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梁梁底楔形块的模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11761发布日期:2022-01-22 12:32阅读:2640来源:国知局
预制梁梁底楔形块的模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制梁梁底楔形块的模板结构。


背景技术:

2.当路基纵坡较大时,预制梁一般通过设置梁底混凝土楔形块来调节预制梁纵坡,以实现支座水平受力。现有的预制梁的浇筑采用台座作为工作平台,台座要周转和重复使用。但是预制板梁跨径和斜交角度较多,实际工程中纵横坡变化较大,为了预制梁梁底混凝土楔形块,现行施工方案是将楔形块位置处台座按照要求切割,设置楔形凹槽,使得台座顶部的钢板的使用效率不高,需要经常更换。


技术实现要素:

3.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预制梁梁底楔形块的模板结构,以解决现有预制梁的楔形块处台座的顶部钢板需要频繁更换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预制梁梁底楔形块的模板结构,包括:
5.相对设置两台座,两所述台座之间形成容置空间;
6.承台,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中;
7.两剪式千斤顶,所述剪式千斤顶安装于所述承台的上部;
8.顶板,所述顶板的两端分别铰接连接于两所述剪式千斤顶的顶块,所述顶板的两端分别抵靠于两所述台座的相对侧,所述顶板的上表面与两所述台座的相对侧之间形成用于浇筑预制梁梁底楔形块的浇筑空间;以及
9.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的外部的两限位件,两所述限位件分别通过拉结组件连接于所述承台的相对两侧,所述限位件的两端分别压抵于两所述台座。
10.进一步的,所述顶块的上部形成有两耳板,所述耳板开设有第一轴孔,所述顶板的底部连接有设置于两所述耳板之间的支承块,所述支承块开设有对准于所述第一轴孔的第二轴孔,所述第一轴孔和所述第二轴孔中可转动地插设有铰接轴。
11.进一步的,所述承台的相对两侧向上延伸形成有上翻翼缘,所述拉结组件包括:
12.螺杆,连接于所述上翻翼缘,所述限位件形成有穿孔,所述螺杆的端部穿设于所述穿孔中且延伸至所述限位件的远离所述承台的一侧;以及
13.螺合件,螺合于所述螺杆的端部且压抵于所述限位件的远离所述承台的一侧。
14.进一步的,所述限位件包括同向设置的两压杆,所述压杆的两端分别压抵于两所述台座,两所述压杆之间形成所述穿孔,所述螺合件的相对两侧分别压抵于两所述压杆的远离所述台座的一侧。
15.进一步的,所述压杆为空心方钢。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预制梁梁底楔形块的模板结构,利用两独立的台座固定承台,通过两个剪式千斤顶调节顶板的坡度,使得顶板与两台座之间形
成浇筑预制梁梁底楔形块的浇筑空间,通过剪式千斤顶的升降灵活调节顶板的两端高度差,进而调整顶板的坡度设置,满足楔形块的不同坡度的施工需求,可重复周转使用,降低了预制梁的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17.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预制梁梁底楔形块的模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拉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剪式千斤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承台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实用新型,而非对该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
23.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24.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预制梁梁底楔形块的模板结构,包括:相对设置两个台座1、承台2、两个剪式千斤顶3、顶板4和两限位件5。
25.两个台座1之间形成容置空间。承台2可拆卸地设置于容置空间中。
26.剪式千斤顶3安装于承台2的上部。顶板4的两端分别铰接连接于两剪式千斤顶3的顶块。顶板4的两端分别抵靠于两台座1的相对侧。顶板4的上表面与两台座1的相对侧之间形成用于浇筑预制梁梁底楔形块的浇筑空间a。
27.两个限位件5设置于容置空间的外部。两限位件5分别通过拉结组件6连接于承台2的相对两侧。限位件5的两端分别压抵于两台座1。
28.本实用新型的预制梁梁底楔形块的模板结构的安拆步骤:
29.将本实用新型的预制梁梁底楔形块的模板结构放置于预制梁梁底楔形块区域;
30.安装两限位件,其中,先安装其中一侧的限位件,将限位件通过拉结组件连接于承台的一侧。再安装承台的另一侧的限位件。此时承台与台座连结成整体,不会发生横向、纵向位移。
31.使用工具分别调节剪式千斤顶的高度,使得顶板倾斜设置,且顶板的倾斜度适配于楔形块的底部坡面的坡度,顶板的上表面与两台座的相对侧之间形成浇筑楔形块的浇筑空间。
32.在顶板上以及台座的相对侧采取粘贴透明胶、设置海绵条方式防止漏浆,并涂刷脱模剂;
33.在浇筑空间中浇筑楔形块混凝土;
34.当需要拆模时,通过下降剪式千斤顶,使得顶板下降、再拆卸拉结组件和限位件,即可以快速的进行本实用新型的预制梁梁底楔形块的模板结构的拆除。
35.本实用新型的预制梁梁底楔形块的模板结构,利用两独立的台座固定承台,通过两个剪式千斤顶调节顶板的坡度,使得顶板与两台座之间形成浇筑预制梁梁底楔形块的浇筑空间,通过剪式千斤顶的升降灵活调节顶板的两端高度差,进而调整顶板的坡度设置,满足楔形块的不同坡度的施工需求,可重复周转使用,降低了预制梁的施工成本。
36.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剪式千斤顶的顶块的上部形成有两块耳板。两块耳板相对设置,并且,耳板开设有第一轴孔。顶板4的底部连接有支承块41。支承块41设置于两块耳板之间。支承块41开设有第二轴孔。第二轴孔对准于耳板的第一轴孔,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中可转动地插设有铰接轴42。
37.在本实施例中,顶板的底部的两铰接轴平行设置。
38.在本实施例中,承台2的相对两侧向上延伸形成有上翻翼缘21。拉结组件6包括:螺杆61和螺合件62。
39.螺杆61连接于上翻翼缘21。限位件5形成有穿孔。螺杆61的端部穿设于穿孔中且延伸至限位件5的远离承台2的一侧。
40.螺合件62螺合于螺杆61的端部且压抵于限位件5的远离承台2的一侧。
41.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限位件5包括同向设置的两压杆。压杆的两端分别压抵于两个台座1。两根压杆间隔设置,进而两根压杆之间形成供螺杆穿设的所述穿孔(即缝隙)。螺合件62的相对两侧分别压抵于两压杆的远离台座1的一侧。
42.在本实施例中,压杆为空心方钢。螺合件为螺母。
43.本实用新型的预制梁梁底楔形块的模板结构,可以快速的实现预制梁梁底混凝土楔形块的坡度调节,通过剪式千斤顶的精准高度控制,提高楔形块的施工精度。剪式千斤顶的数量为两个,且高度调节控制端皆位于同一侧,有利于单人精确操作。
44.本实用新型的预制梁梁底楔形块的模板结构,无需设置预埋件即可安装固定,通过空心方钢、拉结组件将承台与台座连接成整体,拆卸安装方便,周转快捷。
45.以上描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远离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技术中所涉及的实用新型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技术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