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钢结构的一体化装配式绿色建筑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27979发布日期:2021-12-15 12:04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制钢结构的一体化装配式绿色建筑构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结构领域,具体为一种预制钢结构的一体化装配式绿色建筑构件。


背景技术:

2.现代化的大发展,绿色化已经声入人心了,但是现在的建筑工地总是尘土飞扬,非常污染环境,并且建筑工地的用材基本使用过后就会被遗弃,极大的浪费了材料,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绿色化的进程。
3.除上述问题外,建造时还需要大量的人工,极大的浪费了劳动力,现在现有的设计基础上改进预制钢结构的结构使其可以更加坚固,并且可以简单拆卸、二次利用,同时还可以直接连接外部其他组件。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制钢结构的一体化装配式绿色建筑构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预制钢结构的一体化装配式绿色建筑构件包括承重墙体、承重柱、外接部件,承重墙体侧端卡在承重柱上,外接部件与承重柱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承重柱包括上承重板、下承重板、直立柱、插销,上承重板下端表面与直立柱固定连接,下承重板上表面与直立柱固定连接,上承重板位于下承重板正上方,上承重板与直立柱相接触的面具有板通孔,板通孔内安置插销,下承重板与直立柱相接触的面具有卡位凹槽,直立柱侧表面具有士形凹槽,直立柱与士形凹槽相邻的表面具有柱通孔,直立柱具有柱通孔的面与外接部件固定连接,承重墙体卡入士形凹槽内。设置外接部件是为了固定住墙体以外的柱体,将承重墙体放入士形凹槽内部,接着将插销插上,让承重墙体和承重柱保持固定,之后在承重墙体另外一侧继续设置承重柱,从而形成一面完整的墙体,该墙体便于拆卸,绿色环保。
6.进一步的,承重墙体包括承重直墙、横板、第一短板、第二短板,横板下表面与承重直墙上端固定连接,第一短板与承重直墙侧表面固定连接,第二短板与承重直墙远离第一短板端面相连接,第一短板与第二短板处于同一平面,承重直墙侧表面具有墙通孔,横板远离承重直墙一侧具有横板凹槽,承重直墙远离横板一端具有突出块,承重直墙、横板、第一短板、第二短板卡入士形凹槽内。承重墙体与承重柱相连接,为了保证连接的稳定性所以设置士形凹槽让承重墙体与承重柱相配合,之后再通过插销将装置固定,突出块放在卡位凹槽内部也可以提升装置的稳定性。
7.进一步的,外接部件包括外接板、外接夹持条、外接拧固件,外接夹持条端表面与外接板下表面相连接,外接夹持条远离外接板一端与外接拧固件螺纹连接,外接板与直立柱侧表面固定连接。外接部件通过将外接拧固件拧紧从而让第一夹持条和第二夹持条夹持住外圆柱体。
8.进一步的,外接夹持条包括第一夹持条、第二夹持条,第一夹持条和第二夹持条中间部分具有相对称的半圆,第一夹持条和第二夹持条一端表面与外接板固定连接,第一夹持条和第二夹持条远离外接板一侧与外接拧固件相连接。此处的第一夹持条和第二夹持条中间部分设置相对称的半圆,是因为工程上往往将柱子设置成圆柱形。
9.进一步的,承重直墙与直立柱相配合的时候墙通孔与柱通孔的轴线重合并且突出块嵌入卡位凹槽内。墙通孔与柱通孔的轴线重合可以在必要的时候插入长条,进一步固定承重墙体和承重柱的连接。
10.进一步的,承重直墙与直立柱相配合的时候板通孔与横板凹槽相配合并且插销插在板通孔与横板凹槽内。墙体的上部分是难固定的,所以需要特别的插销将装置固定。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首先设置士形凹槽将重墙体、承重柱先进行固定,其次设置承重直墙与直立柱相配合的时候板通孔与横板凹槽相配合并且插销插在板通孔与横板凹槽内,从而进一步固定承重直墙与直立柱,最后设置承重直墙与直立柱相配合的时候板通孔与横板凹槽相配合并且插销插在板通孔与横板凹槽内,墙体的上部分是难固定的,所以需要特别的插销将装置固定。
附图说明
12.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3.图1是一种预制钢结构的一体化装配式绿色建筑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是承重柱与外接部件的配合图;
15.图3是承重墙体的结构示意图;
16.图4是外接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

