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建筑逃生结构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室内天窗逃生结构。
背景技术:2.天窗是指装设在屋顶上的窗户,一般用于通风和透光,除此之外,天窗能够打开,还可以作为逃生通道使用。
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由于天窗的位置较高,作为逃生通道使用时,常需要借助其它工具,且现有技术中的天窗一般是向上掀开,不易完全打开,不利于逃生人员快速穿过逃生通道,所以,室内天窗作为逃生通道使用时存在有便捷性较差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4.为了提高室内天窗作为逃生通道的便捷性,本技术提供一种室内天窗逃生结构。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室内天窗逃生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室内天窗逃生结构,包括竖直墙体,所述竖直墙体的顶端设置有顶端朝向室内倾斜的倾斜墙体,所述倾斜墙体上开设有采光口,所述采光口上装设有天窗,所述天窗包括矩形的天窗框架,所述天窗框架上设置有天窗玻璃;
7.所述天窗翻转设置,所述天窗的转轴设置于所述倾斜墙体的外侧壁,并平行于所述天窗框架的倾斜侧边,所述竖直墙体的内侧壁上设置有软梯。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竖直墙体壁面上设置的软梯,便于逃生人员爬上天窗,并利用天窗进行逃生,当逃生人员爬上天窗后,还能够将软梯从室内转移到室外,便于逃生人员从天窗所在的高处转移至低处,提高了天窗作为逃生通道的便捷性,除此之外,天窗采用侧开的方式,使得天窗能够完全打开,减小了天窗对逃生通道的阻碍,进一步提高了天窗作为逃生通道的便捷性。
9.优选的,所述天窗框架的边缘抵接于所述采光口的开口,所述天窗框架的内侧设置有弹性卡扣,所述弹性卡扣抵接于所述倾斜墙体的内侧壁。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卡扣的设置,提高了天窗框架与采光口开口间的抵紧力,提高了天窗在关闭状态时的稳定性。
11.优选的,所述天窗框架的内侧壁开设有密封槽,且所述密封槽的槽底设置有密封垫圈,所述采光口的内侧壁面上设置有卡接凸起,所述卡接凸起插接于所述密封槽,并抵接于所述密封垫圈。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槽与卡接凸起的插接配合以及密封垫圈的设置,均提高了天窗在关闭状态时周侧的密封性,降低了室外雨水从天窗的周侧渗入室内的概率。
13.优选的,所述天窗框架的内侧设置有内侧手柄,且所述天窗框架上的内侧手柄远离所述天窗的转轴设置,所述倾斜墙体的内侧设置相同的内侧手柄,且所述倾斜墙体上的内侧手柄靠近所述天窗框架设置。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内侧手柄的设置,便于逃生人员从室内一侧打开天
窗,天窗框架上的内侧手柄远离天窗的转轴设置,增大了逃生人员打开天窗的力臂,具有省力的效果。
15.优选的,所述倾斜墙体的内侧壁上设置有标识板,所述标识板上贴附有逃生天窗使用说明书,所述标识板靠近所述倾斜墙体上的内侧手柄。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标识板上贴附的逃生天窗使用说明便于逃生人员快速操作,以便迅速穿过逃生天窗,提高了逃生人员的逃生速度。
17.优选的,所述倾斜墙体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外侧手柄,所述外侧手柄靠近所述天窗框架设置,并远离所述天窗的转轴。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于倾斜墙体外侧壁的外侧手柄,便于逃生人员在翻越采光口的过程中着力,提高了天窗作为逃生通道的便捷性。
19.优选的,所述竖直墙体的顶端水平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收卷筒,所述软梯绕设于所述收卷筒上,所述收卷筒的一端设置有驱动件,所述竖直墙体的底端设置有控制器,所述驱动件电连接至所述控制器。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非紧急情况下,软梯绕设于收卷筒以收纳,从而减少了软梯对空间的占用,在需要逃生的紧急情况下,逃生人员能够使用控制器降下软梯,以便逃生人员快速逃生。
