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叠合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84103发布日期:2022-04-09 09:01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叠合柱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到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叠合柱。


背景技术:

2.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建造房屋可以像机器生产那样,成批成套地制造。只要把预制好的房屋构件,运到工地装配起来就成了。
3.装配式建筑在20世纪初就开始引起人们的兴趣,到六十年代终于实现。英、法、苏联等国首先作了尝试。由于装配式建筑的建造速度快,而且生产成本较低,迅速在世界各地推广开来。
4.装配式建筑是指把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工厂进行,在工厂加工制作好建筑用构件和配件(如楼板、墙板、楼梯、阳台等),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现场装配安装而成的建筑。
5.装配式建筑主要包括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现代木结构建筑等,因为采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是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的代表。
6.现有技术申请号为cn201820125807.1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于2018年09月28日公开了一种装配式预制叠合柱,装配式预制叠合柱的预制混凝土分为实心混凝土部分、上部空心混凝土模壳部分和下部空心混凝土模壳部分;预制叠合柱的钢筋骨架的中间部分包裹在实心混凝土内,钢筋骨架两端头部分外露,预制叠合柱上的上部空心混凝土模壳部分留有“u”型槽口,实心混凝土部分均匀分布着圆孔。该方案在一定程度减轻预制构件的自重,在梁柱核心区现浇来通过建筑物的整体性;缺陷在于,其一,在两根预制的叠合柱预装配的过程中,由于存在上环形腔与下环形腔,使得此处柱体管壁较薄,对接精度要求较高,如果发生磕碰容易导致破损,造成返工,其二,在浇注混凝土的过程中容易需要使用额外的工具或人力保证两个叠合柱的位置稳定不变,增加了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叠合柱,进行先预固定后,再浇注少量的混凝土进行固接,成本低,适合批量生产。
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9.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叠合柱,包括浇注钢管、管外混凝土柱体,所述浇注钢管的上下两端均连接有预固定盘,所述管外混凝土柱体的上端与所述浇注钢管的上端的所述预固定盘连接、所述管外混凝土柱体的下端与所述浇注钢管的下端的所述预固定盘连接,所述管外混凝土柱体的上端设有上环形腔、所述管外混凝土柱体的下端设有下环形腔,所述上环形腔与所述下环形腔均围绕所述浇注钢管设置,所述浇注钢管设有贯穿其内外壁的若干个通孔,若干个所述通孔均与所述上环形腔或者下环形腔连接,所述预固定盘设有贯穿其上下两个端面的若干个通槽,所述上环形腔内固定埋设有若干个加固钢筋,若干个所述加固
钢筋均穿过所述通槽。
10.现有技术在施工过程中,先将两根预制的叠合柱装配在一起,使上叠合柱的下环形腔与下叠合柱的上环形腔对接在一起,再向浇注钢管的内腔中注入混凝土,混凝土从浇注钢管流入到两根预制的叠合柱的连接处的上环形腔与下环形腔,待混凝土干燥后,形成稳固连接。
11.现有技术的缺陷在于,其一,在两根预制的叠合柱预装配的过程中,由于存在上环形腔与下环形腔,使得此处柱体管壁较薄,对接精度要求较高,如果发生磕碰容易导致破损,造成返工,其二,在浇注混凝土的过程中容易需要使用额外的工具或人力保证两个叠合柱的位置稳定不变,增加了成本。
12.本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改进的关键之处在于,在上环形腔、下环形腔的端部设置预固定盘,使两根预制的叠合柱预装配的过程中,仅需要预固定盘对接,混凝土通过预固定盘的通槽连接上环形腔与下环形腔,一方面,便于在对接的过程中调整两根折叠柱的位置,避免方式磕碰,降低操作难度,另一方面,可以使两个预固定盘在对接完成后先进行焊接,形成预固定,保持两个折叠柱在浇注混凝土的过程中的位置的稳定不变。
13.进一步的,所述预固定盘的内孔与所述浇注钢管的内腔连接,所述浇注钢管的端面与所述预固定盘的端面焊接固定。在对管外混凝土柱体进行支模浇注后,取出上环形腔与下环形腔处的支模,再将预固定盘与浇注钢管进行焊接固定。
14.进一步的,所述浇注钢管的内腔的上下端部均设有环形的限位槽,所述浇注钢管的上下两端的预固定盘的内孔周边均垂直设有环形的凸台,所述凸台与所述限位槽配合插接。通过凸台与限位槽的插接配合,增加浇注钢管与预固定盘的横向承受力,避免发生横向偏移。
15.进一步的,所述通槽为圆弧型结构,若干个所述通槽围绕所述预固定盘的中轴线圆周阵列设置,每个所述加固钢筋均对应穿过一个所述通槽。通槽一方面用于连接两个折叠柱连接处的上环形腔与下环形腔内的水泥,形成稳固结构,另一方面用于穿过加固钢筋。
16.进一步的,所述预固定盘的周侧设有竖直的折边,所述折边包裹于所述管外混凝土柱体的外壁。折边用于在预装配时对管外混凝土柱体的水平位置进行限位,使上下两个折叠柱的浇注钢管对齐。
17.进一步的,所述管外混凝土柱体的内部预设有由纵筋和横筋组成的钢筋网。
