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附加钢筋限位器的板侧不出筋混凝土叠合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91480发布日期:2023-02-28 19:52阅读:31来源:国知局
带附加钢筋限位器的板侧不出筋混凝土叠合板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凝土叠合板,具体涉及一种带附加钢筋限位器的板侧不出筋混凝土叠合板,属于建筑结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叠合板是装配式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靠度、制备效率、吊装施工效率极大影响了装配式建筑的推广。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中采用的叠合板多为出筋叠合板,其制作过程带来的较高成本的同时,难以保证构件质量。而采用不出筋技术的叠合板能够很好避免出筋叠合板在制作、施工吊装过程中的缺陷,但是目前采用的板侧不出筋叠合板在拼缝处的截面的弯矩由混凝土现浇层与附加钢筋承担,但由于附加钢筋与预制板内的受力纵筋的截面高度不一致,且没有有效的搭接,拼缝处传力效率低,易形成薄弱点,这极大限制了叠合板不出筋技术的推广。
3.此外,与传统出筋叠合板不同的是,板侧不出筋混凝土叠合板的预制板与现浇层之间只通过桁架钢筋进行直接连接,并无预制板内的底筋并未伸入现浇层,这导致在受到较大荷载时,附加钢筋与预制板分离,预制板与现浇层无法协同受力,发生叠合面撕裂,从而降低结构承载力。如中国发明专利申请cn111119391a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四面不出筋叠合板,包括叠合板混凝土、桁架钢筋和下层钢筋,所述的叠合板混凝土的上表面设置有桁架钢筋,叠合板混凝土内设置有下层钢筋;所述的叠合板混凝土的上表面四周边缘设置有台阶,所述的下层钢筋不伸出叠合板混凝土的四周。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现有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不出筋叠合板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附加钢筋限位器的板侧不出筋混凝土叠合板,该叠合板有效提高预制板与附加钢筋、现浇层混凝土之间的整体性,有效避免了在受到较大荷载时,拼缝处新旧混凝土开裂的可能性。
5.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行实现:
6.带附加钢筋限位器的板侧不出筋混凝土叠合板,其特征在于,由多块板侧不出筋混凝土预制板通过附加钢筋限位器、附加钢筋网、面筋网和现浇层连接组成;沿相邻两块板侧不出筋混凝土预制板的拼接缝两侧,在两块板侧不出筋混凝土预制板上分别间隔设有多个附加钢筋限位器,附加钢筋限位器由限位环和支脚构成,限位环为上端连通下端带开口的结构,支脚连接在开口的两端,两个支脚从开口的两端沿相反的方向延伸,支脚设置在板侧不出筋混凝土预制板的底筋网上,支脚和限位环下半部分预埋在板侧不出筋混凝土预制板内,限位环上半部分伸出预制板上表面至面筋网下端,附加钢筋网由垂直拼接缝的附加钢筋受力筋和平行拼接缝的附加钢筋分布筋组成,附加钢筋受力筋和附加钢筋分布筋分别为多根,间隔设置,多根附加钢筋受力筋分别穿过限位环设置在拼接缝两端的板侧不出筋混凝土预制板上,面筋网位于附加钢筋网上端,覆盖相邻两个板侧不出筋混凝土预制板,现浇层是由浇筑在相邻两个板侧不出筋混凝土预制板和拼缝上,同时也在浇筑在附加钢筋
网、面筋网上的混凝土组成。
7.为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优选地,所述的限位环为带有开口的圆环形、椭圆环形、矩形或梯形结构。
8.优选地,所述的限位环的上半部分伸出预制板1上表面的高度大于30mm。
9.优选地,所述的附加钢筋限位器由直径为6mm~12mm的钢筋弯折出两个支脚与一个限位环组成。
10.优选地,所述的支脚的长度为30mm~60mm。
11.优选地,所述的限位环所在平面垂直于板侧不出筋混凝土预制板。
12.优选地,所述的底筋网由分别间隔设置横向筋和纵向筋组成;每个纵向筋上都设有一个限位环;板侧不出筋混凝土预制板是由浇筑在底筋网和部分附加钢筋限位器上的混凝土组成。
13.优选地,所述的附加钢筋限位器的两个支脚分别连接在底筋网中第一横向筋和第二横向筋上,第一横向筋和第二横向筋都平行于拼接缝,第一横向筋距离拼缝距离为35mm~50mm,第二横向筋距离第一横向筋距离为60mm~120mm。
