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条形基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99570发布日期:2022-02-12 14:08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配式条形基础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条形基础。


背景技术:

2.装配式建筑融合了现代信息技术和工业化生产模式,是一种可以实现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和智能化应用的新型建筑结构形式。与传统建筑结构相比,装配式建筑具备灵活高效、绿色节能、施工便捷,成本低等诸多优点。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也成为提高建造水平和建筑品质、持续推进我国新型建筑工业化和建筑产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促进了高品质绿色建筑的建设及建筑产业的转型和升级。另外,中央和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了大量保证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政策、规范及标准,为促进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政策基础。
3.因此,一系列由承重系统、楼屋面系统和内外墙围护结构系统组成的轻钢装配式建筑体系随之而生。但是,现有的轻钢装配式建筑体系的基础仍然多采用传统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或独立基础,因此,施工现场仍需要使用大量模板用于支撑混凝土,使得建筑工程机械化程度低,相对工效不高,工期较长,易受天气影响,施工质量参差不齐,并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无法真正实现全楼装配。
4.综上可知,由于现有技术中的建筑体系的基础具有如上所述的缺点,因此设计一种更好的建筑体系的基础,从而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现浇混凝土基础存在的一系列弊端,提高多层轻钢装配式建筑的整体建造效率,是本领域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装配式条形基础,可以实现批量标准化生产,能够直接组合装配形成轻钢装配式建筑体系的基础,从而可以提高建筑的整体建造效率。
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体是这样实现的:
7.一种装配式条形基础,包括:基础主体和立柱;所述基础主体包括至少两阶阶体、凸块和凹槽;其中,最上层阶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凸块和至少一个凹槽,所述凸块和凹槽的形状和尺寸相互匹配;所述立柱与所述基础主体固定连接。
8.较佳地,所述最上层阶体的上表面设置有具有预设深度的槽口;所述立柱设置在所述槽口内,所述立柱与槽口通过填充在所述槽口中的填充体固定连接。
9.较佳地,所述基础主体具有两阶阶体,包括第一阶体和第二阶体;所述第二阶体位于第一阶体的上面,所述第二阶体的宽度小于第一阶体的宽度。
10.较佳地,所述第二阶体的前端设置有凸块,所述第二阶体的后端设置有与所述凸块的形状和尺寸相配合的凹槽。
11.较佳地,所述凸块和凹槽的边缘处设置有预埋件。
12.较佳地,在基础主体的最下层阶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一钢筋网片,所述第一钢筋网片的尺寸不大于最下层阶体的底面的尺寸;所述最上层阶体的顶部设置有第二钢筋网片,
所述第二钢筋网片的尺寸不大于最上层阶体的上表面的尺寸,所述第二钢筋网片与槽口对应处设置有不小于槽口的尺寸的缺口。
13.较佳地,所述第一钢筋网片和所述第二钢筋网片与混凝土共同浇筑一体成型形成所述基础主体。
14.较佳地,所述条形基础是一字型条形基础、l型条形基础或t型条形基础。
15.较佳地,所述最上层阶体的上表面固定有预设数量的吊点。
16.较佳地,所述条形基础上设置有二维码,所述二维码包含对应的条形基础的信息。
17.如上可见,在本实用新型中的装配式条形基础中,通过不同规格的条形基础之间相互连接装配,从而可以直接组合装配形成轻钢装配式建筑体系的基础。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字型条形基础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字型条形基础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字型条形基础的俯视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字型条形基础结构的正面剖视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字型条形基础结构的侧面剖视图;
23.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l型条形基础的俯视图;
