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柱墙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78383发布日期:2022-09-30 17:39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暗柱墙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结构,特别是暗柱墙体结构。


背景技术:

2.传统建筑结构特别是中小型或特殊结构的独立式住宅建筑通常都是以砖块垒砌形成。随着钢筋混凝土技术的引入,砖混结构是上述建筑物目前常用的搭建形式。其中,柱、梁板等主要承力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墙体以砌块砌筑构成。这种结构由于结构的多样性很难实现标准模块的大规模预制,砌筑过程人为因素影响较多,施工质量和效率都无法保证,普通砌块的砌筑墙体结构强度和保温性能也不尽理想,最后完成的内外墙面由于不同结构的组合无法做到平整协调。
3.本技术人在先的申请中曾提出结构网筋蜂窝混凝土的概念,例如国际申请公开wo2016187933a1/20161201。所述结构网筋蜂窝混凝土虽然仍以钢筋和水泥作为基本材料,但由于其独特的网筋结构,无论从结构还是力学原理方面,都明显不同于通常意义上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而与钢结构则更接近,简言之,是通过泡沫混凝土对结构钢筋网通过握持力的扶持形成复合材料的物合力形成建筑物的结构体系。据此,对本技术人在此提出的暗柱墙体结构提供了结构和材料的技术基础。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结构网筋蜂窝混凝土的应用,通过很少几种规格的预制标准模块即可构成各种建筑核心结构,特别是住宅建筑的暗柱墙体结构。
5.根据上述目的,一种暗柱墙体结构,其构成包括四种不同的砖型:大马槽砖、小马槽砖、梁盒砖和柱围砖,以及三种不同的结构网筋:片筋,柱筋和地梁圈梁筋,所述砖型和所述结构网筋通过蜂窝混凝土相互结合在一起;所述大马槽砖、小马槽砖和柱围砖分别由一对第一翼板及夹在所述第一翼板之间的腹板构成,上述腹板外轮廓小于其砖型翼板的外轮廓,据以在所述大马槽砖、小马槽砖和柱围砖的第一翼板之间两侧和上侧分别形成两个第一垂直槽口和一个第一水平槽口;所述大马槽砖、小马槽砖和柱围砖相同位置的槽口截面形状相同;所述柱围砖与所述大马槽砖的基本结构相同,但具有用于构成墙角或墙体交叉部位垂直通孔的不同的两翼长度;所述梁盒砖由两侧垂直的第二翼板和一连接两第二翼板的底板构成一用于与其他梁盒砖连接形成水平通槽的第二水平槽口,所述底板的两端分别具有一用于与其他梁盒砖底板构成一上下连通成垂直通孔的第二垂直槽口;所述结构网筋分别由构成结构网筋外轮廓的主筋及以桁架结构支撑于所述主筋之间的辅筋构成;其中,所述片筋具有可放置于所述大马槽砖、小马槽砖和柱围砖连接构成的水平通槽内的外轮廓,并放置在该水平通槽内;柱筋则具有可放置在所述柱围砖形成的垂直通孔内用以形成墙体交叉或墙角暗柱的外轮廓,并放置在所述垂直通孔内;所述地梁圈梁筋具有可放置在所述梁盒砖连接形成的水平通槽内的外轮廓,并放置在该水平通槽内;放置有上述结构网
筋的各水平通槽和垂直通孔内充填有对所述结构网筋形成握裹并与相应砖型连接的蜂窝混凝土,并形成浇筑网格和暗柱。
6.进一步地,所述大马槽砖、小马槽砖和柱围砖的所述第一水平槽口截面形状为倒梯形,所述第一垂直槽口截面形状为倒梯形或半圆形;所述梁盒砖的所述第二水平槽口截面形状为矩形,其底板两端的所述第二垂直槽口为半圆形。
7.进一步地,所述各砖型之间的连接部位设置有用于稳定连接的槽榫结构;
8.进一步地,大马槽砖、小马槽砖、梁盒砖和柱围砖为轻质泡沫砖。
9.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可在工厂或施工现场预制特定的几种简单形状砌块和结构网筋,通过简单的接插浇筑即可形成整体的网格状浇筑体系,所形成的暗柱墙体结构坚固稳定,易于保证建筑质量,空间整洁,保温隔热效果、施工效率都得以大幅度提高。
附图说明