21.优选的,所述软梯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梯绳,两所述梯绳间设置有多个横杆,所述横杆的外侧壁上设置有防滑纹。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横杆上的防滑纹具有防滑的作用,提高了逃生人员在使用软梯攀爬过程中的附着力,降低了因横杆打滑而使得逃生人员从高处落下的概率。
23.优选的,所述软梯的底端设置有重力杆。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重力杆使得软梯沿竖直方向垂下,重力杆作为配重,减少了逃生人员攀爬过程中软梯底端的晃动,从而提高了逃生人员攀爬过程中的安全性。
25.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6.1. 竖直墙体壁面上设置的软梯,便于逃生人员爬上天窗,并利用天窗进行逃生,当逃生人员爬上天窗后,还能够将软梯从室内转移到室外,便于逃生人员从天窗所在的高处转移至低处,提高了天窗作为逃生通道的便捷性,除此之外,天窗采用侧开的方式,使得天窗能够完全打开,减小了天窗对逃生通道的阻碍,进一步提高了天窗作为逃生通道的便捷性;
27.2. 两个内侧手柄的设置,便于逃生人员从室内一侧打开天窗,天窗框架上的内侧手柄远离天窗的转轴设置,增大了逃生人员打开天窗的力臂,具有省力的效果;
28.3. 在非紧急情况下,软梯绕设于收卷筒以收纳,从而减少了软梯对空间的占用,在需要逃生的紧急情况下,逃生人员能够使用控制器降下软梯,以便逃生人员快速逃生。
附图说明
29.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0.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另一视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用于展示采光口靠近室外一侧的结构;
31.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倾斜墙体的剖视图;
32.图4是图3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33.附图标记:1、竖直墙体;11、安装槽;12、收卷筒;13、驱动电机;14、控制器;15、软梯;151、梯绳;152、横杆;1521、防滑纹;153、重力杆;2、倾斜墙体;21、采光口;211、卡接凸块;212、卡接槽;22、天窗;221、天窗框架;2211、密封槽;222、天窗玻璃;223、连接臂;224、加强杆;225、密封垫圈;226、弹性卡扣;2261、滑移柱;2262、卡扣片;2263、弹簧;23、内侧手柄;24、标识板;25、外侧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34.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5.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室内天窗逃生结构。
36.参照图1,室内天窗逃生结构包括竖直墙体1,竖直墙体1的顶端一体设置有倾斜墙体2,倾斜墙体2的顶端朝向室内一侧倾斜。
37.竖直墙体1的顶端沿水平方向开设有安装槽11,安装槽11内转动设置有收卷筒12,收卷筒12的一端插接于安装槽11端部的侧壁中,另一端设置有驱动电机13,且收卷筒12靠近驱动电机13的一端固定连接于驱动电机13的输出轴。
38.参照图1,竖直墙体1内壁面的底端装设有用于控制驱动电机13转动的控制器14,控制器14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于竖直墙体1的壁面上。驱动电机13电连接至控制器14。
39.收卷筒12上绕设有软梯15,软梯15的顶端固定连接于收卷筒12的侧壁。在需要逃生的紧急情况下,逃生人员能够通过触发控制器14,使收卷筒12转动并放下软梯15,以便逃生人员逃生。在非紧急情况下,软梯15收纳于收卷筒12上,从而减少了软梯15对空间的占用。