24.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t型条形基础的俯视图;
25.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不同规格条形基础的装配示意图;
26.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不同规格条形基础的装配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8.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装配式条形基础,通过不同规格的条形基础之间相互连接装配,从而能够直接组合装配形成轻钢装配式建筑体系的基础。
29.如图1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装配式条形基础,包括:基础主体和立柱14;所述基础主体包括至少两阶阶体、凸块13和凹槽12;其中,最上层的阶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凸块13和至少一个凹槽12,所述凸块13和凹槽12的形状和尺寸相互匹配;所述立柱14与所述基础主体固定连接。
30.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可以使用多种具体实现方式来实现上述的装配式条形基础。以下将以其中一些具体实现方式为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介绍。
31.例如,作为示例,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9所示,所述最上层阶体的上表面设置有具有预设深度的槽口17;所述立柱14的下端设置在所述槽口17内,所述立柱14与槽口17通过填充在所述槽口17中的填充体18固定连接。
32.再例如,作为示例,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基础主体可以具有两阶阶体,包括第一阶体10和第二阶体11;所述第二阶体11位于第一阶体10的上面,所述第二阶体的宽度小于第一阶体的宽度。
33.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条形基础可以具有多种形状。
34.例如,作为示例,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条形基础可以为一字型条形基础,所述一字型条形基础1的第二阶体11的前端设置有凸块13;所述第二阶体11的后端设置有与所述凸块13的形状和尺寸相配合的凹槽12。
35.另外,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凸块13的外边缘与第一阶体10的边缘齐平,所述凹槽12的底边与第一阶体10的边缘齐平,从而便于相邻的的条形基础之间进行连接和固定。
36.较佳的,所述凸块13设置在所述第二阶体11的前端的中部,所述凹槽12设置在所述第二阶体11的后端的中部。
37.较佳的,所述凸块13的根部宽度不小于第二阶体宽度的1/3,所述凸块13的高度同第二阶体高度相同。
38.较佳地,由于所述第一阶体10设置在所述第二阶体11的底部,凸块13的外边缘与第一阶体10的边缘齐平,凹槽12的底边与第一阶体10的边缘齐平,因此所述第一阶体10上位于所述凸块13底部的两侧具有两个对称的空位,所述凹槽12两侧具有两个对称的主体结构,悬空于第一阶体10的斜上方,且凹槽两侧的两个对称的主体结构与凸块两侧的两个对称的空位的形状和尺寸完全匹配。
39.结合图1至图3和图8至图9,由于所述条形基础具有以上的结构,因此,当第一个条形基础与第二个条形基础进行装配时,第一个条形基础的凹槽套接第二个条形基础的凸块,使得第二个条形基础的凸块完全置于第一个条形基础的凹槽内,同时第一个条形基础的凹槽两侧的主体结构刚好置于第二个条形基础的凸块两侧的空位处,且形状和尺寸完全匹配,从而使得两个条形基础的第一阶体10和第二阶体11均完全对接,进而使得两个条形基础装配在一起。
40.作为示例,所述凸块13和凹槽12可以设置成楔形,由于楔形的凸块和凹槽装配之后在水平方向无法脱离和相对移动,从而保证了条形基础连接的可靠性。
41.由于每个条形基础的第二阶体的前端设置凸块,后端设置凹槽,且凸块和凹槽可以装配连接(比如第一个条形基础的凹槽与第二个条形基础的凸块装配连接),可以使得不同条形基础之间利用凸块和凹槽的相互装配进行连接固定,进而形成轻钢装配式建筑体系的基础。
42.另外,作为示例,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4和图9所示,所述凸块13和凹槽12的边缘处设置有预埋件16,能够保证基础主体的企口平整,也便于后期相邻的条形基础之间的拼装。
43.较佳地,所述预埋件16使用可焊接的材料制成,当凸块13与凹槽12装配连接完成后,凸块和凹槽上的预埋件实现对接,此时可以将凸块和凹槽上的预埋件焊接在一起,从而进一步保证了基础主体之间连接的可靠性。
44.另外,作为示例,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第二阶体11的上表面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槽口17,所述槽口17可以是一个楔形槽,所述槽口17上表面的宽度可以大于底面的宽度,所述槽口17的深度可以大于第二阶体11的高度。