10.图1是构成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单元;
11.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砖型示意图,其中(a)大马槽砖,(b)小马槽砖,(c) 梁盒砖,(d)柱围砖;
12.图3是本实用新型墙体交叉转角结构,其中(a)墙体交叉结构,(b)墙体转角结构;
13.图4是本实用新型墙体施工过程结构示意图;
14.图5是本实用新型墙体外观(a)及其中的浇筑骨架(b)示意图。
15.附图标记说明:大马槽砖1,翼板10,腹板11,水平槽口12,垂直槽口 13,连接榫14;小马槽砖2,翼板20,腹板21,水平槽口22,垂直槽口23,连接榫24;梁盒砖3,翼板30,底板31,水平槽口32,垂直槽口33;柱围砖 4,翼板40,腹板41,水平槽口42,垂直槽口43,连接榫44,榫槽440;片筋5,柱筋6,地梁圈梁筋7,圈梁70,地梁71,暗柱8,浇筑网格9。
具体实施方式
16.参见图1、2(a)-(d),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暗柱墙体结构由四种不同的砖型:大马槽砖1、小马槽砖2、梁盒砖3和柱围砖4,以及三种不同的结构网筋:片筋5,柱筋6和地梁圈梁筋7,经浇筑蜂窝混凝土对所述结构网筋握裹构成。所述结构网筋均由构成结构轮廓并沿结构延伸方向布置的多根主筋与支撑于主筋之间的具有人字形桁架结构的辅筋结合构成,其具体结构以及与蜂窝混凝土的组合结构,原理,力学特性等已在本技术人的多件在先申请(例如其中的国际申请公开wo2016187933a120161201)中进行了详细描述,不再赘述。上述结构网筋的外轮廓与所述砖型的水平通槽或垂直通孔相适应,可放置在所述所述水平通槽或垂直通孔内。大马槽砖1用于构成墙体的主体结构,其具有位于相对的一对翼板10,夹在上述翼板10之间且外轮廓小于所述翼板10外轮廓的腹板11,据此形成位于上方的水平槽口12和位于两侧的垂直槽口13。当多个大马槽砖1水平连接时,所述水平槽口12连接构成水平通槽,而两个相连接的大马槽砖1的垂直槽口13则构成垂直通孔,可与下面一层的水平通槽连通。连接榫14位于翼板10的边缘,图示了位于翼板上边缘的连接榫(相应地在其下边缘设置接纳所述连接榫14的凹槽,图未示),但根据实际应用场合,可在翼板的侧边缘也设置用于稳定连接的槽榫结构,用于砖型之间的准确定位和稳定连接;小马槽砖2用于砌筑时的错位
调节和细节构造,除了在总体水平长度上较短,也包括翼板20,腹板21,水平槽口22,垂直槽口23,连接榫24,其结构参数与前述大马槽砖1的相应结构相同,据以可与大马槽砖1一起连接构成统一的水平通槽和垂直通孔,显而易见,其最佳水平长度为大马槽砖1的二分之一,当然也可以根据特殊的墙体结构进行相应的长度选择。
17.参见图2(d)、3,柱围砖4的结构是在大马槽砖1的基本结构基础上对其中一侧的翼板40加长,其也包括腹板41,据以与所连接的大马槽砖1或小马槽砖2连接构成统一的水平通槽,其自身则可两两连接构成墙体的交叉或墙角结构,并通过其垂直槽口43对接围成可容纳所述柱筋6的垂直通孔,由于其一侧翼板较长,出于结构稳定的考虑,在设置连接榫44的同时,也可同时设置相应于连接榫的榫槽440,以接纳其他层的连接榫。优选地,水平槽口采用短边朝向腹板的倒梯形结构,垂直槽口则除倒梯形结构外,也可选择半圆形(图未示),其力学原理无需赘述。
18.参见图1、4,结构网筋包括片筋5,柱筋6,和地梁圈梁筋7,当上述砖型连接构成连通的水平通槽后,水平置人片筋5,片筋5也可以垂直方式用于门边,窗口,墙边等部位。柱筋6则垂直地包围在所述柱围砖4构成的垂直通孔内。
19.参见图5(a)、(b),上述放置有结构网筋的各个通槽、通孔中均浇筑蜂窝混凝土握裹住所述结构网筋,通过前述的水平通槽、垂直通孔形成坚固的浇筑网格9和暗柱8。地梁71和圈梁70均由梁盒砖3连接构成,梁盒砖3具有两垂直的翼板30和位于翼板30下端的底板31,构成一开口向上的矩形槽口32,底板31两端开有垂直槽口33,用以与其他梁盒砖3连接构成水平通槽和垂直通孔,地梁圈梁筋7置人由梁盒砖3构成的水平通槽后浇筑所述蜂窝混凝土形成地梁71和圈梁70作为墙体结构的基础和墙顶收边,并通过所述垂直通孔与建筑基础或其他砖型的浇筑结构相交融。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