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构件模具变形矫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69047发布日期:2022-01-27 10:03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制构件模具变形矫正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叠合板模具校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制构件模具变形矫正装置。


背景技术:

2.叠合板模具作为一种常用的成型模具,被广泛地应用于装配式建筑中,目前,叠合板模具一般由两长边模和两短边模拼装围成矩形腔状,成型时在矩形框内浇筑混凝土,即可得到对应预制件。在长期循环使用模板过程中,由于混凝土会对边模内侧产生挤压作用,使得模具中的模板向一侧弯曲变形,特备是对于长度较长的长边模,这种变形问题更为明显,使得成型的预制件尺寸出现偏差。
3.针对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的解决方式一般是在将变形后的模具固定,然后根据模具的形变量,利用千斤顶对模具进行校形,虽然此方式能够对模具进行校形,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不同模具使用次数不同,使得每套模具的形变量不尽相同,而目前的变形矫正装置都无法方便且准确地对模具的形变量进行测量,从而在对模具进行校形时不易掌控校形的力的大小,容易出现校形不准确的情况;同时,模具在使用过程中,模具不仅是沿着垂直模具侧壁的方向(即水平方向)发生形变,还会出现沿着模具的高度方向(即竖直方向)发生形变,目前的变形矫正装置无法对竖直方向的变形进行校形,从而无法对模具进行精准的校形。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预制构件模具变形矫正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叠合板模具校形过程中无法精准地完成对模具进行校形的问题。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预制构件模具变形矫正装置,包括底座,底座的顶部设有用于固定模具的固定机构,且底座的顶面连接有用于测量模具水平形变量和竖直形变量的测量机构;底座上设有用于对模具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进行校形的校形机构。
6.本方案的原理是:实际应用时,首先利用固定机构将弯曲变形后的模具固定,然后再利用测量机构对模具水平形变量和竖直形变量进行测量,然后根据检测到的水平形变量和竖直形变量,利用校形机构对模具进行竖直方向上和水平方向上的校形,从而使得模具得到精准的校形。
7.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
8.1.能够方便地检测出模具的形变量:本技术中利用测量机构能够对模具的水平形变量和竖直形变量进行测量,从而更加全面地对模具的形变量进行测量和了解,以便利用校形机构对模具进行更加精准的校形。
9.2.能够更加精准地完成对模具的校形:相比于现有技术中一般只对模具水平方向上的校形,本技术中利用测量机构对模具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形变量进行测量,并利用
校形机构同时对模具水平方向上和竖直方向上进行校形,从而使得模板能够被更加精准地校形至平直状态,校形的效果更好。
10.进一步,所述测量机构包括水平测量单元和竖直测量单元,所述校形机构包括竖直校形单元和水平校形单元。
11.作为优选,本方案中,利用水平检测单元和竖直检测单元分别对模具的水平形变量和竖直形变量进行测量,两者互不干涉,操作起来十分方便;同时利用竖直校形单元单独对模具竖直方向的形变进行校形,而利用水平校形单元对模具水平方向上的形变进行校形,使得模具水平和竖直方向上的校形可以同时或者先后进行,操作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操作方式多样。
12.进一步,所述底座上固定连接有控制器,所述水平测量单元包括沿着模具长度方向滑动连接于底座上的水平光幕,竖直测量单元包括沿着模具长度方向滑动连接于底座上的竖直光幕,所述水平光幕和竖直光幕均与控制器电连接。
13.作为优选,本方案中,利用水平光幕和竖直光幕分别对模具的水平形变量和竖直形变量进行测量,且测量结果能转换成电信号的方式进行传送,最终以图元形式实时展示模具变形量,并利用控制器对测量结果进行记录,并根据检测到的最大形变量作为模具的实际形变量,以便确定校形机构对模具施加的校形力大小,结构简单且操作方便。
14.进一步,所述竖直校形单元包括固定连接于底座上的竖直油压缸,竖直油压缸位于模具的上方;所述水平校形单元包括固定连接于底座上的水平油压缸,水平油压缸位于模具向外弯曲凸出的一侧,所述竖直油压缸和水平油压缸均与控制器电连接。