14.优选地,所述的附加钢筋限位器的两个支脚通过绑扎或焊接与第一横向筋和第二横向筋连接。
15.优选地,所述的板侧不出筋混凝土预制板与现浇层的厚度符合jgj 1-2014《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和gbt51231-2016《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技术规范》的规定;
16.附加钢筋受力筋在板侧不出筋混凝土预制板内的锚固长度以及相邻两根附加钢筋受力筋、附加钢筋分布筋的间距同时满足jgj1-2014《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和gbt51231-2016《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技术规范》的规定。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如下优点:
18.1、带附加钢筋限位器的板侧混凝土预制板板侧无钢筋伸出,在制作过程中无需在侧模处开洞,不需要根据预制板配筋情况的不同而制作新的模板,不仅降低了模板的消耗,还能避免出筋预制板在制作过程中露浆、拆模困难等问题,契合装配式建筑经济、高效的特点。
19.2、附加钢筋限位器将附加钢筋与预制板钢筋网进行有效连接,形成整体,有效提高了拼缝处弯矩、剪力的传递能力,进一步提高板侧不出筋混凝土叠合板的刚度与承载力。
20.3、附加钢筋限位器的限位环部分垂直并伸出板侧不出筋混凝土叠合板的上表面,解决施工现场附加钢筋定位问题,同时保证附加钢筋在施工过程中不发生扰动,既提高施工现场施工效率,又保证了施工质量。
21.4、附加钢筋限位器的限位环伸入现浇层内,不仅加强了新旧混凝土之间的联系,有效限制了预制板与现浇层之间发生撕裂,还保证了附加钢筋于预制板能够协同受力,进而提高板侧不出筋混凝土叠合板拼缝处的承载力。
22.5、附加钢筋限位器制作、安装简单,可以通过预制厂自动化生产线高效完成。
附图说明
23.图1为设有附加钢筋限位器的板侧不出筋混凝土叠合板拼缝等轴视图;
24.图2为设有附加钢筋限位器的板侧不出筋混凝土叠合板拼缝主视图;
25.图3为图1中的附加钢筋限位器等轴视图;
26.图4为图3中的主视图;
27.图5为图3中的俯视图;
28.图6为图3中的侧视图;
29.图7为图2中的带附加钢筋限位器的底筋网示意图;
30.图8为设有附加钢筋限位器的板侧不出筋混凝土叠合板拼缝侧视图;
31.图9为设有附加钢筋限位器的板侧不出筋混凝土叠合板拼缝俯视图;
32.图中示出:板侧不出筋混凝土预制板1、附加钢筋限位器2、限位环2a、支脚2b、底筋网3、第一横向筋3a、第二横向筋3b、面筋网4、附加钢筋受力筋5a、附加钢筋分布筋5b、现浇层6。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34.如图1-图9,带附加钢筋限位器的板侧不出筋混凝土叠合板,由多块板侧不出筋混凝土预制板1通过附加钢筋限位器2、附加钢筋网、面筋网4和现浇层6 连接组成;相邻两块板侧不出筋混凝土预制板1拼接时,沿拼接缝在两块板侧不出筋混凝土预制板1的两侧分别间隔设有多个附加钢筋限位器2,附加钢筋限位器2由限位环2a和支脚2b构成,限位环2a为上端连通下端带开口的结构,支脚2b连接在开口的两端,两个支脚2b从开口的两端沿相反的方向延伸,支脚 2b设置在板侧不出筋混凝土预制板1的底筋网3上,支脚2b和限位环2a下半部分预埋在板侧不出筋混凝土预制板1内,限位环2a上半部分伸出预制板1上表面至面筋网4下端,附加钢筋网由垂直拼接缝的附加钢筋受力筋5a和平行拼接缝的附加钢筋分布筋5b组成,附加钢筋受力筋5a和附加钢筋分布筋5b分别为多根,间隔设置,多根附加钢筋受力筋5a分别穿过限位环2a设置在拼接缝两端的板侧不出筋混凝土预制板1上,面筋网4位于附加钢筋网上端,覆盖相邻两个板侧不出筋混凝土预制板1,现浇层6是由浇筑在相邻两个板侧不出筋混凝土预制板1和拼缝上,同时也在浇筑在附加钢筋网、面筋网4上的混凝土组成。
35.优选地,限位环2a为带有开口的圆环形、椭圆环形、矩形或梯形结构。
36.优选地,限位环2a的上半部分伸出预制板1上表面的高度大于30mm。
37.优选地,附加钢筋限位器2由直径为6mm~12mm的钢筋弯折出两个支脚与一个限位环组成。
38.优选地,支脚2b的长度为30mm~60mm。
39.优选地,限位环2a所在平面垂直于板侧不出筋混凝土预制板1。
40.优选地,底筋网3由分别间隔设置横向筋和纵向筋组成;每个纵向筋上都设有一个限位环2a。板侧不出筋混凝土预制板1是由浇筑在底筋网3和部分附加钢筋限位器2上的混凝土组成。
