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多肢箍的可调节高程的节点加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773105发布日期:2022-02-08 09:19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多肢箍的可调节高程的节点加强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多肢箍的可调节高程的节点加强结构。


背景技术:

2.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采用竖向承重构件预制,而预制竖向承重构件与现浇水平承重构件的节点区域,需按照竖向承重构件的箍筋加密区设置箍筋、穿插现浇水平承重构件的纵向钢筋,最终浇捣比预制竖向承重构件高一等级的混凝土并形成结构整体。但该施工方法存在着诸多弊端,具体分析如下:
3.1)竖向承重构件采用预制、横向承重构件采用现浇,预制梁柱节点纵向钢筋较密,加密区箍筋无法保证安装精度,严重影响梁柱节点强度及质量;
4.2)将周边箍筋焊好形成的箍筋架体,挤压了梁柱节点穿插现浇钢筋混凝土梁纵向钢筋的穿插空间,难以保证双排或者多排钢筋的间距;
5.3)需要穿过现浇钢筋混凝土梁的纵向钢筋后,再人工将中间的两笔双肢箍固定在箍筋架体上,若纵向钢筋过密则容易出现纵向钢筋和后置的双肢箍打架的情况,耗时较长的同时难以保证加密区箍筋的施工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6.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快速、精确施工,满足标准化工艺,贯彻绿色环保、节约资源等先进理念,致力提升施工质量与安装效率的基于多肢箍的可调节高程的节点加强结构。
7.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8.一种基于多肢箍的可调节高程的节点加强结构,包括有钢筋混凝土柱,及一端埋入于钢筋混凝土柱内、另一端延伸至钢筋混凝土柱外的连接钢筋,及设置于钢筋混凝土柱上的、邻靠于连接钢筋设置的骨架钢筋,及缠绕于连接钢筋上的多肢箍,所述的骨架钢筋上设有若干呈等距间隔设置的贴标,所述多肢箍设有一根以上,且与各个贴标相对应在连接钢筋和骨架钢筋上呈等距间隔分布,各个所述多肢箍之间插入有纵向钢筋。
9.作为优选,所述的连接钢筋设有一根以上,且在混凝土柱上呈矩形状分布。
10.进一步的,所述的连接钢筋形成的矩形状结构中,每一矩形边角点具有至少三根连接钢筋,且各个矩形边角点的连接钢筋呈直角三角形状分布。
11.作为优选,所述的多肢箍由一大两小的三个封闭箍筋组合绑扎于连接钢筋上形成钢筋笼状。
12.进一步的,各个所述的多肢箍所形成的钢筋笼在连接钢筋上呈层叠状设置。
13.作为优选,所述的骨架钢筋设有一根以上,且在混凝土柱上呈矩形状分布。
14.作为优选,所述多肢箍上安装有c型卡扣件,该c型卡扣件设有一个以上,且从侧面卡入于多肢箍上形成卡持配合。
15.进一步的,位于最顶部和最底部的所述多肢箍与骨架钢筋之间采用焊接配合固
定。
16.更进一步的,各个所述多肢箍之间的间隔距离与各个贴标之间的间隔距离一致。
17.作为优选,所述钢筋混凝土柱的连接钢筋露出方向设有抗剪键和预埋起吊点,所述的抗剪键位于连接钢筋所形成的矩形状结构内,所述的预埋起吊点位于抗剪键内。
18.通过研究常规周边箍筋架体及多肢箍受到启发,一种基于多肢箍的可调节高程的节点加强结构具有工厂生产、安装方便、分区清晰、无需后装箍筋等特点,充分考虑现场实际施工情况与设计图纸对预制梁柱节点的要求,将常规周边箍筋架体与多肢箍进行了恰当的技术组合,确定了适合本工程施工应用的一种基于多肢箍的可调节高程的节点加强结构施工技术研究。