承重墙体;2

承重柱;3

外接部件;11

承重直墙;12

横板;13

第一短板;14

第二短板;21

上承重板;22

下承重板;23

直立柱;24

插销;31

外接板;32

外接夹持条;33

外接拧固件;111

墙通孔;112

突出块;121

横板凹槽;211

板通孔;221

卡位凹槽;231

士形凹槽;232

柱通孔;321

第一夹持条;322

第二夹持条。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9.请参阅图1

4,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
20.根据图1

4所示,一种预制钢结构的一体化装配式绿色建筑构件包括承重墙体1、承重柱2、外接部件3,承重墙体1侧端卡在承重柱2上,外接部件3与承重柱2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承重柱2包括上承重板21、下承重板22、直立柱23、插销24,上承重板21下端表面与直立柱23固定连接,下承重板22上表面与直立柱23固定连接,上承重板21位于下承重板22正上方,上承重板21与直立柱23相接触的面具有板通孔211,板通孔211内安置插销24,下承重板22与直立柱23相接触的面具有卡位凹槽221,直立柱23侧表面具有士形凹槽231,直立柱23
与士形凹槽231相邻的表面具有柱通孔232,直立柱23具有柱通孔232的面与外接部件3固定连接,承重墙体1卡入士形凹槽231内。设置外接部件3是为了固定住墙体以外的柱体,将承重墙体1放入士形凹槽231内部,接着将插销24插上,让承重墙体1和承重柱2保持固定,之后在承重墙体1另外一侧继续设置承重柱2,从而形成一面完整的墙体,该墙体便于拆卸,绿色环保。
21.根据图1

4所示,承重墙体1包括承重直墙11、横板12、第一短板13、第二短板14,横板12下表面与承重直墙11上端固定连接,第一短板13与承重直墙11侧表面固定连接,第二短板14与承重直墙11远离第一短板13端面相连接,第一短板13与第二短板14处于同一平面,承重直墙11侧表面具有墙通孔111,横板12远离承重直墙11一侧具有横板凹槽121,承重直墙11远离横板12一端具有突出块112,承重直墙11、横板12、第一短板13、第二短板14卡入士形凹槽231内。承重墙体1与承重柱2相连接,为了保证连接的稳定性所以设置士形凹槽231让承重墙体1与承重柱2相配合,之后再通过插销24将装置固定,突出块112放在卡位凹槽221内部也可以提升装置的稳定性。
22.根据图1

4所示,外接部件3包括外接板31、外接夹持条32、外接拧固件33,外接夹持条32端表面与外接板31下表面相连接,外接夹持条32远离外接板31一端与外接拧固件33螺纹连接,外接板31与直立柱23侧表面固定连接。外接部件3通过将外接拧固件33拧紧从而让第一夹持条321和第二夹持条322夹持住外圆柱体。
23.根据图1

4所示,外接夹持条32包括第一夹持条321、第二夹持条322,第一夹持条321和第二夹持条322中间部分具有相对称的半圆,第一夹持条321和第二夹持条322一端表面与外接板31固定连接,第一夹持条321和第二夹持条322远离外接板31一侧与外接拧固件33相连接。此处的第一夹持条321和第二夹持条322中间部分设置相对称的半圆,是因为工程上往往将柱子设置成圆柱形。
24.根据图1

4所示,承重直墙11与直立柱23相配合的时候墙通孔111与柱通孔232的轴线重合并且突出块112嵌入卡位凹槽221内。墙通孔111与柱通孔232的轴线重合可以在必要的时候插入长条,进一步固定承重墙体1和承重柱2的连接。
25.根据图1

4所示,承重直墙11与直立柱23相配合的时候板通孔211与横板凹槽121相配合并且插销24插在板通孔211与横板凹槽121内。墙体的上部分是难固定的,所以需要特别的插销24将装置固定。
2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承重墙体1、承重柱2通过设置士形凹槽231将承重墙体1和承重柱2相连接,承重直墙11与直立柱23相配合的时候墙通孔111与柱通孔232的轴线重合并且突出块112与卡位凹槽221相配合,墙通孔111与柱通孔232的轴线重合可以在必要的时候插入长条,进一步固定承重墙体1和承重柱2的连接,承重直墙11与直立柱23相配合的时候板通孔211与横板凹槽121相配合并且插销24插在板通孔211与横板凹槽121内,这样保证整个装置的固定,以及方便拆分。
27.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