41.优选地,附加钢筋限位器的两个支脚2b分别连接在底筋网3中第一横向筋 3a和第二横向筋3b上,第一横向筋3a和第二横向筋3b都平行于拼接缝,第一横向筋3a距离拼缝距离为35mm~50mm,第二横向筋3b距离第一横向筋3a距离为60mm~120mm,保证附加钢筋限位器2与预制板底筋网3能够稳定连接形成带附加钢筋限位器的底筋网。
42.优选地,附加钢筋限位器的两个支脚2b通过绑扎或焊接与第一横向筋3a和第二横向筋3b连接。
43.优选地,板侧不出筋混凝土预制板1与现浇层6的厚度符合jgj1-2014《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和gbt51231-2016《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技术规范》的规定。
44.优选地,附加钢筋受力筋5a在板侧不出筋混凝土预制板1内的锚固长度以及相邻两根附加钢筋受力筋5a、附加钢筋分布筋5b的间距同时满足jgj 1-2014《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和gbt51231-2016《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技术规范》的规定。
45.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施工方法进行实现:在预制构件厂内,将钢筋(优选,可以是其他材料)弯折形成由限位环2a与两个支脚2b组成的附加钢筋限位器2,限位环2a截面可为带开口的圆环形、椭圆环形、矩形或梯形,支脚2b为平直段,保证附加钢筋限位器2能够稳定垂直立于预制板底筋网3上;在构件预制厂完成底筋网3的绑扎,并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将附加钢筋限位器的两个支脚2b绑接或者焊接在底筋网3第一根钢筋3a和第二根钢筋3b上,通过绑扎或焊接将附加钢筋限位器2与底筋网3进行连结,可优选保证限位环2a所在平面垂直于底筋网3平面;随后在底筋网3上进行板侧不出筋混凝土预制板1混凝土浇筑,保证限位环2a上半部分伸出板侧不出筋混凝土预制板1上表面,伸出部分高度应大于30mm,且小于或等于板侧不出筋混凝土预制板1上表面至面筋网4的下层钢筋的高度,养护达到设计强度;将两块带附加钢筋限位器的板侧不出筋混凝土预制板1运输、吊装至设计位置,在两块预制板1拼缝下设置模板支撑;在带附加钢筋限位器的板侧不出筋混凝土预制板1上,将附加受力筋5a穿过两块板侧不出筋混凝土预制板上的附加钢筋限位器2伸出预制板上表面部分,间隔设置多跟附加钢筋受力筋5a,并将附加钢筋分布筋5b与附加钢筋受力筋5a绑扎,附加钢筋受力筋5a在预制板1表面分布的间距、锚固长度应满足《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和《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技术规范》(gbt51231-2016) 的相关规定;在相邻两块板侧不出筋混凝土预制板1及其拼缝上绑扎面筋网4,通过在两两相交的钢筋之间通过铁丝或者焊接的形式将钢筋相互固定,从而形成完整的钢筋网,在相邻两个板侧不出筋混凝土预制板1及其拼缝上浇筑现浇层混凝土并进行振捣,保证两块预制板1之间紧密连结,形成拥有较强整体性的带附加钢筋限位器的板侧不出筋混凝土叠合板。
46.本实用新型中,通过附加钢筋限位器2将预制板底筋网3与附加钢筋连接形成共同受力的整体,保证板侧不出筋混凝土预制板1受到的弯矩和剪力能通过限位环2a传递至附加钢筋受力筋5a,进而传递至另一块板侧不出筋混凝土预制板1,解决了板侧不出筋混凝土叠合板拼1缝处弯矩、剪力无法通过钢筋有效传递的缺陷,有效提高了结构的承载力。
47.本实用新型中,附加钢筋限位器2部分预埋在板侧不出筋混凝土预制板1 内,部分浇筑在现浇层6中,新旧混凝土之间通过附加钢筋限位器2实现了更高强度的联系,不仅有效提高了板侧不出筋混凝土叠合板的水平抗剪能力,还能抑制板侧不出筋混凝土叠合板在受到较大竖向荷载时,板侧不出筋混凝土叠合板拼缝位置的新旧混凝土水平叠合层发生突然性撕裂。
48.本实用新型中,附加钢筋受力筋5a穿过附加钢筋限位器的限位环2a,在受到外部荷载作用时,限位环2a能够挤压周边混凝土,使混凝土能够更紧密地握裹住附加钢筋受力筋5a,保证附加钢筋受力筋5a与板侧不出筋混凝土预制板1共同受力,增强板侧不出筋混凝土叠合板拼缝处的结构整体性。
49.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根据上述内容,按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出其它多种形式的等效修改、替换或变更,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