19.针对提高预制梁柱节点质量,根据项目对混凝土工程质量和进度工期要求,本施工技术采用了一种基于多肢箍的可调节高程的节点加强结构施工技术,该技术主要由多肢箍、形成箍筋架体的光圆钢筋、卡扣件三部分组成。一种基于多肢箍的可调节高程的节点加强结构有利于提高预制梁柱节点中现浇钢筋混凝土梁的纵向钢筋及加密区箍筋的施工质量,保证刚度稳定性及抗震性能,同时我们采用现场钢筋加工棚中多余的光圆钢筋尾料进行再利用,贯彻实施绿色施工、环境环保等措施。
2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1.1)提前依照梁柱节点加密区间距的布置要求准备足够数量的多肢箍,通过在顶部和底部多肢箍内圈的角区通过四根热轧光圆型钢筋组成箍筋架体,并将中间的多肢箍通过可打开的卡扣全部吊放于顶部多肢箍下方。从底至顶将现浇钢筋混凝土梁的纵向钢筋穿过箍筋架体,在布置好一个加密区高度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纵向钢筋后,打开一种基于多肢箍的可调节高程的节点加强结构顶部的卡扣,放置一个多肢箍至加密区标记位置并将其固定在箍筋架体上,直至全部纵向钢筋穿过梁柱节点,待模板支架及模板全部搭设完成并检查无误后,在梁柱节点处浇筑比预制柱柱身混凝土高一强度等级的混凝土;2)具有方便易得、施工简单、受力可靠、构造合理等特点,解决了预制柱和现浇梁的梁柱节点区域钢筋较为密集而难以施加柱内双肢箍的施工痛点,有效得保证了预制梁柱节点的施工质量,提高了现场的施工效率;3)多肢箍一体成型,质量好、误差小、加工方便,适用于对结构强度要求较高的梁柱节点处,具有预制构件工厂生产的高精度性、且能跟预制构件同时进入施工现场的便利性,且不需再通过人工在密集的梁柱节点处敷设内圈的两支双支箍,较为显著得提升了施工质量;4)多肢箍运输至施工现场后,通过现场钢筋加工棚的光圆钢筋余料即可焊接成箍筋架体,并用白色标记笔或者白色油漆在箍筋加密区的位置做好标记,安装方便、节约材料,同时可在地面的钢筋加工棚处进行焊接,通过竖向运输装置即可批量运输至楼板施工处,提高施工效率;5)箍筋架体顶部设置的卡扣,成本低廉、方便易得、安拆方便,能够有效得保证中间的多肢箍全部暂时放置在顶部,同时能保证取用多肢箍的便利性,而且也给预制梁柱节点穿横向纵筋腾出了施作空间,方便班组施作;6)在现浇钢筋混凝土梁的纵向钢筋从底至顶穿过预制梁柱节点的过程中,在布置好来自四个方向的且同处于一个加密区高度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纵向钢筋后,打开箍筋架体顶部的卡扣,放置一个多肢箍至加密区标记位置并将其固定在箍筋架体上,直至全部纵向钢筋穿过梁柱节点,还具有作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梁纵筋分区的作用,同时,若一个加密区穿过直径较大的双排钢筋,可将上层的纵向钢筋通过钢丝绳绑定在多肢箍上,保证双排或多排钢筋的间距,提高钢筋与混凝
土的粘结力作用;7)贯彻绿色施工、环保节能的装配式建筑施工原则,一种基于多肢箍的可调节高程的节点加强结构采用工厂制作的多肢箍,同时对现场钢筋加工棚的尾料进行了回收和再利用。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多肢箍的可调节高程的节点加强结构的俯视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多肢箍的可调节高程的节点加强结构的多肢箍锁紧状态示意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多肢箍的可调节高程的节点加强结构的多肢箍展开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26.实施例1
