连接有滑块204,限位槽103的内表面开设有滑槽205,且滑块204与滑槽205均设有四个,四个滑块204均位于滑槽205的内部;通过设置的滑块204配合滑槽205能够对移动杆101的位置进行固定,便于移动杆101在固定杆1的内部进行移动。
28.在其他实施例中,移动杆101靠近顶部的位置开设有安装槽301,且气缸302的底部与安装槽301的内底壁固定连接,移动杆101外表面靠近顶部的位置开设有移动槽307,且移动槽307设有四个,四个支撑杆306均位于移动槽307的内部;通过设置的安装槽301对气缸302进行固定,能够增加气缸302稳定性,便于气缸302进行工作,通过设置的移动槽307便于支撑杆306进行移动。
29.在其他实施例中,固定杆1外表面靠近底部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02,固定板10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加强杆104,且加强杆104阵列设有四个,四个加强杆104的顶部均与固定杆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固定板102和固定杆1的下表面均固定连接有防滑钉;通过设置的固定板102能够增加固定杆1与地面之间的接触面积,且通过设置在固定板102和固定杆1下表面的防滑钉,能够增加支撑装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从而能够提高该支撑装置的稳定性,通过设置的加强杆104能够增加固定板102与固定杆1之间的稳定性。
30.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
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1.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