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造楼机贝雷架连接组件。
背景技术:2.传统的高层建筑施工平台,一般称之为爬架或者脚手架,通过顶升机构,驱动载人或载物平台上升,施工人员在载人或载物平台上进行施工作业。
3.随着近年来人工成本的快速攀升,建筑行业也面临人力资源不足的情况,于是,造楼机的概念被顺势提出,其在传统爬架或者脚手架的顶部设置了大型作业平台,通过顶升机构,驱动大型作业平台和载人或载物平台上升,通过大型作业平台和载人或载物平台上搭载的自动化设备,从而快速施工,降低人力资源需求。
4.针对目前的造楼机,顶部的大型作业平台可采用贝雷架搭建,其具有重量轻、便于模块化组装和强度高的优点,但是在“l”形连接部位、“丁”字形连接部位以及“十”字形连接部位,现有的贝雷架没有设置对应的接头,因此无法直接连接。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新型造楼机贝雷架连接组件,适应在“l”形连接部位、“丁”字形连接部位以及“十”字形连接部位的快速连接。
技术实现要素:5.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新型造楼机贝雷架连接组件,适应在“l”形连接部位、“丁”字形连接部位以及“十”字形连接部位的快速连接。
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造楼机贝雷架连接组件,其包括若干贝雷架单元,其中,所述贝雷架单元包括两个贝雷架桁架和四螺杆,贝雷架桁架上、下玄杆两端分别设置有阴接头和阳接头,所述阴接头和阳接头上设置有销孔,同一贝雷架单元的两个贝雷架桁架并排设置且中间由四螺杆紧固连接;相邻的贝雷架单元之间通过阴接头和阳接头插接并通过螺栓穿过销孔紧固连接;还包括转角柱头,所述转角柱头包括八根型材、8根斜杆、8个第二阴接头和第二阳接头,所述八根型材首尾连接形成立方框架,8根斜杆两两交叉设置于立方框架的前、后、左和右四个面内,立方框架顶角处的前、后两面四个顶角处分别设置有第二阳接头和第二阴接头,立方框架顶角处的左、右两面四个顶角处分别设置有第二阴接头和第二阳接头,所述第二阴接头和第二阳接头上设置有第二销孔,所述贝雷架单元端部的贝雷架桁架通过阴接头和阳接头分别与第二阳接头和第二阴接头插接并通过螺栓穿过销孔和第二销孔紧固连接。
7.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还包括走道板和护栏组件,所述护栏组件包括护栏、立杆和u型螺栓,走道板铺设在若干贝雷架单元和转角柱头顶部并与之固定,立杆竖直设置于贝雷架单元和转角柱头内外两侧且通过u型螺栓与贝雷架单元或转角柱头紧固连接,相邻的立杆之间固定设置护栏。
8.进一步优选的,还包括巡逻机器人,所述巡逻机器人包括橡胶履带底盘和摄像头,所述摄像头设置于橡胶履带底盘上,巡逻机器人置于走道板上。
9.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包括9个转角柱头,9个转角柱头分别位于“田”字型平面结构的9个转角处,相邻的转角柱头之间连接贝雷架单元。
10.进一步优选的,还包括雨棚组件,设置于“田”字型平面结构的中空部位。
11.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雨棚组件包括两组滑轨、若干门架、若干组连杆、若干滑套和雨布,其中,两组滑轨固定在“田”字型平面结构的中空部位两侧的走道板上,若干门架底部与两组滑轨滚动连接,每组连杆包括两相互交叉的连杆,连杆一端与一门架铰连接,另一端与相邻的门架上的滑套铰连接,滑套嵌套在门架上并与之滑动连接,所述雨布设置于门架顶部并分别与各个门架固定。
12.更进一步优选的,还包括吊装组件,设置于雨棚组件下方。
13.再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吊装组件包括若干挑梁、两条第一工字钢滑轨、一条第二工字钢滑轨和电葫芦,所述挑梁与贝雷架桁架上的下玄杆固定连接,两条第一工字钢滑轨相互平行设置且分别与各挑梁固定连接,第二工字钢滑轨与第一工字钢滑轨垂直设置且通过滚轮滚动连接,电葫芦与第二工字钢滑轨通过滚轮滚动连接。
14.进一步优选的,还包括顶升机构,所述顶升机构设置于房屋电梯井内且顶部支撑“田”字型平面结构的中间“十”字型连接处的转角柱头。
15.本实用新型的新型造楼机贝雷架连接组件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6.(1)通过新设计的转角柱头,能快速连接转角处的贝雷架单元,形成“l”形、“丁”字形或“十”字形的承重结构,进一步设置“田”字型平面结构的承重结构,能提高整体强度,且便于顶升;
17.(2)设置走道板和护栏组件,防止坠人、坠物,进一步设置巡逻机器人,进行自动化巡检;
18.(3)设置可折叠的雨棚组件,起到遮阳避雨的作用,进一步在雨棚组件下方设置可在水平面内二维行走的电葫芦,方便运送工具和模板;
19.(4)房屋电梯井内设置顶升机构并支撑“田”字型平面结构的中间“十”字型连接处的转角柱头,顶升受力更加均衡。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造楼机的立体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贝雷架单元和转角柱头的组装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贝雷架单元的立体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转角柱头的立体图;
