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密集分缝水工混凝土性能的结构。
背景技术:2.混凝土是指由胶凝材料将集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通常讲的混凝土一词是指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集料;与水(可含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而得的水泥混凝土,也称普通混凝土,它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
3.为满足混凝土结构性能、施工工艺等要求,同时考虑混凝土供应能力及浇筑工作强度,并减小夜间作业的安全风险,有时需要对竖向混凝土结构进行密集施工分缝。密集分缝使水工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抗渗性、强度等方面性能下降,为满足上述性能要求,通常会对分缝部位的混凝土表面进行凿毛或用高压水枪冲毛处理,还可采用配置钢筋的方式提高其强度和整体性。然而,水工混凝土的抗渗能力并未得到有效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不足与缺点,提供一种提高密集分缝水工混凝土性能的结构,采用在混凝土分缝部位设置凹型键槽的结构,凹型键槽增大了缝面的不平整度,当混凝土结构块受到荷载作用时,需剪断键槽才能产生沿分缝处的剪切破坏,故可进一步增加混凝土结构块的强度和整体性;此外,凹型键槽还延长了混凝土分缝处的渗径,减少渗透水流的水力坡降,更重要的是还可防止产生沿缝面的接触冲刷(混凝土中ca+被溶解,并被渗透水流带出结构块之外),解决现有密集分缝水工混凝土抗渗能力差的问题,达到提高混凝土结构块抗渗性的目的。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是:一种提高密集分缝水工混凝土性能的结构,它包括混凝土结构块1、及设置在混凝土结构块1上的凹型键槽2,所述凹型键槽2嵌入至混凝土结构块1内,所述凹型键槽2由左侧槽板21、槽板底板22、右侧槽板23、横梁钢筋24组成,所述左侧槽板21的下端与槽板底板22的左端相连接,且槽板底板22的右端与右侧槽板23相连接,所述横梁钢筋24一端连接左侧槽板21,另一端与右侧槽板23相连接。
6.进一步的,所述左侧槽板21、槽板底板22及右侧槽板23为一体化结构。
7.进一步的,所述槽板底板22上侧与左侧槽板21的右侧交点距离槽板底板22上侧与右侧槽板23的左侧交点距离设为h1,且h1长度为100mm-300mm。
8.进一步的,所述槽板底板22上侧与左侧槽板21的右侧交点距离左侧槽板21上边缘距离设为h2,且h2高度为50mm-150mm。
9.进一步的,所述左侧槽板21与槽板底板22的倾斜率为1:0.5,且右侧槽板23与槽板底板22的倾斜率为1:0.5,能够取模方便。
10.进一步的,所述左侧槽板21、槽板底板22及右侧槽板23均为5mm厚钢板冲压成型。
11.进一步的,所述横梁钢筋24为φ20@500钢筋起支撑模板和提升模板之用。
12.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在混凝土结构块1分缝部位设置凹型键槽2,凹型键槽2设置的部位:对于轴心受压结构,一般设置的中间位置;对于偏心受压结构,一般设置的受压侧。凹型键槽2的尺寸,参照混凝土齿墙做法,一般取:深度100-300mm,底宽为深度的2倍,为取模方便,两侧边坡坡率为1:0.5;左侧槽板21、槽板底板22及右侧槽板23、采用钢模板成型,钢模板用5mm厚钢板冲压成型,在凹型键槽2上部位置设φ20@500横梁钢筋24,起支撑模板和提升模板之用,每块钢模板长2000m。
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采用在混凝土分缝部位设置凹型键槽的结构,凹型键槽增大了缝面的不平整度,当混凝土结构块受到荷载作用时,需剪断键槽才能产生沿分缝处的剪切破坏,故可进一步增加混凝土结构块的强度和整体性;此外,凹型键槽还延长了混凝土分缝处的渗径,减少渗透水流的水力坡降,更重要的是还可防止产生沿缝面的接触冲刷(混凝土中ca+被溶解,并被渗透水流带出结构块之外),解决现有密集分缝水工混凝土抗渗能力差的问题,达到提高混凝土结构块抗渗性的目的。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7.附图标记说明:混凝土结构块1、凹型键槽2、左侧槽板21、槽板底板22、右侧槽板23、横梁钢筋24。
具体实施方式
18.参看图1-图2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混凝土结构块1、及设置在混凝土结构块1上的凹型键槽2,所述凹型键槽2嵌入至混凝土结构块1内,所述凹型键槽2由左侧槽板21、槽板底板22、右侧槽板23、横梁钢筋24组成,所述左侧槽板21的下端与槽板底板22的左端相连接,且槽板底板22的右端与右侧槽板23相连接,所述横梁钢筋24一端连接左侧槽板21,另一端与右侧槽板23相连接。
19.所述左侧槽板21、槽板底板22及右侧槽板23为一体化结构。
20.所述槽板底板22上侧与左侧槽板21的右侧交点距离槽板底板22上侧与右侧槽板23的左侧交点距离设为h1,且h1长度为100mm-300mm,所述槽板底板22上侧与左侧槽板21的右侧交点距离左侧槽板21上边缘距离设为h2,且h2高度为50mm-150mm。
21.所述左侧槽板21与槽板底板22的倾斜率为1:0.5,且右侧槽板23与槽板底板22的倾斜率为1:0.5,能够取模方便,所述左侧槽板21、槽板底板22及右侧槽板23均为5mm厚钢板冲压成型,所述横梁钢筋24为φ20@500钢筋起支撑模板和提升模板之用。
22.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在混凝土结构块1分缝部位设置凹型键槽2,凹型键槽2设置的部位:对于轴心受压结构,一般设置的中间位置;对于偏心受压结构,一般设置的受压侧。凹型键槽2的尺寸,参照混凝土齿墙做法,一般取:深度100-300mm,底宽为深度的2倍,为
取模方便,两侧边坡坡率为1:0.5;左侧槽板21、槽板底板22及右侧槽板23、采用钢模板成型,钢模板用5mm厚钢板冲压成型,在凹型键槽2上部位置设φ20@500横梁钢筋24,起支撑模板和提升模板之用,每块钢模板长2000m。
2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采用在混凝土分缝部位设置凹型键槽的结构,凹型键槽增大了缝面的不平整度,当混凝土结构块受到荷载作用时,需剪断键槽才能产生沿分缝处的剪切破坏,故可进一步增加混凝土结构块的强度和整体性;此外,凹型键槽还延长了混凝土分缝处的渗径,减少渗透水流的水力坡降,更重要的是还可防止产生沿缝面的接触冲刷(混凝土中ca+被溶解,并被渗透水流带出结构块之外),解决现有密集分缝水工混凝土抗渗能力差的问题,达到提高混凝土结构块抗渗性的目的。
24.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