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工程用脚手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29831发布日期:2022-03-26 16:20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工程用脚手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工程用脚手架。


背景技术:

2.脚手架是为了保证各施工过程顺利进行而搭设的工作平台,在大大小小的建筑工程中都能看到脚手架的身影,使用较为广泛。
3.然而,传统的脚手架在使用时发现,为了方便人们顺利进入平台,脚手架的左右两侧一般都不设置护栏,仅在前后两侧设置,这就导致在施工过程中,安全性能较低,并且由于使用人群的不同,而传统脚手架上的护栏高度基本不可调节,使得不能根据施工者身高的不同而对护栏进行调节,导致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危险系数较高,不利于安全性的施工操作。
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建筑工程用脚手架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护栏维护范围较全面,安全系数较高,且能调节护栏整体高度的建筑工程用脚手架。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建筑工程用脚手架包括:底座;立板一和立板二,所述立板一和所述立板二均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的顶部;框体,所述框体固定安装在所述立板一和所述立板二的顶部;承重台,所述承重台设置在所述框体内;护栏,所述护栏设置在所述框体内,且所述承重台位于所述护栏内;连动杆,所述连动杆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上方;两个调节螺杆,两个所述调节螺杆均转动安装在所述底座上;两个内螺纹套,两个所述内螺纹套分别螺纹套设在两个所述调节螺杆上;两个顶杆,两个所述顶杆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护栏的两侧外壁上。
7.优选的,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爬梯,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四个呈矩形阵列分布的承载柱,所述承载柱的顶部与所述承重台固定连接。
8.优选的,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两个架接板,所述连动杆贯穿所述架接板并与所述架接板转动连接,所述底座上固定安装有安装箱,所述安装箱的顶部设为开口,所述安装箱内固定安装有电机一,所述电机一的输出轴和所述连动杆上均固定套设有圆齿轮,两个所述圆齿轮相啮合。
9.优选的,所述连动杆上固定套设有两个斜齿轮一,两个所述调节螺杆上均固定套设有斜齿轮二,两个所述斜齿轮一分别与两个所述斜齿轮二相啮合。
10.优选的,两个所述顶杆上均固定安装有衔接块,两个所述衔接块相互靠近的一侧均与对应的所述内螺纹套固定连接。
11.优选的,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两个竖杆,两个所述竖杆均贯穿对应的所述衔接块并与对应的所述衔接块滑动连接,所述竖杆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挡片。
12.优选的,所述框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站板,所述站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横板,所述
横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放线盒,所述立板一的一侧滑动安装有载物盒,所述放线盒内转动安装有绕线轴,所述放线盒的一侧外壁上固定安装有电机二,所述电机二的输出轴与所述绕线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绕线轴上缠绕有连接绳,所述连接绳的一端与所述绕线轴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绳的另一端与所述载物盒固定连接,且所述连接绳与所述放线盒的底部活动连接。
13.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建筑工程用脚手架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工程用脚手架,通过设置的两个调节螺杆和两个内螺纹套,便可实现护栏的升降运动,从而能够实现护栏顶部端面高度的位置调节,能满足对较多身高不同的施工人员的防护,适应性能较强,并且通过其升降性能以及矩形的四边环绕形态,能够在不妨碍人们顺利走至承重台上的同时,也能够对施工人员进行较为全面的防护,防护性能较高,此外,通过设置的能够升降的载物盒,能够方便人们将即时要用到却未携带上来的物件进行快速的拿取使用。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建筑工程用脚手架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图1所示的框体、护栏和承重台的俯视连接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图1所示的放线盒的侧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图1所示的护栏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19.图中标号:1、底座;2、立板一;3、立板二;4、框体;5、承重台;6、护栏;7、爬梯;8、连动杆;9、调节螺杆;10、内螺纹套;11、顶杆;12、放线盒;13、载物盒;14、绕线轴;15、电机二;16、连接绳。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1.