25.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转角柱头的承重结构的立体图;
26.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吊装组件部分的立体图;
27.图7为图6中椭圆区域的放大图;
28.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雨棚组件的立体图;
29.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巡逻机器人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1.如图1所示,结合图2~图9,本实用新型的新型造楼机贝雷架连接组件,其包括若干贝雷架单元1、转角柱头2、走道板3、护栏组件4、巡逻机器人5、雨棚组件6、吊装组件7和顶升机构8。
32.其中,贝雷架单元1,可采用现有技术。其包括两个贝雷架桁架11和四螺杆12,贝雷架桁架11上、下玄杆两端分别设置有阴接头13和阳接头14,所述阴接头13和阳接头14上设置有销孔15,同一贝雷架单元1的两个贝雷架桁架11并排设置且中间由四螺杆12紧固连接;相邻的贝雷架单元1之间通过阴接头13和阳接头14插接并通过螺栓穿过销孔15紧固连接。如此,若干个贝雷架单元1之间可以排列成直线,并根据贝雷架单元1的数量调节需要的长度。
33.转角柱头2,设置于转角部位,连接1~4个贝雷架单元1。转角柱头2包括八根型材21、8根斜杆22、8个第二阴接头23和第二阳接头24,所述八根型材21首尾连接形成立方框架,具体的,所述八根型材21可采用方管钢材焊接而成。8根斜杆22两两交叉设置于立方框架的前、后、左和右四个面内。具体的,所述斜杆22起斜向支撑作用,可采用方管钢材,处于避位考虑,每根斜杆22可以通过两根方管钢材焊接而成。立方框架顶角处的前、后两面四个顶角处分别设置有第二阳接头24和第二阴接头23,立方框架顶角处的左、右两面四个顶角处分别设置有第二阴接头23和第二阳接头24,所述第二阴接头23和第二阳接头24上设置有第二销孔25,所述贝雷架单元1端部的贝雷架桁架11通过阴接头13和阳接头14分别与第二阳接头24和第二阴接头23插接并通过螺栓穿过销孔15和第二销孔25紧固连接。如此,通过在转角柱头2上连接两个、三个或四个贝雷架单元1,形成“l”形、“丁”字形或“十”字形的承重结构。
34.具体的,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常用的承重结构,包括9个转角柱头2,9个转角柱头2分别位于“田”字型平面结构的9个转角处,相邻的转角柱头2之间连接贝雷架单元1。
35.具体的,所述贝雷架单元1或转角柱头2底部连接附墙顶升机构和载人或载物平台,通过附墙顶升机构驱动贝雷架单元1和转角柱头2顶升,载人或载物平台连带被顶升。
36.走道板3,用于人员或智能设备巡视,也可作为临时载物平台。走道板3铺设在若干贝雷架单元1和转角柱头2顶部并与之固定。
37.为了防止走道板3处发生坠人或坠物风险,本实用新型设置了护栏组件4,所述护栏组件4包括护栏41、立杆42和u型螺栓43,立杆42竖直设置于贝雷架单元1和转角柱头2内外两侧且通过u型螺栓43与贝雷架单元1或转角柱头2紧固连接,相邻的立杆42之间固定设置护栏41。如此,可以快速固定安装护栏组件4,且便于快速拆卸。
38.为了便于自动巡逻,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巡逻机器人5,所述巡逻机器人5包括橡胶履带底盘51和摄像头52,所述摄像头52设置于橡胶履带底盘51上,巡逻机器人5置于走道板
3上。如此,所述橡胶履带底盘51在走道板3上行走,并通过摄像头52拍摄施工现场视频并传输给后台进行检查,可大幅度节省人力成本。
39.雨棚组件6,起到遮阳挡雨的作用,其设置于“田”字型平面结构的中空部位。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折叠的雨棚组件6,其包括两组滑轨61、若干门架62、若干组连杆63、若干滑套64和雨布65,其中,两组滑轨61固定在“田”字型平面结构的中空部位两侧的走道板3上,若干门架62底部与两组滑轨61滚动连接,每组连杆63包括两相互交叉的连杆63,连杆63一端与一门架62铰连接,另一端与相邻的门架62上的滑套64铰连接,滑套64嵌套在门架62上并与之滑动连接,所述雨布65设置于门架62顶部并分别与各个门架62固定。如此,通过驱动门架62在滑轨61上移动,即可收缩雨布65。
40.为了方便模板和工具吊装,本实用新型设置了吊装组件7,设置于雨棚组件6下方。具体的,吊装组件7包括若干挑梁71、两条第一工字钢滑轨72、一条第二工字钢滑轨73和电葫芦74,所述挑梁71与贝雷架桁架11上的下玄杆固定连接,两条第一工字钢滑轨72相互平行设置且分别与各挑梁71固定连接,第二工字钢滑轨73与第一工字钢滑轨72垂直设置且通过滚轮滚动连接,电葫芦74与第二工字钢滑轨73通过滚轮滚动连接。如此,可实现电葫芦74在水平二维方向的直线行走。
41.具体的,顶升机构8,所述顶升机构8设置于房屋电梯井内且顶部支撑“田”字型平面结构的中间“十”字型连接处的转角柱头2。从中间“十”字型连接处的转角柱头2进行顶升,可使得整体的承重结构受力更稳定。
4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