15.作为优选,测量机构对模具的形变量进行测量后,控制器接受到测量机构测量到的形变量信号,并将形变量型号转换为控制信号,然后控制器控制水平油压缸和竖直油压缸的输出压力,以便水平油压缸和竖直油压缸根据模具的形变量调节对模具施加合适的压力,使模具受力而复原。
16.进一步,所述底座上固定连接有滑轨,所述水平光幕和竖直光幕均滑动连接于滑轨上。
17.作为优选,本方案中,利用滑轨对水平光幕和竖直光幕提供精确导向,以便水平光幕和竖直光幕能够快速且准确地测量出模具的形变量。
18.进一步,所述水平油压缸上和竖直油压缸上均固定连接有推板。
19.作为优选,本方案中,通过水平油压缸或者竖直油压缸推动推板靠近模具,推板与发生变形的模具能够稳定接触,从而使模具受到推板的推力而被校形。
20.进一步,所述固定机构包括两个沿着模具长度方向的固定单元,所述固定单元包括正对设置的固定座和活动座,所述固定座连接于底座上,所述活动座活动连接于底座上,固定座和活动座之间形成用于夹持固定模具的间隙。
21.作为优选,本方案中,通过移动活动座的位置,使得活动座靠近或者远离固定座,即可将模具固定或者释放,模具的拆装十分方便。
22.进一步,所述底座上固定连接有限位件,所述模具位于水平油压缸和限位件之间。
23.作为优选,本方案中,模具位于水平油压缸和限位件之间,当利用水平油压缸对模具向外凸出的一侧施力而校形模具时,利用限位件对模具水平方向上内凹一侧提供支撑,持续保证模具处于平直状态,同时防止油压缸行程过大而造成模具损坏。
24.进一步,所述底座上固定连接有两个正对设置的限位座,两个限位座分别位于两个固定单元的外侧。
25.作为优选,本方案中,利用两个限位座对模具的两端提供限位,从而避免模具在被校形过程中出现松脱而飞出固定单元,以防模具对周围环境造成安全隐患。
26.进一步,两个固定座之间的距离可调。
27.作为优选,本方案中,两个固定座之间的距离可调,以便对不同长度的模具进行校形,提升装置的使用范围。
附图说明
2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一种预制构件模具变形矫正装置的正视图。
29.图2为图1中沿a-a的剖视图。
30.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31.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竖向光幕与第二推板连接的仰视图。
32.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相同于图1中a-a位置的剖视图。
33.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相同于图1中a-a位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35.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底座1、固定座2、活动座3、安装座4、转动手柄5、第一滑轨6、第一安装块7、第一丝杆8、第一电机9、水平光幕10、安装板11、安装架12、导杆13、第二推板14、第二滑轨15、第二安装块16、第二丝杆17、第二电机18、竖直光幕19、竖直油压缸20、水平油压缸21、第一推板22、控制器23、限位板24、限位座25、模具26。
36.实施例一
37.实施例一基本如附图1所示:一种预制构件模具变形矫正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部设有用于固定模具26两端的固定机构,固定机构包括两个沿着横向设置的固定单元,利用两个固定单元分别对模具26的左、右两端进行固定,结合图1和图3,固定单元包括正对设置的固定座2和活动座3,固定座2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于底座1上,且底座1上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安装座4,安装座4上螺纹连接有转动手柄5,转动手柄5靠近活动座3的一端与活动座3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当手动推动转动手柄5转动时,转动手柄5与安装座4螺纹配合,使得转动手柄5可以推动活动座3靠近或者远离固定座2,当活动座3靠近固定座2时,可以使活动座3和固定座2将模具26的端部夹持固定。
38.底座1的顶面连接有用于测量模具26水平形变量和竖直形变量的测量机构,因此本实施例中,测量机构包括水平测量单元和竖直测量单元,如图2所示,底座1上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横向设置的第一滑轨6,第一滑轨6上横向滑动连接有第一安装块7,为了使第一安装块7能够稳定、精确地沿着第一滑轨6横向滑动,底座1上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横向平行设置的第一丝杆8,第一安装块7与第一丝杆8螺纹配合,底座1上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9,第一丝杆8的左端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于第一电机9的输出轴上,水平测量单元包括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于第一安装块7上的水平光幕10。
