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荧光砖幕墙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59691发布日期:2022-12-31 09:32阅读:5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荧光砖幕墙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荧光砖幕墙结构。


背景技术:

2.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建筑的审美要求越来越严格,陶土砖幕墙作为一种新型的墙体饰面材料,在国内得到了人们的推广和认可,陶土砖幕墙结合了陶制品的特征,将现代幕墙技术融为一体,蕴含着几千年古老中国的传统陶文化,赋予了建筑物庄重而强烈的艺术美感,使传统原料与现代建筑巧妙完美的结合,产品本身具有极好的耐久性。
3.镂空幕墙因其大空隙通透的构造逐渐为人们所喜欢,镂空幕墙结构设计不仅完全不影响自然光线和空气流通,而且将墙前后的景色联系在一起,为空间增添了几分艺术感。而荧光砖结合到陶土砖幕墙结构设计中,采用荧光砖替换部分陶砖,能够实现夜晚打亮灯光提升幕墙效果的目的。但采用常规荧光砖的陶土砖幕墙结构普遍存在如下缺陷:1)原有荧光砖采用亚克力板或玻璃体,和幕墙整体立面效果不协调;2)常规的荧光砖难以采用和主体陶砖一致的构造;3)荧光砖的管线外露,影响造型立面的整洁性问题。因此,有必要对现有采用荧光砖的镂空陶土砖幕墙结构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采用荧光砖和传统陶砖组合形的新型荧光砖幕墙结构。
5.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荧光砖幕墙结构,包括若干左右间隔布置的竖向支撑杆、若干上下间隔设置于所述竖向支撑杆上的横向支撑板以及由若干陶土砖和荧光砖组成的若干层镂空墙体;其中,每一所述陶土砖和每一所述荧光砖的左右两端分别套设于相邻的两所述竖向支撑杆上,且所述陶土砖采用陶土砖,所述荧光砖由玻璃体和贴设于所述玻璃体外侧面的陶土砖片构成。
7.进一步地,在所述的新型荧光砖幕墙结构上,所述陶土砖片的外饰面效果与所述陶土砖的外饰面效果。
8.进一步地,在所述的新型荧光砖幕墙结构上,若干所述陶土砖和荧光砖整体呈错位堆砌,且若干所述荧光砖之间呈规则或不规则排布设置于所述镂空墙体上。
9.进一步地,在所述的新型荧光砖幕墙结构上,所述陶土砖片通过透明结构胶与所述玻璃体粘结连接,且所述玻璃体的左右两端分别开设有荧光砖结构孔,周边开设有若干荧光砖轻量孔。
10.进一步优选地,在所述的新型荧光砖幕墙结构上,所述陶土砖的左右两端分别开设有陶砖结构孔,周边开设有若干陶砖轻量孔。
11.进一步优选地,在所述的新型荧光砖幕墙结构上,所述荧光砖结构孔和所述陶砖
结构孔内均固定嵌设有耐磨套管,所述耐磨套管间隙套设于所述竖向支撑杆上。
12.进一步优选地,在所述的新型荧光砖幕墙结构上,所述荧光砖结构孔和所述陶砖结构孔的顶部均设置有缓冲垫片,所述缓冲垫片过盈套设于所述竖向支撑杆上。
13.进一步优选地,在所述的新型荧光砖幕墙结构上,所述缓冲垫片上部的外径大于其下部凸台的外径,且其下部的所述凸台嵌设于所述荧光砖结构孔和所述陶砖结构孔顶端的开口处。
14.进一步地,在所述的新型荧光砖幕墙结构上,所述竖向支撑杆与所述横向支撑板之间为卡扣连接或焊接连接。
15.进一步地,在所述的新型荧光砖幕墙结构上,所述横向支撑板的外侧端嵌设于所述陶土砖对底部应的阶梯槽内。
16.进一步地,在所述的新型荧光砖幕墙结构上,所述横向支撑板的内侧端通过角板与建筑墙体外侧的若干竖向龙骨对应连接。
17.进一步地,在所述的新型荧光砖幕墙结构上,所述陶土砖沿所述陶砖结构孔分为前后对称的两部分,相互之间通过锚栓可拆卸连接。
18.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9.(1)荧光砖外层采用陶土砖片,内层采用玻璃体的组合式做法,达到白天陶砖幕墙整体效果一致,夜晚灯光打亮提升的效果,同时也解决荧光砖的外饰面效果和主体陶砖不一致的问题;
20.(2)将荧光砖和陶土砖这两种传统建筑材料的组合式应用对荧光砖内侧的玻璃体及陶土砖进行穿孔定制,用通长的竖向支撑杆一起进行竖向整体贯穿,每块荧光砖均通过两根钢管进行竖向固定,结构稳定性好;
21.(3)采用玻璃体和陶土砖片组合的荧光砖结构设计,荧光砖的电线路隐藏于幕墙后龙骨空腔内,避免线路外露,保证幕墙外立面的干净整洁;
22.(4)在陶土砖和玻璃体的内侧设置连通结构孔的可开启卡口,便于陶土砖和荧光砖损坏后更替,解决了现有陶土砖额荧光砖破损更换难的问题。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荧光砖幕墙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荧光砖幕墙结构中荧光砖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荧光砖幕墙结构中荧光砖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荧光砖幕墙结构中陶土砖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27.