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装配式建筑密封防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188493发布日期:2022-03-09 12:18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装配式建筑密封防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装配式建筑密封防水装置。


背景技术:

2.装配式建筑是指把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工厂进行,在工厂加工制作好建筑用构件和配件(如楼板、墙板、楼梯、阳台等),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现场装配安装而成的建筑。
3.装配式建筑主要包括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现代木结构建筑等,因为采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是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的代表,为保证装配式建筑的正常安装以及后续使用,则会在安装时配合相应的防水装置进行组合,以此来保证装配式建筑的正常使用。
4.通过检索专利公开号cn211735824u可以得知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防水结构,包括:预制的第一墙板,该第一墙板的顶部形成有向上延伸的延伸部,该延伸部与第一墙板的顶部围合成l形的凹槽;预制的且安装于第一墙板的顶部的第二墙板,该第二墙板的底部形成有向下延伸且与延伸部相对的凸块;以及浇筑形成于凹槽且向远离延伸部的方向延伸的楼板,该楼板顶部对应凹槽的位置形成有向上凸伸且与第二墙板的底部相抵的挡水坎,该挡水坎与第二墙板的底部之间的缝隙高于凸块与延伸部之间的缝隙,但是现有的新型装配式建筑密封防水装置还存在问题或缺陷:
5.传统的防水装置整体结构较为单一,其防水性能也相对较为薄弱,不利于装置对装配建筑的长时间作业,导致装置在作业一定时长后,容易导致雨水从外界的渗透量增加,并且又无法对渗透的雨水进行一定的防水处理,导致装置整体的防水性能下降过快,降低了使用寿命的同时也不利于装配建筑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装配式建筑密封防水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装配式建筑密封防水装置,包括封板、混凝土衔接板、第二安装腔体和第一安装腔体,所述封板的一侧安装有混凝土衔接板,所述混凝土衔接板的顶部与底部分别安装有第二安装腔体与第一安装腔体,所述混凝土衔接板与第二安装腔体以及第一安装腔体之间分别设置有app防水材料层、改性沥青层与防水油毡,所述第二安装腔体内部的底面与第一安装腔体内部的顶面皆安装有第二阻水槽,所述第二阻水槽内安装有第一阻水槽,所述第二安装腔体内嵌入有排水管件,且排水管件上均匀分布有延伸至第一阻水槽内的高分子树脂吸附头。
8.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腔体、混凝土衔接板以及第二安装腔体之间通过五组钢筋贯穿连接。
9.优选的,所述第一阻水槽与第二阻水槽呈现回字状,且第二阻水槽高于第一阻水槽。
10.优选的,所述封板上安装有与排水管件对接的排水口,第一安装腔体下方以及第二安装腔体上方封板的内侧壁皆涂覆有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涂料层。
11.优选的,所述排水管件与高分子树脂吸附头之间通过对接套件对接安装,且对接套件与排水管件之间相互连通。
12.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腔体与第二安装腔体上皆均匀分布有相互对应的穿孔。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新型装配式建筑密封防水装置结构合理,具有以下优点:
14.(1)本装置通过封板能保证装置在进行正常安装的同时,又起到了格挡外界雨水,通过增加装置与装配件之间的接触面积,以此方式来减少外界雨水的渗透,增强了装配件外表面的防水性能,并且这样的装配方式也减少了衔接处之间缝隙的暴露以及砂砾的掉落,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能,安装腔体通过第二阻水槽与第二阻水槽通过在内部增加隔离组件,降低了水的渗透,因雨水都是由外到内的方式进行渗透的,这样的结构,增加了装置对外界雨水的格挡效果,避免或减少雨水渗透到底部的中心,以此方式来最大化保证装配件底部以及内部的干燥,提高了装置对装配件的防水力度,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效果;
15.(2)本装置通过第二安装腔体为上至腔体,通过排水管件上的高分子树脂吸附头使装置实现了自吸式的排水以及防水效果,因雨水为由外到内、由上至下的方式进行逐步渗透的,当雨水渗透到装置的内部核心处时,可以通过高分子树脂吸附头的材料特性对渗透到内部的雨水进行快速吸附,吸收的雨水会通过体量的增加而积攒渗透到排水管件,以此方式对雨水进行排出,实现了防水的目的,使装置实现了内外结合的方式进行防水作业,提高了装置的功能性,扩大了适用范围,app防水材料层、改性沥青层与防水油毡通过对装置内部结构层的完善,以此方式来达到结构层的防水效果,避免或减少装配件受到雨水时出现长时间渗透导致装置内部防水力度下降的情况,增加了装置内部结构层的防水力度,保证了整体的防水效果,延长了装置的作业时长。