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建筑工程用脚手架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框体、护栏和承重台的俯视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放线盒的侧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的护栏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建筑工程用脚手架包括:底座1;立板一2和立板二3,所述立板一2和所述立板二3均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1的顶部;框体4,所述框体4固定安装在所述立板一2和所述立板二3的顶部;承重台5,所述承重台5设置在所述框体4内,承重台5与框体4的厚度一致,且承重台5的顶部端面与框体4的顶部端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从而不会出现凸台,不会妨碍人们行走;护栏6,所述护栏6设置在所述框体4内,且所述承重台5位于所述护栏6内,护栏6为矩形设置,包围性较全,且护栏6上开设有多个通口,使其具有轻量化的特点;连动杆8,所述连动杆8设置在所述底座1的上方;两个调节螺杆9,两个所述调节螺杆9均转动安装在所述底座1上;两个内螺纹套10,两个所述内螺纹套10分别螺纹套设在两个所述调节螺杆9上,通过两个调节螺杆9和两个内螺纹套10之间的螺纹配合,能够在对护栏6形成升降运动的同时,也使得升降运动更加稳定可靠;两个顶杆11,两个所述顶杆11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护栏6的两侧外壁上,在护栏6的两侧外壁上均固定安装有固定块,两个顶杆11的顶端分别与两个固定块固定连接。
22.所述底座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爬梯7,在立板二3远离立板一2的一侧固定有多个连接头,且连接头的一端与爬梯7固定连接,从而能够提高爬梯7的稳定性能,所述底座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四个呈矩形阵列分布的承载柱,所述承载柱的顶部与所述承重台5固定连接。
23.所述底座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两个架接板,架接板能够为连动杆8提供固定转动位置,所述连动杆8贯穿所述架接板并与所述架接板转动连接,所述底座1上固定安装有安装箱,所述安装箱的顶部设为开口,所述安装箱内固定安装有电机一,所述电机一的输出轴和所述连动杆8上均固定套设有圆齿轮,两个所述圆齿轮相啮合。
24.所述连动杆8上固定套设有两个斜齿轮一,两个所述调节螺杆9上均固定套设有斜齿轮二,两个所述斜齿轮一分别与两个所述斜齿轮二相啮合,利用斜齿轮一和斜齿轮二之间的啮合,能够在启动电机一时,带动两个调节螺杆9同时转动。
25.两个所述顶杆11上均固定安装有衔接块,两个所述衔接块相互靠近的一侧均与对应的所述内螺纹套10固定连接。
26.所述底座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两个竖杆,两个所述竖杆均贯穿对应的所述衔接块并与对应的所述衔接块滑动连接,竖杆能够为护栏6提供稳定的上下滑动轨迹的同时,还能使调节螺杆9与内螺纹套10之间的螺纹配合更加紧密稳定,所述竖杆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挡片,挡片起到一个限位作用,使得护栏6升降的最终位置具有一个可靠的限制。
27.所述框体4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站板,所述站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横板,所述横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放线盒12,所述立板一2的一侧滑动安装有载物盒13,所述放线盒12内转动安装有绕线轴14,所述放线盒12的一侧外壁上固定安装有电机二15,所述电机二15的输出轴与所述绕线轴14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绕线轴14上缠绕有连接绳16,所述连接绳16的一端与所述绕线轴14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绳16的另一端与所述载物盒13固定连接,且所述连接绳16与所述放线盒12的底部活动连接,载物盒13和立板一2之间通过滑块和滑槽的配合方式,从而使载物盒13在升降时不会发生晃动,提高稳定性,且连接绳16底端分为四条细线部分,使得载物盒13的下降更加稳定。
2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建筑工程用脚手架的工作原理如下:
29.在使用时,先顺时针启动电机一,通过两个圆齿轮的啮合,便可带动连动杆8转动,这时通过斜齿轮一和斜齿轮二之间的啮合,便可带动两个调节螺杆9转动,从而在内螺纹套10与调节螺杆9之间的螺纹关系下,并在竖杆和衔接块的滑动限制下,两个内螺纹套10开始下降,并在顶杆11的连带下,带着护栏6下降,直至护栏6的底部接触到竖杆顶端的挡片后,关闭电机一,此时护栏6的顶部不凸出与框体4,然后工作人员便可通过爬梯7往上攀爬,最终爬至框体4上,然后走至承重台5上;
30.随后反向启动电机一,护栏6开始上升,这时,工作人员根据自身身高可判断,当护栏6的顶部端面上升至自身所适应的高度后,便可关闭电机一,此时工作人员被护栏6围着,然后便可进行相应施工操作;
31.且在施工过程中,若发现有工具或小物件遗漏忘了带至承重台5上时,便可正向启动电机二15,开始释放连接绳16,随着连接绳16的释放,载物盒13开始下降,下降到最低位置后,关闭电机二15,通过下方的工作人员将所需要的物件放置载物盒13,然后反向启动电机二15,将载物盒13带至高处,然后按照之前的降低操作将护栏6放下,便可走至载物盒13前将其取出即可。
32.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建筑工程用脚手架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3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工程用脚手架,通过设置的两个调节螺杆9和两个内螺纹套10,便可实现护栏6的升降运动,从而能够实现护栏6顶部端面高度的位置调节,能满足对较多身高不同的施工人员的防护,适应性能较强,并且通过其升降性能以及矩形的四边环绕形态,能够在不妨碍人们顺利走至承重台5上的同时,也能够对施工人员进行较为全面的防护,防护性能较高,此外,通过设置的能够升降的载物盒13,能够方便人们将即时要用到却未携带上来的物件进行快速的拿取使用。
3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