18.进一步的,所述管外混凝土柱体的横截面为圆柱或者矩形。
19.进一步的,所述加固钢筋的长度小于所述上环形腔与所述下环形腔的长度之和。
20.进一步的,所述浇注钢管的内腔的上下端部均设有环形的限位槽,所述浇注钢管的下端的预固定盘的内孔周边的上下两端均垂直设有环形的凸台,所述凸台与所述限位槽配合插接,所述浇注钢管的下端的预固定盘的内孔套于所述凸台的外侧。
21.通过凸台与限位槽的插接配合,增加浇注钢管与预固定盘的横向承受力,避免发生横向偏移。
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3.在上环形腔、下环形腔的端部设置预固定盘,使两根预制的叠合柱预装配的过程中,仅需要预固定盘对接,混凝土通过预固定盘的通槽连接上环形腔与下环形腔,一方面,便于在对接的过程中调整两根折叠柱的位置,避免方式磕碰,降低操作难度,另一方面,可
以使两个预固定盘在对接完成后先进行焊接,形成预固定,保持两个折叠柱在浇注混凝土的过程中的位置的稳定不变。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叠合柱的剖视图;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的示意图;
26.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上下折叠柱的连接处的示意图;
27.图中:1、浇注钢管;2、管外混凝土柱体;3、预固定盘;4、上环形腔;5、下环形腔;6、通孔;7、通槽;8、加固钢筋;9、限位槽;10、凸台;11、钢筋网。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条件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顶部”、“底部”、“内”、“外”、“水平”、“垂直”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均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0.实施例1
31.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叠合柱,包括浇注钢管1、管外混凝土柱体2,所述浇注钢管1的上下两端均连接有预固定盘3,所述管外混凝土柱体2的上端与所述浇注钢管1的上端的所述预固定盘3连接、所述管外混凝土柱体2的下端与所述浇注钢管1 的下端的所述预固定盘3连接,所述管外混凝土柱体2的上端设有上环形腔4、所述管外混凝土柱体2的下端设有下环形腔5,所述上环形腔4与所述下环形腔5均围绕所述浇注钢管1设置,所述浇注钢管1设有贯穿其内外壁的若干个通孔6,若干个所述通孔6均与所述上环形腔4或者下环形腔5连接,所述预固定盘3设有贯穿其上下两个端面的若干个通槽7,所述上环形腔4内固定埋设有若干个加固钢筋8,若干个所述加固钢筋8均穿过所述通槽7。
32.现有技术在施工过程中,先将两根预制的叠合柱装配在一起,使上叠合柱的下环形腔 5与下叠合柱的上环形腔4对接在一起,再向浇注钢管1的内腔中注入混凝土,混凝土从浇注钢管1流入到两根预制的叠合柱的连接处的上环形腔4与下环形腔5,待混凝土干燥后,形成稳固连接。
33.现有技术的缺陷在于,其一,在两根预制的叠合柱预装配的过程中,由于存在上环形腔4与下环形腔5,使得此处柱体管壁较薄,对接精度要求较高,如果发生磕碰容易导致破损,造成返工,其二,在浇注混凝土的过程中容易需要使用额外的工具或人力保证两个叠合柱的位置稳定不变,增加了成本。
34.本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改进的关键之处在于,在上环形腔4、下环形腔5的端部设置预固定盘3,使两根预制的叠合柱预装配的过程中,仅需要预固定盘3对接,混凝土通过预固定盘3的通槽7连接上环形腔4与下环形腔5,一方面,便于在对接的过程中调整两根折叠
柱的位置,避免方式磕碰,降低操作难度,另一方面,可以使两个预固定盘3在对接完成后先进行焊接,形成预固定,保持两个折叠柱在浇注混凝土的过程中的位置的稳定不变。
35.进一步的,所述预固定盘3的内孔与所述浇注钢管1的内腔连接,所述浇注钢管1的端面与所述预固定盘3的端面焊接固定。在对管外混凝土柱体2进行支模浇注后,取出上环形腔4与下环形腔5处的支模,再将预固定盘3与浇注钢管1进行焊接固定。
36.进一步的,所述浇注钢管1的内腔的上下端部均设有环形的限位槽9,所述浇注钢管 1的上下两端的预固定盘3的内孔周边均垂直设有环形的凸台10,所述凸台10与所述限位槽9配合插接。通过凸台10与限位槽9的插接配合,增加浇注钢管1与预固定盘3的横向承受力,避免发生横向偏移。
37.进一步的,所述通槽7为圆弧型结构,若干个所述通槽7围绕所述预固定盘3的中轴线圆周阵列设置,每个所述加固钢筋8均对应穿过一个所述通槽7。通槽7一方面用于连接两个折叠柱连接处的上环形腔4与下环形腔5内的水泥,形成稳固结构,另一方面用于穿过加固钢筋8。
38.进一步的,所述预固定盘3的周侧设有竖直的折边,所述折边包裹于所述管外混凝土柱体2的外壁。折边用于在预装配时对管外混凝土柱体2的水平位置进行限位,使上下两个折叠柱的浇注钢管1对齐。
39.进一步的,所述管外混凝土柱体2的内部预设有由纵筋和横筋组成的钢筋网11。
40.进一步的,所述管外混凝土柱体2的横截面为圆柱或者矩形。
41.进一步的,所述加固钢筋8的长度小于所述上环形腔4与所述下环形腔5的长度之和。
42.实施例2
43.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浇注钢管1的内腔的上下端部均设有环形的限位槽9,所述浇注钢管1的下端的预固定盘3的内孔周边的上下两端均垂直设有环形的凸台10,所述凸台10与所述限位槽9配合插接,所述浇注钢管1的下端的预固定盘3的内孔套于所述凸台10的外侧。
44.通过凸台10与限位槽9的插接配合,增加浇注钢管1与预固定盘3的横向承受力,避免发生横向偏移。
45.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