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工程用组合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97540发布日期:2021-11-25 13:37阅读: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工程用组合桩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工程用组合桩领域。


背景技术:

2.建筑工程,指通过对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活动所形成的工程实体,建筑工程中常使用组合桩来对工程实体起到支撑作用,例如在建设横跨梁类工程实体时,在横跨梁主体成形之前其底部需要组合桩进行支撑,以保证梁主体稳固成型。
3.中国专利号cn212865682u公开了一种建筑工程用组合桩,包括立桩主体,所述立桩主体的底端外表面开设有螺纹结构体,所述螺纹结构体底端边缘处一体式成型有第一卡块,所述立桩主体的底端外部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内表面边缘处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底座的下表面一体式成型有底板,通过在底座的内部边缘处设计第一卡槽和在立桩主体的底端边缘处设计第一卡块,可以将立桩主体的底端嵌入底座的内部,转动立桩主体将第一卡块卡合在第一卡槽的内部,卡合后通过螺纹结构体旋合螺纹环直至将紧压头的端部嵌入底座。
4.现有的组合桩,通常增大组合桩底部的接地面积,使其更加稳定,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移动组合桩时,就显得很沉重,导致移动不便,另外现有组合桩的高度一般固定,稍有高度不足的地方,便不能满足使用者的要求,因此亟需一种建筑工程用组合桩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工程用组合桩,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建筑工程用组合桩,包括桩主体,所述桩主体顶部的中部开设有第一螺孔,所述第一螺孔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螺纹柱,所述螺纹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桩主体的底部活动连接有第一底座,所述第一底座的四周均匀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顶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中部穿插连接有紧固螺钉。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底座顶部的中部开设有第二螺孔,所述桩主体的底端穿插连接于第二螺孔内部的位置开设有螺纹槽。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桩主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底座,所述第一底座的底部开设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的内部嵌入连接有第二底座。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底座的底部安装有滚轮。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桩主体顶端的外侧开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的内部套设有环形块。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环形块的外侧均匀铰接有四个支撑
杆,每两个相邻所述支撑杆所在面之间的夹角为九十度。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顶板底部的四周均开设有滑槽,四个所述滑槽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滑块。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四个所述滑块的底部均铰接于支撑杆的顶部。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1、该建筑工程用组合桩,通过转动第一底座,第二螺孔与螺纹槽相互配合,桩主体带动第二底座突出收纳槽,使滚轮接触地面,这样移动桩主体十分方便省力,在方向转动第一底座,第二底座收进收纳槽内部,第一底座接触地面,其四周侧边连接的固定块通过紧固螺钉穿过通孔固定在地面上,增大了桩主体底面的接地面积,使桩主体更加稳定。
17.2、该建筑工程用组合桩,通过转动顶板,同时环形块在环形槽的内部同步转动,螺纹柱在第一螺孔内部上升,使得环形块四周铰接的支撑杆向桩主体靠拢,滑块在滑槽内部向内侧滑动,从而始终保持着支撑杆撑住顶板的底部,保持顶板稳定,这样可以在一些高度不足的地方,升高顶板使其仍然可以支撑到建筑工程实体,提高适用范围,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的外观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收纳槽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底座底部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杆的示意图。
23.图中:1、桩主体;2、第一螺孔;3、螺纹柱;4、顶板;5、第一底座;51、第二螺孔;52、螺纹槽;53、收纳槽;54、第二底座;55、滚轮;6、固定块;7、通孔;8、紧固螺钉;9、环形槽;91、环形块;92、支撑杆;93、滑块;94、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25.请参阅图1

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工程用组合桩的技术方案:
26.一种建筑工程用组合桩,包括桩主体1,桩主体1顶部的中部开设有第一螺孔2,第一螺孔2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螺纹柱3,螺纹柱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4,桩主体1的底部活动连接有第一底座5,第一底座5的四周均匀固定连接有固定块6,固定块6的顶部开设有通孔7,通孔7的中部穿插连接有紧固螺钉8。
27.具体的,桩主体1为圆柱体,且其顶部的中部开设有第一螺孔2,第一螺孔2的内部经过螺纹匹配连接有螺纹柱3,螺纹柱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4,使用时转动螺纹柱3,使顶板4的位置相对升高,以此调节桩主体1顶部支撑的高度,满足使用者的要求,桩主体1的底
部活动连接有第一底座5,第一底座5的四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6,将紧固螺钉8穿插在固定块6顶部开设的通孔7内部,从而将固定块6和第一底座5固定,第一底座5底面的面积大于桩主体1底面的面积,相当于增大了桩主体1的接地面积,使组合桩更稳定。
28.第一底座5顶部的中部开设有第二螺孔51,桩主体1的底端穿插连接于第二螺孔51内部的位置开设有螺纹槽52。
29.具体的,第一底座5顶部的中部开设有第二螺孔51,桩主体1底端的外侧开设有螺纹槽52,桩主体1的底端经过螺纹槽52与第二螺孔51相互配合可做微调,使桩主体1相对于第一底座5的位置上升或下降。
30.桩主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底座54,第一底座5的底部开设有收纳槽53,收纳槽53的内部嵌入连接有第二底座54。
31.具体的,桩主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底座54,第二底座54嵌入到第一底座5底部开设的收纳槽53的内部,使用时,转动第一底座5,可以使第二底座54的底部突出或收进收纳槽53的内部。
32.第二底座54的底部安装有滚轮55。
33.具体的,第二底座54的底部安装有滚轮55,滚轮55设置有两个,当需要移动桩主体1时,第二底座54突出收纳槽53,使滚轮55接触地面,这样移动桩主体1时,不会显得沉重,减小摩擦力,使移动更加方便。
34.桩主体1顶端的外侧开设有环形槽9,环形槽9的内部套设有环形块91。
35.具体的,桩主体1顶端的外侧开设有环形槽9,环形槽9的内部套设有环形块91,环形块91可以环形槽9的内部转动。
36.环形块91的外侧均匀铰接有四个支撑杆92,每两个相邻支撑杆92所在面之间的夹角为九十度。
37.具体的,环形块91的外侧均匀铰接有支撑杆92,支撑杆92设置有四个,两两相邻之间夹角为九十度。
38.顶板4底部的四周均开设有滑槽94,四个滑槽94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滑块93。
39.具体的,顶板4底部的四周均开设有滑槽94,滑槽94设置有四个,每个滑槽94的内部对应滑动连接有滑块93。
40.四个滑块93的底部均铰接于支撑杆92的顶部。
41.具体的,四个滑块93的底部均铰接于支撑杆92的顶部,当转动螺纹柱3使顶板4上升时,支撑杆92带动滑块93在滑槽94内部滑动,且始终保持支撑杆92支撑在顶板4的底部。
42.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