16.(3)本装置通过混凝土衔接板通过第二安装腔体与第一安装腔体使装置实现了与建筑件之间实现了装配衔接安装,起到了承上启下的效果,便于工作人员进行安装固定,同时也能保证建筑装配件之间的牢固程度,避免了单面性的装配作业。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局部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局部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封板;101、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涂料层;102、排水口;2、第一阻水槽;3、第二阻水槽;4、第一安装腔体;401、穿孔;5、钢筋;6、混凝土衔接板;7、排水管件;701、对接套件;702、高分子树脂吸附头;8、第二安装腔体;9、app防水材料层;10、改性沥青层;11、防水油毡。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新型装配式建筑密封防水装置,包括封板1、混凝土衔接板6、第二安装腔体8和第一安装腔体4;
25.封板1的一侧安装有混凝土衔接板6,封板1能保证装置在进行正常安装的同时,又起到了格挡外界雨水,通过增加装置与装配件之间的接触面积,以此方式来减少外界雨水的渗透,增强了装配件外表面的防水性能,并且这样的装配方式也减少了衔接处之间缝隙的暴露以及砂砾的掉落,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能,混凝土衔接板6的顶部与底部分别安装有第二安装腔体8与第一安装腔体4,第一安装腔体4与第二安装腔体8上皆均匀分布有相互对应的穿孔401,穿孔401便于工作人员安装相应的筋条组件,以此方式来保证装置与装配件之间的牢固程度,同时便于相应的装配件进行浇筑作业;
26.具体的,第二安装腔体8内部的底面与第一安装腔体4内部的顶面皆安装有第二阻水槽3,第二阻水槽3内安装有第一阻水槽2,第一阻水槽2与第二阻水槽3呈现回字状,且第二阻水槽3高于第一阻水槽2,其效果可以减少以及降低雨水渗透的速度,回字型达到了高效阻隔的效果,安装腔体通过第二阻水槽3与第二阻水槽3通过在内部增加隔离组件,降低了水的渗透,因雨水都是由外到内的方式进行渗透的,这样的结构,增加了装置对外界雨水的格挡效果,避免或减少雨水渗透到底部的中心,以此方式来最大化保证装配件底部以及内部的干燥,提高了装置对装配件的防水力度,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效果,第二安装腔体8内嵌入有排水管件7,且排水管件7上均匀分布有延伸至第一阻水槽2内的高分子树脂吸附头702,排水管件7与高分子树脂吸附头702之间通过对接套件701对接安装,且对接套件701与排水管件7之间相互连通,高分子树脂吸附头702插在对接套件701上,并伸入到排水管件7内,第二安装腔体8为上至腔体,通过排水管件7上的高分子树脂吸附头702使装置实现了自吸式的排水以及防水效果,因雨水为由外到内、由上至下的方式进行逐步渗透的,当雨水渗透到装置的内部核心处时,可以通过高分子树脂吸附头702的材料特性对渗透到内部的雨水进行快速吸附,吸收的雨水会通过体量的增加而积攒渗透到排水管件7,以此方式对雨水进行排出,实现了防水的目的,使装置实现了内外结合的方式进行防水作业,提高了装置的功能性,扩大了适用范围,封板1上安装有与排水管件7对接的排水口102,这样,当排水管件7内存在雨水时,会通过排水口102进行排出,第一安装腔体4下方以及第二安装腔体8上方封板1的内侧壁皆涂覆有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涂料层101,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涂料层101可以更好的降低雨水从封板1与装配建筑之间的缝隙渗透到内部;
27.具体的,第一安装腔体4、混凝土衔接板6以及第二安装腔体8之间通过五组钢筋5贯穿连接,钢筋5的目的是为了增加第一安装腔体4、混凝土衔接板6以及第二安装腔体8之间的连接性以及整体的牢固程度,使装置可以更好的配合装配建筑进行安装固定,混凝土衔接板6通过第二安装腔体8与第一安装腔体4使装置实现了与建筑件之间实现了装配衔接安装,起到了承上启下的效果,便于工作人员进行安装固定,同时也能保证建筑装配件之间的牢固程度,避免了单面性的装配作业,混凝土衔接板6与第二安装腔体8以及第一安装腔
体4之间分别设置有app防水材料层9、改性沥青层10与防水油毡11,app防水材料层9、改性沥青层10与防水油毡11通过对装置内部结构层的完善,以此方式来达到结构层的防水效果,避免或减少装配件受到雨水时出现长时间渗透导致装置内部防水力度下降的情况,增加了装置内部结构层的防水力度,保证了整体的防水效果,延长了装置的作业时长。
28.工作原理:使用时对装置整体进行检查,将装配件的上半部与封板1上的第二安装腔体8进行对接,上半部与第一安装腔体4进行对接装配,然后通过筋条通过穿孔401打入到内部进行固定,同时可以根据装配件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对第二安装腔体8以及第一安装腔体4内进行浇筑相应的混凝土,安装完毕后,封板1与装配件之间紧实贴合,当雨水分别渗透第二阻水槽3与第一阻水槽2时,则排水管件7上高分子树脂吸附头702对渗透的雨水进行吸收,并通过排水口102进行排出。
29.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