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荧光砖幕墙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8.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荧光砖幕墙结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29.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荧光砖幕墙结构中缓冲垫片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30.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荧光砖幕墙结构中缓冲垫片仰视结构示意图;
31.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荧光砖幕墙结构中陶土砖的可拆卸结构示意图;
32.其中,各附图标记为:
33.10-竖向支撑杆;20-陶土砖,21-陶砖结构孔,22-陶砖轻量孔,23-十字凸起, 24-十字凹槽,25-锚栓;30-荧光砖,31-玻璃体,32-陶土砖片,33-透明结构胶, 34-荧光砖结构
孔,35-荧光砖轻量孔;40-横向支撑板;50-耐磨套管;60-缓冲垫片,61-中心通孔,62-凸台;70-角板;80-竖向龙骨;90-建筑墙体。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35.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6.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提供了一种新型荧光砖幕墙结构,包括若干竖向支撑杆10、若干横向支撑板40、若干陶土砖20和荧光砖30,其中,若干竖向支撑杆10呈左右间隔布置,若干横向支撑板40呈上下间隔设置于所述竖向支撑杆10上,由若干陶土砖20和荧光砖30组成的若干层镂空墙体,且若干所述竖向支撑杆10呈等距间隔设置于建筑墙体90的外侧。
37.为保证新型荧光砖幕墙结构具有足够的支撑强度和稳定性,在竖向支撑杆 10的外部设置金属边框(图中未示出),金属边框为热镀锌钢管构成的龙骨结构。若干所述竖向支撑杆10的上下两端以及若干所述横向支撑板40的左右两端分别与部的金属边框连接,从而在上下及左右四个方向对该干挂式陶土砖墙结构进行固定,整体砌陶土砖墙结构通过竖向支撑杆10和横向支撑板40结合外部的金属边框架形成整体稳定结构,解决了现有砌块墙的整体稳定性问题,提高了砖墙的使用寿命。
38.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竖向支撑杆10的上下端及横向支撑板40的左右端与金属边框的连接方式可采用螺栓连接或焊接连接。优选地,竖向支撑杆10的上下端及横向支撑板40的左右端与金属边框的连接方式可采用螺栓连接,便于施工安装和后期的拆卸维护等。
39.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每一所述陶土砖 20和每一所述荧光砖30的左右两端分别套设于相邻的两所述竖向支撑杆10上,且所述陶土砖20为陶土砖,所述荧光砖30由玻璃体31和贴设于所述玻璃体31 外侧面的陶土砖片32构成,且荧光砖的电线路隐藏于幕墙后侧的龙骨空腔内,避免线路外露,保证幕墙外立面的干净整洁。该幕墙结构的荧光砖外层采用陶土砖片,内层采用玻璃体的组合式做法,达到白天陶砖幕墙整体效果一致,夜晚灯光打亮提升的效果,同时也解决荧光砖的外饰面效果和主体陶砖不一致的问题。
40.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陶土砖片32的外饰面效果与所述陶土砖20的外饰面效果,以实现白天统一的青黛色陶砖幕墙效果。如将荧光砖30外侧陶土砖片32的外饰面效果比主体陶土砖20偏浅一号,大面效果统一,便于近距离识别更替。
41.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该新型荧光砖幕墙结构采具有自清洁、强度高、结构稳定及质轻等特点的陶土砖20和陶土砖片32,如采用自清洁材料制成或在其表面涂覆自清洁涂料。
42.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若干所述陶土砖20和荧光砖30整体呈错位堆砌,且若干所述荧光砖30之间呈规则或不规则排布设置于所述镂空墙体上。荧光砖30构成
镂空墙体的主体部分,荧光砖30根据需要按照任何形状或图案嵌设在荧光砖30之间,可以实现夜晚局部打亮的效果,可以点式,面式及图案式,以在打亮荧光砖30形成预设灯光图案,提高该镂空幕墙结构的夜晚效果。
43.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陶土砖片32通过透明结构胶33与所述玻璃体31粘结连接,且所述玻璃体31的左右两端分别开设有荧光砖结构孔34,周边开设有若干荧光砖轻量孔35。在所述玻璃体31上分别竖向开设有荧光砖结构孔34和荧光砖轻量孔35,以在保证荧光砖30的强度前提下,尽可能的减小荧光砖的重量,解决荧光砖重量大以及砌筑的高度过高对下层陶土砖压力过大的问题。