40.参照图1,软梯15包括两根相互平行的梯绳151,两梯绳151间沿竖直方向等距设置有多个横杆152,横杆152的端部固定连接于梯绳151。两梯绳151的底端水平设置有重力杆153,重力杆153作为软梯15的配重,使得软梯15沿竖直方向下垂,提高了软梯15的稳定性,在逃生人员攀爬软梯15的过程中,重力杆153的设置减少了软梯15底端的摆动,从而提高了软梯15使用的安全性。
41.横杆152的外侧壁上设置有防滑纹1521,横杆152上防滑纹1521的设置增加了逃生人员与横杆152接触处的附着力,降低了逃生人员在攀爬软梯15的过程中发生打滑的概率,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软梯15使用的安全性。
42.参照图2,倾斜墙体2上开设有采光口21,采光口21的截面呈矩形设置,采光口21上卡接有天窗22。天窗22包括天窗框架221,天窗框架221设置为矩形框架,天窗框架221中装设有天窗玻璃222。天窗框架22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臂223,两个连接臂223远离天窗框架221的一端转动连接于倾斜墙体2的外侧壁面中,以实现天窗22朝向外侧的翻转。
43.天窗22朝向一侧翻转,使得天窗22能够完全打开,从而减少了天窗22对逃生通道的阻碍,便于逃生人员从采光口21处翻出,提高了天窗22作为逃生通道的便捷性。两连接臂223间固定连接有加强杆224,以提高两连接臂223的结构强度。
44.参照图3和图4,天窗框架221的内侧沿周向开设有密封槽2211,密封槽2211的开口朝向室内设置,密封槽2211的槽底粘连有密封垫圈225。采光口21靠近室外的开口处一体设置有卡接凸块211,卡接凸块211插接于密封槽2211,并抵接于密封垫圈225。
45.卡接凸块211与密封槽2211的插接配合,提高了天窗22与采光口21的连接稳定性,密封垫圈225的设置提高了天窗22周侧的密封性,降低了室外雨水通过天窗22周侧渗入室内一侧的概率。
46.参照图4,天窗框架221的内侧设置有多个弹性卡扣226,本技术实施例中,弹性卡扣226设置为四个,天窗框架221的上下杆件上各设置一个,天窗框架221远离天窗22转轴的杆件上设置两个。
47.弹性卡扣226包括固定连接于天窗框架221内侧的滑移柱2261,滑移柱2261上套设有卡扣片2262,卡扣片2262与天窗框架221的内侧间连接有弹簧2263。采光口21的内侧壁面上开设有与弹性卡扣226数量相等的卡接槽212,卡接槽212与弹性卡扣226一一对应设置,卡扣片2262卡接于卡接槽212内。
48.弹性卡扣226与卡接槽212的卡接配合,使得天窗22抵紧于采光口21室外一侧的开口,进一步提高了天窗22在采光口21上的安装稳定性。
49.参照图1,天窗框架221的内侧设置有内侧手柄23,且内侧手柄23远离天窗22的转轴设置。倾斜墙体2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相同的内侧手柄23,且两内侧手柄23相互靠近设置。两内侧手柄23的设置便于逃生人员从室内打开天窗22,天窗框架221上的内侧手柄23远离天窗22的转轴设置,增大了逃生人员作用于内侧手柄23上的作用力的力臂,具有省力的效果,从而提高了天窗22作为逃生通道的便捷性。
50.倾斜墙体2的内侧壁上还固定连接有标识板24,标识板24靠近倾斜墙体2内侧壁上的内侧手柄23设置,标识板24上贴附有逃生天窗使用说明书。逃生人员能够通过标识板24知晓天窗22的打开方式,并快速打开天窗22以逃生,从而提高了逃生人员的逃生速度。
51.参照图2,倾斜墙体2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外侧手柄25,外侧手柄25靠近采光口21设置,外侧手柄25的设置,便于逃生人员在翻越采光口21的过程中着力,提高了天窗22作为逃生通道的便捷性。
52.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室内天窗逃生结构的实施原理为:
53.在紧急情况下,逃生人员按下控制器14,驱动电机13带动收卷筒12转动,并放下软梯15。逃生人员攀爬软梯15并到达采光口21处,参考标识板24上的逃生天窗使用说明书,将四个弹性卡扣226均打开,并借助两个内侧手柄23打开天窗22,以打开逃生通道。逃生人员能够借助外侧手柄25翻越采光口21,并将软梯15从室内一侧转移到室外一侧,以便逃生人员从高处转移至低处。
54.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