45.另外,作为示例,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的需要,在所述槽口17中设置预设数量的立柱14(比如,两根立柱)将各根立柱14进行垂直度调整后,将填充体18填充到槽口17内,使得各根立柱14可以通过浇注体18在槽口17内固定,从
而使得各根立柱14与基础主体通过填充体18固定连接。
46.较佳地,所述填充体18可以使用高标号微膨胀混凝土,从而可以浇筑到所述槽口17内。
47.较佳地,所述立柱14为建筑主体支柱的首节支柱,可以使用钢材料制成。
48.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在第一阶体10的底部设置第一钢筋网片19,所述第一钢筋网片19的尺寸不大于第一阶体10底面的尺寸;在第二阶体11的顶部设置第二钢筋网片20,所述第二钢筋网片20的尺寸不大于第二阶体11上表面的尺寸,且所述第二钢筋网片20与槽口17对应处设置有不小于槽口17的尺寸的缺口。通过在基础主体的上部和下部设置钢筋网片,可以提高基础主体的抗裂能力,进一步保证了装配式条形基础的工程质量。
49.较佳地,所述第一钢筋网片19和第二钢筋网片20与混凝土共同浇筑一体成型形成所述基础主体。
50.此外,作为示例,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基础主体的长度可以为1米或2米两种形式,从而可以适应轻钢装配式建筑小柱距的需求;所述基础主体的宽度可以根据条形基础上部结构的具体荷载和地质条件确定。
51.此外,作为示例,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所述第二阶体11上表面的所述槽口17的两侧,固定有吊点15,在施工过程中,可以通过吊点15将条形基础吊装至指定的设计位置,以便于调整标高和现场拼装。
52.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可以使用多种具体实现方式来实现上述的条形基础。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8所示,所述条形基础还可以为l型条形基础。在l型条形基础2的前端设置有凸块,后端设置有与所述凸块的形状和尺寸相配合的凹槽,从而能够与其他形式的条形基础进行装配连接,以形成建筑基础的拐角。
53.较佳地,如图6所示,可以在l型条形基础的上表面的槽口两端及拐角处分别设置吊点15,在吊装时更牢固更安全。
54.本l型条形基础的实施例中的其它具体技术方案,可参考上述一字型条形基础的实施例以及本技术文件中说明书的相关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55.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所述条形基础还可以是t型条形基础,所述t型条形基础3的三个端分别设置可以相互匹配连接的凸块13或凹槽12(例如,t型条形基础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设置有凸块13,t型条形基础的第三端设置有凹槽12),从而能够与其他形式的条形基础进行装配连接。
56.较佳地,如图7所示,可以在t型基础主体的上表面的槽口的三个端侧分别设置吊点15,在吊装时更牢固更安全。
57.本t型条形基础的实施例中的其它具体技术方案,可参考上述一字型条形基础的实施例以及本技术文件中说明书的相关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58.另外,作为示例,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可以将一字型、l型和t型条形基础的不同规格进行标准化设计和生产,从而可以批量生产出不同规格的标准的基础主体单元,进而可以对标准化的基础主体单元进行拼装,组合出全楼的整体基础。
59.较佳地,所述的装配式条形基础进行标准化后,将每一个条形基础的基础主体单元的重量控制在2吨以内,便于小型机械起吊与安装。
60.此外,作为示例,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可以在所述的每一个条形基础上设置二维码,所述二维码可以包含名称、尺寸规格、材质、批号、安装编号、质量检验结果和验收情况等信息,以便于在施工现场查阅每一个用于拼装的条形基础的各种信息,便于拼装,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和安全管理。
61.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由于将条形基础设计成可以榫卯连接的结构,连接可靠,整体性好;且不同规格的条形基础均可以预先在工厂进行大规模标准化、集成化、精益化生产,工艺流程简单,便于质量控制,而且耗费的人力物力少,有利于节约成本;另外,单个条形基础相对轻巧,便于小型机械吊装,安装流程简便,在施工过程中,产生噪声的时间短,扬尘少,对周边环境影响也相对较小。
62.基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点和优势,能够直接组合装配形成轻钢装配式建筑体系的基础,拼装完成后既能满足上部主体结构的承载需求,又能用于上部轻钢装配式墙体主、副龙骨的固定,可以实现真正的全楼装配,而且提高了施工工效。
6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