27.参阅图1-3所示,一种基于多肢箍的可调节高程的节点加强结构,包括有钢筋混凝土柱1,及一端埋入于钢筋混凝土柱1内、另一端延伸至钢筋混凝土柱1外的连接钢筋2,及设置于钢筋混凝土柱1上的、邻靠于连接钢筋2设置的骨架钢筋3,及缠绕于连接钢筋2上的多肢箍4,所述的骨架钢筋3上设有若干呈等距间隔设置的贴标5,所述多肢箍4设有一根以上,且与各个贴标5相对应在连接钢筋2和骨架钢筋3上呈等距间隔分布,各个所述多肢箍4之间插入有纵向钢筋6,在本实施例中,各个所述贴标5的等距间隔为按照梁柱节点箍筋加密区箍筋间距。
28.参阅图1所示,所述的连接钢筋2设有一根以上,且在混凝土柱上呈矩形状分布,所述的连接钢筋2形成的矩形状结构中,每一矩形边角点具有至少三根连接钢筋2,且各个矩形边角点的连接钢筋2呈直角三角形状分布,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了十二根连接钢筋2,每一边角点设置三根连接钢筋2并进行直角三角形状分布,便于配合多肢箍4进行缠绕。
29.参阅图1-2所示,所述的多肢箍4由一大两小的三个封闭箍筋组合绑扎于连接钢筋2上形成钢筋笼状,各个所述的多肢箍4所形成的钢筋笼在连接钢筋2上呈层叠状设置,所述的骨架钢筋3设有一根以上,且在混凝土柱上呈矩形状分布,通过采用各个多肢箍4弯折绑扎后,按照贴标5间隔进行一层一层的间隔设计,从而配合纵向钢筋6的插入配合。
30.参阅图2-3所示,所述多肢箍4上安装有c型卡扣件7,该c型卡扣件7设有一个以上,且从侧面卡入于多肢箍4上形成卡持配合,位于最顶部和最底部的所述多肢箍4与骨架钢筋3之间采用焊接配合固定,各个所述多肢箍4之间的间隔距离与各个贴标5之间的间隔距离一致,c型卡扣件7主要用于配合多肢箍4进行收束,而c型卡扣件7采用了可拆装设计,在各个多肢箍4收束时进行卡持,在各个多肢箍4之间插入纵向钢筋6时拆出对应的多肢箍4。
31.参阅图1所示,所述钢筋混凝土柱1的连接钢筋2露出方向设有抗剪键8和预埋起吊点9,所述的抗剪键8位于连接钢筋2所形成的矩形状结构内,所述的预埋起吊点9位于抗剪键8内。
32.实施例2
33.参阅图1-3所示,一种基于多肢箍的可调节高程的节点加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4.1)构建一半成品框架结构;
35.2)基于所构建的半成品框架结构,预制与之匹配的连接钢筋,并将连接钢筋埋入于半成品框架结构内;
36.3)基于所埋入的连接钢筋2,在半成品框架结构上焊接骨架钢筋3;
37.4)在骨架钢筋3处涂覆若干等距间隔的贴标5;
38.5)将一大两小的三个封闭箍筋组合绑扎于各个连接钢筋上形成多肢箍4,并使各个多肢箍4在连接钢筋上呈层叠设置;
39.6)在各个层叠设置的多肢箍4侧面卡入c型卡扣件7进行收束;
40.7)配合c型卡扣件7,在各个多肢箍4之间插入纵向钢筋6,组成成品框架结构。
41.在步骤1)中,所述的半成品框架结构的构建方法为:预制钢筋混凝土柱尺寸、纵向钢筋6数量及尺寸,以及现浇钢筋混凝土梁的梁高,基于以上参数生产对应的半成品框架结构。
42.在步骤2)中,所述的连接钢筋2设有一根以上,且在半成品框架结构上呈矩形状分布,每一矩形边角处设有至少三根连接钢筋2。
43.在步骤3)中,所述的骨架钢筋3设有一根以上,且与连接钢筋2的位置相配合,在每一矩形边角处的连接钢筋2位置搭配有至少一根骨架钢筋3。
44.在步骤4)中,所述的贴标5数量为n,所述的纵向钢筋6数量为n,所述n=n-1。
45.在步骤4)中,所述的贴标5间隔长度与纵向钢筋6的直径长度相匹配。
46.在步骤5)中,所述的多肢箍4包括有最高层、最低层和中间层,其中,所述的最高层固定在连接钢筋2的顶部位置,所述的最低层固定在连接钢筋2的底部位置,所述的中间层与贴标5的位置相适配。