39.如图1所示,底座1的顶面上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两块竖向正对设置的安装板11,
两个固定单元位于两块安装板11之间,且两块安装板11之间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横向设置的安装架12,安装架12的底面上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两根竖向设置的导杆13,导杆13上竖向滑动连接有第二推板14,结合图1和图4,第二推板14的底面上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横向设置的第二滑轨15,第二滑轨15上横向滑动连接有第二安装块16,为了使第二安装块16能够稳定、精确地沿着第二滑轨15横向滑动,第二推板14的底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横向设置的第二丝杆17,第二安装块16与第二丝杆17螺纹配合,第二推板14的左侧壁上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18,第二丝杆17的左端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于第二电机18的输出轴上,竖直测量单元包括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于第二安装块16上的竖直光幕19。
40.底座1上设有用于对模具26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进行校形的校形机构,校形机构包括竖直校形单元和水平校形单元,如图1所示,竖直校形单元包括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于安装架12底部的竖直油压缸20,竖直油压缸20的底端朝下设置且与第二推板14的顶面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如图2所示,水平校形单元包括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于底座1上的水平油压缸21,水平油压缸21垂直于模具26设置且位于模具26向外弯曲凸出的一侧,水平油压缸21的输出轴上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第一推板22。
41.结合图1和图2所示,为了方便地接收水平光幕10和竖直光幕19的测量信号,并根据测量信号控制水平油压缸21和竖直油压缸20的校形压力,本实施例中在底座1上固定有控制器23,控制器23优先采用plc控制板,控制器23同时与水平光幕10、竖直光幕19、水平油压缸21、竖直油压缸20、第一电机9和第二电机18电连接。
42.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43.当需要对变形后的模具26进行校形时,首先将模具26放置在底座1的顶面上,并使模具26在水平方向上的弯曲凸起一侧位于朝向第一推板22,然后使模具26的左端和右端分别位于左端和右端的固定单元处,并通过推动转动手柄5转动,使得活动座3靠近固定座2而将模具26的左右两端夹持固定。
44.然后利用第二电机18驱动第二丝杆17转动,从而使第二丝杆17驱动第二安装块16带动竖直光幕19横向滑过模具26的上方,利用竖直光幕19对模具26的顶面进行扫描测量,形成竖直测量信号并将竖直测量信号传送至控制器23,控制器23接收竖直测量信号并生成竖直控制信号,然后将竖直控制信号传送至竖直油压缸20,竖直油压缸20接受到竖直控制信号而根据竖直控制信号自动调节输出压力,然后竖直油压缸20的输出轴伸长,竖直油压缸20向下推动第二推板14,使得第二推板14向下与模具26的顶部接触,在第二推板14的推力作用下,使得模具26在竖直方向的形变量被校形。具体测量时,以模具26的顶部靠近中部向上凸起为例,竖直光幕19相对于模具26的上方横向滑动时,竖直光幕19测量模具26顶端距离竖直光幕19的距离值,由于模具26在竖直方向上存在形变量,因此竖直光幕19在扫描测量模具26顶部与竖直光幕19之间的距离时,测量得到的值是不断变化的,因此控制器23在接收竖直测量信号时,自动记录竖直测量信号的最小值,而测得的最小竖直测量信号,对应为模具26顶部向上凸起的最高点,根据模具26被固定的位置以及竖向光幕的位置,即可计算出模具26的形变量,在然后控制器23根据模具26形变量的大小确定模具26竖向校形所需的驱动力,控制器23控制竖直油压缸20的输出力大小,从而完成对模具26竖直方向上的校形;同时,还可以在控制器23上电连接图形处理器和存储显示器,以对竖直光幕19检测模具26的形变进行图形显示以及记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可以在模具26的不同形变量情