44.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所述陶土砖20的左右两端分别开设有陶砖结构孔21,周边开设有若干陶砖轻量孔22。在所述陶土砖20上分别竖向开设有陶砖结构孔21和陶砖轻量孔22,以在保证陶土砖20的强度前提下,尽可能的减小陶土砖的重量,解决陶土砖重量大以及砌筑的高度过高对下层陶土砖压力过大的问题。
45.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为减低施工过程中竖向支撑杆 10对陶土砖20和/或荧光砖30的破损,保证陶土砖20和荧光砖30的完整性,在陶土砖20和/或荧光砖30预制过程中,在所述荧光砖结构孔34和所述陶砖结构孔21内均固定嵌设有耐磨套管50,所述耐磨套管50的内径大于所述竖向支撑杆10的外径,以使得耐磨套管50间隙套设于所述竖向支撑杆10上。该耐磨套管50可采用塑料或金属材质,通过在陶土砖20和荧光砖30的结构孔内设置该耐磨套管50,有效提高了陶土砖20和荧光砖30的结构稳定,并降低了陶土砖20和荧光砖30安装过程中的施工难度。
46.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荧光砖结构孔34和所述陶砖结构孔21的顶部均设置有缓冲垫片60,所述缓冲垫片60过盈套设于所述竖向支撑杆10上。实现上下相邻的所述陶土砖20、荧光砖30之间非直接连接,缓冲垫片60设置的上下陶土砖20、荧光砖30之间,起到一定的缓冲及防滑作用,避免陶土幕墙结构在大风天气或受外力撞击时,产生变形或破损。
47.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图6、图7和图8所示,所述缓冲垫片60 上部的外径大于其下部凸台62的外径,且其下部的所述凸台62嵌设于所述荧光砖结构孔34和所述陶砖结构孔21顶端的开口处。防止缓冲垫片50发生偏移。所述缓冲垫片50采用尼龙垫圈或橡胶垫圈,其厚度为3-10mm;优选地,缓冲垫片50采用尼龙垫圈,其厚度为5mm。
48.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5和图6所示,所述竖向支撑杆10与所述横向支撑板40之间为卡扣连接或焊接连接。所述横向支撑板40开设有通孔,用于穿设在竖向支撑杆10上。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调整好横向支撑板40的上下间距后,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在竖向支撑杆10上。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调整好横向支撑板40的上下间距后,采用不锈钢卡箍固定在横向支撑板40底部的竖向支撑杆10,以对横向支撑板40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且便于安装拆卸。横向支撑板40采用不锈钢板,其厚度为3-10mm,优选为4mm,将其上陶土砖 20和荧光砖30的重量转移传递到横向支撑板40两端,降低对底层横向支撑板 40的压力。且通过上下错位布置的陶土砖20荧光砖30和形成镂空结构,可以实现大面积、高强度的镂空错位幕墙效果,并实现了砌块的多样化的效果打造。
49.在其在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6所示,所述横向支撑板40的外侧端嵌设于所述陶土砖20对底部应的阶梯槽内。在保证对所述陶土砖20的支撑作用下,实现从外部
隐藏所述横向支撑板40,提高了整体幕墙结构的美观度。
50.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横向支撑板40的内侧端通过角板70与建筑墙体90外侧的若干竖向龙骨80对应连接,横向支撑板40与角板70之间采用螺栓紧固连接,角板70与竖向龙骨80之间也采用螺栓紧固连接,竖向龙骨80砌筑在建筑墙体90内,以通过建筑墙体90内对整体幕墙结构进行拉伸固定。
51.在其在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为便于陶土砖和荧光砖损坏后更替,解决了现有陶土砖额荧光砖破损更换难的问题,所采用的所述陶土砖20 由沿所述陶砖结构孔21平分为前后两部分构成,同样地所述荧光砖30也由沿荧光砖结构孔34平分为前后两部分构成,分别采用中国传统建筑的榫卯结构固定在一起,陶土砖20和荧光砖30的卡合结构相同。具体地,以陶土砖20为例,其中一半的内壁设置有十字凸起23和十字凹槽24,另一半的内壁设置于有与之相对应的十字凹槽24和十字凸起23,两半结构通过对应的十字凸起23和十字凹槽24卡合在一起,且相互之间通过两侧的锚栓25可拆卸连接在一起,防止上下错动。
52.此外,且制得注意的是,因陶土砖20上的耐磨套管50缓冲垫片60极少破损无需更换,仅需更换陶土砖20本体即可。通过该榫卯结构可快速将运营使用中破损的陶土砖20从竖向支撑杆10拆除,同时通过该榫卯结构上的锚栓25可快速取下旧的陶土砖20,并将新的陶土砖20安装在竖向支撑杆10上,并与上下及左右的陶土砖20连接,便于更换维护,且省时省力。
53.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54.其次: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55.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