47.在步骤6)中,所述的c型卡扣件7设有两组,分别设置于多肢箍4的两侧,并进行各层多肢箍4的收束。
48.在步骤6)中,所述的c型卡扣件7为具有伸缩性的卡持构件。
49.在步骤7)中,当未进行纵向钢筋6插入时,则将中间层的多肢箍4经由c型卡扣件7收束于最高层的多肢箍4处,当进行纵向钢筋6插入时,则将中间层的多肢箍4经由c型卡扣件7中脱出,并配合纵向钢筋6进行交错层叠搭接。
5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51.1)提前依照梁柱节点加密区间距的布置要求准备足够数量的多肢箍,通过在顶部和底部多肢箍内圈的角区通过四根热轧光圆型钢筋组成箍筋架体,并将中间的多肢箍通过可打开的卡扣全部吊放于顶部多肢箍下方。从底至顶将现浇钢筋混凝土梁的纵向钢筋穿过箍筋架体,在布置好一个加密区高度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纵向钢筋后,打开一种基于多肢箍的可调节高程的节点加强结构顶部的卡扣,放置一个多肢箍至加密区标记位置并将其固定在箍筋架体上,直至全部纵向钢筋穿过梁柱节点,待模板支架及模板全部搭设完成并检查无误后,在梁柱节点处浇筑比预制柱柱身混凝土高一强度等级的混凝土;2)具有方便易得、施工简单、受力可靠、构造合理等特点,解决了预制柱和现浇梁的梁柱节点区域钢筋较为密集而难以施加柱内双肢箍的施工痛点,有效得保证了预制梁柱节点的施工质量,提高了现场的施工效率;3)多肢箍一体成型,质量好、误差小、加工方便,适用于对结构强度要求
较高的梁柱节点处,具有预制构件工厂生产的高精度性、且能跟预制构件同时进入施工现场的便利性,且不需再通过人工在密集的梁柱节点处敷设内圈的两支双支箍,较为显著得提升了施工质量;4)多肢箍运输至施工现场后,通过现场钢筋加工棚的光圆钢筋余料即可焊接成箍筋架体,并用白色标记笔或者白色油漆在箍筋加密区的位置做好标记,安装方便、节约材料,同时可在地面的钢筋加工棚处进行焊接,通过竖向运输装置即可批量运输至楼板施工处,提高施工效率;5)箍筋架体顶部设置的卡扣,成本低廉、方便易得、安拆方便,能够有效得保证中间的多肢箍全部暂时放置在顶部,同时能保证取用多肢箍的便利性,而且也给预制梁柱节点穿横向纵筋腾出了施作空间,方便班组施作;
52.6)在现浇钢筋混凝土梁的纵向钢筋从底至顶穿过预制梁柱节点的过程中,在布置好来自四个方向的且同处于一个加密区高度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纵向钢筋后,打开箍筋架体顶部的卡扣,放置一个多肢箍至加密区标记位置并将其固定在箍筋架体上,直至全部纵向钢筋穿过梁柱节点,还具有作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梁纵筋分区的作用,同时,若一个加密区穿过直径较大的双排钢筋,可将上层的纵向钢筋通过钢丝绳绑定在多肢箍上,保证双排或多排钢筋的间距,提高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力作用;7)贯彻绿色施工、环保节能的装配式建筑施工原则,一种基于多肢箍的可调节高程的节点加强结构采用工厂制作的多肢箍,同时对现场钢筋加工棚的尾料进行了回收和再利用。
53.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凡此种种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内容,按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对本实用新型上述结构做出的其它多种形式的修改、替换或变更,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