况下,利用竖直油压缸20对模具26进行校形,并记录对应形变量下校形时竖直油压缸20的驱动力,然后将对应形变量与竖直油压缸20的校形驱动力一一对应并储存于控制器23中(或者现有技术中能与控制器23交互的其他储存终端),当实际的模具26进行校形时,只需通过竖直光幕19测量模具26的形变量,控制器23根据竖直测量信号即可对应调取竖直油压缸20所需的驱动力,并向竖直油压缸20发出对应的竖直控制信号,最终使竖直油压缸20输出对应大小的驱动力,并利用竖直油压缸20保持驱动力一段时间,以完成对模具26在竖直方向上的校形。
45.当第二推板14对模具26在竖直方向的形变量进行校形后,保持第二推板14对模具26在竖直方向上的挤压状态,然后控制器23控制第一电机9转动,第一电机9驱动第一丝杆8转动,从而使得第一安装块7在第一丝杆8的驱动作用下驱动水平光幕10横向滑动,水平光幕10对模具26水平方向上的形变量进行扫描测量,类同于竖直光幕19与控制器23以及竖直油压缸20的控制关系,形成水平测量信号并将水平测量信号传送至控制器23,控制器23接收水平测量信号并生成水平控制信号,然后将水平控制信号传送至水平油压缸21,水平油压缸21接收到水平控制信号而根据水平控制信号自动调节水平油压缸21的输出压力,然后水平油压缸21的输出轴伸长,水平油压缸21推动第一推板22向模具26靠近,使得第一推板22对模具26凸出的一侧加载并保持加载力,当水平油压缸21加载一段时间后,撤除水平油压缸21的加载力,然后利用水平光幕10对模具26的复位情况进行复检,若模具26仍然存在弯曲变形,则根据复检中模具26的形变量和检测到的水平控制信号,控制器23再根据水平控制信号对模具26加载复位,在加载一段时间后撤除加载而再次利用水平光幕10进行复检,直至完成对模具26水平方向上形变量的校形。
46.当模具26竖直方向以及水平方向上的形变均被校形后,将模具26由活动座3和固定座2之间取出,此时模具26恢复至平直的状态而能继续投入到使用中。
47.实施例二
48.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底座1上固定连接有限位件,模具26位于水平油压缸21和限位件之间,本实施例中,限位件包括多块竖向设置的限位板24,限位板24的底端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于底座1上,且限位板24的顶端低于模具26的顶端,以防限位板24对第二推板14产生阻挡,所有限位板24朝向模具26一侧的侧壁均位于同一竖直面内,且限位板24朝向模具26的侧面与模具26在水平方向上校形后而处于平直状态时的侧壁能够相贴,因此限位板24可以对模具26在水平方向上的校形起到限位的作用,避免水平油压缸21对模具26施加过大压力而造成模具26向反方向变形。
49.实施例三
50.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如图6所示,为了防止模具26在水平方向校形过程中向左右两端窜动,本实施例中在底座1上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限位座25,两个固定单元位于两个限位座25之间,当模具26被校形至平直状态时,模具26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限位座25相抵或者存在较小的间隙,从而实现对模具26横向上的限位,避免模具26受力而在横向方向产生大的窜动。
51.实施例四
52.实施例四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两个固定座2之间的距离可调,使得两个固定单元能够对不同长度的模具26进行固定,提升本装置对校形范围。具体的,底座1的底部开有
横向设置的t型槽,底座1的顶部开有横向设置且与t型槽连通的条形孔,用于固定固定座2的螺钉底端螺纹连接有螺母,螺母位于t型槽内,松开螺钉,调节固定座2的位置,使得两个固定座2之间的距离与模具26的长度适配,然后再利用螺钉和螺母将固定座2固定于底座1上,对应地,安装座4也采用相似于安装固定座2的方式固定于底座1上,使得两个安装座4之间的距离能够跟随固定座2的调节而调节,从而使得活动座3始终与固定座2正对设置,以便完成对模具26的两端进行夹持固定。
53.实施例五
54.实施例五与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在底座1上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和固定连接于驱动电机上的丝杆副,驱动电机和丝杆副均为两套,两套丝杆副分别对应竖直油压缸20和水平油压缸21,且两个驱动电机均与控制器23电连接,当水平光幕10或者竖直光幕19对模具26的水平形变量或者竖直形变量进行扫描检测时,在确定形变量大小的同时还能最终确定模具26出现变形最大的位置(例如水平光幕10检测到最大距离的位置),然后控制器23控制驱动电机和丝杆副驱动第一推板22移动至模具26最大变形处,以便第一推板22能够更好地对模具26进行校形。
55.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和/或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